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449章 第 449 章
到了正日子, 沈寄早早的穿戴好诰命禮服,就拿着禮物進宮了。
宮宴不在東宮,今日有上百桌宴席。東宮着實小了一些。
不過,外命婦拜見皇後之後, 都要先去東宮看看今天的正主。
蕭夫人的品級比沈寄高。
衆人從皇後宮中出來, 一衆诰命夫人就圍着她沒口子的恭賀。
皇後方才笑盈盈的說大孫子她愛得不行, 天天去看。
今天就先不過去了,讓她這個外婆好好的瞅瞅,留了平素陪她說話的幾個诰命一起。
所以,蕭夫人就是此刻的中心人物。
沈寄跟在後頭,見蕭夫人回頭對自己抱以善意的一笑,便笑笑回禮。
然後看蕭夫人游刃有餘的和前頭那些人敷衍着。
這便是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得到的不同待遇了。
衆人去的時候, 沈寄看到小親王也在。
他生疏的和玉太嫔說了兩句話就沒話說了。
看到沈寄卻是一下子就撲了過來, “魏夫人, 你來了。”
看到玉太嫔剜在自己身上的眼神,沈寄心頭一個咯噔。
不過還是伸手攬住了小親王, “嗯。”
小親王從小就不在玉太嫔身邊長大,如今回宮的日子更是少。
而玉太嫔又不肯出宮去看望他。
因為雖然這是她的親兒子,卻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她一個先帝嫔妃, 并不好出宮的, 就是魏家她也不能去。
除非她肯住到離半山寺不遠的皇家寺廟去修行,否則都不可能長期和兒子一起。
她舍不得宮裏錦衣玉食的生活。
只要她在太後跟前好好奉承,董家的人就會過得很好。
所以,沈寄覺得她根本不是把小親王當兒子來愛的。
這個兒子只是她得到榮華富貴的工具。
可是,對于被小親王當母親一樣茹慕的自己, 她卻無疑是心頭有怨的。
沈寄覺得很冤,搶你兒子的從頭到尾都不是我啊。
你不謝謝我, 還記恨我!
可是,她也不能故意在此時冷冷淡淡的對小親王吧。
也不想想,她自己有兩個兒子,搶玉太嫔的兒子幹什麽?
這個人純粹是把當年孩子一生下來就被太皇太後抱到身邊,平常都不給她看到,還有後來太皇太後和皇帝招呼不打一聲,就把她兒子過繼給過世的醇親王的怨恨全撒在自己身上了。
還真是會撿軟柿子捏!
小親王拉着沈寄一起看他的大侄孫子。
還說他好好玩,邊說邊伸手去摸皇長孫的小手、小腳。
太子妃還有些豐腴。
不過調養得很好,肌膚白裏透紅的,看着精神也好。
她不耐煩見那麽多人。
方才那些命婦進來,她略敷衍了一下,就讓母親陪着她們出去了。
太子妃本來就想和沈寄說說話,可是礙着衆人也不好單獨留她。
倒是小皇叔一點沒有顧忌拉着沈寄就進來了,這正合她的意。
回頭母後要找茬也沒有理由。
小親王和兩個侄孫女一塊兒玩上了。
太子妃拉着沈寄的手,“師母,這回真是多虧了您了。”
她開始覺得奇怪,為什麽母後看師母不順眼,但師母對小舅舅這個如今林氏的當家人卻有奇異的影響力。
後來聽太子說了也不由得感慨,只覺得從前疑惑的事兒都找到答案了。
“哪裏,是太子妃自己的福氣,還有太子的不離不棄。”
聽到福氣還好,聽到太子的不離不棄,太子妃暈紅了雙頰。
雖然魏楹對沈寄分析過,就他對他那個得意弟子的了解,最愛的肯定是那把椅子。
而且他也是很适合坐在那把椅子上的。
對太子妃這個結發妻子他肯定是有感情的,而且蕭家更是他需要的。
不過他的不離不棄,更多的是為了不背上年輕貪色的名聲。
試想一下,太子妃這一胎生的是兒子,那麽皆大歡喜。
生的是女兒,衆人同情的都是太子。
而且,太子肯定不會缺兒子的。
他現在還不到弱冠之齡,将來生兒子的機會大把。
能給他生兒子的女人也大把。
他急是急,可是沒有太子妃和蕭家急。
畢竟,一直以來正面施加壓力的是皇後又不是皇帝。
魏楹的這一大段分析,是有一次沈寄感概太子對太子妃好的時候說的。
那會兒正在枕席之間,魏楹的嘴就沒有平素緊。
魏楹這麽說了,不無跟沈寄邀功的意思。
看吧,這世上哪有男人能跟我比?
沈寄這會兒見了太子妃一臉嬌羞,只希望她能一直幸福下去。
畢竟,她有傲人的家世、有兒子、還有美貌和手段。
也許再過二十年,她就是後宮新一代的傳奇。
其實沈寄不覺得當皇後有什麽好。
除了過年過節和生辰,下頭烏壓壓的一群人給你磕頭行禮。
不見得就比一個尋常女人幸福到哪去。
其實,這也是皇後一直看她不順眼的原因。
皇後恨沈寄,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皇帝心頭有她。
第二個原因是自家小弟那份不觸及家族存亡,無條件支持的心。
第三個原因,其實和京城所有貴婦對沈寄的羨慕嫉妒恨一樣。
她居然成親十四年,真的把魏楹那麽優秀一個男人拴得牢牢的。
要說如今的京城,誰家爆出男人偷吃的傳聞,都不如魏家出這種事會更吸引人矚目。
當日,小親王便跟着沈寄回家了。
沈寄牽着他出去,路上忍不住道:“王爺,玉太嫔是你生母。你下次見了她親熱些吧。”
小親王一只手牽着沈寄,另一只撓撓頭。
“我跟她不熟,親熱不起來。”
沈寄想着小親王晚上做噩夢,抱着自己叫娘的情形。
便道:“其實,沒有母親會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那是搏命呢。她一直都沒有辦法,從來都不是她主動不要你的。只是有人把你抱走,她無能為力而已。”
小親王想了想,“嗯,那好吧。魏夫人,我聽你的。”
到了魏家,發現小饅頭在跟着小包子學《百家姓》,小親王立馬表示他也要一起。
沈寄早就給他另置辦了一套文具書本,這會兒便拿了出來。
也好讓小包子過小先生的瘾。
一邊打發了人去告訴小芝麻,小親王來了。
這樣她就知道要安排幾個小親王喜歡的菜色了。
待到小饅頭和小親王的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學完,也差不多到過年了。
沈寄讓人給小饅頭和小親王收拾出兩個相鄰的院子。
打算年後把他們搬出正房。
小親王相當的入鄉随俗,很遵守魏家的家規。
而且對于沈寄的一視同仁非常的滿意。
四個小孩兒的院子和正房主院都有門戶相通,彼此也都相通。
這樣一來,這個大宅院的房間空置浪費現象終于不再那麽嚴重。
在領着他們參觀,問他們想怎麽布置的時候,小親王指着旁邊一個不小的院子問:“那裏是給誰準備的?”
小饅頭也轉頭來看着母親。
沈寄看了一眼道:“哦,那是給小饅頭的小叔公一家上京的時候住的。”
其他親戚來都是住客房,只有十五叔一家和六弟一家在這裏各有一個固定院子。
反正長房和幺房關系好魏氏人盡皆知。
而六弟一家則是就在京城,時常來往的。
要說嘴就說嘴吧。
不過如今魏楹官運亨通,倒也沒人敢怎麽說了。
“就是小叔叔?”小饅頭時常聽兄姐提起過小叔叔。
“嗯,小叔公是小叔叔的爹。小叔叔才十三,明年要來考武進士了,考中了可就是正經武官了。所以,你們也要努力啊。要不然以後會被甩得老遠的。”
想一想小權兒那小屁孩,搞不好明年就是官了。啧啧。
“才不會呢!”
皇帝的意思,果然是年後就讓小親王回宮讀書受講。
小親王點了要小饅頭魏華年陪讀,也得到允許。
魏楹往半山寺走了兩趟商量走讀的事,伽葉大師考慮一番也答應了。
他這個家長答應了,皇帝自然沒有異議。
一切都很順利,沈寄也就放下了一半的心。
從宮裏參加了除夕宮宴回到家,照例是一家五口放煙火、包餃子、守歲。
魏楹還發出去三個大大的紅包做壓歲錢。
翻過年他就三十五了,沈寄也二十九了。
三個小的則分別是九歲、七歲和四歲。
如今都是算虛歲。
沈寄轉背看到小包子和小饅頭都把紅包交到小芝麻手裏,便問道:“這是做什麽?要保管可以交給我啊。”
她好生生的立在這裏,用得着小芝麻來長姐代母麽?
小芝麻把三個紅包一起拿到沈寄面前,然後道:“娘,我之前在寶月齋實習的時候......”
實習這詞兒是沈寄給安的,小芝麻學衣服配色、首飾搭配這些也有三年了。
沈寄去巡店就把她丢到寶月齋二樓讓她去觀摩實習。
沈寄問道:“實習的時候怎樣?”
“我聽說別處和京城的金銀兌換的銅板數不一樣。”
沈寄明白了,“你想賺這個差價?然後他們在給你湊本錢?”
她知道女兒肯定是聽崔大掌櫃跟人商量進貨渠道的時候聽說的。
寶月齋也是找了金銀價低的地方兌換,然後将兌換來的金銀打成飾物。
這也是節流的一個方面。
而崔家也在借這個門路賺差價,倒沒想到這丫頭聽進去了。
小芝麻點頭,“嗯,一兩銀子就有五十到一百文的差價,一兩金子有五百文到一千文的差價。如今上等白米不過八文一鬥。這麽一轉手,就出來多少鬥了。至于弟弟,他們不是替女兒湊本錢,我們是合股。”
沈寄撓撓下巴,“那你們去做呗,我不反對。”
小芝麻拉拉沈寄的衣袖,“可是,我們的銀錢都有人管着,娘不發話就拿不出來。”
魏楹皺眉道:“家裏又沒有短了你們吃喝,也沒少了你們銀錢。好好讀書就是。”
小芝麻挺挺胸膛,“可是每次娘教訓我們都要說,你們靠自己掙過一兩銀子麽?”
這也是她拿來說動兩個弟弟的話。
不然這倆小子怎麽會乖乖的把銀子交給她,準備合股。
魏楹看一眼沈寄,意思都是你弄出來的。
他那個時候不得已去代寫書信,那是因為家裏缺銀子。
如今他們家哪裏會缺銀子呢?
家中的産業每年被沈寄打理着,三四萬兩的進項是有的。
而她名下如今寶月齋和窅然樓各有五家,年後第六家也要開出來了。
他們家如今一年七八萬兩的淨收益,已經甩開各房一大截了。
沈寄倒挺贊成他們這個做法的。
于是對小芝麻道:“你們是想把自己的銀子都投進去?”
“嗯。”只要有門路,這是穩賺不賠的事兒。
小芝麻看向魏楹,“爹爹——”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