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到卷十二
    卷十 赵五虎合计挑家衅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

    有诗写道:“黑蟒口中舌,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自古以来,妇人的妒忌之心,被列为“七出”之条中的一项,被认为是极不好的品性。而这种毛病,仿佛是与生俱来,难以改变。

    在宋绍兴年间,台州有一位司法官,名叫叶荐。他的妻子方氏,生性极为善妒,性情暴戾得如同虎狼一般。家中的丫鬟仆妇们,遭受鞭打杖责是家常便饭,更残忍的是,方氏还会用烧红的铁烙、用锥子刺脸。一旦情绪激动,她甚至会一口咬住人不放,非要撕下一块肉来,有时气急了,还会连血带肉生吞下去,不少人因此被折磨致死。家中但凡有容貌稍出众的女子,方氏就会疑心丈夫喜欢她们,这些女子更是要遭受无尽的折磨。叶司法又怎能劝得动她?虽然内心十分不满,却也拿她毫无办法。因此,叶司法到了中年还没有子嗣,也再不敢萌生纳妾的念头。

    后来,叶司法年已六十,方氏也五十六七岁了。一天,叶司法诚恳地对方氏说:“我年事已高,哪里还有贪图享乐、贪恋美色的想法?只是老来无子,日后的生活实在凄凉。我想纳个丫鬟,让她为叶家生个儿子,好延续祖宗香火,还望你能成全此事。”方氏听后勃然大怒:“你这是嫌弃我生不出儿子,起了外心!我看自己晚上精神还足得很,说不定还能生出儿子来,你别痴心妄想!”叶司法无奈道:“男子过了六十岁,还有生子的可能,可哪曾见过快六十岁的女人还能生子的?”方氏质问道:“你见我今年满六十了?”叶司法说:“就算没到六十,也差不多两年了。”方氏不耐烦地说:“再给你三年时间,若还是无子,随你找个女人去,快活死了算了!”叶司法只好唯唯诺诺地答应,不敢再多说。

    三年过去了,叶司法再次提起此事。方氏话已出口,不好反悔,只能装聋作哑,默许他纳了一个妾。妾是娶进了门,但方氏心里满是怨气,三天两头找茬闹事,家中再无清净之日。突然有一天,方氏对叶司法说:“我天天看着你们,实在忍不下去了。我年纪大了,也懒得在这里争吵。你另外找一间能关得严实的屋子,让我住进去。我在里面修行,只让人给我送饭就行,我再也不出来了,你们爱怎么过就怎么过。”叶司法听了,喜出望外,心想:“谢天谢地!若真能如此,那可真是天从人愿!”于是,他在屋后另建了一个小院,收拾出一间静室,将方氏安顿进去。家人们早晚去请安、送饭,方氏很长时间都没有闹事,叶司法暗自高兴:“这样清净的日子,才像个家的样子,没想到她晚年性情竟改好了。既然她愿意向善,我们更应该以礼相待。”他便对妾说:“你好久没去看望夫人了,应该去问候一下。”

    妾听从主人的吩咐,独自去了屋后。一直到天黑,还不见她出来。叶司法心想:“难道她们聊得投机,就一直待在那里了?”心里不免有些担心,便悄悄走到屋后查看。到了房前,只见门窗紧闭,屋内却不见两人身影。叶司法推了推门,纹丝不动;敲了两下,里面虽有动静,却无人开门。他疑惑道:“这可奇怪了!”回到前院,叫了两个身强力壮的仆人,一同到屋后,用力推门踢门。门框被踹脱,门轰然倒地。众人冲进屋子,只见方氏趴在地上。说时迟那时快,方氏见有人进来,猛地起身,向门外窜去。众人急忙回头,却见那竟是一只斑斓大虫!众人惊恐万分,再看地上,血肉模糊,一个人的心腹内脏全被吃光,只剩下头颅和两只脚。仔细辨认那颗头颅,正是妾的。叶司法又悲痛又惊恐:“真不敢相信会有这种怪事!”他连忙带人去追那只老虎,可老虎早已跳过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众人又举着火把,在屋后山上四处搜寻,却始终不见老虎的踪迹。

    这件事发生在绍兴十九年。当时有人议论:“说不定方氏也被老虎吃了,这老虎未必就是她变的。”但仔细一想,老虎只会吃人,怎么会关门闭户?很明显,方氏平日里心肠狠毒,本就与虎狼无异。她独自在屋后居住许久,心中积攒了满腹怨气,一见到妾来,怒火瞬间爆发,竟化作老虎的模样,将人咬死吃掉,然后才离去,这都是她的毒心所化!由此可见,有些妇人天生善妒,方氏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为什么要讲这么一段离奇的故事呢?因为还有一户人家,也是因为家中女眷善妒,引发了一场风波,差点中了别人的奸计,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若不是有一个人足智多谋,将事情处理得风平浪静,真不知这场闹剧要持续到何时才能结束。有诗为证:“些小言词莫若休,不须经县与经州。衙头府底赔杯酒,赢得猫儿卖了牛。”这首诗是宋代贤士范龠所作,意在劝人不要轻易与人争讼。

    大凡家中的小事,自己私下解决,并不会费太多精力;但要是有人不肯忍气,闹到官府,衙门里的人哪个不想趁机捞钱?且不说最后输了官司,光是打官司过程中花费的财物,就已经得不偿失了。更何况有些兄弟为了争夺祖辈、父辈的遗产,互不相让,宁愿将大块财产拱手让给外人,也不愿吃亏。还有些不称职的官员,见到涉及大量钱财的案子,便起了贪念,这边有人来行贿,就说:“我判多少给你。”那边有人来送礼,又说:“我帮你解决后患。”故意制造矛盾,让双方争斗不休,直到把家产耗尽才罢休。还有些品行不端的乡绅,看到别人为财相争,也想从中获利,东边的人来求情,就说:“给我送些礼,我帮你说话。”西边的人来求助,又说:“给我些好处,我替你撑腰。”两家争斗不止,最后便宜了这些不相干的人。打官司哪有那么容易?自古就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到最后仔细想想,钱财都被外人得了去,倒不如自家骨肉之间,吃些亏,让钱财还留在自家手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要说的这个有主意的人,真是见识超群。这件事同样发生在宋绍兴年间。吴兴有一位老翁,姓莫,家中资产雄厚,有一妻二子,还有三个孙子。莫老翁生性喜好享乐,年轻时就有娶妾买婢、享受风流的念头,以他家的财力,养上几房妻妾,过上“粉熏三千,金钗十二”的生活并非难事。可偏偏有一件事不遂人意,他的妻子莫老姥十分厉害,她平生有三恨:一恨天地,二恨爹娘,三恨杂色匠作。你道她为何恨这几样?她觉得自己生为女人,其他女人就不该存在,埋怨天地为何要造出这么多女人,让她不得不防着丈夫。二来怪爹娘把她嫁得晚了,没能亲眼看着丈夫“守身如玉”,心里总是不踏实。更离谱的是,她觉得女人用马桶小便就罢了,那些烧窑匠、铜锅匠,偏要做出男人用的溺器,让男人在里面排尿,那种形状实在让她看不惯。莫老翁年轻时,在这样的妻子面前,哪敢有丝毫越轨之举?后来有了子孙,更是将那些风流事彻底断绝了。

    此时莫老翁年近七十,莫妈房里有个丫鬟叫双荷,十八岁了。莫老翁晚上睡觉时,常让她帮忙擦背捶腰。莫妈想着丈夫年纪大了,对这种事也没了心思,而且莫老翁平日里一向老实,便放松了警惕。谁知莫老翁虽然年事已高,却仍有心思,趁着双荷在身边伺候,与她有了一些亲密举动。双荷一来因为对方是家主,不敢声张;二来正值青春年少,情窦初开,也对男女之事有所向往,便半推半就,与莫老翁有了私情。有一首民谣,专门调侃老年人偷情的事

    莫老翁与丫鬟双荷的私情,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被家里人察觉。但由于莫老姥性情乖戾、手段狠辣,没人敢向她透露半点风声。就连莫老翁的儿子儿媳,出于维护父亲颜面的考虑,也都帮忙隐瞒此事。

    然而,事情却朝着难以预料的方向发展。双荷日渐出现异常,眉毛显得浓重,眼神也变得呆滞,乳房发胀,腹部隆起,还频繁呕吐。起初,大家都以为她生病了,可随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才惊觉自己怀了身孕。双荷满心焦虑,哭着对莫老翁说:“都怪您老一时糊涂,做下这等事,如今可怎么办?夫人那性子,要是知道了,我这条命怕是保不住了!”说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莫老翁只能尽力安抚:“别慌,我一定想办法解决。”

    莫老翁暗自思忖:“这事确实棘手!我一时冲动,让她有了身孕。要是被老伴知道,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双荷说不定会被折磨死。就算侥幸不死,我都儿孙满堂了,还闹出这种丑事,家里不得安宁,我这张老脸也没处搁!不如趁孩子还没出生,给双荷找户人家嫁出去,让她带着孩子在别人家生养,把这事糊弄过去再说。”主意打定后,他将想法告诉了双荷。双荷正为此事忧心忡忡,一听能摆脱莫老姥的掌控,还能嫁给年轻男子重新生活,自然求之不得,心中的焦虑也消散了不少。

    于是,莫老翁在莫老姥面前找借口,故意说双荷做事不规矩,想把她卖出去。莫老姥本就觉得双荷出落得越发标致,留在身边不放心,便听从了媒人的建议,将双荷嫁给了城里花楼桥卖汤粉的朱三。

    朱三年纪不到三十,相貌堂堂,双荷嫁给他,二人郎才女貌,十分般配。莫老翁只求把事情妥善处理,不在乎彩礼多少。朱三娶到这样的媳妇,心里很是得意,却不知道自己娶了个怀着身孕的妻子。不久后,朱三察觉出异样,双荷便如实相告:“我腹中的孩子是家主的,他怕夫人发现,才把我嫁出来,还承诺会照顾我们母子。你千万别说出去,以后还能让他周济些财物,我也会一心一意和你过日子。”朱三是个小商贩,只看重眼前小利,哪管孩子生父是谁。而且他本就知道从大户人家出来的丫鬟,很难保持清白,加上新婚燕尔,对双荷正宠爱,便把这事隐瞒了下来。

    双荷嫁过去五个多月,生下一个儿子。她偷偷派人将消息告知莫老翁。莫老翁虽然无奈将双荷嫁出,但心里始终牵挂着她和孩子。得知有了亲骨肉,便瞒着家人,悄悄送去两担米、几贯钱,供他们母子生活。此后,孩子的首饰、衣服等物品,莫老翁也一应俱全地送去。朱三反倒靠着老婆和孩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莫老翁虽暗中资助,让他衣食不愁,但为了避人耳目,一直没敢公开承认父子关系。孩子随朱三姓朱,长大后也跟着朱三在集市上帮忙做生意。此时孩子已经十来岁,街坊邻居私下里议论纷纷,都知道他是莫老翁的私生子。莫老翁的儿子儿媳也有所耳闻,知道父亲在外有个孩子,还偷偷接济,但大家都装作不知道。莫老姥心中虽也起了疑心,可孩子不在眼前,又没人敢说破,也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莫老翁突然一病不起,与世长辞。家里按照规矩置办丧事,披麻戴孝、停灵守丧,自是一番忙碌景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