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六十章 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是一个特别尴尬的岁数。

    按照正常的年月流转,这到了岁数时,身边的祖辈们,将会排着队离开……

    若剧本没有特殊性的话,这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谈婚论嫁”的年龄。

    所以,似乎每一个人的二十五岁,都会悲喜交加。

    可属于我的,却是一悲到底,绝无缓冲。

    刚回小岛不久,我便收到了新的噩耗。

    我的姥姥,确诊了骨癌。

    她虽与我的爷爷同岁。

    可看起来,却似乎比我的爷爷,要幸福的多。

    当然,我说的是物质条件上。

    若从“精神生活”上来讲的话,爷爷应该比姥姥过得幸福。

    因为彼时的姥姥,已守寡近四十余年。

    爷爷的床边,始终有奶奶的呼噜声。

    姥姥的床边,却只有姥爷的照片。

    而且就算是物质上的富贵,也丝毫没有影响到老太太身体上的劳累。

    大舅的别墅里,本来雇有一个专职培育花卉的“园丁”。

    等到姥姥被他接到身边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雇了这个“园丁”。

    理由是:“这么好的地,养一堆中看不中用的花,不是白瞎了吗?”

    于是乎一年以后,大舅家的茄子、土豆、大辣椒,豆角、玉米、西红柿,地瓜、窝瓜、黄瓜甚至西瓜等等时令果蔬,便再也没有出去买过。

    而且不止是大舅一家,包括妈妈在内的许多大舅的兄弟姐妹们,亦大多得到了惠及。

    对于此事,唯一不满意的,估计只有别墅里的“厨子”了。

    因为他明显少了许多,为了买菜而虚报账目的机会。

    时至今日,即便姥姥已经走了十余年。

    可那片土地也始终没有荒芜,依旧年复一年地“喂养”着,姥姥的子女们。

    只不过地里干活的人,变成了大舅与妈妈。

    大舅是个孝子,真正孝顺的人。

    姥姥在的时候,他总埋怨姥姥有福不会享,非要那么操劳。

    姥姥走了之后,他却第一时间接过了“操劳”的“工作”,理由是重复自姥姥的原话:“还是自己种的东西好吃!原生态,无污染!”

    随后,又会加上一句自己的“原创”感慨:“菜里有妈妈的味道!”

    说来也是讽刺,一生清贫的奶奶,喜好侍弄的,是无用的花卉。

    借子女之力,晚年极为富贵的姥姥,却始终痴迷有收获的耕耘。

    姥姥的病,究竟“起源”于何处,已无从考证。

    只是促使大家发现她得病的“引子”,是在地里干活的她,不小心摔了一跤。

    然后,便永远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

    姥姥很要强。

    就算无法行走,她也始终拒绝轮椅。

    替代的方式,是让大舅给她定制了两块带“把手”的“木板”,以及一套护膝。

    为的,是让她可以在地上“爬”着走。

    她始终坚信:“我早晚是要站起来的,买轮椅干啥?爬着走挺好的,可以锻炼身体!”

    我回小岛时,正是她刚开始选择这种“行走”方式的初期。

    彼时的她,还住在大舅的别墅里。

    她的子女,以及子女的配偶们,则是排着班,轮流地守在她的旁边,伺候她。

    我的妈妈,和姥姥吵了一辈子的架。

    即便是姥姥已经身处只能“爬”着走的困境时候,也丝毫没有影响妈妈去与姥姥继续“拌嘴”的决心。

    哪怕是“陪护”的日子里,也依然如是。

    倒不是说妈妈不爱姥姥。

    看着那个“腰杆子”向来笔直的老太太,只能伏地而行的样子时,妈妈也心疼到偷偷掉过好多次眼泪。

    她只是“怨”姥姥。

    “怨”的,是姥姥在自己的诸多子女中,对她最为挑剔。

    其实关于此事,姥姥早就与我“解释”过理由:“我这些孩子里,就属你妈最不听话!一天天‘死倔横丧’的!逮谁跟谁干仗!”

    原来只要有的选,每一个父母都会有自己的偏爱。

    姥姥如此,爷爷如此。

    而我的妈妈,也是如此。

    姥姥去世后不久,妈妈曾再一次与我吐槽姥姥的“偏心”。

    耳朵早已听出茧子的我,忽然心血来潮地问她说:“如果你有另一个孩子,比我听话,又比我懂事的话,你是不是就会喜欢他更多一些?”

    妈妈愣了半晌,旋即点头承认道:“嗯,那我肯定有啥好东西都留给他,一分钱都不给你花!”

    随后又叹息道:“可惜我现在没得选,只有你一个孩子。”

    她总是用她的诚实,伤我很深。

    就像我的姥姥,伤害她时一样。

    只是从那之后,妈妈再也没有吐槽过姥姥的偏心。

    因为她忽然意识到,姥姥做的,已比她强上太多。

    若换做是她自己,再有一个像自己这般任性的姑娘的话,她或许早就与“自己”断绝了“母女关系”!

    妈妈终于理解了姥姥。

    可惜,是在姥姥已经去世之后。

    其实也不算“可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少这迟到的“理解”,让活人得到了解脱。

    那一刻,我也忽然理解了妈妈。

    因为面对姥姥时,她并没得选择。

    会有什么样的父母,是任谁也无法选择的事情。

    一旦确定,无法更改。

    所以,妈妈才只能心存怨念。

    不像姥姥,尚可以择其所好。

    而我心中对妈妈的“怨言”,与妈妈对姥姥的“埋怨”,又是何其的相似?

    虽然我依旧无法理解的是,明明同样当过“子女”的妈妈,却总是无法站在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呢?

    但即便如此,我也没有精力再去“责怪”她什么。

    只因我已确切地感觉到,那些我生而有之的“东西”,正在以一个不可逆的方向,迅速地离我而去。

    已逝的奶奶,将逝的爷爷,病重的姥姥……

    我的妈妈,很快便会成为我的“唯一”。

    珍惜还来不及,我又怎会“责备”?

    我的二十五岁,迷茫而深刻。

    那也是我第一次去认真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忠孝不能两全”的意义,究竟何在?

    我真有这么伟大吗?

    或者说,我正在“报效”的,真的是自己的“国家”吗?

    并不是。

    真相,只是以牺牲对家人的陪伴为代价,谋求那些所谓“领导”的满意,以便换取一些,可以“提拔”的机会。

    其实,还不止如此。

    你还要能给“领导”们提供“价值”。

    要么,是他履历表里的辉煌数据。

    要么,就是他某个新家装修工地上的,一袋“水泥”。

    在我接触过的,几乎所有“领导”的心中,似乎从来就没有在乎过,“我”的“价值”,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他们只在意,“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而我不怪他们。

    人都是自私的。

    哪怕是父母与子女这种“至亲”之间的爱憎亲疏,不也大多都建立在,对方能为自己做些什么的基础上吗?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过如此!

    只是,我很讨厌这种怀有深刻“目的”的付出。

    确切地说,是这种所谓的“提拔”,以及未来的“成就”等等,与我错过的那些能与家人们一起的时光比起来,无足轻重!

    后来的姥姥,便彻底地住在了医院里。

    大舅有很多很多的钱,却并没能成功延续姥姥的生命。

    他能做的,只是在姥姥的弥留时日里,用那种价格高昂的“止疼药”,减缓姥姥的痛苦而已。

    其实与爷爷奶奶比起来,我与姥姥的感情,便不会显得有多深。

    毕竟爱屋及乌。

    姥姥不喜欢妈妈,自然也不会多喜欢我。

    最主要的,还是我童年,与姥姥“缘浅”。

    所以如果有的选,孩子也不会只爱自己的“亲人”。

    可爷爷也好,姥姥也罢,与他们极速消逝的生命,拼了命“赛跑”的,是我加速推进的“结婚”事宜。

    不止是我。

    那个与我相差半年的,小姨家的姐姐,更是比我还快地嫁做人妇。

    她嫁的,是一个比她大了整整八岁的男人。

    其实,我很理解她如此“恨嫁”的原因。我俩共同的“姥姥”,是把她从小带到大的老人。

    她与姥姥之间的感情,很像我与爷爷。

    我们都在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尽着微不足道的“孝”。

    喜欢渣男的假面人生请大家收藏:()渣男的假面人生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