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贤,我们买明天什么时候的飞机?”电台宿舍内,胡一菲已经收拾好了所有行李。
曾小贤正在奋力的拉自己行李箱的拉链:“啊,这个拉链!”不一会他已经累出一头汗:“一菲,你说什么?”
“我说,我们买什么时候的飞机!”
“不用买!电台给我们买好了。”
曾小贤终于跟拉链搏斗完毕,抹了把汗,脸上带着“哥这排面终于上来了”的得意。
胡一菲正在把最后一件叠好的衣服塞进背包,闻言挑了挑眉:“哦?曾主任的待遇升级了?买的头等舱?”
她语气里带着点调侃,但眼神是肯定的——毕竟刚拿了五百万(虽然还没到手),又是台里新捧的对象,这点待遇理所当然。
“那必须的!”
曾小贤腰杆都挺直了几分,掏出两张印着烫金字的登机牌。
他嘚瑟地在胡一菲眼前晃了晃,“看见没?头等舱!丽萨亲自交代的,说曾老师现在可是台里的重点人物,这排面必须安排到位!嘿嘿,省下的钱…嗯,等五百万到账,咱再干票大的!”
他把“重点人物”几个字咬得特别重。
胡一菲拉上背包拉链,发出干脆利落的“刺啦”声。
然后顺手接过登机牌扫了一眼:“下午三点半?时间还行。总算办了件人事。行了,别嘚瑟了,赶紧把你那堆破烂收拾利索,明天别误了飞机,浪费台里一番好意。”
“遵命领导!”
曾小贤美滋滋地把登机牌收好。
他环顾着这间住了好些天、已经收拾得空荡荡的宿舍,暖气片还在不知疲倦地发出嗡嗡的背景音,“别说,这破暖气的声音听习惯了还有点催眠…不过,再见了您呐!头等舱的安静舒适在向我招手!”
“小贤,我们买点什么带给他们?”“小贤,我们买点什么带回去给他们?”胡一菲突然想起来,这两个月光顾着在首都吃喝玩乐加工作了,回去空着手似乎不太好。
“时间还早,我们去吧。”曾小贤正费力地把一个塞得过满的行李箱立起来。
“好。”胡一菲利落地把背包甩上肩头,拿起外套,“先说好,别又整那些华而不实的。关谷和悠悠那边……实用点。”
“得令!”曾小贤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又习惯性地瞄了眼手腕上的表,“哟,三点零五了?得抓紧,商场别关门了。”
胡一菲也下意识瞥了一眼他的表盘,没说话,只是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又松开。
她拉开门,一股走廊里的冷风灌进来,宿舍里那台老旧的暖气片仿佛抗议似的,发出更响亮的“嗡——”声。
“快走,再听这破暖气唱歌,我耳朵要起茧子了。”胡小贤催促着,顺手抄起挂在门后的围巾胡乱裹上。
电台附近就有一家规模不小的综合商场,年关将近,里面人头攒动,红彤彤的装饰和循环播放的喜庆音乐营造出浓浓的年味。
“嚯,这人气,赶上我节目直播热线了。”曾小贤缩了缩脖子,努力在人群中开辟道路。
“先给关谷和悠悠看。”胡一菲目标明确,直奔文创和家居用品区。
两人在一个摆满特色工艺品的摊位前停下。
胡一菲的目光扫过一排精致的京剧脸谱书签,拿起来掂量了一下:“这个怎么样?给悠悠。她不是老研究表情嘛,这个实用,还能夹剧本里。”
“嗯,这个行。”
曾小贤点头,凑近看了看标价,小声嘀咕,“啧,这纸片儿还挺贵…不过悠悠肯定喜欢。”
他想象着悠悠收到时那夸张的“纳尼?!好卡哇伊内!”的样子,觉得这钱花得值。
“关谷呢?”胡一菲继续搜寻,“他那个漫画工作室,缺不缺什么?”
“他啊…”
曾小贤挠挠头,“除了画具,就是研究他那黑暗料理的食材。总不能给他带瓶老抽回去吧?”
胡一菲白了他一眼,视线落在一套做工考究的仿古狼毫毛笔上。笔杆是深色的竹节,笔锋饱满。“这个?”
她拿起来,递给曾小贤看,“关谷画漫画,偶尔签个名啥的,用这个是不是比他那圆珠笔有格调多了?而且摆着也好看。”
曾小贤接过毛笔,学着关谷的口音,压低声音模仿:“哦!一菲君,你的建议,非常滴有道理!这个毛笔,充满了中华文化滴韵味!斯国一!”
他模仿完,自己先乐了,“成,就它了!配个锦盒,倍儿有面儿!”
解决了关谷和悠悠的礼物,胡小贤提着那个朴素的帆布包,感觉像完成了一项重要外交任务。
“接下来,”
胡一菲看了眼商场里挂着的巨大电子日历,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夜前一天”,“轮到子乔那个馋虫了。走之前他念叨烤鸭的功力,都快赶上你主持节目的尴尬次数了。”
“嘿!我那叫特色!”
曾小贤抗议了一句,随即又嘿嘿笑起来,“不过也是,他念叨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这次咱得堵住他的嘴,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首都人民的诚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人出了商场,外面天色已经有些暗了,冬日的黄昏来得早,冷风一吹,刚在商场里攒的那点热乎气儿瞬间跑了大半。
“嘶…这风,”
曾小贤缩了缩脖子,把围巾又裹紧了些,“去哪儿买?王府井?前门?”他脑子里蹦出几个游客扎堆的昂贵地标。
胡一菲白了他一眼:“曾主任,你是钱多烧得慌还是想让子乔吃景点税?找家靠谱的连锁,味道正,包装实在就行。买那么多,牌子还不能单一,不然那家伙肯定挑三拣四说我们糊弄他。”
“对对对,领导英明!”
曾小贤立刻点头,掏出手机开始划拉,“我看看啊…附近口碑好的…嗯,这家‘老张记’,本地论坛说不错,还有‘四季福’,他家鸭子肥瘦适中…哦,‘京味轩’好像也有真空包装的专卖店。”
最终,两人打车直奔一家位于居民区附近、门脸看着挺干净、挂着好几个“真空包装”、“特产直供”招牌的烤鸭店。
店门口弥漫着一股混合了果木烟熏和油脂焦香的诱人味道,在寒冷的傍晚格外勾人食欲。
推门进去,暖气开得足,店里不算太大,但收拾得利落。
玻璃柜台里,一排排烤得枣红油亮、泛着诱人光泽的鸭子整齐地挂着,旁边还有不少已经片好、码放整齐的鸭肉和荷叶饼、甜面酱等配料的礼盒。
几个店员正麻利地给顾客打包。
“嚯,这阵仗…”
曾小贤吸了吸鼻子,肚子里的馋虫又被勾了起来,仿佛忘了这是给子乔买的。
胡一菲直接走到柜台前,指着玻璃后面挂着的几只不同品牌的烤鸭:“老板,这几个牌子的真空包装整鸭,各要五只。”
她语气平静,像是在菜市场买白菜。
柜台后一个系着白围裙、看着很干练的中年大叔愣了一下,抬头打量了一下这对年轻的男女:“各…五只?姑娘,你们这是…单位采购还是办酒席啊?这加起来可不少啊!”
“不是,”
曾小贤立刻凑上前,脸上带着一种“哥不差钱(虽然钱还没到账)”的豪迈笑容,“给朋友带的!那家伙就好这口,人在上海,馋得不行!我们这是帮他完成烤鸭自由的梦想!”他说得煞有介事。
老板乐了:“嚯,那您这朋友够有口福的!行,没问题!‘老张记’、‘四季福’、‘京味轩’,都各五只是吧?真空包装好的整鸭,每只都带独立包装的荷叶饼、葱丝、黄瓜条和酱料包。常温能放七天,冷藏时间更长,回去加热一下,味道差不了!”
“对对对,就要这种!”曾小贤连连点头。
“好嘞!”老板招呼店员,“小刘!赶紧的,给这二位拿货!‘老张记’五只,‘四季福’五只,‘京味轩’五只!整鸭真空包装礼盒!”
店员小刘是个年轻小伙子,手脚麻利地开始从后面的仓库搬出一个个印着不同品牌logo的硬质纸盒。每个盒子都方方正正,看着就挺结实。
很快,十五个印着“北京烤鸭”大字和各种诱人图片的礼盒就在柜台旁边的空地堆起了一座小山。
曾小贤看着这堆“鸭山”,刚才的豪迈劲儿稍微收敛了点,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钱包(这次确认了在口袋里),心里快速算了笔账:【嘶…这加起来也不便宜啊…子乔啊子乔,你最好给我在酒吧多策马奔腾几回,回头请我喝酒!】
胡一菲则没管那么多,她仔细检查着店员搬出来的盒子,确认品牌和数量无误,又拿起一个掂了掂分量,还看了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动作熟练得像是在超市挑水果。
“老板,再给我们拿几个结实的大袋子或者纸箱吧?这么多不好拿。”胡一菲说道。
“没问题!”老板很爽快,指挥小刘去找了几个印着烤鸭店logo的超大号无纺布手提袋,袋子又厚又结实,一看就是装重物的。
店员小刘开始把礼盒往袋子里装。三个袋子很快被塞得满满当当,鼓鼓囊囊,提手处勒得紧紧的。
曾小贤试着拎了一下其中一个,手臂猛地一沉:“嚯!够分量!这比我的行李箱还沉!”他龇牙咧嘴地换了个姿势。
胡一菲也拎起一个袋子,掂了掂,眉头都没皱一下:“还行。你拎俩,我拎一个。”她分配得理所当然。
“啊?我拎俩?”
曾小贤看着地上那三个“庞然大物”,再看看胡一菲平静的脸,那句“领导你是不是有点高估我的臂力”在嘴边转了一圈,又咽了回去。
他认命地弯腰,一手一个,像举重运动员一样把两个沉甸甸的袋子提了起来,胳膊上的肌肉瞬间绷紧。
“走,打车回宿舍。”胡一菲拎起最后一个袋子,动作明显比曾小贤轻松不少。
两人像两个移动的烤鸭仓库,在路人好奇的目光中,艰难地挪出店门。
冷风再次袭来,但此刻,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不再是寒意,而是浓郁的烤鸭香和…曾小贤吭哧吭哧的用力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