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6章 學習制馕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116章 學習制馕

    烏纥人的行蹤不難尋, 在南城稍微打聽一下便可知。

    他們現還未離京,宿在城內雲間客棧,雲間客棧的女掌櫃深目濃顏, 樣貌與京城女子迥異, 據說是有四分之一的胡人血統。

    她通曉多族語言, 胡商入京, 許多都會前往雲間客棧投宿。

    秦夏差了督公府一個管事帶着黃家兄弟去請, 隐去主家身份,許以不錯的酬金。

    對外的說法只是,家中老爺上回吃了黃家兄弟帶回去的馕餅, 深覺美味, 又慮及烏纥商隊總有離開的一天, 故而派了府中竈房的仆從來, 想學習這打馕餅的技巧。

    烏纥商隊中很快有幾人站出來,表示自己懂得如何建造馕坑、打馕餅,可見這在烏纥是家家都有人會的本事,算不上什麽不傳之秘,就和大雍人蒸饅頭一樣, 是個竈頭技術活罷了。

    但其中只一人認出了黃星和黃光,還說了幾句生硬的官話,恰好是當日賣馕餅的人中, 懂得翻譯的那個。

    要選領頭的, 當然要選交流無礙的。

    此人言語粗通, 後面的事也就好辦了。

    管事當場掏了銀子算是定錢,免得對方反悔, 繼而問了他建造馕坑需要用的原料,着人去采買, 又給了他一個地址,讓他明天一早帶一兩個手腳麻利的幫手,去那邊候着。

    烏纥商人收了銀子,深感京中富貴人家的大方,笑嘻嘻地揣進兜裏,行了個還算标準的拱手禮,表示第二日一定準時前去。

    管事給的地址是虞九闕安排的,烏纥商人不能帶進府,但要另尋地方也不難。

    地方也在南城,離和光樓不遠,是個二進的宅子,十分穩妥。

    第二天,秦夏在宅子後院見到了一行三個烏纥商人,還有來當幫手的府上小厮。

    烏纥商人一見錦袍加身,面如冠玉的秦夏,就知這才是說了算的,很快上前見禮,還奉上了禮物,是一套精美的手工白銅酒器,花紋繁複。

    外族人的名字都繞嘴,秦夏也難記住,面上照舊客客氣氣地回了禮。

    “在下平生沒有別的愛好,唯愛美食一道,那日嘗了貴地特色的馕餅,十分難忘,所以派了人前去請幾位上門,傳授技藝,說來還要多謝幾位願意賞光。”

    烏纥是小國,地位比不得羟國或者沙戎,就算是來往販售貨物,也只是撿點別人指頭縫裏漏下來的罷了,難得被京城貴人這般禮遇,一個個都做事積極。

    秦夏打完招呼,就到一旁葡萄架下的躺椅坐了,一副只是來看熱鬧,當監工的富貴閑人派頭。

    那幾個烏纥人中,懂官話的人立在一旁,看起來不打算動手,餘下的令人則已經不顧天寒,挽起了袖子,府上小厮也上前一起。

    依他們之前所說的,建造馕坑的原料已經備齊,堆放在院落之中,總共是一大車現成的黏土磚、兩大口袋篩去石子砂礫的細黏土、一大壇子鹽,還有許多的羊毛,添滿的一缸井水。

    聽他們的意思,在烏纥,黏土磚都要挖土自制,做起來要耗費數日,現下能買到現成的,可就快多了。

    但是,按理說黏土還應在水裏泡發兩天,現在主家要趕時間,他們也只能怎麽快怎麽來,成品或許會不太耐用。

    秦夏不在意這一點,就算不耐用,能熬過這半個月就行,以後時間充裕,他慢慢建一個新的就是。

    烏纥人解釋清楚後放下心,分出一人,先用磚石在平地上垛出一個方形的底來,又用炭塊在上面畫圓标記。

    另外兩人則和督公府的人一起,将羊毛浸入鹽水,與黏土混合,還要脫了鞋反複踩踏,待到三者完全融為一體,才可以使用。

    這麽一個活,四個漢子幹,進展很快,接下來也用不上翻譯了,只靠比劃,兩個小厮也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懂官話的烏纥人又看顧了一會兒,便恭敬地走去了秦夏的面前,再度行禮,看起來有攀談之意。

    秦夏命人在旁邊添了個座位,順手烹了茶,就這麽相對而坐,聊了起來。

    此人的名字用大雍文字書寫,大約可以寫作雅勒,商人總是善鑽營的,秦夏知道對方是想和自己套套近乎,拉攏些生意,否則何必拿了工錢,反倒還要帶着見面禮來。

    胡商遠行,往來販賣的多是地毯、銅器、皮草、珠玉,以及大雍罕見的種種香料、藥材……

    這些貨物入關後售價不菲,來回走一趟,把貨物換成茶葉、瓷器、漆器、絲綢、繡品、鹽、糖等再回去,稱得上“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秦夏言談間透露,自己名下有糖坊,而且制糖工藝與別家不同,進價更低,雅勒果然表露出萬分的興趣,激動到話都說不利索了,捋了半天舌頭,總結一下就是,想和秦夏合作,買一批紅糖、一批砂糖,現銀足額交易。

    秦夏就淡定多了,上趕着不是買賣,現在制糖坊的産量還沒跟上來,光供品饴坊尚且勉強,今日只是話趕話,順便鋪個路。

    當然,給他們不多的貨,嘗嘗甜頭也無妨。

    這也是因為來的是烏纥人,人少、低調,早就臣屬大雍,放在盛京城裏不算起眼,是個試水的好選擇。

    得了秦夏可以少許供貨的首肯,雅勒的态度比之前更加熱切。

    在秦夏提出想要一些香料,幾張漂亮的地毯,最好還能來點葡萄幹時,他給了很優惠的香料價格,且說葡萄幹和其餘果幹,直接白送。

    秦夏占了便宜,給出的笑容同樣多了幾分真誠,不忘詢問:“在下還想要一些貴國的葡萄種子,不拘品種,最好是适合釀酒的,不知閣下方不方便?”

    “您放心,包在我們身上。”

    雅勒用力地拍拍胸脯,心道別說是葡萄種子了,若是能從眼前這位年輕公子身上得到低價的販糖貨源,他就是想吃新鮮葡萄,自己也會想法子用駱駝運來!

    而今不過帶些适合釀酒的葡萄種子來而已,簡直是舉手之勞,兩地通商至今,各類作物早就互通有無,原本中原大地,最早也是沒有葡萄的。

    這邊相談甚歡,另一邊建馕坑的動作也沒停下。

    到秦夏和雅勒聊得差不多時,俨然初見雛形。

    平地上多了個裏外糊滿黃泥,用泥磚壘成的圓坑,下寬上窄,因秦夏說過還想烤羊,所以建得頗高。

    雅勒表示,只需最後加固一遍,再等黏土幹透,就可以用了。

    “在我們家鄉,馕坑都是在夏日制作,一夜就可以幹透,現在可能需要兩到三天。”

    事實如此,秦夏再心急也只能等了,遂又約定,等馕坑幹透,雅勒再帶人來教如何打馕和用馕坑烤肉。

    盛京冷是冷,卻也幹燥。

    兩天的時間過去,馕坑已經能用,雅勒再次到來,不僅帶了人,還帶了秦夏上次點名買的香料、地毯,作為贈品的數種葡萄幹、杏幹、蜜瓜幹、大棗、核桃等。

    大棗都是精心挑選的,最大的堪比雞蛋,和大雍常見的土産金絲小棗相差甚多,令人稱奇。

    秦夏帶來的是黃家兄弟,他們本就擅長做面食,來學打馕餅剛剛好,秦夏本人實則更注重烤肉的技巧。

    宅子的後廚備好了面粉、羊乳、洋蔥等,雅勒一行帶來了一罐酥油,接下來就是示範如何做馕。

    除了黃家兄弟,秦夏也跟着學了。

    從揉面、發面開始,揪成面團,裏面加鹽、糖、胡椒粉等幾樣香料,靠手掌旋轉的慣性一點點抻大,抹上用洋蔥炸的蔥油。

    又做了一種加酥油、裏面卷洋蔥碎的,許多大雍人吃不慣酥油,做得不多,雅勒的意思是請秦夏等人嘗嘗。

    “馕有許多種,大的小的,甜的鹹的……”

    雅勒跟秦夏介紹的同時,親自去院裏加熱馕坑,除了下面點的炭火,還要往裏面塞柴火。

    差不多後,另外兩個同行的烏纥人,和黃家兄弟一起把馕餅胚端出來,示範如何把馕餅貼在馕坑內壁上。

    第一坑馕全部貼進去後,在馕坑口加木板,大約等了一刻鐘多一些時候,掀開木板,烤馕就已經熟了。

    “真香,比那天在街上買的已經涼透的好吃多了!”

    剛出爐的烤馕麥香味十足,金黃有嚼頭,帶着淡淡的鹹味,不用配菜,空口吃也能吃掉足足一大張。

    添了酥油的那種,也沒有預想中的膻味,反而更多了一種可以接受的油酥香。

    眼看在場的大雍人都對馕餅贊不絕口,雅勒三人亦是滿臉喜色,與有榮焉。

    烤完第一坑馕,第二坑馕裏多了加葡萄幹的甜馕,随後接着烤肉。

    用馕坑烤肉,要在坑口稍下的部位加鐵架,再把肉懸挂進去,馕坑烤出來的肉,果然更加外酥裏嫩,肉質多汁。

    秦夏學到技巧後,對用馕坑烤制渾羊殁忽,更多幾分信心。

    和雅勒議好交易甜菜糖的日子,送走幫了大忙的烏纥商人,秦夏選走了三個口味各幾張的馕餅,外加不少烤肉,打算回府給虞九闕嘗嘗,剩下的都讓黃家兄弟帶回和光樓,給那邊的夥計們分了。

    虞九闕這日休沐,昨晚被肚子裏的孩子鬧得沒睡好,睡到中午還沒起,秦夏回來時,他還在床上。

    秦夏到床榻邊見了他,拿過外衣替他披上,看到小哥兒臉頰上還有枕頭印,只覺可愛。

    “睡這麽久也該餓了,看來我回來的是時候,正好,一會兒嘗嘗這烏纥的吃食滋味如何。”

    虞九闕洗漱完,穿戴齊整,馕餅和烤肉已換了盤碟送上來,數量不多,倒不見秦夏人影。

    “你們老爺呢?”

    他問房裏的丫鬟,後者笑言,“老爺說出門前就囑咐竈房的人備下了食材,想着只有這一餅一肉,還是菜色太少了,讓您餓了先吃些墊肚子,再等等還有好菜上來。”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