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科技园a座顶层的空气,似乎总是比别处更凝练几分。新春的暖阳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光可鉴人的会议桌上,却驱不散那股因极致专注而形成的、近乎实质化的压力。这里刚刚结束了决定游戏本命运的会议,高管们带着被敲打后的清醒和新的作战任务陆续离去。
周明没有动。
他独自站在窗前,俯瞰着已然成规模、充满活力的科技园区。车辆如织,人流如梭,每一帧都是他亲手绘制的蓝图正在变为现实的证明。星辰电脑、灵犀软件、启明传媒、鹏城研发中心……帝国的疆域在不断扩张,根基在日益牢固。
但他的目光,早已越过眼前的繁华,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他脑海中那模糊却坚定的、关于未来智能移动终端的雏形……所有这些璀璨科技的命脉,都系于一个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组件——电池。
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设备的续航,这是用户体验的基石,也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壁垒。它的安全,更是关乎品牌存亡的生命线。上一世,多少巨头在这上面栽了跟头,电池爆炸的新闻足以让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瞬间陨落。
而更宏大的图景,则关乎国运。
他清晰地记得,在另一个时空里,那个名为“宁德时代”的巨头是如何横空出世,凭借一己之力撬动了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成为新能源汽车浪潮中最大的赢家之一,让中国在能源存储这一关键赛道上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和令人艳羡的利润。其市值一度雄踞创业板榜首,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形冠军”和“能源心脏”。
“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周明的心中,这个念头无比清晰且坚定。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受制于人,都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芯片、系统、屏幕……再到能源,每一个核心环节,启明都必须布局,必须实现自主可控甚至领先。
他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按下内部通讯键,声音沉稳而果断:“通知启明投资控股人事主管方敏,立刻到我办公室来。”
片刻之后,方敏步履匆匆地走进董事长办公室。这位被周明以三倍年薪挖来的hr掌舵人,早已习惯了自家老板天马行空却又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但每次被单独召见,内心依旧会绷紧一根弦。
“周董,您找我?”
“坐。”周明言简意赅,直接切入主题,“有一个新的战略任务,需要你立刻牵头执行。”
“请您指示。”方敏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准备记录。
“集团决定,成立一家全新的全资子公司。”周明的语气不容置疑,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主营业务方向: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名称暂定为——启明芯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方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优秀的职业素养让她迅速压下疑问,专注记录。她知道,老板的每一个决策背后,必然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深远考量。
“对,电池。”周明站起身,走到旁边的白板前,拿起笔,“这不是普通的电池。它是未来所有移动智能设备的‘心脏’,是能源革命的‘引擎’。”
他开始勾勒,语气带着一种预见未来的笃定: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消费电子领域。我们的‘星辰’笔记本、未来的‘羽翼’系列,乃至下一步规划中的移动设备,都必须搭载性能最优、最安全的自研电池!我要彻底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将核心命脉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笔尖在白板上划出有力的线条。
“第二阶段,进军动力电池领域。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摩托车的电瓶,这是目前可见的巨大市场。我们要用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更可靠的安全性,去冲击和主导这个市场。”
他的目光变得愈发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
其实周明的最终极的目标,是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打造世界上最顶尖的‘中国心’!这件事,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关乎产业升级,其重要性,不亚于芯片和操作系统!
方敏听得心潮澎湃,她虽然不完全理解周明非得做电池的初衷,但能从周明的语气和描绘的蓝图中,感受到这个项目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和宏大前景。
“明白了,周董!战略意义重大,我会立刻跟进。”方敏迅速回应,“注册资本和公司架构?”
“注册资本,一亿人民币。由母公司启明投资控股全额出资。”周明毫不犹豫,“我亲自担任董事长。你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注册审批流程,确保公司合法落地。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方敏斩钉截铁,“我会协调法务方瑾那边和财务王岚那边,启动绿色通道,保证一个月内拿到所有证照!”
“很好。”周明点头,“注册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重中之重——招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要你动用一切力量,发动一切人脉,给我挖遍全国乃至全球电池领域的顶尖人才!不管是理论研究的大牛,还是产业化实践的专家,不管他是在高校实验室,还是在竞争对手那里,只要是有真本事的,都不惜代价给我请过来!”
“猎头费用上不封顶!薪资待遇,在行业内最高标准的基础上,再上浮30!股权激励池单独预留!”周明给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我要的是能打硬仗、能攻坚克难的顶尖团队!速度要快,质量要高!”
“是!周董!”方敏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但也充满了挑战的兴奋,“我会立即启动‘星火计划’最高级别预案,成立专项招聘组,亲自带队!”
“重点关注几个方向,”周明补充道,“一是材料化学专家,尤其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领域的权威;二是电芯设计、结构工艺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三是电池管理系统(bs)的研发大牛;四是熟悉大规模生产线建设和管理的专家。”
他顿了顿,想起上一世几个关键名字和领域,但又不能明说,只能换一种方式引导:“尤其要注意那些在研究‘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或者在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方面有深厚积累的专家。还有,可以去一些早期的电动车企业、电动工具企业看看,那里或许有被埋没的实战人才。”
“明白!我会重点关注这些领域和渠道。”方敏飞速记录着,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挖人路线图。
“办公和研发场地,就在启明广场e座,整栋楼都划给启明芯源!”周明大手一挥,尽显魄力,“告诉他们,这里将拥有全球最顶尖的电池研发实验室和最宽松的研发环境!”
“而生产基地……”周明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一个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定在天津!那里有港口优势,方便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工业基础雄厚,人才储备丰富,政策支持力度也大。你协调启明建设那边,立刻启动天津工厂的选址和规划,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工厂破土动工!第一期投资不低于五个亿,要达到年产消费电子电池千万组、动力电池包百万组以上的产能!”
方敏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了老板雷厉风行的决心和巨大的资源投入。这已不是普通创业,而是以一种碾压式的姿态,强势闯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请周董放心!我立刻去办!”方敏收起平板,站起身,目光坚定,充满了使命感和斗志。
接下来的一个月,启明这座庞大的商业机器,为了电池这个新生的核心部件,高效地运转起来。
方敏和她精锐的hr团队,几乎不眠不休。猎头的电话打遍了全球,专业的邀约邮件雪片般飞向各大研究所、高校和企业的核心人才。优厚的待遇、宏大的蓝图、启明强大的品牌背书和周明个人的巨大号召力,形成了强大的磁吸效应。
启明投资控股的法务和财务团队,同样开足马力,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启明芯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所有注册流程,注册资本一亿人民币实打实的到位,周明任董事长。
而e座大楼,也开始快速改造,规划出世界一流的化学实验室、电芯测试中心、bs研发部等专业区域。
一个月后,启明芯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又过了两周,一场秘密的高级别面试在e座的顶层会议室进行。周明亲自坐镇,方敏陪同。
前来面试的,是经过层层筛选后的几位顶尖候选人。
第一位,是来自国内某知名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副院长,崔屹教授。他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发表了多篇重量级论文,是学术界公认的权威。他带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但谈起磷酸铁锂材料的稳定性和三元材料的高能量密度之争时,眼中闪烁着学术的光芒,逻辑清晰,见解深刻。
“安全性是消费电子的生命线,能量密度是移动设备的追求,这两者并非完全矛盾,关键在于材料体系的创新和工艺极致的控制。”崔教授的话语带着学者的严谨。
周明听得频频点头,他知道,这是奠定技术理论基础的关键人物。“崔教授,欢迎加入启明。这里的基础材料实验室,将由您主导。我希望您能带领团队,在未来一年内,在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或循环寿命上,取得关键突破。”
崔屹感受到周明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毫不含糊的支持,心中激荡,郑重答应。
第二位,是一位实干家,曾毓群。他曾在南方一家知名的消费电子电池企业担任技术总监,拥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对电芯的结构设计、生产工艺、成本控制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皮肤黝黑,手掌粗糙,言谈间更关注良品率、设备精度和量产一致性。
“电池是好是坏,最终是生产线说了算。实验室的完美样品毫无意义,我要的是千万级别量产时,每一颗都稳定可靠。”曾毓群的话语朴实却极具分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