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山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莱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云阁,岂羡当时万户侯?”这八句诗,出自晚唐时期着名的诗僧贯休之手。当年,贯休为躲避黄巢之乱,来到越地,特意将这首诗献给钱王,希望能得到召见。钱王读罢此诗,对其文采大为赞赏,但觉得“一剑霜寒十四州”一句格局不够宏大,便派人传话,让贯休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才肯接见他。

    贯休听后,不假思索,当即吟诗四句回应:“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吟完,他潇洒地转身,前往蜀地。钱王得知后懊悔不已,派人追赶,却已追之不及,足见贯休的高僧风范。后人写诗讥讽钱王:“文人自古傲王侯,沧海何曾择细流?一个诗僧容不得,如何安口望添州?”此诗意在批评钱王度量狭隘,也正因如此,他未能成就更宏大的霸业,始终只是一十四州之主。不过话说回来,钱王身处乱世,能独霸一方,成为十四州之王,称孤道寡,也绝非等闲之辈。那么,钱王究竟是谁?他又有着怎样传奇的出身经历呢?有诗为证:“项氏宗衰刘氏穷,一朝龙战定关中。纷纷肉眼看成败,谁向尘埃识骏雄?”

    故事中的钱王,名叫钱镠,表字具美,小名婆留,是杭州府临安县人。他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家中常常莫名起火,等家人慌忙去救火时,火却又消失不见,种种怪异现象让全家人心惊不已。

    有一天黄昏,钱公从外面回家,远远看见一条大蜥蜴在自家屋顶上蜿蜒爬行,蜥蜴的头垂到地面,足有一丈多长,两只眼睛闪烁着诡异的光芒。钱公吓得大惊失色,正准备大声呼喊,蜥蜴却突然消失不见。紧接着,只见前后火光冲天,钱公以为家中失火,急忙呼叫邻居帮忙救火。

    邻居们有的已经睡下,有的还没休息,听说钱家着火,纷纷爬起来,拿着挠钩、水桶赶来。可到了钱家一看,哪里有什么火!只听见房中传来婴儿的啼哭声——钱妈妈刚刚生下了一个孩子。钱公因为自己误喊救火,麻烦了邻居,心里十分惭愧,再加上之前看到的大蜥蜴,觉得这一切都太过诡异,认定刚出生的孩子一定是个妖物,留着恐怕会带来灾祸,不如直接溺死,以绝后患。

    好在这孩子命不该绝。同村有个王婆,平日里一心念佛,乐善好施,和钱妈妈交情很好。这天晚上,她也跟着跑来帮忙,听说钱妈妈生产,便进房帮忙照料。她满心欢喜地把孩子抱到盆中清洗,却被钱公一把夺过,按在浴盆里,想要溺死孩子。

    王婆见状,急忙大声喊冤,扑上去护住孩子,坚决不让钱公动手,口中连连说道:“罪过,罪过!这孩子好不容易投生个男身,能有什么罪孽,非要溺死他!自古道‘虎狼也有父子之情’,你这是何苦啊!”钱妈妈也在床上着急地叫嚷起来。钱公解释道:“这孩子出生时,家里出现这么多怪事,只怕不是个好东西,留着必定为害!”

    王婆劝说道:“这么小的孩子,哪里就能断定好坏。况且贵人出生,常常会有奇异的征兆,说不定反而是祥瑞呢。你要是实在不肯留这孩子,就交给我,过继给没有孩子的人家抚养,好歹也是一条性命,你也能少些罪孽。”在王婆的苦苦劝说下,钱公最终心软,留下了孩子,并给他取小名叫婆留。

    古时就有不少贵人出生时伴有奇异之事。比如周朝始祖后稷,他的母亲姜嫄踩到巨人脚印后怀孕生子,因害怕将孩子丢弃在荒野,可百鸟都展开翅膀为孩子保暖,三天过去孩子依然活着,姜嫄便将其收养。后稷长大后天赋异禀,擅长种植五谷,被帝尧任命为后稷之官,主管农业,为周朝八百年基业奠定基础。

    还有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他是斗伯比与子之女所生,出生后被母亲偷偷遗弃在梦泽。子打猎时,看到一只老虎跪着给一个小孩喂奶,觉得十分怪异。等老虎离开后,子让人把孩子抱回来,认为这孩子将来必定不凡。夫人认出这是自己女儿所生,便说出实情,子将女儿许配给斗伯比,并让他抚养孩子。楚国土语中“乳”叫“谷”,“虎”叫“於菟”,因有老虎喂奶的奇异经历,孩子被取名为谷於菟,也就是后来的楚令尹子文。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大难不死,必有后禄”,钱婆留能被王婆救下,也是命中注定。

    时光飞逝,钱婆留长到五六岁时,便已崭露头角,相貌堂堂,体格健壮,力气远超同龄人。和村里的小孩一起玩耍、打架,就算是十多岁的孩子也不是他的对手,大家只能尊他为老大。

    临安里中有座石镜山,山上有一块圆圆的石头,光亮如镜,能清晰照出人的模样。钱婆留每天都和小伙伴们在山边玩耍,有一次,大家从石镜中看到钱婆留头戴冕旒,身穿蟒衣玉带。孩子们都吓了一跳,纷纷说见到了神道显灵。唯独钱婆留一点也不害怕,还对小伙伴们说:“镜中的神道就是我,你们见到我都该下拜。”孩子们听了,真的纷纷在他面前下拜,而钱婆留也坦然接受,久而久之,这竟成了常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一天回家,钱婆留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钱公。钱公一开始并不相信,便和他一起到石镜边查看,没想到真的看到了这番景象。钱公大吃一惊,对着镜子默默祈祷:“如果我儿婆留真有富贵的一天,能光耀钱氏宗族,希望神灵隐藏镜中的影像,别被别人看见,以免招来大祸。”祷告完,再让婆留去照镜子,镜中就只出现普通小孩儿的模样,没有了王者衣冠。钱公故意骂道:“小孩子家眼花说谎,下次不许再这样!”

    第二天,钱婆留又到石镜边玩耍,小伙伴们没再看到镜中的“神道”,便不肯下拜了。钱婆留见状,心生一计。石镜旁边有一棵大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能遮蔽好几亩地;树下还有一块七八尺高的大石头。钱婆留说:“这大树就当作宝殿,这大石就当作龙案,谁先爬上龙案坐下,谁就是登上宝殿的人,大家都要拜贺他。”

    孩子们齐声叫好,纷纷跑过去爬石头。可这石头又高又陡又滑,根本爬不上去。钱婆留天生身手敏捷,又很机灵,他看到大树上有几个凸起的树疙瘩可以借力,心里盘算好后,便跳上树根,一步步往上攀爬。爬到离地面一丈多高时,他看准大石,纵身一跃,稳稳地坐在了石头上。孩子们见状,齐声欢呼,又都拜倒在地。钱婆留问道:“今天你们服不服我?”孩子们齐声回答:“服了!”钱婆留接着说:“既然服我,以后就要听我指挥。”

    从那以后,钱婆留每天带着孩子们折树枝当作旗幡,排成整齐的队伍,还会剪纸做成青红旗,分成两军模拟交战。钱婆留坐在石头上指挥,进攻、撤退都有章法,谁要是违抗命令,就会被他教训。孩子们打不过他,只能乖乖听话,对他既佩服又害怕。

    转眼间,钱婆留长到十七八岁,束发戴冠,出落得一表人才。他身材高大,膀大腰圆,十八般武艺无师自通。虽然曾在学堂读过书,略懂文义,但很快就不再专心学习,也不愿从事农业或经商。他在村里不务正业,经常偷鸡摸狗,还沉迷于喝酒赌博,家里的一点家底,差不多被他挥霍了七八成。

    父母要是批评他,他就赌气离家,好几天不回来。家人实在管不住他,也只能由着他去。这时,村里人都尊称他为“钱大郎”,不再敢叫他的小名了。

    一天,钱婆留手头拮据,突然想起:“顾三郎那帮人,总来邀我一起贩卖私盐。我如今闲着没事,不如去找他?”他走到释迦院前,路过戚汉老家门口。这戚汉老是钱塘县最有名的赌场老板,家中养着几个歌女,专门招待赌客。钱婆留平日里没事,也常来这里赌钱、借宿。

    这天,他看见戚汉老左手扛着一杆秤,右手提着一只大公鸡和一个猪头往回走。戚汉老瞧见钱婆留,热情招呼:“大郎,好些日子没见了!”钱婆留顺口问:“家里有什么厉害的赌客吗?”戚汉老压低声音说:“不瞒大郎,本县录事老爷的两个公子,最爱赌博,出手也阔绰,在花酒上从不吝啬。有人知道后,把他们引到我这儿,想找人玩双陆。可大家一听是官府公子,都不敢上桌。大郎要是手气好,进去赌一局?他们赌钱当场结算,绝不拖欠。”

    钱婆留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盘算着:“这两天正缺钱,正好去赢几贯钱用。”于是他对戚汉老说:“别人怕官府,我可不怕。赌一局又怎样?只是怕手头赌注少,被他们富家子弟笑话。等会儿赌的时候,我就说钱存在你这儿,你帮我应一声。赢了钱,咱们平分;要是输了,我自己赔你。”戚汉老向来知道钱婆留赌品好,便爽快答应:“行!”

    随后,戚汉老带着钱婆留进门,引荐给钟家两兄弟。这兄弟俩,哥哥叫钟明,弟弟叫钟亮,父亲钟起正是本县录事。戚汉老笑着介绍:“这位钱大郎,年纪虽轻,却擅长拳脚功夫,赌博也很在行。听说二位公子在我这儿,特意前来拜见。”说来也巧,钟家兄弟也痴迷拳棒,这话正合他们心意。又见钱婆留仪表堂堂,更是满心欢喜。

    众人行过礼,闲聊了几招拳法。钟明随即让人取来双陆棋盘,从怀里掏出一锭十两重的大银,放在桌上,说道:“今日与钱兄初次见面,就拿这锭银子当赌注吧。”钱婆留假意往袖中一摸,装作无奈地说:“我今天出门拜访朋友,听戚老说公子在这儿,就赶来相见,没带什么赌注。”说着,他转头看向戚汉老:“反正钱存在你那儿,你先帮我垫上。”戚汉老话已出口,只好也拿出十两银子,和钟明的放在一起,苦笑着说:“我今儿手头也不宽裕,就这十两银子,赌两局怎么样?”

    俗话说“财大气粗”,钱婆留自己分文未出,全靠戚汉老垫钱,底气本就不足。一着急,连输两局。钟明乐呵呵地收起银子,客气道:“得罪得罪!”还让小厮拿出一两银子,当作给戚汉老的抽成。戚汉老虽然家里还有钱,但怕钱婆留再输,只能自认倒霉,收下银子,把双陆棋盘推到一边,又摆出酒菜招待众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