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3章 福县的干货市场
    1977年的腊月二十九,陈桂兰带着蒲家二女前往沪市。

    1978年正月初二,蒲家二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海洋大队。蒲阿九被清华大学录取,蒲十三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

    1978年正月初三,蒲长征带着两个女儿的通知书,出发前往沪市。

    1978年正月初四,陈桂兰的电话打到公社,向家人报了平安,并得知丈夫已经带着录取通知书,前往上海与之会合的消息。

    正月初八,宋海建带着去年最后两三个月,母亲加工制作的海产,前往隔壁县城见庄周和供销社的采购员。

    此前铺垫了许久,如今手里有了成品,这买卖才算真正要开始。

    福县的经济和他们肇安县的相比,一向是要差一些的,毕竟后者临海,无论是哪方面的发展都要快捷一点。

    这也是为什么,当宋海建通过庄周的关系,与福县供销社的人联系上后,对方愿意和他合作的原因。

    宋海建走这条路线,图的是个薄利多销。

    按理来说,海鲜干货的价格要比新鲜的贵很多,毕竟一斤干货需要数倍的鲜货,才能制作出来。

    然而,宋海建承诺对方的价格,却比鲜货贵不了太多。

    他很清楚,目前鱼干的市场不大,人们手里没钱,如果还高价出售,那么销路就打不开。

    更何况,鱼干的味道并不比鲜鱼的好。

    只有把鱼干的价格,压得比供销社里的河鱼低,那才能吸引人们购买。

    毕竟但凡是供销社出售,都需要票。

    “这票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只有压数量了,因为鱼干多了也是卖不出去的啊。”

    福县国营饭店,庄周和宋海建先到了,供销社的采购主任还没来。

    两人一边剥着花生,一边聊天。

    庄周对于宋海建目前的困境,看得也很是清楚。

    要知道,从一开始宋海建就没隐瞒过他这些信息。

    此刻自然也是爽快点头承认。

    “不错,我和供销社合作,问题肯定是存在的,前期说不定还得亏本。”

    庄周一听,疑心骤起。

    “既然这样,你还非要我给你牵桥搭线?”

    在他看来,还不如一开始就跟他合作。

    在黑市卖,就不需要票,那能挣的钱不就多了?

    宋海建摇摇头,“这东西,如果没有供销社去推销,有几个人愿意跑你这里花大钱买?”

    庄周微微一愣,“什么意思?”

    “你在黑市卖猪肉,价格这么高,生意却还能那么好,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

    宋海建不答反问。

    庄周一旁的弟弟脱口而出:“那还用问?肉多好吃啊,是个人都知道。”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宋海建微微一笑,“是个人都知道肉好吃,可,你们知道鱼干如果做得好,其实也好吃吗?”

    这话一出,庄周隐隐恍悟。

    “鱼干这玩意儿,在我们渔村很常见,抓的鱼卖不出去,又不想浪费,就会制作成干货便于保存。除了鱼干,还有干虾、沙虫干、蟹肉干……”

    宋海建一一细数过后,告诉他们:“可我们吃的多了,就不会当成稀罕货。可能将它们视为稀罕货的地方,往往没有吃它们的饮食习惯。这个时候,想要把这玩意儿推出去,那只有先以低廉的价格诱惑人们购买。”

    “中国人对于食物这块是很有天分的,只听说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听说过有吃的摆在眼前,人还不会做的。”

    “现在鱼干的价格比鲜鱼低,你说他们在买河鱼和鱼干之间,会怎么选?只要买的人多了,自然有人能想办法把它做得好吃。”

    庄家兄弟这才明白他的用意。

    虽说前期是要赔本,但不得不说,这个法子在打开销路方面,是最有效的。

    “可万一他们都习惯了鱼干的便宜,以后你再想卖贵,人家可就不干了。”

    庄周低声提醒他。

    宋海建笑了笑,“我现在只卖了最常见的鱼干给他们,可等他们习惯了吃鱼干,我可以卖沙虫干、干虾、蟹肉干、鱿鱼干……不同的货,价格不一样也是正常的对吧?”

    再说了,票证时代顶多再持续几年,甚至不用太久,往后买鱼就不需要票了。

    不要票的东西,价格上涨是人之常情。

    更重要的是,对于宋海建来说,想要捕捞这普通海鱼太简单了。

    出售鱼干这条路,其实更多的是为以后做铺垫。

    他并不着眼于当下的得失。

    事实上,如果不是目前的冰块太难得,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那他在打通福县的渠道后,完全可以把新鲜海鲜也卖到这里。

    可既然卖活鲜不切实际,那就先把干货的市场先占据了。

    等以后海鲜干货有了成熟的市场,他家的干货也算是“老字号”了。

    庄周听着他的盘算,也从中嗅到了商机,自然转忧为喜。

    说白了,宋海建自己愿意在前期干赔本的买卖,来开拓市场,他就只管等着时机成熟收获成果就行。

    等大家都习惯了吃鱼干,他再从宋海建这里进货,拉到黑市去不要票地卖,多少都是一个新进项。

    等福县供销社的采购主任到来,两人默契地停止话题。

    “现在供销社的鲜鱼都是河鱼,价格呢,是三角五毛钱。既然你说这个鱼干的定价,不能比鲜鱼高,那就只能卖三角钱了。”

    “这样一算,那供销社从你这儿进货,可就只能开到二角钱一斤了。”

    采购主任说完后,仔细观察宋海建的神色。

    宋海建苦笑:“价格方面,我可以听您的。只是这数量……”

    “那得看你们一个月能出多少鱼干了。”采购主任很爽快地说。

    他们这交易是一月一次,也省得天天跑,毕竟是干货嘛,本身就需要时间去加工。

    “我事先算过,一个月大概能出五千斤的鱼干。”

    一斤鱼干需要四到五斤鲜鱼制作,而他一次出海,能捕捞至少五千斤的杂鱼,也就是能制作一千斤左右的鱼干。

    也就是只需要抽出五天时间,捕捞五船杂鱼,就能解决这边的需求。

    这时间差不多了。

    五千斤的鱼干除去各种成本,一个月能挣四百块钱左右。

    对于宋海建而言,这个利润很低,但对母亲冯玉芬来说,就算一笔大钱了。

    喜欢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请大家收藏:()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