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67章 下基层
    咸阳某坊。

    扶苏和李斯两人穿着便服行走在这里。

    扶苏觉得光坐在王宫里听报告不行,必须要看一看百姓真实的生活,父王和国师也经常说官员要多下基层。

    李斯原本不同意,太子是储君,怎能等同于我们这些官员?

    “朝廷所有人都是官员,我只是权力大一点,但也是靠着百姓爱戴才坐上这个位置的。”扶苏一句话给李斯干沉默了。

    他严重怀疑扶苏这是在搞政治正确或者道德绑架……

    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于是李斯带着他出来了。

    这个坊是一个普通的坊,挑选的方式也很简单,扶苏拒绝了李斯和王宫卫士的推荐,翻开咸阳城地图后拿个小石子随手一扔,小石子落到哪去哪。

    李斯暗暗记下了这种方式。

    以后各级朝廷对下方的巡查也按照这个来,杜绝当地官员特意挑一些好的地方来糊弄的情况。

    “李廷会,你以前是住在这种地方吗?”

    “不是。”李斯说:“臣以前虽只是个小官,但那时毕竟是在文信侯手下做事,他对臣这种看得上的人,还是挺大方的。”

    李斯那时只是一个郎官,俸禄不高。

    但那又如何?

    文信侯有钱啊!

    只要是他看得上且确认你有才华,别的不说,房子他给你解决。

    所以哪怕李斯当时在官员中依旧算穷困潦倒,但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仍旧是人上人。

    前方,一个巷口。

    三个老人坐在地上,借着正午的日光在这和老友说着话。

    对于他们来说,年轻人都出去了,孩童也耐不住性子在周围玩,只有他们既干不动也没多少朋友,日子过一天少一天。

    “三位老人家好!”扶苏走过去对着他们打着招呼。

    即便是便装,可扶苏和李斯身上的衣服依旧是普通百姓买不起的,远处还能看到几个望着这边的壮汉,明显是大户人家的公子。

    三个老者也回了一礼,两人回答着扶苏的问题,其中一人却看着扶苏陷入了思索。

    这娃娃,有点眼熟……

    这条巷子里,总共十六户人家,其中只有五户人家是近些年才搬来的,其他的十一户都住了很久了。

    而他们住这的方式……

    有靠着把儿女卖给大户人家的,有儿子在战场上战死、家中老弱无法再操持田地于是干脆进城的,还有些人,是儿女在城中做事他们在城外种田,老了干不动了才来的。

    三个老人中,一位甚至是前几天才来的,每个月来孩子这住几天,其余时候依旧住在乡下。

    当扶苏问及生活收入和支出,情况则更加严峻。

    十六户人家中,只有九户是自家的房子,其他七户都是租的,而他们每月收入的大半都用来维持租金了。

    “要不是大王亲政后我们日子好起来了,恐怕这巷子中有好几户都会搬走了。”

    “为什么?”

    “欠钱太多了呗,还不起只能走了。”

    扶苏陷入了沉默。

    这时,李斯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国师出现之前,秦国城市里的人口少得可怜,且大部分城市里的百姓依旧很困苦,时不时就会有人因为生活维持不下去而成为奴仆、佃农或者奴隶。

    但村落里许多人们依旧会往城市里挤。

    无他,能住在城里,本身就代表你的经济实力比城外的农人要好了,而且城内离官府近一些,自然也有许多便利之处。

    “我能去你们家看看吗?”

    三个老人对视着,犹豫着。

    一个刚才除了回礼就没有说过话的老人点了点头:“跟老朽来吧,他们二人有些不便。”

    等到了老人的家,扶苏才知道什么叫不便。

    这个老人的两个孩子都在商人手下做事,生活较为宽裕,有三间房,还能落得下脚。

    “那两人家都不如老朽这里,恐怕会怠慢殿下。”

    “你……认得我?”

    “殿下有一次去国师府时,老朽正好在国师府门外的广场上散步,有幸见过您一眼。”老人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说,他就住在最外面这间屋子,他想腾出点地方:“殿下只是换了装束,老朽想了好一会才想起来。”

    “这屋子很久了吧?”

    “好像二十多年了,要是有余钱,我那两个娃也想翻新一下。”

    “您有孙子吗?”

    “两个娃都没娶亲,老朽也着急……”

    看着扶苏丝毫不在意环境,坐在老人睡的稻草床上和他攀谈着,站在门口的李斯很是欣慰。

    他和扶苏几乎都是因为国师的到来而确立地位的,看着扶苏一步步成长,他心里居然有种……老父亲的欣慰感?

    这难道就是诸葛亮对刘禅的那种感情?

    许久后,两人离开了,去往下一个地方。

    临走时,扶苏让人给他们送了一点吃食。

    “李廷会,以前的秦国,是不是比现在还差?百姓日子比现在还苦?”走出这条巷子去往下一个地方的路上,扶苏问了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斯想了想:“和现在比是的。”

    “你是想说和六国比很好是吧?”

    “那是相当好了。”

    “能跟我说说六国的事吗?”

    “自然可以,臣曾经在楚国做小吏,也算……”

    ……

    北地郡一处山林里。

    一场战斗正在这里的两支部队中发生着。

    蓝军部队两个连找到了位于深山老林中的红军指挥部,此刻双方人马正打得不可开交。

    每个士兵脖子上都有一个布条,一旦布条被撕下或者损坏即判定为阵亡退出演习。

    此刻,由于地形限制,双方陷入了最原始的肉搏战。

    “师长,快!”

    一片混乱中,一些红军士兵开始‘后撤’,并带上了那些保证自己还处于演习中的资料。

    其中一个士兵正拉着身边的战友,朝着更深处的山林而去。

    身边战友实际上就是师长,只不过换装了。

    若是其他战斗,他死也不会以这种方式逃离。

    但这场不行……

    打了两个多月,终于打进决赛了,这时候要是输了,那脸可丢光了。

    因此他放弃了所谓的面子,在指挥部被发现后果断选择转移,一切以胜利为最终目标。

    至于可能有的嘲笑……笑就笑吧。

    成者为王败者寇,我赢了就行。

    真正打仗的时候,难道还不允许我‘战略转移’吗?非要留在原地等死?

    山谷里的红军留守部队还在拼命阻拦,红军师部已经消失在了密林中。

    除了师长外,还有十几个士兵搬着沙盘、战情资料、部队数据、通讯密码等等东西,只要这些东西还在,自己也还活着,那指挥部就不算被摧毁。

    忽然间,前方传来一声大笑!

    “哈哈哈!终于等到你们了!”

    声音落下的同时,前方的草丛里钻出来九个人影,身上还有着草叶和……一些臭味?

    红军师长脸色瞬间就变了。

    己方虽然人数比他们多几个,但他们还带着东西,跑的话跑不了,打的话短时间内又不可能解决他们,就算解决了,己方可能也会少几个人,到时候东西带不走指挥部一样算完……

    如今看来,只能等身后山谷里的战斗解决了,看能不能先跑来的是自己的士兵,拖住他们然后让自己跑。

    “你们为什么在这?”师长开始与他们交谈。

    “我们和大部队走散了,三天前发现了你们,然后我派人回去报信后就一直盯在这。”这个班长咧嘴一笑:“不枉我们躲了这么久啊,终于等到你们跑出来了!”

    “你们就在这等了三天?”红军师长有些疑惑。

    这里依旧属于师部的警戒范围,巡逻士兵不可能不到这里来。

    这些士兵难不成都不活动的吗?

    只要有活动迹象,巡逻士兵怎么可能发现不了?

    “你们吃饭怎么办?”

    班长从地上抓起一把草,直接放到嘴里嚼着。

    这一幕看呆了红军师长。

    这时,他好像想起来对方身上那股隐约的臭味怎么来了的……

    “你们不会这三天就趴在这里没动吧?”

    “恭喜长官,答对了!”

    “……”

    这特么是真狠啊……

    红军师长顿时让手下搬来了一个装文件的箱子,自己坐了上去。

    事到如今已经没办法了。

    输在这些对手手里……他认了。

    他以为自己已经够不要面子了,没想到对方更厉害……

    “只是一场实战演习,至于吗?”

    红军师长笑着问了句。

    趴在原地不动潜伏三天……这听上去简单,实则一点也不容易。

    “至于。”

    蓝军班长取下了脑袋上别着的树枝和草叶,还抓下来了好几只蚂蚁。

    “长官,我们不懂别的道理,我们只知道一件事。”

    “大王和国师在看着。”

    “我们这帮以前会被官员称呼为贱民的人,家里如今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自己能有前途,都是他们给我们带来的。”

    “在他们面前,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不想输。”

    “别说趴三天,就是让我们趴上一个月,我们也要试试。”

    红军师长还没说话,对面另一个蓝军士兵就开口了:“长官,我们班长说了,这要是能成功堵到你们,我们能得到大王和国师的接见,是真的不?”

    红军师长神情复杂的点了点头。

    他是贵族出身,身后的亲兵们在跟着他之前也是自家的人,衣食无忧。

    所以别说他,他身后的亲兵们都无法共情这群士兵。

    但他感觉到了这群士兵心里的信念。

    这是一种能把忠诚度拉满的信念。

    他们是这样,那自己麾下的普通士兵们呢?

    如果十几万秦国野战军士兵全是这种情况,那这……

    嘶……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幸好,自己所在的家族选择了迎合大王和国师。

    回去就写信,让他们把佃农和隐户全向朝廷公开,多余田亩要么分发要么上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