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32章 荒唐的战争
    乾元元年十一月,黄河流域的寒风裹挟着枯草与沙尘,在邺城外围的平原上呼啸。

    九镇节度使麾下的二十万大军,如同一道连绵百里的钢铁壁垒,将这座被安庆绪占据的孤城团团围住。

    营地里,篝火的光芒在夜色中连成一片,与城墙上叛军的火把遥相呼应,空气中弥漫着粮草、战马与兵器的混杂气息,却唯独没有一支强军应有的肃杀与统一——这支集结了帝国最精锐力量的部队,自开赴前线那日起,便被一道荒唐的旨意捆住了手脚。

    肃宗李亨听信宦官谗言,拒不设立统帅,只派不懂军事的鱼朝恩以“监军”之名,凌驾于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之上。

    此时的唐王朝,虽经安史之乱重创,却仍能调动各镇精锐: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五万劲旅,河东节度使李光弼领四万精兵,再加关内、泽潞、淮西、永平、汴滑、襄邓、魏博、滑濮八镇节度使麾下兵马,总计二十万之众,另有神策军三千作为补充,粮草由江淮地区源源不断转运而来。

    论兵力、论补给、论军心,唐军都占据绝对优势,平定叛军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可这份优势,从肃宗李亨在长安大明宫的决策开始,便逐渐化为泡影。

    自马嵬坡兵变后,李亨在灵武登基,虽有平定叛乱的志向,却始终被“武将权重”的恐惧缠绕。

    安禄山曾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后起兵反叛,这份阴影让李亨对麾下将领充满猜忌。

    此时,宦官鱼朝恩正得宠于宫中,他本是肃宗潜邸旧人,一路靠着阿谀奉承爬上高位,见李亨对武将心存疑虑,便日日在其耳边吹风:“郭子仪、李光弼皆为百战之将,麾下士卒精锐,若授以元帅之权,恐成第二个安禄山。”

    “不如派监军节制诸军,既能掌控战局,又可防患于未然。”

    这番话恰好戳中李亨的心病。

    他想起玄宗朝节度使专权的教训,又担心诸将功高盖主,竟真的采纳了鱼朝恩的建议。

    乾元元年十月,唐军集结前夕,李亨下旨:“九镇兵马共讨邺城,不设元帅,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领诸军。”

    旨意传到前线,诸将皆惊。

    郭子仪当时正在朔方军大营整兵,接到旨意后,手中的令旗险些落地。

    他与李光弼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自隋末以来,凡大军出征,必设统帅统一号令,如今二十万兵马却无主帅,让一个只会在宫中谄媚的宦官监军,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拿军国大事当儿戏。

    可君命难违。

    十一月初,九镇大军陆续抵达邺城外围,按照鱼朝恩的“部署”,郭子仪的朔方军驻于城东,李光弼的河东军扎在城南,其余各镇兵马分守西、北两面,形成合围之势。

    可鱼朝恩不懂军事,既不制定攻城方略,也不协调诸军配合,每日只在中军帐中饮酒作乐,偶尔心血来潮,便派人去各营“视察”,对将领们的战术建议指手画脚。

    郭子仪曾提出“先断粮道,再缓攻城”的方案——邺城粮草皆靠洺州转运,若派一支精兵袭扰洺州,断绝叛军补给,不出一月,邺城必将拿下。

    可鱼朝恩却认为这是“怯战之举”,拍着桌子怒斥:“二十万大军压境,还怕拿不下一座孤城?若迁延日久,粮草消耗殆尽,谁来担责?”

    他强令诸军次日便全力攻城,郭子仪无奈,只能下令朔方军架起云梯,对东城发起猛攻。

    可其他各镇兵马却迟迟不动。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认为攻城时机未到,按兵不动。

    淮西节度使鲁炅担心伤亡过大,只派少量士兵虚张声势。

    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更是直接派人向鱼朝恩诉苦,称麾下士兵“水土不服,需休整三日”。

    结果,朔方军独自攻城一日,损失近千士兵,却连城墙的缺口都没撕开,只能撤兵回营。

    如此乱象,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反复上演。

    唐军围着邺城打了数十次攻城战,却始终各自为战。

    有时郭子仪的朔方军刚突破叛军的外城防线,需要其他部队支援,李光弼的河东军却在执行鱼朝恩临时下达的“袭扰北门”命令,错失战机。

    有时诸军好不容易达成共识,准备夜袭叛军大营,鱼朝恩却因听信探子“叛军有援军将至”的谣言,连夜下令撤军,让士兵白跑一趟。

    军营里的怨气日渐积累。

    士兵们冒着严寒攻城,却因军令混乱白白送死,不少人开始逃亡。

    将领们看着大好局势被浪费,却只能对着监军的使者忍气吞声。

    郭子仪曾私下对李光弼感叹:“若再如此下去,恐怕史思明一来,我们这二十万大军,就要毁在这里了。”

    当史思明得知唐军二十万大军却无统帅,由宦官监军时,立刻意识到这是扭转战局的机会——若唐军平定安庆绪,下一个目标便是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驰援,一举击溃唐军。

    乾元二年正月,史思明点齐五万精锐,对外号称十万,兵分三路,星夜驰援邺城。

    他知道唐军虽多,却指挥混乱,若正面硬拼,未必能占优势,于是定下了“袭粮道、乱军心、再破阵”的策略。

    叛军行军速度极快,正月下旬便抵达邺城外围的滏阳河。

    史思明先派三千轻骑,伪装成唐军粮队,潜入唐军后方的粮道。

    彼时唐军的粮草皆由清河、平原二郡转运,靠马车沿着黄河岸边的土路输送,护粮士兵仅有数千人,且分散在各个驿站。

    叛军轻骑趁夜突袭,先是烧毁了平原郡运往前线的三万石粮草,接着又在滏阳河渡口设伏,将清河郡的粮船凿沉,船上的盐、米、布匹尽数沉入河中。

    粮道被断的消息传到唐军大营,鱼朝恩正在中军帐中与几个宦官下棋。

    当使者气喘吁吁地禀报“粮草被烧,后续补给断绝”时,鱼朝恩手中的棋子“啪”地掉在棋盘上,脸色瞬间惨白。

    他从未经历过战事,此刻只想着如何向肃宗交代,根本没心思思考应对之策,反而对着使者怒吼:“一群废物!连粮草都看不住,还敢来报!”

    郭子仪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中军帐,建议道:“监军大人,如今粮道被断,军心必乱,当务之急是派重兵保护剩余粮草,同时派一支精锐回击叛军轻骑,打通粮道。”

    “待粮草安稳后,再集中兵力对付史思明,万万不可仓促出战。”

    可鱼朝恩此时已慌了神,又怕被肃宗怪罪“延误战机”,竟拒绝了郭子仪的建议。

    他认为,只要能尽快攻克邺城,生擒安庆绪,即便粮道被断,也能向朝廷邀功。

    于是,他立刻下令:“诸军明日拂晓,全力攻城,若三日之内不能拿下邺城,将领皆论罪!”

    命令传到各营,诸将皆怨声载道。李光弼直接派人对鱼朝恩说:“如今粮草短缺,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如何攻城?”

    “若强行出战,必败无疑!”

    可鱼朝恩根本不听,反而派亲兵拿着刀,在各营督战,声称“敢有抗命者,斩立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