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20章 对土地最深沉的爱
    三亚实验站的会议室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长条会议桌上切出明暗相间的光带。

    方稷站在 办公桌前看着刚刚打印好的《生态协同防控系统阶段性研究报告》的封面。团队成员们专注地望着他,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三个月辛勤工作后的疲惫与期待。

    "孩子们,"方稷开口,声音平静却难掩激动,"我们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次去北京,我要把咱们得成果带过去!"

    他和同学们一起复合研究成果:诱集植物筛选的多维评价模型、天敌行为调控技术、智能监测系统的初步框架每一项数据都引大家的重视。

    李明远忍不住插话:"教授,部里会认可我们的方案吗?"

    方稷露出微笑:"我觉得会,这是个好事,你们等我的好消息。明天我就要去北京述职,亲自向部领导汇报我们的成果。"学生们听到自己的成果,要进北京,还要进农业部时顿时响起一阵兴奋的欢呼声。

    "不过,"方稷话锋一转,"汇报不能只靠热情,需要最扎实的数据和最清晰的展示。"他打开一个详细的任务清单,"在我出发前,我们需要完成最后的数据整理和报告编制。"

    接下来的24小时,实验站进入了每个人都既兴奋又紧张的忙碌状态。方稷将团队分成三个小组:

    第一组负责数据复核,由李明远带队。他们需要确保每一个数据都经得起推敲。"误差超过5的数据全部重做!"李明远的声音在实验室里回荡,"审核成果汇报的可都是专家,一个可疑的数据就可能毁掉整个汇报。"

    第二组负责报告撰写,方稷亲自把关。每个章节都要反复推敲,要有科学严谨性。

    第三组负责可视化展示,由擅长设计的博士生小陈负责。"图表要简洁明了,一图胜千言。"方稷嘱咐道,"特别是经济效益对比图,要让领导一眼就能看明白。"

    夜深了,实验站依然灯火通明。方稷穿梭在各个实验室之间,时而俯身查看数据,时而与学生讨论图表设计。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教授,您休息会儿吧,"助理小杨递过一杯浓茶,"明天还要赶飞机呢。"

    方稷接过茶放在一旁点点头:"好,你们也都早点休息。"

    报告终于定稿。方稷召集全体成员做最后交代。

    "我要带着大家的成果去北京了,"他看着一张张年轻而疲惫的脸,"无论结果如何,这三个月的工作都已经意义重大。我们不仅做出了科研成果,更找到了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他特别嘱咐李明远:"我走后,田间试验不能停。特别是那个分期播种试验,数据要继续收集。"

    然后又对小陈说:"可视化材料再多准备一份简版,万一汇报时间压缩,我们要能灵活调整。"

    早晨七点,方稷回到宿舍简单洗漱。他特意换上了那件很少穿的中山装,仔细打好领带。镜中的自己虽然难掩疲惫,但眼神中充满坚定。

    小杨开车送他去机场。"教授,您在路上睡会儿吧,"看着方稷眼下的黑眼圈,小杨忍不住说,"身体第一。"

    方稷点点头,却打开了报告:"我再过一遍汇报提纲。"

    机场高速上,朝阳刚刚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方稷望着窗外的景色,突然说:"小杨,你知道我们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吗?"

    小杨摇摇头。

    "不是技术本身,"方稷缓缓道,"而是证明了一条路可以走得通。证明了中国农业可以在保障产量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证明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可以完美结合;证明了我们科学家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

    机场出发大厅里,方稷办理完登机手续。在安检口前,他再次打开公文包,确认所有材料都带齐了:研究报告、视频资料、补充数据

    方稷对小杨笑笑,"让领导看看实实在在的成果。"

    通过安检后,方稷回头望了一眼。小杨还在原地挥手,阳光透过玻璃幕墙,为整个场景镀上了一层金边。

    飞机起飞时,方稷透过舷窗向下望去。实验站的轮廓渐渐变小,那片他们辛勤耕耘的土地在阳光下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他打开报告,开始最后演练汇报内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一次,他带给北京的不仅是一个技术方案,更是一个关于中国农业未来的美好愿景。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