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7章 新生
    "娘,您看!生了"荞麦惊喜地喊道,"足足生了十几只!"

    张大妮高兴地直拍手:"这可是好事啊!"

    大宝蹲在兔笼前数兔宝宝:"一、二、三......十五只!"

    "十五只!"大宝兴奋的声音把张大妮和荞麦都引到了兔笼前。

    "可不是!"张大妮笑得合不拢嘴,"这下不愁肉吃了。"

    荞麦蹲在兔笼前,看着那些粉嘟嘟的小兔子,想到过年杀的两只兔子,突然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

    “十五只!”大宝蹲在兔笼前,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盯着那些粉嫩的小兔子,“婶婶,它们好小呀,跟我的小拇指差不多大。”

    荞麦轻轻摸了摸小兔子软乎乎的耳朵,心里盘算着:“按书上说,小兔子一个月就能断奶,三个月就能出栏……”她的眼里满是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场景。

    “这可真是好事,”张大妮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咱家这兔子养得好,你看毛色多亮,一看就比村里其他人家养的强。”

    荞麦点点头:“这都是按书上的方法来的。科学养殖就是不一样,不光兔子长得快,还少生病。”

    “妈妈最棒了!”大宝仰着小脸,“我同学家的兔子才生了五六只,咱家一下子就十五只!”

    晚上吃饭时,张大妮一边给大家夹菜,一边说起了养兔的事:“我看咱们村里好些人家都养兔子,但都是散养,也没个规矩。要是能像荞麦这样用科学方法养,那收成肯定不一样。”

    郑大年放下筷子,若有所思:“你这话倒是提醒我了。前几天去供销社,听说县里饭店都缺肉,兔肉供不应求。”

    “就是说啊,”荞麦接过话头,“现在城里饭店的肉菜价格都不低,要是能养出好兔子,说不定能跟饭店签合同。”

    “那得养多少才够卖?”大宝好奇地问。

    “这个嘛……”荞麦掰着指头算了算,“要是一只母兔子三个月生一窝,一窝十几只,咱家现在有五只母兔……另一个也快生了。”

    “那不得养几百只?”张大妮惊呼。

    “可不是,”荞麦笑着说,“不过咱得循序渐进。先把这批小兔子养好,等它们长大了,再慢慢发展。”

    郑大年点点头:“对,得一步一步来。”

    正说着,院子里传来脚步声。原来是隔壁王婶听说荞麦家的兔子下崽了,特意来看看。

    “哎呦喂,”王婶一看兔笼就惊了,“这兔子养得真好!毛色这么亮,窝里的小兔子也这么壮实。”

    荞麦趁机说道:“王婶,您要是有兴趣,咱们可以一起养。我都是按照以前书里写的养的,效果还不错。”

    “真的?”王婶眼睛一亮,“那敢情好。我家那两只兔子,总是生病,也不爱吃食。要是能学到好法子,那可太好了。”

    "荞麦,这兔子咋喂才长得快啊?"村里的刘婶站在兔笼前发愁,"我家那两只,喂了半年还没见长肥。"

    "您别着急,"荞麦掏出笔记本,翻到饲料配方那页,"咱先说说饲料。青草得摘新鲜的,不能喂发黄的老草。豆粕要泡软了再喂,直接喂容易闹肚子。"

    刘婶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兔笼子得多大合适?"

    "兔笼家里竹编的就行,下面编的宽一点"荞麦指着自家的兔笼说,"底部要架空,这样粪便好清理。每只大兔子的笼子长宽最少有4个兔子那么大的空间,高度是兔子能自由站立,母兔产崽时空间要更大些。"

    正说着,王婶也凑了过来:"荞麦,你这兔子毛色咋这么亮?"

    荞麦笑道:"这是营养好的表现。我在饲料里加了点红萝卜丝,对兔子毛色有好处。"

    "诶呀,你这学问可真大。"刘婶感叹,"要不是你,咱们哪知道还能这么养。"

    荞麦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我以前在书上学来的。"

    "那敢情好!"刘婶高兴地说,"我回家就跟我家老头子说,照你这法子好好养。"

    张大妮在一旁听着,心里满是欣慰。这儿媳妇不但自己勤快,还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比她想象的还要能干。

    "对了,"王婶突然想起什么,"县里新开了个饭店,说是专门收兔肉。荞麦,你要不要去问问?"

    荞麦眼睛一亮:"真的?那可太好了。等这批兔子出栏,我就去看看。到时候咱们几家一起送货,也好说价钱。"

    "你这主意好。"刘婶拍手赞成,"人多力量大,咱们抱团干才有出息。"

    

    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晚上荞麦躺在床上计算,大概两到三个月就可以出栏,长大到6斤左右,看来计划还要等第一批小兔子出栏再说。

    "又是十几只!"张大妮看着刚出生的小兔子,乐得合不拢嘴,"这可真是好事都赶到一块了。"

    荞麦小心翼翼地查看兔宝宝:"每只都很健康,看来饲料配方没出错。"

    “又检查了一下家里的另外三只母兔子,爹,你快来看,这三只好像也怀上了”荞麦激动地大喊。

    郑大年仔细检查看看,还真是都怀上了,“咱家公兔子太能干了,给它多加点料,好好补补。”

    "我看啊,"郑大年道,"得再搭几个兔笼了。这么多兔子,原来的笼子可住不下。"

    荞麦点头:"是得赶紧扩建。要不您明天去镇上买些铁丝网回来?没有就还用竹编的,我看书上说,兔笼最好用铁丝网,既通风又好清理。"

    "行,"郑大年点头,"我顺便去山上看看,说不定还能逮几只野兔回来配种。山上的野兔抗病性强,配种,生下的崽子更壮实。"

    果然,两天后郑大年就从山上活捉了两只野兔。一公一母,毛色发亮,精神十足。

    "这可是好事,"荞麦高兴地说,"等它们适应了环境,就能配种了。"

    没几天,新来的母兔也怀孕了。荞麦每天仔细观察它们的状态,按时添加饲料,保持兔舍清洁。

    "荞麦,"张大妮笑着说,"你对这些兔子比对自己还上心。"

    荞麦抬头笑道:"这可都是咱家的希望。等它们下了崽,繁殖起来,咱家的日子就有奔头了。"

    "说得对,"张大妮点头,"等向党回来,看见你把家里打理得这么好,肯定高兴。"

    荞麦低下头,脸上泛起红晕。她知道,自己不能光想着郑向党,得把日子过好,让他回来时看到一个红红火火的家。

    "妈妈"大宝蹲在兔笼前问,"等这些兔子都生了小兔子,咱家是不是就成兔子大户了?"

    "那可不,"荞麦笑着揉揉他的头。

    每天早上,荞麦都要给兔子换水、添料。中午检查它们的状态,傍晚打扫兔舍。渐渐地,村里人都说郑家的儿媳妇能干,把兔子养得比谁家都好。

    "等这批兔子都下了崽,"荞麦在心里盘算,"就得想办法把生意做大些。"

    她相信,只要肯干,日子就一定会越过越好。

    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