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11章 焚烧秸秆
    方稷的心猛地一跳。燃烧秸秆——这个被现代环保理念几乎全盘否定的传统做法。

    "阿婆,您能详细说说吗?"方稷蹲下身,帮老人整理菜畦,借机追问。

    秀英阿婆慢悠悠地拔着几根冒头的杂草:"你们年轻人,科学家总说烧秸秆污染空气,可是不烧,地里的虫卵、草籽过不了冬啊。我每年开春前烧一遍,一年的草,虫都少多了。"

    她指着菜畦边缘:"说污染环境的,我们这些农民都少,有没有那些大工厂一天造的孽多?烧要讲究时候,讲究方法,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引发火灾,不负责任的烧也不行。"

    "烧完的地,草灰翻进土里,还是好肥料哩。"阿婆抓起一把土,"现在年轻人用除草剂,地越用越硬,虫子越杀越凶,不得不用更多药造孽啊。"

    方稷陷入沉思。现代农业非此即彼的思维,是否让我们丢失了传统农法中那些精妙的平衡智慧?

    回到三亚实验站,方稷立即组织团队开展秸秆还田与焚烧对比试验。他们设置了四个处理组:

    第一组:常规除草剂防治

    第二组:秸秆全覆盖还田

    第三组:秸秆部分焚烧(模拟传统做法)

    第四组:人工除草对照

    结果令人惊讶:部分焚烧组在杂草抑制方面效果显着,特别是对难以防除的宿根性杂草;同时,由于保留了田埂和地边的植被,天敌种群得以维持。

    "焚烧产生的高温能有效杀死表土层中的杂草种子,"团队中的土壤学家分析道,"但同时我们发现,完全焚烧的处理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着下降。"

    方稷想起秀英阿婆的话:"烧要讲究时候,讲究方法。"他们开始研究最适宜的焚烧时机和程度。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早春时节、土壤湿度在30左右时进行轻度焚烧,既能有效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壤生态的破坏。

    "这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年轻的博士生感叹,"原来传统农法中有这么多科学道理!"

    方稷却摇摇头:"不是颠覆,是回归。现代科学应该做的是理解和优化传统智慧,而不是简单地否定。"

    团队开始研究更精准的焚烧技术:如何控制焚烧范围、温度和持续时间;如何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如何减少烟雾排放

    与此同时,方稷没有忘记最初的目标——减少除草剂使用对农民健康的危害。他们与医学院合作,开始监测采用生态防治方法的农民的健康指标。

    在研究过程中,一个意外发现让团队兴奋不已:适度焚烧后的土壤中,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反而增加了。

    "可能是焚烧消除了土壤中的某些抑制剂,或者创造了更适合这些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微生物专家推测。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微生物中有些能够产生抑制杂草生长的物质,形成了一个自然的除草系统。

    "这解释了为什么秀英阿婆的菜地长期不施除草剂,却能保持那么干净。"方稷恍然大悟,"焚烧不仅直接杀死杂草,还激活了土壤的自净能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方稷越来越意识到,生态农业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也不是盲目追求现代化,而是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

    他们开始设计一套"精准生态管理"系统:

    在杂草发生严重的区域进行精准焚烧

    保留田埂生态带,为天敌提供栖息地

    结合种植油菜等诱集植物,形成生态屏障

    "这才是真正的精准农业,"方稷在项目进展报告中写道,"不仅是技术的精准,更是生态调控的精准。"

    方稷迫不及待的带着研究成果回到北京。这次,他不仅带来了技术方案,更带来了一套全新的理念。

    "我们的目标不是完全放弃现代技术,而是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汇报会上,方稷展示着研究成果,"适度焚烧结合其他生态措施,可以减少70的除草剂使用,同时维持产量,更重要的是"

    他调出一组健康监测数据:"采用这种模式的农民,相关健康指标有明显改善。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在生产粮食,更是在保护生产粮食的人。"

    周部长的办公室宽敞而安静,红木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文件。

    方稷站在桌前,刚刚结束了他精心准备的汇报。窗外,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

    周部长缓缓摘下眼镜,用手指揉了揉眉心:"方教授,你的研究很有价值,我理解你的出发点。但是"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严肃,"国家既然明令禁止焚烧秸秆,就一定有全面的考量。空气质量、火灾风险、这些都不是小事。"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方稷:"你知道去年秋冬季节,京津冀地区经历了多少个污染天吗?知道因为秸秆焚烧引发的森林火灾有多少起吗?"

    方稷想要开口,但周部长抬手制止了他:"我明白你想说可以规范焚烧,可以控制。但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确保每个农民都能科学规范地操作。一旦开口子,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部长,"方稷忍不住反驳,"现在的禁令是一刀切,很多生态小农的合理需求也被忽视了。我们可以试点,可以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

    周部长转过身,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方稷,你是科学家,但也要有政治觉悟。这项政策关系到千万百姓的呼吸健康,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就动摇。"

    他走回办公桌,拿起方稷的报告:"这个方案,我不能批准。回去想想其他办法吧,我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能找到既符合政策又能解决问题的途径。"

    说完拍了拍方稷的肩,示意方稷不要执着。

    返回三亚的航班上,方稷望着舷窗外翻涌的云海,心情如同被云雾笼罩。他理解部长的顾虑,该如何破局,始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难道真的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他喃喃自语。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