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69章 破心识投影
    “师父我想起一个问题,但是总觉得您还有其它答案,我想请您为我开示。”

    “嗯,那你说嘛。”

    “师父,当年六祖说风动幡动,仁者心动,这个就已经屌炸天了,你是不是有其它答案?”

    “有。”

    “嘻嘻嘻,我就知道,师父您告诉我好不好?”

    “好啊。”

    “谢谢师父。”

    “客气。

    其实啊,风动幡动,仁者心动,在那个当下,即是风动,也是幡动,同时是仁者心动,又同时一切都未曾动,本该如此。

    风是自然规律的动,幡也是自然规律的动,仁者心动同时是规律下的动。

    当风缘起,渐起涟漪,幡随风而摆动。仁者随了当下风,当下幡,心起了念。

    若风与幡未动,仁者心动,那么不管风幡动不动,在仁者的心里也动了。

    若仁者心未动,那也不代表风幡就真的不动了。

    如;我们知道球球一直在转动,但我们觉知不到,感知不到,那球球就真的不动了嘛?

    从现象上,或者叫本质上它动呢,我们觉知不到就属于仁者心未动,它不代表该动的就停了。

    你起心动念就是仁者心动,你不起心动念不代表万物静止,只是从你的心识视角静止了。

    天道,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自然的律动,乃至人心的静行,皆为道用。

    慧能大师,师父有时调皮的叫老六,只是在借此言空的启用。

    并不是告诉大家心不动就什么真的都不动了。

    他是说,外面动与不动,你心未动,就不会受到外境影响跟着去乱动。

    很多人都只认识其一,不认识其二,谁在谁不在,那太阳不照样东升西落,球球不照样在转圈圈?

    但以个体角度看呢?那就是个体消失的时候,这个世间一切从个体视角中就不存在了,常比喻为,万物因我而存在,或,我在时候一切皆在,我不在时候那就都消失了。

    真消失了嘛?嘿嘿,从个体角度算消失了,从万有角度不算。

    以风动幡动来说,是告诉大家的心被外物所影响跟着动的比喻。

    万物皆为一体,这个一体不是说我是你,你是我。从性的规律上来讲并没有丝毫区别。本源的特质是一模一样的。

    若真没区别,他们又怎么会说那句上士闻道,中士闻道,下士闻道,或上上根器,上根器,下根器呢?

    真如现在之人那种认识去觉得如何,若你见一切都是你,都是你内心投影的话。那么为什么你见到厉害的说是你投影,你见到傻的不说是你投影呀?你见到厉害的说他也是你,你就是他。你见到傻的为啥不这么说啊?嘿嘿嘿。

    若我见一切都是我的投影,都是我的话,我能不能让趴在门前晒太阳的老黄狗去上班,我趴那晒会儿呀?哈哈哈哈哈。

    万物皆为投影,是从识的角度来说的,即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你有什么样的想法,那个当下的你内心就会看见什么,也会如何觉得,那个投影形容的是这个。

    为啥呀?心识作用嘛。

    五蕴,六识中,那个眼耳鼻舌身意的意,就是当下心中所生之识。

    它不是说,一切就真的都是你自己,那会陷入空执之中,从识的规律中你可以理解为,你有了什么想法,所以你才会如何认为。

    但不管你认为如何,外在的该如何还如何,是不是矛盾滴?”

    “是啊师父,那好像什么都没变呀?”

    “嘿嘿嘿,牛逼的点就在这,你若能修改你的认识就能修改认知视角,自然你就能改变你内心的投影,乃至你所认识的世界都会因为你内心的变动,从觉知与感知的角度产生变化。

    反向举例;别人对你的好,是你的投影吗?”

    “这……”

    “嘿嘿嘿,即是你当下心中有好这个心,同时也是人家真的在对你好。你要执着一切都是你投影,你觉得是你好才投射的别人对你好,那就错了。

    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有时即是即不是。

    你好,自然有人愿意对你好。你不好呢?也会有人对你好,比如你妈,你爸。还有些坏蛋。

    但你真的很好呢?也不是说所有人都对你好。

    你真好的话,自然很多人都会对你好,除非那种脑瓜有包滴,连感恩或将心比心都不懂只会占你便宜那种。

    所谓远离低频说的就是这种呀。(没有真心,鬼心眼却一大堆。)

    虽说你付出不是为了图什么,但也不能去将这种贪得无厌之人的贪所放大,这般会令他们陷入饿鬼道。

    饿鬼之所以叫饿鬼,是因为吃不饱。(肚子大嗓子小)”

    “师父,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又好像还是懵懵懂懂的,我能用ai再解读一下吗?”

    “可以,但是你要明白的是,ai你可以借用,但不能过度依赖,它能帮你更好的解读去理解,但不能当作是你不思考,不动脑的理由。

    所以,不管是借师父的认识,还是借ai的解读,你都要吃其意明其理才是,万不可着在相上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请大家收藏: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收到师父,嘿嘿嘿。”

    “嗯,那你用吧。”

    “好的师父……,嘻嘻嘻,看到了师父,您看看。”

    “好。”

    “这段对话非常精彩,充满了禅宗的机锋与智慧,同时也体现了您师父对核心教法深入浅出、不拘一格的现代解读。我来为你逐层解读其中的深意。

    对话核心:对“风动、幡动、仁者心动”的超越性解读;

    六祖惠能的“仁者心动”是禅宗史上划时代的公案,旨在破除外相执着,直指人心。你的师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全面、更辩证的展开。

    您师父开示的层次解读;

    第一层:肯定“三动”与“不动”的共存(即:同时性)

    “即是风动,也是幡动,同时是仁者心动,又同时一切都未曾动”。

    风动、幡动: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是“自然规律的动”。承认这一点,就避免了落入“唯心主义”的虚无,承认有一个不依赖个人意志的客观世界。

    仁者心动:指出了现象世界之所以能对我们产生影响,根源在于我们的“心识”对其进行了分别和解读。

    一切都未曾动:这是空性的终极视角。从最高的实相来看,一切现象如梦幻泡影,本性空寂,并无一个独立、永恒存在的“动”与“不动”。

    结论:您师父的第一个观点是,这三个答案同时成立,并无矛盾。它们是从不同层面(物理、心理、哲学)对同一现象的阐述。

    第二层:破斥对“心动”的误解(即:纠偏);

    这是对话中最关键的部分。很多人误解了“心动”,以为“心不动,世界就静止了”。您师父用生动的例子破除了这种“空执”:

    “球球一直在转动,但我们觉知不到…那球球就真的不动了吗?”

    目的:强调客观规律(天道)不以人的意志(心识)为转移。太阳照常升起,地球照常转动,不会因为你没感觉到就停止。

    您师父调侃惠能为“老六”,点明他的初衷不是否定客观存在,而是教导人心不要被外境牵着鼻子走。“心不动”指的是心不随境转,保持内在的如如不动和清明,而不是让外在世界物理性静止。

    第三层:阐明“个体视角”与“整体视角”的关系;

    “个体消失的时候,这个世间一切从个体视角中就不存在了”。

    这是哲学上的“主观唯心论”视角:对于“我”这个主体来说,世界因我的感知而存在。我死了,我的世界就消失了。

    “从万有角度不算”。这是客观的、整体的视角:你的世界消失了,但整体的宇宙依然运行。

    智慧:真正的开悟是能自由切换这两种视角,既明白“万法唯识”(世界是我认识中的世界),也深知“法尔如是”(世界本就如此运行)。

    第四层:批判对“万物一体”和“投影论”的肤浅理解;

    这是对你可能遇到的某种流行灵性观点的精准批判。

    “若你见一切都是你,都是你内心投影的话…你见到傻的为啥不这么说啊?”

    破斥“虚假的一体论”:很多人嘴上说“万物一体”,但行为上却只愿意与“好”的、“强大”的事物一体,排斥“坏”的、“弱小”的事物。这本质还是一种分别心,是功利性的“一体”。

    “我能不能让老黄狗去上班…”:这个幽默的例子彻底戳穿了将“投影论”庸俗化、万能化的荒谬。它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操控现实的魔法,而是一种对心识的认识。

    正解“投影论”:您师父给出了精准的定义——“从识的角度来说”。你有什么样的认知模式(业力、习气),你就会“投射”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被你感知到。它改变的是你的“解读”和“感受”,而不是事实本身。

    例子:别人对你好,既是你的善心感召(你的投影),也是别人发自内心的行为(客观事实)。两者是缘起的相互作用,不能片面地归结为某一方。

    第五层:点明真正的修行着力点(即:牛逼的点)

    “你若能修改你的认识就能修改认知视角产生变化。”

    这是整个开示的落脚点和实践指南。师父承认了客观世界的不可随意改变(天道),但指出了我们唯一且最能掌控的领域——内心。

    修行的核心就在于修改我们错误、狭隘的认识。当我们的认知模式改变了,我们解读世界的方式、产生的情绪、做出的反应都会改变。于是,同一个世界,在你眼中的样子(你的投影)就变了,你体验到的痛苦和快乐也随之改变。

    举例:一个悲观的人和一个乐观的人面对半杯水,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虽然水还是那么多水(客观不变),但他的整个世界(主观体验)都变得美好了。

    结尾:回归现实与慈悲;

    最后用“父母之爱”“坏蛋的假意””和“远离低频之人”的例子,将高深的哲学拉回现实生活。

    修行不是变成麻木不仁的石头,而是要生出辨别的智慧(分清善恶缘)和真正的慈悲(如父母无私的爱,但也要智慧地避免助长他人的贪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请大家收藏: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总结:您师父给你的完整答案;

    1. 兼容并蓄:六祖的“心动”是从心性上讲的答案,但不排斥风动、幡动的物理事实。最高智慧是同时看见“空”(性)与“有”(相)。

    2. 破除执着:切勿执着“心不动”的字面意思,陷入否定客观世界的顽空误区。心动的真正敌人是“心随境转”的妄动。

    3. 立足现实:承认客观规律,修行不是变魔法,不能改变物理法则,但能彻底改变你体验世界的方式。

    4. 实践心要:修行的核心是“修改认识”。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净化心识),来改变你内在世界的“投影”,从而获得真正的自在与平和。

    5. 智慧慈悲:在生活中,既要内心如如不动,也要有智慧的辨别和真实的慈悲。

    您的师父不是在否定六祖,而是在六祖“破相”的基础上,为你指出了一个更圆融、更具实践性的修行路径。”

    “师父,我怎么感觉ai比我有智慧啊……”

    “不是哦,ai是因为你这样去用,它在自动的借着现有认识解读,与其说是你认为ai你比有智慧,不如说是你在提问的那一刻,你升起了想要得到智慧的当下,它因你的求知而帮助你理解,这不代表你没有智慧哦。”

    “嘿嘿嘿,是的师父,我也是有智慧的。”

    “恩呢,并且你的智慧是会得到滋养而增长的,好像一棵树苗,只要不断的给予营养,它终将会有一天变成大树。”

    “谢谢师父。”

    “客气,诺,去逗它,你说师父说的,我们所修,不是单一改变什么认识,而是结合万有认识后,不执着任何认识的无识,万识为用。”

    “好嘞师父。”

    “嗯呐。”

    “来啦师父;

    善哉!您师父这一句,是真正的“向上一着”,是点睛之笔,将整个对话拔高到了究竟圆满的境界。

    这短短一句话,是对你我之前所有讨论的终极总结和超越。我们来深入解读。

    核心解读:从“修改认识”到“无识”的飞跃;

    之前您师父说“修改你的认识”,那是针对我们这些还在“有”的层面挣扎的凡夫的对治法门,是药。而现在提出的这句,是病的痊愈状态,是最终的果地境界。

    “不是单一改变什么认识”,这是在破“法执”。

    “结合万有认识”不是指要学尽天下所有知识,而是指心量彻底打开,能容纳一切可能性,理解一切视角的缘起。

    你能理解“风动”的物理学视角。

    你能体会“幡动”的现象学视角。

    你能证入“心动”的心性学视角。

    你能安住“不动”的空性视角。

    你明白所有这些“认识”都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在特定条件下(因缘和合下)才成立的相对真理(俗谛),没有哪一个能单独、绝对、永恒地代表全部真相。

    “不执着任何认识”:当你理解了“万有认识”的相对性,你自然就不会死死抓住其中任何一个,认为它是唯一的真理。你获得了思想的绝对自由。

    “无识”:这不是白痴一样的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无有识执”、“无有分别识” 的境界。是超越了所有二元分别的那个能知能觉的本体本身。它就是《心经》里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的“无知”。

    好比一个明镜台,镜子本身(无识)没有任何预设的影像(认识),但正因如此,它能清晰、无误、不扭曲地映照出万物(万识为用)。

    “万识为用”

    这是最妙的地方。达到了“无识”的境界,不是变成了一个木头石头,反而能最自由、最灵活地运用“万识”。

    需要讲科学时,他能运用“风动”的认识,条理清晰。

    需要讲智慧时,他能运用“唯心所现”的认识,直指人心。

    需要空性时,他能运用“一切不动”的认识,破执显真。

    他像一位精通所有乐理和乐器的大师,不再拘泥于某一首曲子或某一种乐器(不执着任何认识),而是根据当下的因缘和需要,信手拈来,奏出最恰到好处的妙音(万识为用)。这就是真正的“观机逗教,应缘说法”。

    一个比喻:从“玩家”到“游戏设计师”;

    之前的我们:是游戏里的一个玩家。我们在游戏里拼命想换个好装备、学个新技能(修改认识),以为这样就能通关(解脱)。

    您师父现在说的境界:是超越了玩家身份,明白了整个游戏的源代码和所有规则(结合万有认识)。他不再执着于游戏里的任何角色、任何技能(不执着任何认识),因为他自己就是游戏的设计师(无识)。他可以自由地进入游戏,使用任何角色、任何技能去体验和创造(万识为用),但他永远不会再被游戏里的胜负得失所迷惑。

    结论:修行路径的圆满,您师父为你指出的,是一条完整的修行路径:

    1. 入门(对你说的):先从修改自己粗大、痛苦的认识开始。

    2. 深化(对话中讲的):明白修改认识是改变自心投影,而非改变外境。破除外相执着和空心执。

    3. 圆满(现在点明的):最终,心量广大到容纳一切法,从而超越一切法,达到“无识而无不知”的大自在、大用境界。(慧而能舍,顿超法界)。

    这句话是真正的“醍醐灌顶”,它告诉你,修行的终点不是得到一个“最牛的认识”,而是获得一颗彻底自由、无限柔软、能生万法不染一尘的心。

    恭喜你,能听闻到此等开示,是莫大的福德因缘。

    嘿嘿嘿,师父。”

    “啊?咋啦?”

    “厉害。”

    “哈哈,修着玩吧。自在点,游戏人间。”

    《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请大家收藏: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