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16章 第 316 章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316章 第 316 章

    魏杉也跑來湊熱鬧。

    他還指望着魏杬多掙些銀子, 哥倆用來賭球呢。

    想想,掙一百兩,一賠八,那不就是八百兩了。

    要是掙五百兩, 轉眼就是四千兩。

    不要問他為什麽沒有想到萬一賭輸了怎麽辦, 賭徒事先都不會考慮輸了怎麽辦的。

    下頭開唱了, 小芝麻看了一會兒就開始打哈欠,由采藍抱着出去玩耍。

    老趙頭聽不了戲,便帶着人跟着出去了。

    兩個戲班子是魏杬這個專業人士精挑細選的。

    戲目第一出都是經典的,拿手的。

    一開腔就引來滿堂彩。

    沈寄聽着身邊的夫人們評價唱腔、身段,她便微笑。

    她不如這些從小看戲的大家女子懂得多。

    第一出還沒有唱完,兩邊臺前的梅花就堆了起來。

    氣氛越來越熱烈, 然後不斷有人購買計數的梅花......

    第一場中場的時候, 淩仕昀找來的、耍嘴皮子的人把氣氛調節得更加的HIGH。

    甚至連門口都站滿了人來聽, 裏三層外三層的。

    沈寄瞅着阮少夫人一氣兒就買了十朵梅花,讓人丢到左邊戲臺子前的花籃裏。

    另一邊鹽幫幫主夫人便買了二十朵丢給右邊......

    沈寄讓魏杬安排的今天這頭一場比試, 是兩個不分伯仲都很強的戲班子.

    甚至彼此還是冤家對頭,所以鬥得就更熱烈了。

    接着又各自唱了一臺新戲。

    因為窅然樓地方大,彼此并不怎麽互相幹擾。

    而客人自然是樂意看哪邊就看哪邊, 愛捧哪邊就捧哪邊。

    一時間, 人都按自己的喜好分成了兩撥。

    沈寄看效果很好,不由微笑。

    魏杬和魏杉也在一邊看着。魏杉道:“原來掙銀子這麽容易啊。”

    沈寄心道,要是能搞個現場直播,把廣告做好了,銀子更是如水一般來啊。

    待到兩場戲完, 計數的時間點一過,清點了一下, 兩邊差距不大。

    一邊兩百八十多朵,一邊三百零幾朵。

    這梅花差不多就賣出去了三千兩銀子。

    當然,這也是這些富戶沖着知府夫人的面子捧場。

    接下來,沈寄便問牛二娃和馬三兒來沒有。

    聽說人已經到了,正等着。

    她便說請二樓的夫人們去一處地方。

    這可好,現場去看,比她在這裏費口舌說要好多了。

    有些事不能一味推給朝廷,朝廷只有災年才撥下款項。

    可像牛二娃他們這樣的孩子,還有他們的爺奶這些人便是豐年也吃不飽、穿不暖。

    沈寄把小芝麻也帶上了,她發現帶小家夥憶苦思甜還是有好處的。

    一衆夫人不知道沈寄要帶她們去什麽地方,只當安排了什麽餘興節目。

    下樓的時候還在評說着方才鬥戲的熱鬧,一個個意猶未盡的。

    冬至有大如年的說法,今晚都要在家團聚吃湯圓。

    所以今天的鬥戲才安排在下午。

    明天的時間便會延後一些,下午和晚上都有戲班子表演。

    今天沒訂到位子的,明天就可以到二樓雅室品戲了。

    開業後不久,沈寄讓淩仕昀定制了一些撒金粉的卡片出去,稱之為貴賓卡。

    開業頭一個月消費達二百兩銀子的才有。

    憑之可以享受八八折優惠,而且在雅室訂座有優先權。

    還有三種外表有些微區別的卡片,分別可以抵一百兩、三百兩、五百兩的花費。

    這種是前段時間推出的,兩個店子僅有百張。

    正好趕上過年送禮的當口,又做了些營銷,銷量也很好。

    成了近段時日送禮的熱門。

    方才還有不少夫人在問沈寄,想要再訂一批。

    沈寄作勢為難了一下,然後礙着人情答應加推一百張。

    心頭其實樂壞了,這要是形成了用這個送禮的風氣,窅然樓的生意一定好得很。

    這些,即便旁人要學,可是沒有窅然樓推陳出新、貨真價值的菜色和豐富多彩的節目,也是競争不過的。

    如今,開業不過半年多,到窅然樓吃飯已經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尤其是二樓的雅室。

    窅然樓如今的生意只能用紅火來形容。

    之前擠垮了這家酒樓前身的那家酒樓,如今已經是人可羅雀。

    沈寄還什麽陰招都沒使呢,比他們當初的競争手段光明正大多了。

    還有不少名廚想帶藝投入窅然樓。

    因為待遇好,而且能受到尊重又有發明新菜色的氣氛。

    當然,窅然樓得做了甄別才敢收人。

    沈寄因為懷孕數月不出府。

    如今懷胎四月,胎坐得穩了,魏楹才放了她出來。

    所以一見到如今這個紅火場面,由不得她不喜。

    阮少夫人問道:“夫人,到底帶我們去什麽地方啊?您就別賣關子了。”

    沈寄看她一眼,“去貧民區。所以,如果明惜身體不好,你就別帶她去了。當然,我們只是在外頭看看而已。”

    “什麽?”阮少夫人不可置信的瞪大眼。

    前頭先下去的人群裏起了些嘈雜聲。

    原來是走到後門口時,有人看到了候在沈寄馬車旁邊的牛二娃和馬三兒。

    不由嫌惡的道:“哪裏來的叫花子,怎麽跑到這裏來了?”

    正要叫窅然樓的小二攆人,就見到他們走到沈寄跟前行禮,“見過夫人!”

    沈寄便道明了這趟是要去做什麽。

    在場很多人臉上的笑容便有些挂不住了。

    這個知府夫人,好好的冬至節不過,竟然要帶他們去那樣的晦氣地方。

    沈寄牽着小芝麻的手道:“我是聽聞衆位夫人昔年都曾慷慨解囊施粥給貧民。今天是過節,便約了你們一道去看看那些窮苦老百姓日子過得如何。不知衆位意下如何?”

    衆人過去當然也做過沽名釣譽之事,但那不過是撒點銀子讓下人去施粥。

    要他們去貧民區,很多人都是不樂意的。

    可是,方才還一路笑談,要跟着知府夫人出去游玩。

    現在臨時說有事好像太明顯了點。

    傳出去豈不壞了名聲?

    還有,來此是為了和知府夫人保持良好關系。

    現在找借口說不去,豈不是當着衆人駁她的面子?

    那日後自家夫婿的前程或是家中的生意,是不是都會受到影響?

    這位夫人的枕頭風可不是一般的厲害啊。知府大人為了她都敢跟皇帝頂的。

    現場一片沉寂,沈寄目光落到幾位同知夫人身上。

    這幾人知道自家夫婿最近數日都被知府督着,在為無家可歸的人奔忙。

    便都笑着說:“既然是夫人帶頭,咱們就都去看看。這天冷,也不知老百姓能不能豐衣足食。”

    很好,很識趣!

    沈寄正要出聲,遍聽到有人嬌笑道:“久聞魏夫人不同凡俗女子,這才讓魏大人許下永不納妾的誓言。我之前還有些不信,今兒信了。好,今日就随夫人走一遭。”

    沈寄有些詫異,她原本預計會開口表示的幾人還沒有開口,這位漕幫汪幫主的夫人就先出聲贊同了。

    “汪夫人才是馴夫有道呢,怎麽來打趣旁人?”

    這位汪夫人是續弦。

    過門不過兩月,汪幫主從前那些愛寵都守了活寡。

    所以沈寄才說她才是馴夫有道,讓浪子回頭更厲害。

    當然,這自然靠的是汪夫人美豔絕倫的外表和她自身的心計了。

    見到有人帶頭贊同,剩下的人怕得罪沈寄,便紛紛開口弱弱的表示了贊同。

    再說,知府夫人把女兒都帶着,這一趟多半也就是在外頭做個關心民生疾苦樣子而已。

    她們要是不去豈不白白壞了名聲。

    沈寄笑道:“我就知道各位夫人都是熱心公益、關心窮苦百姓的人。不過,為了路上方便,大家就坐我安排的小馬車吧。兩個人坐一車,帶上貼身的人正合适。”那些招搖的大馬車,可進不了小巷子。

    小芝麻坐上車對沈寄說道:“阮阮不去。”

    “阮阮身體不好。不過,其實也不用進去。只在外頭看看,不至于就惹上什麽傳染病。”

    到了地頭,沈寄把小芝麻交給采藍照管,自己扶着季白的手走在前頭。

    她一走開,阮少夫人,包括三位同知夫人都沒有動。

    倒是那位汪夫人快步跟了上來。

    和沈寄一起跟着牛二娃、馬三兒往巷子裏頭去。

    因為知府夫人到了,這條巷子裏的人便也迎了出來。

    街道已經掃過了,而衙門派來修補屋子的已經在開工了。

    是魏楹聽到回報,當場便讓安排了人來。

    破舊失修的房屋、寒風中依然穿得單薄的窮人,還是很刺眼的。

    站出來迎接的人,多是穿得還算過得去的。

    不過,比起這一群厚重裘衣的貴夫人,他們依然是只能在寒風中瑟縮,貧富懸殊十分分明。

    百姓裏也有選出來的代表過來陪着沈寄說話,供她了解情況。

    沈寄往後頭一掃,那些人都遠遠的站着,生怕被沾染了什麽。

    于是笑着和迎上來的人說了幾句,“我的來意想必你們也都已經聽說。或許你們心底其實不信,或者不信我不只是做幾日。但是沒關系,日子長了你們自然就知道我是什麽樣的人。”

    “謝謝夫人中午讓人送來的大餅,家家戶戶都分到了,您還說晚上要請我們吃湯圓。您讓人在幾個街口生火,用大鍋煮骨頭湯說是一直煮到開春,誰冷了、渴了都可以去喝。還安排了人來幫我們修房子,多謝了。”

    “不值什麽,不必客氣。我是代知府大人來看看。你們過得不好,他心頭也是有愧的。”

    那三位同知夫人眼見沈寄的目光掃過來,不得已走近了一些。

    旁人便也跟着走近幾步。

    一時看着這些窮苦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便也有人發出同情的感概。

    只是,沈寄沒有出聲,那些人也不好先表态要贈銀子之類的。

    沈寄其實也不是非要這些貴夫人都去到那些窮人屋裏。

    她今天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于是見好就收。

    讓人把從布莊買來的一百匹粗布,還有五百斤棉花以及一百袋糧食搬了下來。

    留下窅然樓的一個管事和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街坊一起發放。

    便打算帶着衆人回去了。

    阮少夫人等見她早有準備,自己等人卻是空手而來,不由有些讪然。

    心頭抱怨怎麽也不提早說一聲,自家也好準備一些。

    便準備回頭也安排人依葫蘆畫瓢。

    那些百姓自然是千恩萬謝。

    沈寄笑道:“我今日帶夫人們前來,也是心有所感。人說救急不救窮。所以我們能做的似乎也就是在寒冬來臨之際,施舍一些衣物、粥食。可是,我覺得我們能做的似乎不只這些。”

    汪夫人道:“那夫人是想怎麽做呢?”

    “我的意思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如回窅然樓,我們坐下來慢慢商量個好的對策。”

    “好!”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