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章 杨君
    一

    志平终于又回到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里,感觉仿佛回到大学时的生活。

    他下班后不用着急回宿舍,随便去计算中心或者顶楼的团委办公室,甚至集团办公室,都能玩到天黑灯亮,年轻人在一起更坦诚,更容易说话。

    杨君总喜欢去周艳萍的集体宿舍,里面两三个女孩都是花开的岁月,一言一行都那么清朗靓丽。这时候凑在一起,有一桌人便坐下来打双扣升级游戏,双方战到最后手里没什么大牌了。杨君便不按套路出牌,把三个十拆开打,引得姑娘们惊叹怀疑,最后摊牌又恍然大悟地笑骂打闹。

    打牌的时候,杨君在几个女生面前调侃,奇怪的是,他一本正经地说话时,总是结结巴巴嬉笑,调侃时却表达流畅,有时不说话,只用眉梢间的笑意就表达出了想要的意图,不得不佩服神态也能化成语言的杨君,更别说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了。

    志平每天还在坚持练六字诀,他想不管有没有用,现在每次练一遍就浑身舒服,也就坚持下去了。

    早上练功的时候杨君还在蒙头大睡,但晚上的时候,杨君就安静地在月光下看志平的一招一式,沉浸地推送接纳,舒展收起。

    练功回来时,杨君也会跟志平讨论行气和意念的关系,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显然,杨君对传统的气功有所了解。

    杨君是巢湖南岸的山里人,四个姐姐唯有她一个是男孩,老家只有一个母亲。

    小时候的杨君除了说话不利索之外,性格聪敏。志平觉得年轻人有个缺陷,就会变得自卑,就多了些稳重和耐心,相比较那些叽叽喳喳的人,杨君就显得成熟多了。

    二

    不久后,杨君参加《中国财经报》关于成本会计修改意见的全国征稿。因为杨君很透彻成本会计按照原来核

    算方案的不完善之处,与之结合建筑工业生产中的特殊情况写了意见稿,没想到两个月后的某一期。《中国财经报》刊登了一批参与者的名单,便有环湖集团杨君。

    这让杨君洋洋得意了一番。

    这天,杨君又把那张《中国财经报》折叠好。下班后,几个年轻人围在女生宿舍闲聊时,他激动地把报纸拿出来,一激动就又急急巴巴起来,没念两句,然后满脸通红地递给同事们看。同事们看到《中国财经报》刊登的环湖集团便很开心,再看到杨君的名字时更加纷纷竖起大拇指,杨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只是他看到周艳萍好像是不关心这事似的,周艳萍在客气地给志平让座,然后就站在门外东看西看。

    杨君也只好装作不在乎周艳萍的样子,继续说着不利索的话,说到成本核算,说到固定资产折旧分类。

    志平听得似懂非懂,几个理论水平较高的同事,睁大眼睛听杨君结合钢结构的生产工艺,分析设备在成本中的计提方法。大家都感觉杨君说的特别详细周到。但是杨君却渐渐说不下去了,他已经看不到周艳萍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回到宿舍的时候,志平看到办公室缪大姐给了他一封邮件,志平一看是鲁迅文学院的公函,便立马想起前一段时间自己给鲁迅 文学院联合《延河》杂志社举办的星光杯全国大赛投稿的事,志平想到该是大赛的回复信件,便立马拆开来看,是一张小卡片,翻过来一看竟然是获奖证书。

    原来作品获得了佳作奖,并继续入围下一轮评审。这让志平兴奋不已,连忙把红色的小卡片递给杨君看,自己则仔细地看着回信,是评委老师的对作品中肯的点评。

    志平看到张艳茜老师的点评,便十分激动。他知道路遥,贾平凹的好些作品都是张老师编辑的,这一下子让志平觉得那双读过路遥文字的眼睛,也看了他的作品,虽然是小小的豆腐干,但也让他信心大增。

    他觉得虽然生病了,但一点不妨碍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杨君也很开心笑着,那双小眯眼都看不见了,他嘿嘿的笑,然后对着获奖证书端详良久,说了一番,让志平大吃一惊的话。

    “志平……我知道…你的文字功底了………了的,要不你以后坚持创作……我养你……你有空就写……”

    志平否定道:“怎么可能呢?你不要攒钱结婚啦!”

    杨君结巴半天,志平才明白,原来杨君是以投一个投资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的。志平尽管放手去写,甚至可以不用上班。杨君每月把工资的一半分给志平作为生活费。志平保证每天5000字的创作速度,文字质量不要求优秀,因为优秀的太难写,只要志平尽力就行。然后每年交两部50万字的小说就可以了,小说的版权归杨君和志平共同所有。

    志平先是惊讶,后是佩服,他恨不得要过来抱着杨君一起睡。他终于被同事认可了,他的才华像是被大石头下压着的一根草,弯弯曲曲,艰难又努力地生长。

    夜里两人都很兴奋,直到熬不住的瞌睡砸下来,他们才倒头睡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天一睁开眼,志平想到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内容好写。杨君提示,他可以写历史题材或者鬼故事。但志平没学过历史专业,对古代史并不熟悉。文学故事上的一些知识并不是历史真相。

    所有演义过的历史,志平觉得没法再看,至于鬼故事,他除了对蒲松龄和宋人画本中一些恐怖小说看一看,其他的胡编乱造的鬼故事,就不霄一顾了,就是天马行的虚假。

    早饭时志平就觉得腹中空空写无可写,于是兴奋了一晚上,清晨就终止合作了。

    不过志平还是很感激的对杨君对他的欣赏,杨君文理并重的大脑时不时会产生风暴,杨君真是天赋异禀也。

    二

    日子如流水一样匆匆而过,志平因为那份那篇获奖证书一直都信心满满。

    刚回来时志平经常看到杨梅,杨梅的个头虽然还是那么高,但相貌确实都跟几年前完全不同了。他在见到志平时,只是习惯地一笑,像是从没交集过。

    志平心里想到,当初自己选了王欢,是个理想主义者的错误,只是不晓得杨梅现在是怎么样的想法了。大公司在扩建,年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缪大姐葛大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关注年轻人了。

    志平即使有心再找杨梅,他也听不到任何参考意见了,只是有次在食堂,志平主动跟杨梅说了句:“你长变了。”

    杨梅轻轻一笑道:“哪里变了,还是那样?”

    志平就以为杨梅还是以前的杨梅,还是以前那样悄悄喜欢她的杨梅了。现在志平觉得自己的文字都获奖了,是个极大的信心。于是晚上在没再跟杨君出去玩,练完六字诀后就回到房间静下心来,提笔给杨梅写了一封信。志平并没有隐瞒注射胰岛素的事实,但他说得轻描淡写,对糖尿病的藐视不屑,也重点说了这份苦难,对他的锤炼和打击。并说他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说不定这次得了糖尿病也是一份幸事,压力转成的动力呢?

    志平把这封信交给杨梅时,杨梅一惊,她笑笑说我不看。志平热切的眼光瞬间暗淡下来,杨梅没看信,心里就很清楚了,她悠悠地说:“志平啊,时间都过去了,我们都长大了。”

    杨梅没再多说了,食堂里的人早已走光,只有大师傅在后厨叮叮当当的收拾。志平心里装了一块大石头,无精打采的往回走,他走过篮球场时把信拆开,三下两下撕碎。他又一次觉得糖尿病的以后是不是幸事还不知道,但此时是彻底改变命运的倒霉事,连最喜欢他的姑娘都拒绝他了。

    杨君回来看到志平倒在床上蒙头大睡,以为是感冒生病了,可是见他衣服也没脱,便推了他一下。志平哼了一声说:“我没睡。”于是坐起来。

    杨君看到神情落寞的志平,问:“你吃了吗?”

    “没有哦”。

    杨君着解开一个包裹,里面是一只密封好的盐水鸭。

    说是他在南京读书的外甥女买给他的,他就喜欢啃鸭头。

    “我大姐就让给侄女寄了两只盐水鸭,嘿嘿嘿!”

    志平觉得杨君的笑声像极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洪七公,便忍不住说:“听到这洪七公笑声,我就想吃这只鸭子了。”

    杨君更加笑的乐不可支,断断续续的说:“那我们来瓶白酒吧?”

    志平想到自己还没吃饭,现在打一针就去买瓶酒回来,时间正好。便说:“好呀。”

    然后当着杨君的面拿出诺和笔,拧开鼻帽,调剂了药量,滋一针下去,动作娴熟。

    志平也一副坦然的神情。他对杨君说马上就回来。

    然后出门骑自行车直奔路口的超市,志平觉得超市里面琳琅满目,每一样食品他都想尝一下。于是挑了两包五香花生米,一袋熟牛肉,然后拿了两瓶高浓度的二锅头。心想粮食酒回味绵长呀!

    匆匆回来时,志平把食物摆在桌上,当杨君看到两瓶二锅头时,笑着说这是要醉了,然后夸张地说:“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

    志平哈哈大笑起来,郁闷的心情一扫而光。

    两人拿着碗和饭盒把一瓶二锅头分了,然后又用叉子筷子把烂熟的盐水鸭分开。南京盐水鸭果然名不虚传,志平只尝了下刚刚夹过鸭头的筷子,就有股鸭肉的香味。北京二锅头和南京盐水鸭就是在今天晚上奇妙的结合在一起,让人回无穷了。

    杨君请问起今晚志平为啥这么早就睡了?志平“嗐”了一声,再细细道来。说三年前杨梅如何喜欢他?后来他却喜欢上了王欢,现在王欢已经嫁给了应达,他现在回来就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他又回头找杨梅,却被杨梅拒绝了,所以很伤心,都不完全因为杨梅,只是为自己的糖尿病忧愁。

    “这有啥嘛,不就是个糖尿病吗?吃过饭走走路也就没啥了。”

    杨君不知为什么说了一口西北口音,更奇怪的是一点也不结巴了。

    志平摇摇头,猛地一口把二锅头喝了一大截,缓缓地舒了口气。杨君也叹息一声,说缘分这个东西很难说得清。你的好坏,跟女孩选不选择你毫无关系。然后杨君就说个故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