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3章 牵线搭桥
    一个普通的下午,荞麦正在睡午觉,赵淑华的电话打到了军区。

    "荞麦啊,上次你们送的山核桃、板栗特别好。我给领导送了点,他们都说口感一流。现在百货大楼想大量收购,你看方便牵个线吗?"

    荞麦略一思量:"正好快到收获季节了,我先联系一下老家,了解具体情况再回复您。"

    荞麦立即给大队部打电话。张大妮一听是荞麦,顿时紧张:"闺女,是不是出啥事了?"

    "没事没事。"荞麦笑道,"是这样的,省城百货大楼想大量收购咱们这的山货。核桃、松子、板栗、榛子,只要质量好他们都要。娘,你和大队长商量一下,看能收多少。其他村的也行,保证质量就成。"

    张大妮一听是好事,立马高兴起来:"成,我这就去找大队长。"

    "到时候他们会派专门的采购员过去,具体细节你们当面谈。我先给他们要个电话,你们直接联系。"

    这个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大队长立即召集村民开会,发动大家上山采摘山货。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谁不想多挣点钱?

    大队长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公社领导:"这是郑向党媳妇找的门路,只要质量好就收,价钱公道。"

    公社领导一听,马上通知各村抓紧时机。

    采购员姓李,三十出头,一看就是做生意的老手。他带着两个助手来到村里时,大队长和张大妮早就等着了。

    "李主任,您看看我们的货。"大队长领着他去村部,那里已经堆满了各色山货。

    李主任先拿起一把核桃掂了掂:"个头不错。"又磕开一个尝了尝,"这口感,比外面卖的强多了。"

    "那可不。"张大妮在一旁说,"这都是纯山里的野生核桃,不是人工种的。"

    李主任点点头:"板栗呢?"

    大队长让人搬来几麻袋板栗。李主任拿起一个尝了尝,眼睛一亮:"这个好,个大肉甜。都是这个质量吗?"

    "保证一样。"大队长拍着胸脯,"我们村收的都按统一标准,烂的、虫蛀的都筛出去了。"

    "价格这块......"李主任说到关键处。

    大队长和张大妮对视一眼:"您说个数。"

    "核桃五毛一斤,板栗四毛,松子六毛,榛子三毛。"李主任一口气报出价格,"要是能保证供应,长期合作的话,价钱还能再商量。"

    这价钱比预期的还要高,大队长顿时乐开了花:"没问题!咱们村光核桃就有两万多斤,板栗一万多斤......"

    正谈着,一个村民气喘吁吁跑来:"大队长,你问问兔子他们要不要?现在能出栏上千只。"

    李主任一听来了兴趣:"还养兔子?多少钱一只?"

    "一只6块5毛。"村民试探地说。

    "便宜。"李主任摆摆手,"但得挑肥的。对了,村里还有多少兔子?"

    “除了罐头厂要的500只,还有上千只出栏”大队长说

    李主任大手一挥:"全要了!"

    张大妮在一旁提醒:"留种的得剩下。"

    "那是那是。"大队长忙不迭地应和。

    谈妥价钱后,李主任让助手写合同。大队长仔细看过,确认无误才按了手印。

    "先预付一半定金。"李主任掏出一叠钱,"后天我派车来运货。"

    看着那一沓沓的钱,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这可是真金白银啊!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当天晚上,村民们就把山货往村部搬。大队长和张大妮盯着过秤,登记造册,忙到半夜才歇下。

    后天一早,村口就热闹起来。三辆大卡车缓缓开进村里,引得孩子们都跑出来看热闹。

    李主任拿着本子走在前面:"先装核桃,要轻拿轻放,别磕碰了。"

    村民们排成长队,一筐一筐地往车上抬。核桃装了整整一车,光是过秤就忙活了大半个早上。

    "板栗往这边装!"大队长扯着嗓子喊,"松子榛子分开装,别混在一起。"

    张大妮在旁边记账,一袋一袋地往本子上记。装车的,搬运的,过秤的,记账的,村里人都动员起来了。

    "这核桃个儿真不小,"李主任一边检查一边点头,"肯定好卖。"

    

    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正忙着,郑大年气喘吁吁地跑来:"主任,这有一筐刚采的蘑菇,你拿回去尝尝鲜?"

    "这多不好意思"李主任推却。

    "没多少,就是让您先尝尝味,以后想要干蘑菇可以提前跟我们村里说。"郑大年说出自己找的理由劝说。

    "好,那我就尝尝鲜!"李主任觉得这村里人会办事。

    老人帮不上忙,就坐在路边给大伙加油:"慢点搬,别摔着。"小孩子则帮着捡掉在地上的核桃。

    "大队长,"村里养兔大户老王也来了,"我那一百多只兔子,李主任说全要了。"

    大队长一听,赶紧安排人手:"谁家有出栏的兔子用笼子一只只装好送过来,别伤着兔子。"

    几个年轻小伙子抬着竹笼往车上装,兔子们"咕咕"叫着,更添了几分热闹。

    直到太阳落山,十辆大卡车才装满。李主任仔细核对着账目,路边的老人还在议论:

    "这一趟,够买明年全村的化肥了。"

    "可不是,光是我家的核桃就卖了六十多块。"

    "还是荞麦有本事,给咱们村找了这么好的销路。"

    "大队长。"装完车,李主任递过一张名片,"以后有好货随时联系我。"

    看着卡车缓缓驶出村口,大家都笑开了花。这一趟下来,村里可是赚大发了。

    不到一个月,村里平均每户就挣到了往年一年的收入。张大妮也挣了二百块钱,虽然累点,但值得。

    今年村民真是赚大发了。虽然见不到荞麦,但对张大妮那是感恩戴德。知道她要去看荞麦,大家纷纷从家里拿出好东西让捎过去。

    东西太多,正好赶上采购的货要运回去,便把张大妮和郑大年一起捎上了。粮食也分下来了,时机刚刚好。

    这次牵线搭桥,让公社所属的村子都赚了个盆满钵满。因为质量过硬,村子和百货大楼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赵淑华所在的百货大楼借着这批山货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她因此升了职,感激之余给荞麦邮去了好些东西:奶瓶、奶粉、婴儿衣服,还特意给大宝准备了两套新衣裳。

    荞麦收到后也不示弱,立即回邮了腊肉、风干野鸡肉和兔肉。

    "妈,您看。"荞麦把赵淑华送的婴儿衣服给林晚晴看,"这衣服多漂亮。"

    林晚晴笑着说:"那是,我外孙可不能穿差的。"

    "妈!"荞麦羞得直跺脚,"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

    "男女都好。"林晚晴揉揉她的头发,"有你这么个妈,孩子肯定福气不浅。"

    荞麦看着镜子里微微隆起的小腹,心里说不出的甜。这一切都是缘分,她不但找到了亲人,还帮助老家的乡亲过上了好日子。

    张大妮给她写信说:"闺女,你真是我们村的福星。"

    郑向党看着信笑道:"我媳妇不但是村里的福星,还是我的福星呢。"

    "去你的。"荞麦红着脸打他。

    日子就这样红红火火地过着,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