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七 章 唯物主义
    上一次讲完《实践论》斯派克可能是因为大受震惊,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主动跟随任一生,似乎有意在回避任一生。

    

    对此任一生也不在意,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有抱太多希望,本身就是无聊情绪占大头,而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相反的在期望之外的一切都是意外之喜,而没过几天意外之喜就重新出现了。

    

    “老……”

    

    本来斯派克想要向往常一样称呼任一生一声老师的,但是叫到一半突然收住了,随后直接进入正题,开始解释起了自已这几天刻意躲避他的原因。

    

    “他们说您是外来间谍,目的就是为了分化我们内部的关系,因此他们不让我跟你玩”

    

    “喔”

    

    任一生多次只是简单的回应了一声,随后也不管对方愿不愿意,直接就开始了他的授课。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某人(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首先是两种宇宙观。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

    

    然后是矛盾的普遍性。

    

    ……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有人(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某人(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

    

    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

    

    最后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

    

    (毛选启示录《矛盾论》)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这是早期的朴素辩证法本质上是要种量变的对立,而这些对立都是建立在同一个纬度上的,因为在早期的辩证中,世界的表现形式都只是量变的程度区别而已。

    

    但是真实的世界上他并不是存在于一个平面中,就拿我们所处的三维世界来说,他是一个立体的世界,因此建立在平面世界中的很多观念自然而然就会存在某种缺失。

    

    因为世界他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的,正所谓道可道非恒道也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因此高维世界就是存在于这些对抗的突破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对抗的结果就是生生不息的运动。

    

    无序的运动就会导致熵增,而熵增的方向就是时间,因此时间是运动的方向。

    

    “……”

    

    斯派克再一次懵逼了,好家伙,前几天的内容他好歹还能听进去几个字,怎么今天一上来就是高端局,对此甚至怀疑是因为自已三天不练变菜了也没有第一时间怀疑是因为任一生上强度了。

    

    “不好意思,说嗨了”

    

    这时候任一生才意识到自已似乎有些过分了,毕竟这些东西他自已都没有完全理解,因此直接照本宣科的说出来对于斯派克来说还是太难了。

    

    虽然他并不在意对方是否能听懂。

    

    但是如果不照顾一下对方的倾听体验对方直接跑路了,那么他又只能对着墙研究了,实际上他表面上是在授课,实际上也是通过诉说第三人通过他人的反馈来丰富自已理解。

    

    所以他还是需要刻意照顾一下对方的体验的,于是他在开始正题之前给斯派克先上了一道看上去相对有趣的一道哲学问题——忒修斯之船,亦称为忒修斯悖论,是一种有关身份更替的悖论。

    

    假定某物体的构成要素被置换后,它依旧是原来的物体吗?

    

    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因此这类问题被称作“忒修斯之船”的问题。

    

    “这艘船还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吗?如果是,但它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头了;如果不是,那它是从什么时候不是的”

    

    “应该不算是吧”

    

    对于任一生的这个问题,斯派克自然是不可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

    

    因为别说任一生了,就算是历届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公说公有理有,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中有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可以用描述物体的四因说解决这个问题。

    

    构成材料是质料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决定了物体是什么。基于形式因,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因为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形式因——没有变。

    

    而从这个角度看赫拉克利特的河流问题,则两次踏入的是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的形式因没有变。事物的目的决定了其目的因。

    

    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在现实中的目的是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

    

    因此当我们运用辩证法就可以得到自已眼中的答案了。

    

    正所谓矛盾催生运动,而成长自然也就是一种运动,因此一个人的成长自然就少不了矛盾。

    

    那么问题来了,让一个人成长的核心就是让他本身具有矛盾,而应该如何让一个正常人具有矛盾呢。

    

    “否定”

    

    出乎任一生意料的就是斯派克居然给出了正确答案,这不得不引起任一生的特别关注了。而任一生的特别注意自然给斯派克弄的很不适应,因此他立马结巴的回复道。

    

    “咳咳咳,这个答案是我一路走来所总结的,我从出生就一直在被否定,不管是死去的父母还是我的那些亲戚,他们从来没有肯定过我”

    

    “……”

    

    而斯派克的这个答案既在任一生的预料之外,又在任一生认知之中。

    

    “咳咳咳,虽然你说的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却不够完全正确,因此我还是要说,我们需要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这种否定性”

    

    虽然很尴尬,但是任一生为了自已后面的理论还是要硬着头皮继续说,于是就需要委婉的去否认对方的结论。

    

    然而他尴尬的点就在于他此刻的否定无异于是当面揭人家的伤疤,尤其是别人主动露出伤疤的时候,这波明显有些不道德了,但是没办法,总不能因为尴尬就昧着良心蒙蔽真理吧。

    

    否定性即矛盾性,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这种否定思维就是成长的第一性思维。

    

    因此这种动力的来源一定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而外在的输入是需要和内在的否定相匹配的,因为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就好比一个人的聪明与愚蠢的对抗矛盾,如果有一刻这个人突然做了一个很蠢的决定,这并不意味着他突然变愚蠢了,只是因为这一刻他的理性思维被某些外因给压制了。

    

    同样的就算是一般人也不会一直平庸下去,总有聪明的一刻,正所谓智者千虑终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因此一个人想要成长就需要矛盾性的驱动促使他运动起来,而成长就是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刺激自已内部的否定,进而突破自已原有的过程。

    

    “这就是老师你说的‘从前脏’吧”

    

    这个时候斯派克突然发现此刻任一生说的居然和之前说的进行了联动,而这串联了起来。

    

    对此任一生也挺惊讶的,他没有想到斯派克居然真的有认真在听,居然记住了。

    

    “没错,这也是我们那的人经常会说的一个概念,那就是人应该主动走出自已舒适圈”

    

    任一生此刻还藏了一点自已私货,那就是你们以撒人也是时候走出自已舒适圈了,何况这个舒适圈还不是自已建造的,二他看起来也不是很舒适啊。

    

    “……”

    

    对此斯派克无言以对,只能继续沉默,而任一生则是继续开始自已说教。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单纯的否定是无法成长的,想要真正的成长是需要否定的否定”

    

    “这会不会……”

    

    “不会,矫枉必须过正,如果不过正,那你如何知道自已错了,而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族群的成长也是这样的,他是一个不断矫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让我痛苦的阵痛,但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