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星图移位
陈轩指尖划过玄鉴镜边缘的云纹时,镜面突然泛起一阵细碎的银光。
这面从邙山青铜窖藏带出来的古镜,此刻正静静躺在古玩店的紫檀木案上。案头还摊着那只刚修复好的官窑贯耳瓶,瓶身的粉青釉在午后阳光里泛着含蓄的光泽。小林蹲在案前,正用软布细细擦拭瓶底的"玄"字刻痕,忽然听见陈轩低低"咦"了一声。
"师父,怎么了?"
陈轩没应声,只是将玄鉴镜转向窗外。原本映在镜中的石室星图,不知何时起了变化——北斗七星的斗柄悄然偏转,最末端的摇光星竟与一颗原本黯淡的星辰连成直线,形成一道清晰的光轨,直指西北方向。
"星图动了。"陈轩沉声道。他将镜面倾斜三十度,光轨在对面的白墙上投下淡淡的光斑,终点处隐约显出"京"字的轮廓。这情形与前两次如出一辙:找到青铜窖藏时,星图曾指向景德镇;挖出官窑瓶时,光轨又落在了京城方向。
小林凑过来盯着光斑:"难道京城有玄山氏的藏宝地?"
陈轩想起玄山氏笔记里的一句话:"天垂象,地成形,镜中星轨即藏途。"他起身拉开博古架最下层的抽屉,里面放着近期的文物拍卖图录。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在某一页停住——京城古籍拍卖行下个月将上拍一幅清代吴宏的《江山无尽图》,图跋处赫然有"玄山氏题"的字样。
"你看这个。"他将图录推给小林。
拍卖信息显示,这幅山水画曾是民国收藏家张伯驹的旧藏,后流失海外,今年才由匿名藏家送拍。图跋里"云深不知处"五个字的笔锋,与陈轩见过的玄山氏落款如出一辙,尤其是"玄"字最后一笔的飞白,带着独特的颤笔。
"要不要去看看?"小林眼睛发亮。这半年跟着陈轩跑了豫西、景德镇,她的鉴宝本事见长,却还没去过京城的大拍卖行。
陈轩摩挲着图录边缘:"玄山氏的题跋从不随意落笔。"他想起在瓷都找到的《辨瓷手记》,里面夹着的那张宋代工钱单,正是靠玄鉴镜照出了隐藏的窑址信息,"这画里一定有东西。"
三日后,师徒俩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高铁。古籍拍卖行坐落在琉璃厂附近的一条老胡同里,灰墙黛瓦的四合院门口挂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门两侧的石狮子被岁月磨得圆润光滑。负责接待的王经理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见陈轩递过预约函,立刻笑着引他们往里走。
"陈先生能来,真是让小店蓬荜生辉。"王经理引着他们穿过天井,"那幅《江山无尽图》正在预展,不少藏家都盯着呢。"
展厅设在正房,玻璃展柜里的山水画长近两米,墨色的山峦层层叠叠,瀑布从云端倾泻而下,溅起的水花用淡墨晕染,竟有种湿漉漉的质感。陈轩站在画前,目光落在右上角的题跋处——"玄山氏观于宣统二年",字迹苍劲中带着几分飘逸。
"吴宏是清初'金陵八家'之一,这幅画是他中年之作。"王经理在一旁介绍,"尤其难得的是玄山氏的题跋,目前存世的不足十处。"
陈轩没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小的放大镜。他的指尖在玻璃上轻轻滑动,停在瀑布左侧的一块岩石处。那里的墨色比别处略深,细看能发现极淡的朱砂痕迹,像是被什么东西覆盖过。
"可以拿出来细看吗?"他抬头问。
王经理有些犹豫,但还是点头:"请稍等。"
工作人员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画从展柜取出,平铺在专门的鉴赏台上。陈轩屏住呼吸,从背包里取出玄鉴镜。镜面刚一靠近画轴,原本黯淡的朱砂痕迹突然泛起红光,像活过来似的在纸上蔓延。
小林惊呼一声:"师父,你看!"
只见瀑布水流的纹路里,渐渐显露出几行小字,像是用特殊颜料写就,遇镜光才显色。陈轩凑近了看,那些字是:"藏于山水,墨韵寻踪,破壁见真,静候有缘。"
"这是什么意思?"小林挠挠头。
陈轩却盯着那"破壁见真"四个字出神。他想起在景德镇的废弃柴窑,窑壁上也有类似的暗语,最终指引他们找到《辨瓷手记》。难道这幅画里的山水,对应着某个真实的地方?
就在这时,展厅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唐装的老者在几人的簇拥下走进来,目光直直落在《江山无尽图》上。王经理赶紧迎上去:"刘老,您来了。"
被称作刘老的老者点点头,视线扫过陈轩手中的玄鉴镜,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这位是?"
"这位是陈轩先生,也是来看这幅画的。"王经理介绍道。
刘老的目光在陈轩脸上停留片刻,忽然笑了:"原来是陈先生,久仰大名。听说你在景德镇鉴别出了官窑残片,真是年轻有为。"
陈轩礼貌地点头:"刘老过奖。"他认出这位老者是京城有名的书画鉴定专家刘启年,曾在多本古籍上见过他的题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启年走到画前,手指在题跋处轻轻点了点:"玄山氏的字,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筋骨。你们看这个'山'字,三竖的角度分毫不差,是他独有的章法。"他忽然转向陈轩,"陈先生觉得,这幅画如何?"
陈轩沉吟道:"画是真迹,但似乎有隐笔。"
刘启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哦?陈先生看出什么了?"
陈轩刚要说话,却见刘启年身后的一个年轻人悄悄拿出手机,镜头正对着画中的隐字。他不动声色地用身体挡住画面:"或许是我看错了。"
刘启年深深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只是对王经理说:"拍卖那天,我会亲自来。"说完便带着人离开了。
等人走远,小林才小声问:"师父,为什么不告诉他们隐字的事?"
"防人之心不可无。"陈轩将玄鉴镜收好,"刘老身后那个年轻人,袖口上有个'伪'字标记,和伪古堂余党的一样。"
小林恍然大悟:"他们也盯上这幅画了?"
陈轩重新看向画中山水:"不仅是他们。"他指着瀑布旁的那座孤峰,"这山的轮廓,像极了京西的潭柘寺后山。"
潭柘寺是京城最古老的寺庙,始建于西晋。陈轩小时候跟着师父去过一次,印象里后山的"虎踞峰"确实与画中孤峰极为相似。
"藏于山水,墨韵寻踪"他喃喃自语,"难道玄山氏的藏宝地,就在潭柘寺?"
夕阳透过展厅的窗棂,在画轴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陈轩看着那些渐渐隐去的朱砂字,忽然意识到,这场围绕玄山氏传承的博弈,恐怕才刚刚开始。而那幅看似平静的山水画里,藏着的或许不只是宝物,还有更危险的陷阱。
他对王经理说:"这幅画,我要了。"
第1072章:画中藏锋
陈轩的话音刚落,展厅里的空气仿佛凝住了。王经理推了推眼镜,脸上的笑容带着几分为难:“陈先生,不瞒您说,这幅画已经有三位藏家预定了,其中就包括刚才的刘老。”
“预定不代表成交。”陈轩指尖轻叩鉴赏台边缘,“拍卖图录上写得很清楚,本月十五号公开竞价。”他从背包里取出一张支票,笔走龙蛇写下一串数字,“这是保证金。”
王经理看着支票上的金额,喉结动了动。他在这行摸爬滚打十几年,见过不少出手阔绰的藏家,但像陈轩这样年纪轻轻却透着一股笃定气场的,还是头一个。尤其是那双眼睛,明明看着温和,却仿佛能洞穿人心。
“既然陈先生有诚意,我这就安排登记。”王经理收起支票,语气愈发恭敬,“需要给您准备一份高清复刻图吗?方便提前研究。”
“不必了。”陈轩摇摇头,目光再次落在画中瀑布,“我想再看十分钟。”
王经理识趣地带着工作人员退到门外,展厅里只剩下师徒二人。小林凑近画轴,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师父,您说伪古堂的人怎么会跟刘老在一起?刘启年不是鉴宝界的泰斗吗?”
“泰斗也可能有软肋。”陈轩从善如流地解释,“去年有本杂志曝过,刘老的儿子在海外投资失败,欠了一大笔钱。”他指尖划过画中那座孤峰,“伪古堂最擅长抓这种把柄。”
小林恍然大悟:“所以他们是想利用刘老拍下画,再抢走里面的秘密?”
“不止。”陈轩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巧的紫外线灯,对着画角照了照。在紫光下,一处不起眼的苔藓丛里,竟显出个极小的“火”字印记——这是伪古堂的暗记,通常用来标记目标物品。“他们早就盯上这幅画了,刘老恐怕只是个幌子。”
说话间,紫外线灯的光束扫过瀑布溅起的水花处,那些刚显形的朱砂字忽然变了颜色,“破壁见真”的“壁”字笔画里,竟渗出淡淡的金色。陈轩心中一动,赶紧取出玄鉴镜。
镜面一靠近,金色立刻像活物般游散开,在“壁”字周围勾勒出半扇门的形状。门楣处隐约有“柘”字的轮廓,与潭柘寺的“柘”字写法如出一辙。
“果然是潭柘寺。”陈轩眼神亮了,“‘破壁’说的应该是寺庙里的壁画。”
小林忽然“呀”了一声,指着画中孤峰的山腰:“师父您看,这里有个小亭子,跟潭柘寺的望岳亭一模一样!”
陈轩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一处飞檐翘角的亭台藏在云雾里,亭柱上似乎刻着字。他拿出放大镜仔细辨认,左边柱上刻的是“石径通幽”,右边却是三个模糊的篆字,像是被虫蛀过。
“玄山氏不会无缘无故画三个看不清的字。”陈轩沉吟道,“这或许是关键线索。”他掏出手机拍下亭台细节,“回去查潭柘寺的史料,看看望岳亭的柱子上原本刻着什么。”
十分钟后,师徒二人走出拍卖行。胡同口的老槐树下,停着辆黑色轿车,刚才跟在刘老身后的那个年轻人正靠在车门上抽烟,见他们出来,立刻掐灭烟头钻进了车里。
“被盯上了。”小林压低声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