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章 (总第193章)复制四级巅峰造物与攻克痛觉难题
    151 强力解绑雾装置的复制与核心功能验证

    科研舱内机械臂嗡鸣交织,林轩站在中央操作台后,目光扫过全息投影的装置拆解图谱,对着rob1号及二十台辅助智能机器人下达指令:“按三大核心方向推进复刻,各单元同步启动,数据实时回传主控屏。”

    指令下达瞬间,rob1号率先激活“力场定位单元”复刻程序。

    它操控精密机械爪,将按四力对称图谱比例打造的微型力场传感器逐一嵌入钛合金基座。

    这些传感器体积仅米粒大小,却能精准捕捉分子结构特征。

    “传感器校准完成,识别误差≤002,符合原装置定向攻击标准。”rob1号的电子音响起,主控屏上“定位单元进度”条跳至100,此前困扰复刻的定向校准难题彻底解决。

    与此同时,五台辅助机器人围绕“控制系统写入”展开工作。

    它们手持纳米级数据写入器,将基于172x1023hz基准频率推导的高维对称补偿算法,精准录入装置核心芯片。

    过程中,机器人实时监测芯片温度与数据传输速率,每当算法写入进度达20,便暂停进行一次力场波动模拟测试。

    “算法写入完成,模拟超力场调控场景,波动偏差修正率987,强核力束缚弱化、电磁力分子键拆解过程平稳无异常。”辅助机器人的反馈传来,主控屏上“控制系统稳定性”数值稳定在92,彻底规避了物质结构解离时的损毁风险。

    剩余十四台机器人则专注于“超力场强度适配测试”。

    它们从低温储存舱取出残雾样本,按5梯度逐步提升超力场强度,每调整一次便记录四力解离效率、重组完整度及神经电磁信号干扰效果。

    当超力场强度升至65时,机器人同步上报数据:“解离效率89,重组完整度95,神经电磁信号干扰精准度100,痛觉阻断效果达标。”

    林轩看着主控屏上同步跳动的三组核心数据,抬手示意机器人停止测试:“锁定65强度参数,写入装置最终控制模块。”

    两小时后,rob1号将最后一块暗物质晶体嵌入装置核心槽位,所有机器人同步停止作业。“强力解绑雾装置复制完成,各单元功能参数与原装置匹配度973,可启动试运行。”

    林轩走上前,指尖轻触装置表面的银蓝光晕,主控屏上弹出“复刻成功”的绿色提示,标志着复制工程,圆满完成最后冲刺。

    基于四大基本力大一统理论,林轩先通过实验明确强力解绑雾装置的核心机制。

    依托超力场调控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与引力的关联,实现“定向解离-无损重组”。

    林轩翻到e-73手稿“多力场调控”章节的末尾,指尖顿在泛黄纸页的空白处,稿纸上只草草记录了“四力解绑时,超力场切断强核力与引力纠缠”的现象描述,后续关于“如何反向重组”的内容,只剩几道未完成的公式草稿,连关键的力场调控顺序都没标注,显然是e-73当年未完成的研究留白。

    “光说怎么拆,没说怎么装?这不是半截子活儿嘛!”林轩对着空白处皱眉。

    他突然想起之前生物样本测试时的细节,立刻调出伊瑟拉兔子的重组监测录像,“上次兔子重组,明明是心脏先恢复跳动,再到血液回流、肌肉归位,这不就是力场重组有顺序的信号?”

    他盯着录像里的生理数据曲线,逐帧比对力场变化:“心脏能先动,说明弱核力的细胞信号先重启了;血液能流回血管,是电磁力重新搭起了分子结合键。”

    顺着这个线索反向推导,他在草稿纸上画出重组逻辑链。

    先以弱核力激活细胞基础信号维持器官活性,再用电磁力重构分子结合键拼接组织,最后通过引力微调空间位置,确保结构对齐,同时叠加003hz超力场脉冲稳定全程熵值。

    经过11次模拟验证,这套“弱核力启信→电磁力搭桥→引力归位”的重组算法终于落地。

    当超力场按此顺序调控时,实验舱内的金属块不仅重组速度提升40,分子排列精度也稳定在9999,完美补完了e-73未完成的研究空白。

    这一过程摸清了装置的力场调控逻辑,为后续复刻提供关键依据,也补上了华夏文明对高阶力场武器的认知缺口,更用实打实的实验数据,彻底摸清了超力场在精准调控、多场景使用上的潜力,为之后研发基于超力场的暗物质能量转化器、精准定位的星际航道校准仪、分子级组织解离重组治疗仪,都提供了可落地、可复现的关键原理支持,连后续调试参数都有了实验基准。

    经过三个月的参数微调与系统校准,科研舱内的第一台复刻强力解绑雾装置终于进入启动阶段。

    林轩站在安全隔离罩外,对着rob1号点头:“按预设流程启动,分物质解离重组、生物样本测试两步进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指令下达,碟形装置的环形核心亮起淡银色光晕,一缕缕透明雾流缓缓溢出,在超力场引导下精准飘向实验台。

    台上的花岗岩样本体积约05立方米,表面还标注着预设的解离切割线。

    雾流接触石块的瞬间,肉眼可见的银白粒子渗入岩石内部。

    超力场精准调控岩石分子间的电磁力结合键,弱化其连接强度却不破坏分子结构,让原本坚硬的花岗岩如精准拆分的积木般,沿切割线分解为20块规整碎块,每块碎块边缘光滑无毛刺,称重数据显示无任何物质损耗。

    紧接着,装置核心光晕转为淡蓝色,超力场反向强化电磁力结合键,引导碎块在空中悬浮、对齐,仅用15秒便重新拼接成完整石块。

    凑近观察无拼接痕迹,材质密度检测与初始状态完全一致,整个过程严格遵循“四大基本力调控下的物质结构稳定性”规律。

    “物质测试通过,启动生物样本测试。”林轩话音刚落,rob1号马上将装有伊瑟拉兔子的透明实验舱推至雾流覆盖区。

    解绑雾渗入舱内后,监测屏上的神经信号曲线立刻出现平缓波动。

    超力场先以低频脉冲渗透兔子躯体,基于“超力场介导的分子构象调控”原理,精准作用于组织间的分子连接。

    首先弱化细胞外基质的电磁力结合键,让皮肤、肌肉、内脏等组织保持完整形态的同时,彼此间黏连力大幅降低,实现“组织层面的有序解离”。

    接着调控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弱核力关联,暂时阻断细胞间生理信号交互,使各组织处于“独立但活性稳定”的状态。

    肉眼可见兔子的肢体先从毛发开始有序分离,接着皮肤组织沿细胞间隙逐层解离,露出下方淡粉色的肌肉纤维,肌肉束保持纤维结构悬浮。

    随后内脏组织进入解离状态,心脏在超力场保护下微弱搏动,肝脏、肠道等器官以完整形态悬浮,血液拆分为细小的红细胞、白细胞与血浆粒子团,无凝固流失。

    控制台电脑上“组织完整性98、细胞活性99”的监测数据持续跳动,兔子痛觉神经对应的电磁信号始终维持在基线水平,未出现任何峰值,线粒体功能、dna完整性均无异常,完全遵循“结构决定功能”的分子生物学基本规律,且超力场的低能量特性避免了对神经细胞其他功能的损伤。

    当林轩下令启动重组程序,装置核心光晕变回淡银色,超力场按“从内到外、从核心器官到外周组织”的顺序反向调控。

    先通过电磁力重新强化细胞外基质的结合键,引导分离的皮肤、肌肉、内脏按原解剖位置精准归位。

    再恢复细胞间的弱核力信号关联,让各组织重新建立生理协作。

    心脏率先恢复正常搏动,血液粒子团重新融合为完整血液,沿血管通道回流,血管壁同步闭合。

    随后肌肉纤维交织重组,皮肤组织逐层覆盖,最后毛发重新附着在皮肤表面。

    整个重组过程耗时22秒,结束后兔子立刻恢复活动,在实验舱内自主进食、梳理毛发,各项生命体征与测试前完全一致,甚至未表现出丝毫应激反应。

    林轩盯着监测屏上的完整数据,指尖轻轻敲击操作台:“解离精准度、重组完整性、生物安全性全达标,连内脏与血液的解离重组都零误差,复刻装置的核心功能没问题了。”

    rob1号同步生成测试报告,屏幕上“测试结果:合格”的绿色字样亮起时,科研舱内的机械臂自动将装置转入保存舱,等待下一步的具体实战。

    至此,从最初通过实验明确研究方向,到基于方向破解功能原理,再到最终完成装置复刻,“强力解绑雾”装置的研究形成完整闭环。

    强力解绑雾装置的成功解析,离不开e-73留下的关键资料指引。

    “嚯,真没想到咱们华夏文明外围科研团队里,还藏着e-73这么厉害的专家!”林轩摸着手里的手稿,轻声念叨,“这上千人的智慧生物队伍里,保不齐还有更多藏着本事的人呢,看来往后还得好好在内部挖挖潜力才行!”

    152 痛觉问题攻克与超力场频率抵消方案验证

    装置测试后,林轩查看实验报告时,指尖停在“痛觉暂时阻断”的标注上,眉头越皱越紧,对着控制台电脑轻声嘀咕:“‘暂时阻断’?这哪是解决问题,分明是把麻烦往后推啊。”

    他抬手调出兔子的神经信号监测曲线,看着那些被强行压在基线的痛觉波动,语气里满是担忧:“现在看着平稳,可这些痛觉又不会凭空消失,就跟堵在管道里的水流似的,暂时拦着不流,一旦松劲儿,不就得带着之前攒的力道全冲回来?到时候人哪扛得住,怕是直接就没命了。”

    目光扫过“细胞活性98”“重组完整度100”的参数,林轩轻轻摇头:“物质解离重组做得再完美,要是留着这‘痛觉后遗症’的隐患,这装置根本没法真正用在人身上。暂时阻断不行,必须得想办法把这些痛觉彻底转移走,要么就让它从根儿上消失。总不能等真用的时候,救了人又要了人的命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