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只是对物质上的要求,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你的兵员素质如何?
同样是骑兵,为何大凉骑兵就威震天下?
同样还是骑兵,为何胡骑一出现,大凉军也要退避三舍?
说到底,这就与骑兵的个人素质有着很大关系。
在一名士兵,想要成为骑兵,还想成为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骑兵,那绝非是一夕一朝间就可以做成的事情。
秦军才成立多长时间,竟然就拥有了十万铁骑,想必其中滥竽充数者应该甚多。
但就算与实际数字不符,一半的实力总应该是有的,那也就是五万骑兵。
这也足以让很多人为之向往,就像是如丧家之犬,丢失了国土的宣明宗。
蛰伏了那么久,借助强大外援,终于让他有机会登顶,成为了宣国的皇帝。
正准备大展拳脚,向世人证明,他才是一个优秀的皇帝时,贾平安的崛起打了他一个大耳瓜子。
几次较量之下,他不仅没有胜上一场,反而还把祖宗留下来的基业都给葬送了出去。
现在不得不呆在苏州,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刚来到苏州的时候,宣明宗还幻想着胡骑能给贾平安一个重重的教训。
最好是能将他给打残了。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可以重回北境的机会。
谁曾想到,得来的消息竟然是胡骑败了。
退出了北境之地。
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更是完全出乎了宣明宗的意料。
秦军在贾平安的带领下,先是与大夏成为了盟友,随后夏光帝为了剪除胡骑对于他的威胁,竟然将晋州送给了贾平安。
当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宣明宗就知道事情要坏。
做为与贾平安打交道多年,认识他极早之人,他很清楚,这个年轻人的能力有多强,一些不可能的事情,在他手中被完成,被实现,他早已经是习以为常。
他预感到,这一次大夏皇帝走了一步臭棋。
事实也如他所料,贾平安带领着年纪只有几岁的秦军,还真就去了晋州,并把那里的胡骑都给赶了出去。
随后,大夏皇帝或许是后悔了,想起派兵找秦军的麻烦,然后脸就被打肿了。
宣明宗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是即想笑,又想哭。
笑的是大夏皇帝的自大,这一次吃亏了吧,活该。
哭的是秦军发展如此之快,他想要重回北境,光复国土之事怕是很难可以完成。
别的不说,他现在要想对秦军用兵的话,怕是大统皇帝就会第一个不答应。
现在正是大统与大夏决生死的时候,怎么能允许他在节外生枝呢?
也许,等大统战胜了大夏的那一天,他才可能与秦军为敌吧。
只是真到了那个时候,谁知道贾平安带着秦军又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
宣明宗自感都看不到什么未来,但就是这个时候,意变再生,禹王竟然反了,还自称统文帝。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打得刚对大夏之战取得上风的统武帝大失方寸。
自己这边竟然也出现了反骨仔,还是自己的亲弟弟,统武帝生气的同时,也决定要把这个内患解除了。
一直呆着,看似准备养老的宣明宗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大夏太子陈金龙亲自前来造访,希望宣明宗可以带兵去讨伐背叛者禹王。
为此,大统不但会提供宣军所用的粮草和军饷,还允许他们在苏州境内征兵。
说起来,可谓是诚意十足。
但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看的。
对于统武帝而言,不管是已经反叛的禹王,还是呆在自己眼皮底下的宣明宗,都是他的心头之患。
统武帝就从未想过帮着宣明宗复国。
他的目标是要统一整个天下,那怎么还会允许落魄的君主去复国呢?
但宣明宗的确是一国皇帝,人家主动的来投了自己,若是他对其下手的话,难免会让其它的盟友心寒。
为了面子,统武帝并没有要马上就动宣军的打算。
现在好了,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削弱宣军的力量,他当然不会放过。
对这一点,宣明宗看得也是十分的明白,但他并没有拒绝的资格。
先不说,真拒绝了,会让大统皇帝生气,以后他的日子会更不好过。就说,拒绝了这一次机会,以后还会有新的机会出现吗?
至少,出了兵还有机会。
反之,不答应出兵,那是一点的机会都没有。
宣明宗这就乐呵呵的答应了下来,并积极开始备战,仅是在一个月之后,便率四十万大军由苏州奔鲁州而去。
四十万大军,宣军就有三十万,还有十万是在苏州招募所组成。
与此同时,大统骠骑将军纪里腾也带着大统军由徽州出兵鲁州。
两地同时出兵,表明了统武帝要灭了禹王这个反骨仔的决心。
大统军是气势汹汹而来,只是禹王也不是吃素的。
由天下教牵线,禹王暗中联系了越国皇帝,还许下了重诺,愿与其一起对付统武帝,并答应事成之后,把赣州送给越国做谢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州之地的好处就摆在这里,加上越国皇帝又得知禹王与大夏联合了到了一起,那接下来大统就要面对着大夏军与禹王的共同攻击。
大统的优势将会不在,他们的机会已然来临。
身为下四国的小国,越国皇帝可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若是有机会扩大一下自己的实力,他还是很愿意去做的。
赣州之地紧临越国国境,如果可以攻下这里,不仅地盘扩大了,也更加的容易控制,从而壮大自身实力。
还是那句话,国与国之间,永远是利益为先。
有了足够的利益之下,越国皇帝答应了合作,并付诸了实际行动。
越军突然出兵,入境赣州,这一举动,让中原的战局开始发生了逆转。
越军这边一动,大夏军的反击也随即开始。
荆州和始州的大夏军也是纷纷由防守变成了进攻,并接连的收复了几个城池后,兵逼徽州。
之前抢到的地盘都丢失了,眼看着自家老巢也有了危险,原本定下进攻鲁州的纪里腾所部,不敢在浪,留在了徽州改攻为守。
独留下了宣明宗的四十万大军,应对鲁州的统文帝所部。
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让大夏的危局瞬间就得到了缓解,他们由守转攻不说,也终于有时间可以喘上一口气,重新制定新的方针,以继续扩大优势。
中原之乱,消息传到了贾平安这里,他仅仅是点头表示知道后,就再没有过多的关注。
以如今秦军的体量,有些事情是鞭长莫及。
与其去瞎操心,不如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再说。
贾平安认为,有多大的锅,下多少米。
不然,就是贪多嚼不烂。
而现在,贾平安需要先吸收的就是古州。
现在的他,已经有了北境三州外加晋州,倘若可以在拿下古州的话,那就等于拥有了五州之地。
从地盘上来讲,就已经与大夏和大统所差无几。
当然,地盘差不多,但从经济实力上来看,是远不如地处中原的大夏与大统。
可不要紧,贾平安可以作弊,他有着空间相助,让他有了更多的底气。
贾平安将目光盯落在了古州之上。
这的确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古州属于大凉之地。
这里现在又有胡骑出没。
不管是哪一个,都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同样的机会就算是摆在大夏与大统面前,怕是他们也会无动于衷。
在很多人看来,人家不找你的麻烦,你就要万幸了,还敢主动去找人家的麻烦?
大家都是这样的认识,这就给了贾平安出奇兵的机会。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秦军十万铁骑到了双虎关,就是为了防止胡骑再一次从这里进兵中原时,贾平安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竟然主动由双虎关就进入到了古州之地。
相比于中原的繁华,相于比晋州几十里距离间就是一城相比,在这里城池很少,城池间相隔的距离往往达到了两三百里之多。
城池的距离远了,这让后勤压力就会大大增加,这也是为何大夏那般的强大,之前却没有打大凉主意的真正原因。
后勤压力太大,这里又太过贫穷,占了也没有什么便宜可捞。相反还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得不偿失。
贾平安却不是这样的看法。
在他眼中,地形的确是制约一个地区发展的原因,但并不能说一点发展的可能都没有。
不然的话,大凉国也有人口两千余万,这些人又是如何在此地生存了这么多年呢?
说白了,只要肯投入,尤其是交通可以便利的条件之下,凉地还是有着很大发展空间的。别的不讲,仅是一个畜牧业,就足以让他们变得经济富裕起来。
之前难以发展,那是交通不便,外加大凉皇帝总怕把牲口卖到了中原,会强大他们,威胁到自己,才不敢做这样的生意。
说到底,不自信就是大凉贫穷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贾平安是什么人?
年纪轻轻就成为了秦王,且还拥有了四州之地,手下的百姓数量已经近乎于三千万,这样的人,会没有自信吗?
喜欢风起宁古塔请大家收藏:()风起宁古塔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