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80章 无法持续保持高速
    “吊足了他们胃口,儿子们怕是早已迫不及待。”朱元璋笑道。

    朱元璋遐想着众藩王初见大明首艘蒸汽机战船时的表情。

    “老九,此战船航速几何?”朱标好奇地问道,对蒸汽机战船知之甚少。

    “不算极快,约半个时辰可达二十节,即六七十里。”朱松笑道,“一个时辰,约莫一百三四十里。”

    “一个时辰便能行百多里?那岂不是日行千里不成问题?”朱标闻言,目瞪口呆。

    若此速度,自汉江入海,不过两日之遥!

    “理论上确实如此,但巡航时不会全开,保持在七八成最高速度,以免蒸汽机过劳,影响寿命。”朱松解释道,“此乃大明首艘蒸汽机船,日后机器升级,动力增强,速度自会更快。

    若全力航行,自汉江至长江入海,一日之内可达。”

    朱元璋闻言,急问:“若以此蒸汽机战船征东瀛,岂非一日可至?”

    “海上变数多,风浪气候皆能影响航速。”朱松答道,“且出发地点亦关键。

    自胶东半岛出发,不足一日即至东瀛;若自高丽经对马海峡,一两个时辰足矣。”

    “你曾说六月至九月海上不宁,时有风暴,对吗?”朱元璋忆起一事,再问。

    “确有此事,后世夏日海上常有台风。”朱松点头,“大明每年夏日,海上风雨亦是不小。”朱标亦附和道。

    “确实如此,东南沿海地区春秋两季倭患尤为严重,夏季因台风频发倒能稍得安宁。”朱松点头说道。

    朱元璋接着问:“依你之见,攻打东瀛需耗时多久?”

    “儿臣认为,两个月足以拿下东瀛!”朱松给出了自己的预估。

    “东瀛弹丸之地,竟需两月之久?”朱元璋面露惊讶。

    他看地图,东瀛与漠北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漠北也不过数月即平,东瀛怎需两月?

    “东瀛人口众多啊!”朱松无奈解释,“漠北地广人稀,人口稀少,而东瀛目前人口已近一千五百万!”

    东瀛虽小,但人口密度极高,是漠北的二十倍。

    漠北仅几十万人,而东瀛一千五百万人,即便倭寇兵力只占一成,也有一百多万的战力。

    “这帮倭寇真是能生,我大明也不过六千多万人口。”朱元璋冷哼一声。

    “父亲怎不想想,大明后世人口可达十几亿呢?其实人口多少并非关键,再多的兵力,在强大的武器装备面前,也不过是炮灰。”朱松继续说道。

    “人口越多,伤亡也会越大。

    之所以要两个月,主要是因为东瀛人口众多,要彻底统治,确需时日。”

    朱松不以为然地反驳,若真要开战,东瀛半月之内即可覆灭,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统治全境。

    “你所言极是。”朱元璋点头赞同。

    “儿臣打算十月发兵,十一月征服东瀛,而后返京过年。

    届时需水师与部分朝军留守以稳局势,诸多事务还需大哥费心。

    此外,治理东瀛的官员与武将亦需提前物色。”朱松向朱元璋与朱标详述战前筹备。

    “这些你无需挂怀,你大哥自有安排。

    你只管尽快征服东瀛便是。”朱元璋大手一挥,毫不在意地说道。

    “父皇放心,儿臣从未让您失望。”朱松自信满满。

    毕竟,若连东瀛都无法征服,那要这系统何用?修仙之路亦是枉然。

    “陛下,汉江造船厂已到!”马车骤停,耿青的声音传来。

    众人下车,望着眼前造船厂的大门,藩王们面面相觑。

    “父皇,此乃九哥的造船厂吧?您所提之物,莫非就在此?”朱权好奇地问道。

    “正是!今日朕便带你们见识我大明最新钢铁战舰!”朱元璋大笑。

    “钢铁战舰?!”藩王们闻言,无不震惊。

    大明船只皆为木制,依靠浮力航行,钢铁战舰岂非要沉没?

    不久,众人径直踏入了汉江造船厂。

    造船厂一侧紧邻着滔滔汉江。

    “父皇究竟怎么想的?不过一艘铁船,至于如此兴师动众,把我们都召集来吗?”

    “又不是仅他老九懂得造船!”

    秦王朱樉尾随队伍,不满地小声嘀咕。

    他与朱松本就疏远,但自朱元璋将他调离并令朱松掌管西安府后,朱樉对朱松的不满日益加深。

    若问藩王中谁对朱松最为不满,除燕王朱棣外,便是这位秦王朱樉了。

    “二哥还不明白吗?”

    “父皇显然是借此次机会为老九树立威信!”

    朱棣紧随朱樉身旁,听其抱怨后,不动声色地提醒。

    “立威?你是说,父皇有意传位于老九?”

    “那大哥又置于何地?”

    朱樉闻言,脸色骤变。

    朝堂内外,藩王间的议论他也略有耳闻,虽平日未过多关注,但曾听说朱元璋有意扶持老九,他总觉得那不可能。

    而今这话出自朱棣之口,却让他不禁联想。

    “那便不得而知了!要不你亲自去问问?”

    朱棣摇头,有些后悔与这二哥多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些事心知肚明即可,何必如此直白道出?

    “快看,码头上那是否是船只?”

    “还真是钢铁船身!”

    “船上那些管子何物?难道是火炮?”

    “那边在做什么?怎还有两艘船在建?”

    “……”

    此刻,众人已能遥遥望见那艘已下水的蒸汽机船,一艘两千吨级的蒸汽机船静静停泊在码头旁。

    旁边设有两座干船坞,工人们正忙碌其中,另有两艘蒸汽机船建造中,轮廓已现。

    藩王们目睹汉江中的钢铁战舰,无不面露震惊。

    早前朱元璋提及钢铁战舰,藩王们已感惊愕。

    亲眼目睹后,更是震撼不已。

    “哼,不就是钢铁造的船吗?”

    “这船看上去还不如我大明的木制战船大!”

    “还有,怎么连桅杆和帆布都没有?难道还没造完?”

    朱樉不屑地看着战舰,撇嘴说道。

    “似乎真是这样!”

    “没桅杆和帆布,怎么航行?”

    “……”

    经朱樉提醒,其他藩王也发现这所谓的钢铁战舰竟无桅杆和帆布。

    “九哥,你这船没桅杆和帆布,怎么航行?”

    朱权毫无顾忌,直接向朱松发问。

    “好了,我知道你们有疑问!”

    “上船后自会明白!”

    “所有人,跟我上船!”

    朱元璋打断朱松,挥手示意。

    不久,众人随朱元璋登上蒸汽机船。

    对这全钢结构的战舰,藩王们充满好奇,连朱樉和朱棣也仔细审视船上每一处细节。

    特别是朱棣,目光更多停留在船身的十二门舰炮上。

    他曾在漠北见识过汉中兵器的强大,深知这些舰炮绝非寻常大炮可比。

    “父皇,带我们来这船上做什么?”

    “没桅杆和帆布的船,能开吗?”

    朱樉忍不住发问。

    “你小子别多问,安静看着就行!”

    朱元璋严厉地望向朱樉,随即对旁侧的耿青下令:“启程!”

    耿青迅速回应,并向驾驶舱传达了即刻出发的指令。

    “呜——呜——呜——”

    蒸汽船的汽笛骤然响起,令除朱松外的所有藩王皆惊。

    此船竟能发声?

    藩王们面面相觑,一时愕然。

    “动了!”

    “真的动了!”

    朱权的兴奋之声随即传来,他注意到这钢铁巨舰正缓缓驶离码头。

    其余藩王面露惊异,难以置信地转头寻找桅杆与帆布,却一无所获。

    只见船上矗立着三座巨大的烟囱,不断向外喷吐黑烟。

    “难道船下有划桨之人?”

    朱樉愕然,转念一想,船之行进,除借风力与水流,亦可依赖划桨。

    大明战船,亦可人力驱动。

    “二哥所言不虚!”

    “确有桨,但非人力所划!”

    朱松闻言大笑。

    “非人?难道是牲畜?”

    朱樉闻言皱眉。

    “是蒸汽机!”

    “此乃动力装置,可使船只无风亦能疾行!”

    朱松笑而释疑。

    蒸汽机?

    众藩王面露困惑。

    “你等不是质疑此船能否行驶吗?现已起航,还想质疑何物?”

    朱元璋摆手打断。

    “此船速度尚缓!”

    朱樉说道。

    “船方启程,二哥不必心急!”

    “提速何难?”

    朱松示意耿青。

    耿青心领神会,步入驾驶舱。

    不久,众人皆感战船速度骤增。

    甲板上,众人沐浴在江风中,感受着战船惊人的速度,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在大明,长途远行速度最快的当属战马,但其行程受限,无法持续保持高速。

    而这艘蒸汽机船,一旦航速超过16节,其时速便与骑马无异,远非木制船只可比。

    大明战船虽体型庞大,速度却缓慢,即便风速助力,也仅快上数倍,且受水流影响极大。

    相比之下,这钢铁战船显得灵活而迅速,大明水师的战船在其面前,显得笨拙而庞大。

    楚王朱桢,这位对船只颇有研究的藩王,目睹此景,不禁瞠目结舌:“此战船速度竟如此之快?能维持多久?”

    朱松笑道:“燃料充足,速度便可恒久。”“若以此速返回你的武昌府,今日启程,明日即达。”

    “这么快?”朱桢惊愕,要知道从汉中至武昌,水路迢迢两千里,他此行陆路已耗时三四日,未曾想这钢铁战船竟能一日抵达。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