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也是清楚,高都战败,以及后半年的赋税征收,他必须要在清水乡和临洮县之间来回奔走。
他很难照顾上岷。
岷很难一下子长大。
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要么他续弦,要么购买臣妾。
续弦一事,固尚未想过。
至于购买臣妾,岷只是一个孺子,购买臣,虽然劳动力会多,但,价格也会高,他不在室,对于岷而言,反而是有些危险。
相反,购买妾。
女子,多少有些细心,也能照看岷。
相对臣而言,也会安全一些。
“妾一事,老夫会解决,至于从私奴籍转为市籍,等观察一段时间!”固喝了一口白水,朝着岷,道:“再有几日,清水令将会升迁为县丞!”
“县丞也会升迁为县令!”
“我们在临洮县,人生地不熟,不能每一次都麻烦县丞!”
“我们的情分浅,上一次为学室一事,便已经用尽了情分,这一次,就只能等清水令升迁而来!”
“想要在贾市中经营,光靠一个市籍是不够的!”
“好!”
这一刻,岷点了点头:“这些孙儿都不懂,大父看着来就行!”
从老头子的这一番话中,就可以看的出来,老头子对于这件事,是很认真的考虑过的。
也许是自己的这一番话,说动了老头子。
又也许是高都战败一事,让老头子有些紧迫感。
毕竟,有秩本身的职责便是征发徭役以及征收赋税。
一旦上将军蒙骜再败,朝廷想要反击,必然会征发徭役。
到时候,作为有秩的老头子,自然要在临洮县与清水乡来回奔走了。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对于岷而言,这都是好事。
“大父去官府后,孙儿能否去采艾?”
老头子看了一眼岷,点了点头,道:“就在洮里附近,不要走远!”
“老夫会告知里典一声!”
“好!”
闻言,岷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
在这个时代,早有对于艾草的记载,比如《诗·采葛》传:“艾所以疗疾。”
《孟子》:“求三年之艾也。”
而艾草一般生长在近水向阳之田埂地边,山坡上也少量生长。
艾草,在田间很常见。
岷打算采集艾草,然后制作艾香,作为第一桶金的积累。
毕竟,制作艾香简单。
艾草又很常见。
只需要他在这过程中,加入一些辅料,便可以提升艾草驱蚊的效果。
如今是夏季,接下来便是秋季,正是蚊虫最多的时候。
如今岷也不求让老头子升迁,只求发财。
所以,在这个时候,以艾香作为切入点,对于当下的岷来说,无疑是最合适的。
等艾草赚取第一笔钱财,借助在临洮县的关系,便可以开具官引,让妾前往各地去收取硝土,甚至于硝石矿。
今年,制不成冰,那就来年!
他有的是时间。
一旦是他有了钱财积累作为底气,就可以逐步的开始放出一些东西,购买更多的臣妾,为将来的商社搭建框架。
当然了,这只是岷的一厢情愿。
事情的发展,往往会事与愿违。
至少,以艾草起家,可以让他与老头子更从容一些。
有些事情,需要循序渐进。
........
大梁。
魏王宫。
魏王脸色有些阴沉。
他对于这个信陵君这个弟弟,心中很是忌惮,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此刻,他需要借助对方的能力,来对抗日益嚣张跋扈的暴秦。
但是,要说他对于信陵君有多信任,那是无稽之谈。
在魏王看来,信陵君用兵,远在他之上,而且门客众多,在魏国,乃至于在天下的名声都很响亮。
天下人不闻魏王,却鲜有不知信陵君者。
当然了,最让魏王忌惮,甚至于不安的则是上一次信陵君窃符救赵。
那是他登基的第二十个年头,秦军围困邯郸,赵国求救于他,当时他惧秦,不敢出兵救赵。
信陵君借他的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
虽然最后,击败了秦军,救援了赵国,也成全了魏无忌的名声。
但是,也让他这个魏王,沦为了天下的笑柄。
与此同时,也让他惶惶不安至今。
信陵君,连他的姬妾都可以掌控,若是当初信陵君心生歹意,窃取的那就不是兵符,而是他魏王的命了。
在这件事后,他虽然杀了如姬。
也赶走了信陵君!
但是,他对于信陵君的忌惮,从未松懈过。
若不是这一次大秦兵出函谷关,夺取高都以及汲等地,蒙骜大有一战灭亡魏国的趋势,他也不会请信陵君入魏。
如今将信陵君请来,并且给予上将军之名。
但是,高都大胜,让魏王心中五味杂陈。
一来,魏国灭亡的危险已经解除,但是,他这个魏王的危险,非但没有解除,反而是变得更为岌岌可危。
毕竟,信陵君也是魏国王族公子。
若是他死了!
如今以信陵君高都大胜的威望,继承魏王之位,便是顺理成章。
而且,此时此刻,信陵君乃是魏国上将军,他亲自任命的,手握魏国大军,这比上一次信陵君窃符救赵,要名正言顺的多。
“大王,信陵君已经在殿外半个时辰了!”中车府令承再一次开口提醒魏王:“大王,如今大军还在端氏城外,信陵君还是上将军,.........”
一语惊醒梦中人。
魏王眼中掠过一抹肃然,朝着承,道:“传信陵君!”
“诺!”
这一刻,承走出了大殿,朝着魏无忌,道:“信陵君,大王召见!”
“嗯!”
点了点头,信陵君大步走进了大梁宫:“末将魏无忌拜见大王,大王万年,大魏万年——!”
看着一身甲胄,器宇轩昂的魏无忌,魏王笑着点头,道:“上将军不必多礼,平身!”
“末将谢大王!”
看着信陵君,魏王笑着,道:“上将军此番匆促前来大梁,不知有何事?”
“禀大王,末将此番前来,乃是为了大军灭秦一事!”
“如此天赐良机,末将认为大王不应迟疑,一旦错过这个机会,我大魏再难有灭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