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9章 (总第197章)念力与科技的艰难破局之路
    191 七曜阶念力:从瓶颈困局到借力破局

    地球历2923年,林轩对七曜阶念力七种状态的切换成功率已提升至92,可在两类极端星际环境中,却始终难以突破瓶颈。

    更棘手的是,失败从不是简单的“状态掉链”。

    每当七曜状态因环境冲击失衡,紊乱的念力就会反噬他的量子意识流载体,造成“意识熵增”。

    轻则丢失近三天的修炼记忆片段,连对四力波动的感知都变得迟钝;重则让幻形体出现能量溃散,体表浮现出细碎的光粒裂痕,得耗费半天时间用弱核力重新凝聚形态。

    这让他每次尝试都得抱着“赌意识完整性”的风险。

    在恒星耀斑区,电磁力构筑的防御场会被超高温炙烤得扭曲变形,力场稳定性骤降;在超强引力圈内,念力操控的引力导航功能会被超强引力拉扯得完全失效,连预设的航道校准程序都无法触发。

    无论他如何微调能量输出参数,总有一种状态会“掉链子”,七曜阶始终卡在中阶,无法迈入高阶。

    他翻遍莱拉夫人留存的所有法门记载,甚至将意识流里日焓文明“极端环境应对”章节反复研读,却始终找不到适配两类环境的解法。

    某天深夜,科研舱只剩林轩一人,在屏幕循环播放日焓文明“借恒星聚变能量强化族群力场”模拟影像前,他已用量子意识流跑了10?次蒙特卡洛模拟。

    从“加大电磁力输出抗高温”到“用强核力锁引力导航”,所有“硬抗环境”的路径最终都指向“意识熵增”的失败结局。

    模拟数据里,幻形体溃散的光粒特效、意识流记忆片段丢失的预警,红得刺眼。

    他突然愣住:“日焓文明是顺着环境的‘力’来借力,我却一直想着用念力硬抗环境的冲击,这根本是本末倒置!”

    想到这里,林轩先放出三艘微型无人星艇作初步验证。

    第一艘搭载调整后的电磁力防御程序驶入模拟恒星耀斑区,远程监测屏上,原本会扭曲的防御场竟像多孔海绵般主动吸收热能,力场稳定度从之前的45飙升至88。

    另外两艘测试超强引力圈导航,也传来“导航失效解除”的反馈。

    初步验证通过后,林轩直奔念力修炼舱,先模拟恒星耀斑环境。

    这次,他不再用念力强行加固电磁力防御场,反而让防御场像多孔海绵般,主动吸收耀斑释放的部分热能,将其转化为电磁力的补充能量。

    同时让强核力的聚能效率随耀斑强度同步上调,形成“吸收-转化-强化”的闭环。

    奇迹瞬间发生,电磁力防御场不仅没被高温损毁,防御范围还扩大了两倍,力场稳定度始终维持在88以上,量子意识流没再出现“意识熵增”的迟钝感,幻形体体表的光粒也始终凝聚得稳稳当当。

    紧接着,他切换至超强引力圈模拟场景。

    这次他放弃对抗引力拉扯,转而让念力引导引力顺着引力线调整导航方向,如同航船借洋流前行。

    调整后,原本失效的导航功能不仅恢复,还能借助引力精准计算星际坐标,定位误差缩小至300万公里。

    这一调整的成功,标志着林轩的七曜阶念力已从“被动适应环境”迈入“主动借力环境”的新阶段,对四力的动态调控能力实现质的突破,为后续完整冲击七曜高阶奠定关键实践基础。

    尽管林轩借环境之力突破了恒星耀斑区与超强引力圈的适配难题,但七曜阶念力冲击高阶仍存瓶颈。

    一是对四力的动态调控仅能适配两类极端环境,未形成普适性的协同逻辑,面对其他未知力场易出现状态失衡。

    二是七种念力状态切换虽成功率达92,但在多力交织场景下,仍有单一状态“掉链子”的情况,无法实现全场景稳定输出,距离莱拉夫人残页中“七曜需精准匹配目标需求”的高阶要求仍有差距。

    192 反制装置:从科研僵局到动态破局

    地球历2924年夏,华夏舰队正平稳穿行在广袤深邃的宇宙空间中。

    反制装置的研制正式从草图阶段迈入实操。

    科研舱内,林轩将标注着“暗物质晶体阵列”“螺旋力场发生器”的设计图投影在中央全息屏上,可图纸上多处关键参数处于留白状态。

    比如暗物质晶体的能量传导阈值、力场发生器的抗干扰系数,都因未吃透四级高等文明的四力协同理论,只能用“待验证”标注。

    “咱先从暗物质晶体阵列下手,”林轩指着图纸上的环形结构,“按草图的意思,晶体得按固定间距绕成圈摆,可咱连该用哪种暗物质同位素都没谱儿呢。”

    马洛克立马捧着耦合方程凑过来,笔尖在纸上划得乱七八糟:“我试过用常见的暗物质同位素模拟,结果能量传导效率差老鼻子了,强核力刚注进去就崩了。”

    草图中暗物质晶体的预设排布间距为032米,而马洛克选用的氦-3暗物质同位素,模拟得出的能量传导效率仅21,不足草图预期值的一半,无法满足反制装置的基础能量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泽娜的生物实验室也陷入僵局。

    按设计,反制装置需搭载“生物缓冲层”,可四级高等文明“用弱核力稳定细胞耐受度”的理论始终无法落地。

    她将暗物质提取物混入生物凝胶,测试时细胞耐受雾流的时间虽从5分钟延长到12分钟,却出现了细胞畸变,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膜上布满不规则的分子缺口。

    “问题就出在弱核力的衰变控制上,”泽娜盯着实验报告叹气,“人家高等文明能让弱核力衰变速率跟细胞活性严丝合缝对上,咱现在倒好,只能瞎试瞎调,连个理论公式都推导不出来。”

    艾丽娅和洛克斯负责的护盾涂层研发同样举步维艰。

    艾丽娅盯着检测屏上溃散的分子结构,眉头皱成一团:“咱跟老洛头琢磨这护盾涂层,真是咋弄都不顺利。草图要求它既防超力场穿透,又扛反物质粒子腐蚀,可按现有技术把反暗物质材料跟钛合金混一块儿,超力场一冲,撑死八分钟就裂了。”

    洛克斯在旁边挠了挠头,语气透着无奈:“可不是嘛!我瞅着这涂层在屏上一点点散架就着急,依我看,高等文明那涂层里,指定有咱没找着的‘力场中和因子’。”

    艾丽娅点点头,顺着话头接下去:“就是这话!咱现在这情况,跟拼拼图似的,最关键那一块儿找不着,怎么凑都不对劲儿。”

    维克斯的干扰程序编写也遇阻。

    他破解强力解绑雾装置的控场程序后发现,高等文明用的“多力协同协议”藏着三层加密,其中“力场联动时序”的加密逻辑完全超出四级中等文明的认知,他试着编写干扰代码插入联动间隙,可代码刚触达协议就被自动拦截,连反馈数据都无法捕捉。

    “这玩意儿跟隔了层黑箱似的,”维克斯揉着发涨的太阳穴,“咱知道它在那儿转着呢,可里头的齿轮是咋咬合、咋干活的,压根摸不着门儿。”

    时间推进到地球历2924年底,反制装置的核心模块仍无实质性突破。

    暗物质晶体阵列换了7种同位素,能量传导效率最高仅35;生物缓冲层的细胞畸变率虽降至8,却始终无法彻底消除;护盾涂层的抗冲击时间勉强提升到15分钟,仍达不到实战要求,干扰程序更是连第一层加密都没突破。

    地球历2925年春,科研舱的灯光依旧亮到深夜。

    林轩盯着草图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指尖在“力场发生器”的线条上反复划过,忽然停下动作。

    林轩心想,最近摸索念力时,刚悟到“顺着环境规律动态适配”的门道,也许对研制反制装置有用。

    他猛地拿起笔,在图纸旁标注出一行字,又敲了敲桌子喊来众人:“我刚才琢磨念力那事儿突然想通了,咱别死抱着高等文明的结构不放!我最近练念力时悟到个‘动态适配’的逻辑,不用硬卡死参数,而是跟着力场波动调,说不定能用到装置上!”

    马洛克捧着耦合方程凑过来,眉头拧成疙瘩:“念力的逻辑能用到机械上?这发生器的螺旋结构是定死的,咋适配啊?”

    “把螺旋的改成多频共振的!”林轩指着图纸上的力场发生器,“不用高等文明那套固定参数,用‘动态适配’的思路,让发生器能跟着咱们的四力协同节奏变,这样晶体的能量传导说不定能顺过来。”

    泽娜立刻攥紧了手里的实验报告,眼睛亮了:“那我这边的生物缓冲层,是不是能掺进念力的‘融合状态’?之前总控不住弱核力衰变,要是能顺着念力的劲儿适配,细胞畸变率说不定能降不少!”

    艾丽娅也凑过来,指着护盾涂层的设计图点头:“我之前调涂层,总按死参数配材料,超力场一冲就裂。要是加进去能‘动态适配’的念力引导粒子,让涂层跟着力场走,抗冲击时间肯定能长点!”

    洛克斯在旁边挠了挠头,有点不确定:“那我跟小艾搭手时,是不是得盯着念力波动调比例?别再跟之前似的,按死数儿瞎试了?”

    “就是这意思!”林轩拍了拍图纸,“咱不用跟高等文明比谁的结构复杂,就用咱自己悟到的念力逻辑补短板。老马,你先按多频共振算晶体传导路径;泽老妹儿,你试试融合念力状态;小艾,引导粒子的事儿抓紧。咱分头试,说不定能破局!”

    没几天,众人果然传来了好消息:马洛克重新计算后,晶体能量传导效率冲到了48;泽娜的生物缓冲层细胞畸变率降到了2;艾丽娅的涂层抗冲击时间也延长到了28分钟,一直卡壳的研制总算有了微弱转机。

    可即便如此,与四级高等文明的技术差距仍肉眼可见,比如干扰程序,依旧卡在加密协议的第二层,无法实现对强力解绑雾装置的有效干预。

    “路还得一步一步走,”林轩看着监测屏上缓慢爬升的数据,对众人说,“这些漏洞,本质是咱们的基础科学还没跟上。先把能落地的模块做扎实,再慢慢啃理论硬骨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