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83章 叶瑾的新疑问
    宋应文倒是知道“天圆地方”、“星辰绕转”的说法,但也解释不清星星为什么会眨眼、为什么不掉下来。

    于是叶瑾又找到了叶明。

    “哥,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叶明正在看书,被妹妹一问,放下书卷笑了笑。

    他知道直接讲大气层折射和万有引力她肯定听不懂。他想了想,找了个比喻:“你看,咱们隔着烛火看东西,是不是有时候会觉得晃动?”

    “因为热气会让光拐弯。星星的光穿过很远很远…嗯,穿过很厚的‘气’才到我们眼睛,所以也会晃,就像眨眼睛。”

    “至于为什么掉不下来…”他拿起叶瑾的一个小绒布球,又拿起一块磁石,“你看,这绒布球像星星,磁石像大地。离得远的时候,吸不住,所以星星挂在天上。如果离得够近,就会被吸下来——那就是流星啦。”

    叶瑾睁大了眼睛,看着被磁石吸住的绒布球,似懂非懂,但觉得哥哥的解释比“老天爷钉住的”有意思多了。

    “那…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呢?”

    “非常非常远,比我们从京城到北疆还要远千千万万倍。”

    “哇…”叶瑾发出惊叹,再次望向夜空时,眼神里多了许多好奇和想象,“哥,有没有办法能看清楚一点星星?就像…就像用望远镜看远处那样?”她记得哥哥以前给她做过一个简单的单筒望远镜玩。

    叶明心中一动。天文望远镜?这倒是未来可能用到的导航辅助工具,虽然现在制造起来极其困难。但他不想扼杀妹妹的好奇心。

    “有啊,有一种很大的望远镜,能看清楚星星。”叶明笑着说,“不过那东西很难做。等你再长大些,懂得更多道理了,哥哥帮你找人一起做好不好?”

    “好!”叶瑾用力点头,又开始缠着叶明问星星的名字、哪个最亮、为什么月亮有时候圆有时候弯…

    叶明耐心地解答着,心里却在思考另一件事。

    星空导航是古代航海的重要技术,如果能提高观测精度,对未来的航海大有裨益。

    或许,可以在培养信鸽的同时,也物色一些精通天文星象的人才?

    几天后,派往北疆和东南沿海试点新驿传制度的信使陆续带回了好消息。

    几位边镇将军和水师提督对加密传递和明确分级非常支持,特别是北疆的叶秋,回信虽短,却直言“此法定能减少军情泄密之忧,速递而至,兄心甚慰”。

    然而,关于那批被截获的“劣等旧械”的调查,却似乎陷入了僵局。

    监察司的调查结论迟迟未出,市面上关于此事的风声却渐渐小了,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这种不正常的平静,反而让叶明更加警惕。

    对手的这一手,看似雷声大雨点小,或许只是为了麻痹他,或者拖延时间,掩盖真正的动作。

    真正的动作…到底在哪里?

    这天夜里,叶明独自在书房查看海图,试图推演“福海号”可能的去向。不去东瀛,不靠大陆,它能躲在哪里?南洋?琉球?或者…更远的地方?

    他正沉思着,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扑翼声,以及冯师傅隐约的惊呼。

    叶明心中一动,推开窗户。只见月光下,一只灰色的鸽子扑棱着翅膀,有些踉跄地落在了鸽舍的入口处,腿上似乎绑着一个小小的竹管。

    冯师傅小心翼翼地靠近,取出竹管,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快步朝叶明的书房走来。

    “少爷!少爷!北线…北线成了!第一只…第一只从北疆回来的鸽子!”

    叶明精神一振,立刻接过那细小的竹管。

    信息传递的新时代,似乎终于露出了第一缕微光。

    他小心翼翼地拔开竹管的塞子,倒出了里面卷着的一小卷薄纸。

    借着烛光,叶明小心翼翼地将那卷薄如蝉翼的纸张展开。

    上面的字极小,却清晰工整,是用极细的毛笔所书,正是大哥叶秋的笔迹!内容极其简短,用的是他们兄弟间约定的暗语:

    “安。油佳。弩利。狄窥频。晴。三日后未时。”

    翻译过来便是:安好。防冻油效果佳。新弩利器。狄人窥探频繁。天气晴朗。三日后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可再放鸽。

    没有提及任何具体军情,但这短短几个字蕴含的信息却让叶明心头一松,随即又是一紧。

    松的是大哥确实安好,送去的东西起了作用;紧的是北疆局势果然并不平静,狄人的活动越发频繁。

    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信鸽传书的可行性!虽然只是单程(鸽子是从北疆飞回京城),但成功建立了联系,并且约定了下一次通信的时间。

    这意味着,一条不受陆路驿站限制、速度更快的通讯渠道,正在逐步打通。

    “太好了!”叶明难掩激动,对冯师傅道,“冯师傅,大功一件!所有参与驯养此鸽之人,皆有重赏!”

    冯师傅也是满脸红光,搓着手道:“少爷,这才刚开头,侥幸,侥幸啊!这鸽子能回来,一是品种好,二是大少爷那边肯定也有懂行的能手接了应,喂了食水让它歇够了才放飞的。往后还得接着训,让它们更认路,更抗疲,还得防着天上的老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明白,循序渐进。”叶明点头,“需要什么,只管开口。尤其是往江南、往沿海方向的训练,也要加紧。”

    “是,少爷!”冯师傅躬身应道,小心地捧着那只立下首功的鸽子回鸽舍好生照料去了。

    叶明将那张小纸条看了又看,才就着烛火点燃。跳跃的火光映在他眼中,闪烁着希望与思索的光芒。

    信鸽的成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技术上的突破,哪怕再微小,也能一点点改变局面。

    第二天,他将这个好消息悄悄告诉了父亲叶凌云。

    叶凌云闻言,古井无波的脸上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秋儿处既有接应,便好。此道若成,于军国大利。然须慎之又慎,鸽道亦可能为敌所用。”

    “儿子明白,密码与约定缺一不可。”叶明恭敬道。父亲总是能一眼看到关键,既看到好处,也提醒风险。

    接下来的日子,叶明一边关注着信鸽训练的进展,一边督促着兵部驿传新规在试点地区的落实。

    北疆和东南沿海陆续有加密的“飞马快”级公文通过驿站系统传来,虽然速度比不上信鸽,但保密性和规范性提高了不少,处理起来效率更高。

    文印室的活字印刷也越来越熟练,甚至开始尝试双色印刷(虽然只是用朱墨套印官印),引得其他衙门的官员好奇不已,偶尔有人跑来“参观学习”。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