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6章 大明战神
    朱元璋语气带着几分不悦,情绪也激动起来,胸膛起伏不定。

    此刻,他不仅想教训朱允炆,还想教训朱棣。

    这对叔侄真是太让他失望了!

    一个在他面前装模作样,表现得特别听话,可他一去世,就把对他的承诺抛诸脑后。

    另一个呢,只挑对自己有利的家规使用,不利的就一字不提!

    韩成以前曾提醒过他,说后世的人把他的家规当成了筛子,尤其是那些文官们,最爱用家规来大做文章。

    用来约束皇帝时,对他们不利的家规要么被忽略,要么被扭曲。

    当时他气得够呛,只觉得那些文官该死,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原来他刚一去世,他的家规、遗嘱之类的东西,就被他的孝子贤孙们糟蹋得不成样子!

    好!

    太好了!

    朱元璋气得鼻子都快歪了。

    果然,人一死,别人就不再把他的话当回事了!

    ……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内外一片震惊。

    齐泰等人担心宁王、辽王和燕王联手出兵,于是建议建文帝把他们全都召回京城。

    宁王抗命,皇帝便将其亲卫撤销,而辽王则循海路返京。

    代王欲起兵响应燕王,却遭宋忠所率败军控制……

    建文帝剥夺了朱棣的皇室身份,贬为平民,并在真定设平燕布政司。

    当时燕王仅占北平一隅,与朝廷相较,实如蚍蜉撼树。

    朝廷遂筹备重兵,意图围剿燕军于北平。

    以长兴侯耿炳文为统率,驸马都尉李坚为副将……

    试探性进攻后,燕王朱棣抓住战机,在滹沱河发动决战,先破雄县,继而在北岸击溃南军主力……

    ……

    建文帝得知耿炳文失利,震怒且忧虑。就在这一时期,黄子澄推荐了一位关键人物,接替耿炳文指挥全军对抗燕军。

    “是谁?”

    朱元璋不禁追问。

    身旁的朱标亦转向韩成。

    能在如此紧要时刻,由太子委任主帅职务,取代耿炳文统率全军与老四交战,此人绝非凡品。

    韩成称其重要性极高,这人自然非同小可。

    “难道是冯胜那些老将尚在人世?”

    朱元璋看着韩成问道。

    除了这些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老将,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可以胜任耿炳文的位置。

    韩成摆手道:“并非如此,是一位在后来比冯胜更为显赫的人。”

    比冯胜更出名?

    这种人可不多啊。

    同一时期,除了冯胜,也就魏国公徐达与卫国公邓愈能相提并论。

    只是,邓愈早在几年前平定吐蕃时阵亡,而徐达据韩成所述,也将于两年半后离世。

    至于蓝玉,虽然也曾风光一时,但最终难逃被杀的命运。

    “或许……是沐英?”

    朱元璋盯着韩成问。

    沐英是他的义子,对此子他喜爱非常。

    沐英勇猛善战,懂得取舍,治军严谨,颇具大将风范。

    在朱元璋心中,沐英将来必有一番作为,甚至有望继承天德!

    更关键的是,沐英对自己的忠诚毋庸置疑。

    四皇子起兵,沐英领军对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提到沐英后,朱元璋父子都觉得韩成所指之人非他莫属。

    沐英的年纪、能力、身份都完全契合。

    然而,韩成随后的表现却让他们始料未及。

    韩成直接否定了他们的判断。

    “那究竟是谁呢?”

    朱元璋父子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符合韩成的描述。

    “曹国公李文忠之嗣,李景隆也。”

    韩成语气平缓地道出此名,此人于史册中颇为显赫。

    李景隆?

    当朱元璋与朱标得知取代耿炳文、受命统率朝廷大军者竟是李景隆时,皆是心头一震。

    怎会是他?

    无论如何推测,他们绝未料到韩成提及的人会是李景隆。

    “景隆这后生虽有几分才气,能言善道,交付之事尚可妥善完成,操练兵卒亦非其所惧。

    然若真令其统御全军,与老四对阵,恐怕稍显不足。”

    朱元璋眉间微皱。

    他对李景隆确有几分欣赏,不仅仪表堂堂,且行事得体,谈吐不凡。

    但若论统军,他仍心存疑虑。

    “圣上切莫轻视李景隆。你可知他在后世有何称谓?”

    “何称谓?”朱元璋下意识反问。

    “大明战神!”

    韩成忍住笑意,正色答道。

    大明战神?

    朱元璋父子无不惊愕。

    竟如此出众?

    果然将门虎子!

    自韩成口中得知,李景隆在后世居然被称为大明战神时,朱元璋立刻被震撼住了。

    想必大家都明白,能得到这种称号的人,都是顶尖的存在。

    就像杀神白起、兵仙韩信、军神李靖……

    这些人物,哪个不是赫赫有名,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成就非凡,战绩惊人。

    如此看来,李景隆既然被后世称为大明战神,必定非同小可!

    真没想到,咱们大明竟出了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元璋与朱标起初并不看好李景隆胜任主帅之职,但听了韩成提及的这个“大明战神”称号后,想法迅速转变。

    “你瞧瞧,李景隆这孩子从小就不一般,仪表堂堂,学问渊博,谈吐不凡,办事有条有理,说话还特别动听,而且还是咱的大外甥曹国公的儿子。

    大外甥李文忠可是个猛将,也是个优秀的统率,帮咱们分担了不少重任!

    李景隆跟着他大舅学习,受其影响,必然学到了不少真本事!

    如今看他表现,咱是不是没看错?

    这小子果然名留青史了,成了咱大明的战神!”

    朱元璋初时略感震惊,但很快便摆出一副得意姿态,话语方向骤然急转直下。

    不再提李景隆能力不足之事,而是拼命往自身脸上贴金。

    仿佛一切尽在掌握,展现的极为老练聪慧。

    朱标听见父亲这般说辞,纵使对父亲的厚脸皮早已司空见惯,此刻仍觉尴尬。

    他本想委婉提醒父亲收敛些,莫要当着韩成的面说得太过绝对,以免失态难堪。

    他总觉李景隆此人不够稳妥,以目前表现来看,似乎并无那般才能。

    然而,父亲的话已出口,此时提醒为时已晚。

    只能将想法默默咽回肚中。

    再想起韩成提到“大明战神”之名,朱标觉得自己的顾虑或许多余。

    常言道:宁可名字起错,不可外号叫偏。

    喜欢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请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