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一章又是一年惆怅客(五)
    按照计划,凌霜先派人去黑风寨附近侦查,摸清了他们的布防和作息规律。黑风寨位于青石镇外五十里的黑风山上,山势陡峭,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去。寨门紧闭,门口有十几个守卫,日夜巡逻。

    萧琰建议,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先派一部分人在寨门附近制造动静,吸引守卫的注意力,然后派一支精锐小队,从后山的一条小路悄悄摸进去,直捣黄龙,擒贼先擒王。

    凌霜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便开始调兵遣将。她从县衙里挑选了五十名精兵强将,又联系了一些被黑风寨欺压过的百姓,组成了一支临时的队伍。

    出发前,凌霜看着萧琰,说道:“萧公子,这次行动很危险,你就留在客栈里,不要跟我们一起去了。”

    萧琰摇了摇头:“不行,我要跟你们一起去。我虽然不会武功,但或许还能帮上一些忙。”

    “可是……”凌霜还想说什么,却被萧琰打断了。

    “凌捕头,你就别劝我了。”萧琰说道,“我已经决定了。”

    凌霜知道萧琰的脾气,只好无奈地说道:“好吧,那你一定要跟紧我,千万不要乱跑。”

    “我知道了。”萧琰点点头。

    夜幕降临,凌霜带领着队伍,悄悄地向黑风山出发。萧琰也跟在队伍里,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来到黑风山下,队伍按照计划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人在寨门附近埋伏起来,准备制造动静;凌霜则带着萧琰和另外二十名精兵,悄悄地向后山走去。

    后山的小路果然很隐蔽,而且十分陡峭。他们小心翼翼地往上爬,好几次差点滑倒。萧琰虽然体力不如其他人,但他咬牙坚持着,没有掉队。

    爬了大约一个时辰,他们终于来到了黑风寨的后墙。后墙不高,而且守卫也比较少。凌霜示意大家停下,然后拿出一个飞虎爪,扔了上去,抓住了墙顶。

    她纵身一跃,顺着绳索爬上了墙顶,然后向下面做了个手势。其他人也纷纷爬上了墙顶。

    进入寨内,他们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巡逻的守卫,向寨主的住处摸去。黑风寨的寨主名叫黑熊,据说力大无穷,武功高强,而且生性残暴。

    来到寨主的住处附近,他们看到门口有两个守卫。凌霜示意大家停下,然后和身边的两个手下交换了一下眼神。

    那两个手下点了点头,悄悄地绕到守卫的身后,突然出手,将他们打晕了过去。

    凌霜带着众人,悄悄地走进了寨主的住处。里面灯火通明,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正坐在椅子上喝酒,他应该就是黑熊了。

    黑熊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猛地抬起头,看到凌霜等人,脸色一变:“你们是谁?怎么进来的?”

    “黑熊,你的死期到了!”凌霜说道,拔出了腰间的佩刀。

    “哼,就凭你们?”黑熊冷笑一声,站起身,拿起身边的一把大刀,“敢闯我黑风寨,找死!”

    说着,黑熊挥舞着大刀,向凌霜冲了过来。凌霜毫不畏惧,举起佩刀,迎了上去。

    两人立刻战在了一起。黑熊的刀法大开大合,势大力沉;凌霜的刀法则灵动飘逸,精准狠辣。两人打得难解难分,一时间竟不分胜负。

    其他的手下也和黑风寨的人打了起来。寨内顿时一片混乱,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此起彼伏。

    萧琰躲在角落里,看着眼前的激战,心里十分紧张。他虽然帮不上忙,但也在时刻关注着战局。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黑风寨的小喽啰,悄悄地绕到了凌霜的身后,手里拿着一把匕首,准备偷袭。

    “凌捕头,小心身后!”萧琰大喊一声。

    凌霜听到萧琰的提醒,连忙侧身躲过。那小喽啰的匕首落空,被凌霜一脚踹倒在地。

    黑熊趁机挥刀向凌霜砍去,凌霜躲闪不及,手臂被划了一刀,鲜血立刻流了出来。

    “凌捕头!”萧琰惊呼一声。

    凌霜咬了咬牙,忍着疼痛,继续和黑熊打斗。但她毕竟受了伤,渐渐落入了下风。

    萧琰看着心急如焚,他环顾四周,看到墙角有一根木棍,连忙捡了起来,然后趁黑熊不注意,冲了过去,一木棍打在了黑熊的腿上。

    黑熊惨叫一声,腿一软,差点摔倒。凌霜抓住机会,挥刀向黑熊的脖子砍去。

    黑熊见状,连忙用大刀格挡。“当”的一声,两把刀碰撞在一起,发出了刺耳的声响。

    黑熊被震得后退了几步,凌霜也趁机后退了几步,和他拉开了距离。

    “臭小子,我杀了你!”黑熊愤怒地看着萧琰,挥舞着大刀,向他冲了过来。

    萧琰吓得连忙后退,可他哪里跑得过黑熊。眼看大刀就要砍到他身上,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白朔忽然从外面冲了进来,一脚踢在了黑熊的手腕上。

    黑熊的大刀掉在了地上,他惊讶地看着白朔:“是你?”

    “黑熊,你的死期到了!”白朔说道,拔出了腰间的长剑,向黑熊刺去。

    白朔的剑法十分凌厉,黑熊虽然力大无穷,但在白朔的快剑面前,渐渐有些招架不住。

    凌霜也趁机加入了战斗,两人联手,很快就将黑熊制服了。

    黑风寨的其他喽啰见寨主被擒,纷纷放下了武器,投降了。

    战斗终于结束了。凌霜看着萧琰,又看了看白朔,感激地说道:“多谢你们。”

    “凌捕头客气了。”白朔说道,“我也是碰巧路过这里,听到寨内有打斗声,就进来看看。”

    萧琰也说道:“我也没做什么。”

    凌霜笑了笑,说道:“不管怎么说,这次能成功剿灭黑风寨,你们都功不可没。”

    接下来,凌霜让人将黑熊和其他的喽啰都绑了起来,然后派人将他们押回县衙。她则和萧琰、白朔一起,在寨内搜查了一番,找到了很多黑风寨抢劫来的财物,准备归还给那些受害者。

    做完这一切,天已经亮了。三人一起下了山,回到了青石镇。

    巡抚大人得知黑风寨被剿灭的消息,非常高兴,对凌霜、萧琰和白朔进行了嘉奖。

    青石镇的百姓们也非常感激他们,为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宴会上,萧琰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想到,自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竟然也能为百姓做一些实事。

    凌霜走到他身边,说道:“萧公子,恭喜你。”

    萧琰笑了笑,说道:“这也有你的功劳。”

    白朔也走了过来,说道:“萧公子,凌捕头,我打算离开青石镇,去闯荡江湖了。”

    “哦?你要去哪里?”萧琰问道。

    “还不知道,”白朔说道,“江湖之大,总有我容身的地方。”

    “那你多保重。”凌霜说道。

    “你们也多保重。”白朔说道,“后会有期。”

    说完,白朔向两人告辞,转身离开了。

    庆功宴结束后,萧琰看着凌霜,说道:“凌捕头,我也该走了。”

    “你要去哪里?”凌霜问道。

    “我还不知道,”萧琰说道,“我想继续在江湖上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凌霜沉默了片刻,说道:“那你多保重。如果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来找我。”

    “嗯。”萧琰点点头,“你也多保重。”

    萧琰转身,离开了青石镇。他骑在马上,看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他的江湖路才刚刚开始。

    萧琰离开青石镇后,一路向西而行。他走过繁华的都市,也穿过荒凉的戈壁;遇到过善良的百姓,也见识过江湖的险恶。他的心境在这段旅程中不断变化,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

    这日,他来到一座名为“洛阳”的古都。洛阳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街道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充满了韵味。萧琰牵着马,在街上慢慢走着,欣赏着这座古都的风光。

    走到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他看到一家茶馆,便走了进去,想歇歇脚。茶馆里人不多,只有几个茶客在悠闲地喝茶聊天。

    萧琰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茶,慢慢地喝着。他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有些感慨。离开大渊已经快一年了,不知道那里现在怎么样了。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请问,这里有人吗?”

    萧琰回过头,看到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正站在他的桌旁,微笑着看着他。那女子容貌秀丽,气质温婉,不是别人,正是苏婉清!

    萧琰猛地站起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婉清?真的是你?你……你没死?”

    苏婉清看到萧琰,也有些惊讶,随即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砚之,真的是你!我还以为我看错了呢。”

    “你到底是怎么回事?”萧琰激动地问道,“那天我在望夫崖看到你的日记,还以为你……”

    “说来话长。”苏婉清说道,“我们坐下说吧。”

    两人坐下后,苏婉清才缓缓道出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那天苏婉清被逼到望夫崖后,并没有被赵天霸的手下杀害。就在她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白朔忽然出现,救了她。

    白朔将她带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为她疗伤。等她伤好后,白朔告诉她,赵天霸和张大人已经被绳之以法,大渊镇恢复了平静。但苏婉清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了,便决定和白朔一起离开大渊,去闯荡江湖。

    这些日子,她和白朔一直在江湖上漂泊,一边行侠仗义,一边寻找自己的归宿。这次来到洛阳,也是偶然。

    “原来是这样。”萧琰听完,心中百感交集。他既为苏婉清还活着而高兴,又为她和白朔在一起而感到一丝失落。

    “砚之,你这些日子过得好吗?”苏婉清问道。

    “我还好。”萧琰说道,“我离开大渊后,也在江湖上走了走,遇到了很多人和事。”

    他简单地向苏婉清讲述了自己在青石镇的经历,以及剿灭黑风寨的事情。

    “没想到你竟然做了这么多大事。”苏婉清惊讶地说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萧琰笑了笑,说道:“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两人沉默了片刻,气氛有些尴尬。

    “对了,白朔呢?”萧琰问道,打破了沉默。

    “他去买东西了,让我在这里等他。”苏婉清说道。

    就在这时,白朔推门走了进来。他看到萧琰,也有些惊讶:“萧公子?你怎么在这里?”

    “我路过洛阳,进来歇歇脚。”萧琰说道。

    “真是太巧了。”白朔说道,走到苏婉清身边坐下。

    三人聊了一会儿,气氛渐渐变得融洽起来。萧琰发现,白朔虽然年轻,但为人正直,武功高强,而且对苏婉清也很好。他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也为苏婉清感到高兴。

    “萧公子,你接下来打算去哪里?”白朔问道。

    “我还不知道。”萧琰说道,“或许会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看看洛阳的风光。”

    “那太好了。”白朔说道,“我们也打算在洛阳待上几天,不如我们一起吧?”

    萧琰看了看苏婉清,苏婉清点了点头。

    “好啊。”萧琰说道。

    船过铜陵时,萧琰生把最后半卷《南华经》收进了行囊。江风卷着水汽扑在船板上,带着些微的凉意,他拢了拢月白长衫的袖口,望着远处渐次模糊的岸线,喉间泛起一阵干涩。

    已经是深秋了。

    他记得离家那日也是这样的天气,母亲把一叠浆洗得发硬的贴身衣袍塞进他的书箧,絮絮叨叨地说江南潮湿,要时常拿出来晒。父亲站在廊下,手里攥着那方传了三代的端砚,指节泛白,却终是没说一句话。

    船行已近三月。从汴京出发时,同行的举子们还在船头高谈阔论,说要在江南采撷些新词,待春闱高中,好让琼林宴上的御赐酒沾些风流气。可如今,那些喧嚣早已散了——有人在池州便折道去了庐山,说要寻李太白的遗迹;有人在芜湖被当地盐商请去做了西席,红帖递过来时,脸上泛着油光;还有两个最是年少气盛的,在采石矶上为了一句诗的平仄争得面红耳赤,竟就此分道扬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