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5章 亲事
    薛明珠没有去铺子,一整天等在屋子里,虽然翻着账本,但不时抬头望漏壶。

    夷姑笑着道:“娘子,姑娘已经不是以前让你处处操心的时候了,您大可放一百个心,定然不会出岔子。”

    薛明珠笑着道:“皎皎就算是再沉稳,也只不过是个姑娘家,太后亲临花圃这样大的事,我这做娘的哪里能不操心。”

    “娘子大可放心,这次定然顺顺利利。”

    “你怎么知道。”

    “今日我刚出门,便看到一个卖糖人的老头从门前经过,手里正拿着糖做的喜鹊登梅。”夷姑笑着道:“有这样好的兆头,姑娘这次定然顺利。”

    薛明珠听夷姑这样说,笑着点了点头,“若是这样说,倒真是好兆头。”

    两人话音刚落,夏缃一把掀开帘子走了进来,“娘子,姑娘回来了。“

    薛明珠立刻起身,“回来了吗?那我过去看看。”

    夷姑和夏缃抿唇笑着对视一眼,跟在娘子身边多年,还从没有见她什么时候这样心急过。两人跟在她身后,一起往漱玉轩来。

    姜梨刚好进屋脱下斗篷,薛明珠已经掀开帘子走了进来,“皎皎,今日很顺利吧?”

    姜梨还没有开口,锦儿已经笑着出声,“夫人。”

    她眼眸晶亮,圆脸上的梨涡盛满笑意,“晏将军......”

    “就你多话。”姜梨笑着睨了她一眼,锦儿实时闭了口,笑吟吟的望着薛明珠。

    “皎皎,你有什么事瞒着阿娘?”薛明珠望着女儿。

    姜梨走到她面前坐下,坦然道:“阿娘,我答应嫁给晏行了。”

    薛明珠脑中嗡的一声。这事来的太突然,让她一时没有适应。

    “阿娘,我是答应了他,但我也想听听你的意思。”少女一脸真诚,望着母亲。

    薛明珠眼眶突然湿润了。她伸手抚摸着女儿的头,努力控制住心里内心五味交集的情绪,“晏行很好,阿娘没有意见。”

    锦儿不明白这明明是喜事,为何娘子却很伤心的样子。她收敛了笑,有些无措的扭着手指站在一旁。

    -----------------

    秦王妃坐在上首,目光阴沉的望着下面的林祎。

    “先生当初说让王爷纳姜梨为侧妃,便可以得到太后相看。如今姜梨好好的,王爷却遇刺身亡。王爷在世时对先生不薄,先生就没有想过,要为王爷讨回点公道?”

    林祎坐在下首,神情晦暗不明。

    “王爷对某有知遇之恩,他遇刺,某的哀伤不比王妃少。只是刺杀王爷的刺客已经抓获,王妃想让某如何给王爷讨回公道?”

    秦王妃眸子眯了眯,眼里带些厉色,“王爷之所以遇刺,是因为去了李家的庄子上,若不是为了姜梨,王爷为何要去李家庄子?又如何会遇到刺客?”

    林祎垂头默然不语。

    “不管怎样,王爷都是为了姜梨。”秦王妃苍白着脸,“这事由先生而起,还需先生有始有终,给王爷和我一个交代。”

    林祎抬眸,“王妃想要让我如何?”

    “既然王爷已经死了,姜梨也不能好好活着。”秦王妃一字一句道:“我可以给先生护卫,但先生必须给王爷一个交代。”

    林祎想起大觉寺那日,少女脸上的淡漠,喉头滚动了几下,哑声道:“某,明白了。”

    秦王妃神色松了松,“事成之后,我定重金相赠,日后先生与秦王府再无瓜葛。”

    -----------------

    冬月二十六,安王回平阳。

    皇上赐给他一座宽敞的府邸。一回来,他卸甲洗漱,先去见了皇上,再去见了太后。

    阔别几个月,安王比上次回来时更沉稳了些,“皇祖母,你身体可还好,孙儿又见到您了。”

    太后凝视他良久,眼底有些疼惜。

    这孩子自小没有生母,懂事的也早些。在她身边这些年,从来规规矩矩,唯一的乐趣便是跟晏行去打过几次猎。

    她招手让安王坐到身边,沉声道:“老七,你也知道,哀家并不想你留在平阳。哀家在宫中一辈子,只想让你做个闲散王爷,平安自在过好一生。”

    “你大致心里也明白,你这次回来,估计再也回不到封地去了。既然如此,祖母想先将你亲事定下,你看如何?”

    安王沉声道:“但凭皇祖母做主。”

    太后点了点头,“哀家为你相看了两位姑娘,一位是镇国公嫡孙女沈清沅,另一位是庆宁候嫡女罗静婉。不知你中意哪一位?”

    “皇祖母选的定然是最适合我的,”安王沉声道:“皇祖定夺就是。”

    太后叹了口气,“罗姑娘端庄大气,性子温婉,日后有她打理内宅,你也可以安心。”

    “那就罗姑娘吧。”安王道。

    既然安王做了决定,太后便不再多问,笑着让苏嬷嬷摆饭。刚放好碗筷,一抹明黄色的身影掀开帘子走了进来,“母后,朕一个人用膳实在没什么意思,到你这里蹭顿饭,母后不会嫌朕叨扰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恰春归请大家收藏:恰春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太后笑了起来,“哀家倒是有心嫌你,可你来都来了,还撵走不成?”

    安王连忙起身行礼:“父皇!”

    皇上做了个免礼的手势,“如今回了平阳,你要抽时间多陪陪你皇祖母,也不枉你皇祖母疼爱你一场。”

    安王低声答应了声“是。”

    太后笑着道:“老七性子随你,是个有孝心的。”

    皇上在太后身边坐下,“看来朕今日是沾了老七的光,母后也肯绕着话表扬朕了。”

    苏嬷嬷已经添了一副碗筷,太后亲手为皇上添了一碗汤,“这是苏嬷嬷亲手炖的清润汤,你看合不合胃口。”

    “朕从小喝着苏嬷嬷的汤长大,自然是合胃口的。”他喝完汤,亲手为太后夹了一筷子菜,“母后别只顾着朕和老七,您也吃。”

    太后吃完碗中的菜,看了安王一眼,“皇上,如今老七年纪也不小了,哀家想把他的亲事定下来,你看如何?”

    皇上筷子顿了顿,看向安王。

    坐在旁边的安王已经比他都高了,那张脸轮廓分明,眉宇间带着沉稳,当真不小了。

    皇上心里泛起一阵感慨,白云苍狗,孩子们已经长大,自己不服老都不行了。他放下筷子,温声问太后,“不知母后相中了哪家姑娘?”

    “庆宁侯府的罗姑娘端庄温婉,爱家看着不错。”太后笑着问道:“皇上觉得怎样?”

    “庆宁侯为人正直,是勋贵中的清流。”皇上拿起汤匙,轻轻搅动碗中的汤,“罗姑娘性子又宽和,日后帮老七打理好内宅,自然最好不过。”

    太后笑着点头:“若皇上也是这个意思就好。”

    皇上笑着看向身旁的内侍,“明日一早,你去传朕的旨意,让礼部备好提亲的礼品,再派官媒亲自去庆宁侯府提亲。”

    安王听到“官媒提亲”,面色微微发热。

    罗二姑娘他见过,雪团子一样的小姑娘,也不知现在长成什么模样了。

    太后见他放下筷子,呵呵笑着道:“老七,快给你父皇道谢。”

    安王落落大方道:“多谢父皇为儿臣费心。”

    皇上觑他一眼,“这事本该朕费心,不用些。”

    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皇上心情不错。从仁寿宫出来,他慢慢走到宫道上,夜色已浓,宫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映在青石板路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冬日的冷风刺骨,却没吹散他眉宇间的温和。身旁的内侍小心翼翼地跟着,见皇上脚步放缓,轻声问道:“皇上,可要起驾回宫?”

    “不用,朕再走走。”

    这几个月以来,先是废了太子,随即秦王遇刺,皇上肉眼可见的苍老了许多。如今安王回来,皇上总算心里舒展了些。

    又走了一段,便到了长乐宫。

    皇上想了想,抬脚往长乐宫去。宫门已经关了,只门上两盏灯笼照着门前昏黄的一片,看上去有些凄冷。

    自从太子被废后,皇上怕皇后求情,便一直没有见过皇后,如今主动前来,连内侍都没有想到。

    叩开宫门,守门的宫女惊得连忙跪地行礼。皇上摆了摆手,望向殿内。长乐宫内只有皇后的寝殿还亮着灯,他顿了顿,迈步走了进去。

    皇后已经换了寝衣准备歇息,听闻皇上驾临,刚披上外衫,皇上已经大步走了进来。

    皇后眼眶隐隐有些发热,她按下心中翻涌的情绪,强撑着行礼:“臣妾恭迎皇上。”

    皇上伸手扶起她,想说什么,却只是叹了口气,从玉蛾手中接过披风为她披上,“皇后不用多礼,朕今日来只是想跟你说说话。”

    两人走进寝殿,宫女奉上热茶便识趣地退下,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皇上看着皇后眼底的血丝,心里有些愧疚。太子是皇后唯一的儿子,被废时他连一句辩解的机会都没给皇后,这几个月更是避而不见,想来她心里定是委屈的。

    他端起茶盏,却没喝,只是轻声问道:“你还在怨朕?”

    皇后抬眸,语气平静:“臣妾起初是怨的,但如今却不怨了。”

    “太子不争气,是臣妾没有教好他。皇上是太子生父,下这样的决定,定然亦是心痛不已。”她抬起头,眼里闪着水光,“臣妾不仅是废太子的母亲,更是皇上的妻子、天下百姓的国母。臣妾不能因为爱自己的儿子,置江山社稷不顾。”

    皇上看着她通透的模样,心里的愧疚更甚。

    他伸手握住皇后的手,语气真诚,“是朕对不起你,朕知道你心里苦,这些日子却将你冷落,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

    “臣妾不委屈。”皇后眼泪流了下来,“废太子能活着,臣妾要感谢皇上。”

    皇上叹了口气,“朕答应你,等过些日子便让老大回来,虽然做不了储君,他也是朕的儿子,朕,不会亏待了他。”

    皇后起身走到皇上跟前,郑重的行了个礼,“臣妾,多谢皇上!”

    皇上将她拉到身边坐下,“你与朕做了二十多年夫妻,这样谢来谢去,反倒生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恰春归请大家收藏:恰春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皇后这才坐下,温声道:“皇上突然来长乐宫,除了与臣妾说这些话,想必还有别的事要交代吧?”

    皇上笑了起来,“看来还是朕的皇后了解朕。”

    “臣妾不敢妄猜圣意,只是皇上刚才也说了,与臣妾二十多年的夫妻,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老七今日回来了。”皇上懒懒的靠在榻上,“母后为他相看了一门亲事。”

    “不知太后中意谁家姑娘?”皇后帮皇上脱去靴子,将他脚放到榻上,让他躺得舒服些。

    “庆宁候嫡女罗静婉。”

    “罗姑娘?”皇后有些意外。

    “朕已经让官媒明日去罗家提亲,”皇上捏了捏额头,“宫里已经很久没有喜事了,趁着母后身体康健,把老七的婚事办了。”

    皇后原本以为,太后会更倾向于沈清沅,毕竟镇国公手握京畿兵权,安王若娶了沈清沅,便得到镇国公府支持,对安王有益无害。没想到,太后却为安王选了罗静婉。

    皇后为皇上捏着腿,笑着道:“罗姑娘性子温婉,又仁厚大气,日后定能将安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母后也是这样说的。”皇上闭着眼,含笑道:“当初你为老大选静柔,不也因为静柔性子温厚。”

    皇后眼中有了裂隙。

    她当初选罗静柔,可不单单是因为罗静柔的性子。当时晏家手握重兵,若是儿子再与朝中权臣结亲,难免会引起皇上忌惮。若是被有心人再趁机挑拨,反倒招来祸患。

    选择与罗家结亲,不过就是不想授人以口实,没想到反而落得如此下场。

    “老七的婚事上,还需你多费点心。”皇上嘱咐道。

    “臣妾明白。明日官媒提亲后,臣妾便让人去庆宁侯府递帖子,定不会让婚事出任何差错。”

    两人又聊了些家常,气氛渐渐变得温馨。皇后笑着道:“既然安王的婚事已经定下,臣妾便大着胆子跟皇上替晏行也求一门亲事。”

    皇上心情不错,他唇角扬了扬,“嗯,晏行好像比老七还大几岁,是该成亲的时候了。只不知他看上了哪家的姑娘?”

    “镇国公嫡孙女沈清沅沈姑娘,性子爽利,倒是与晏行相配。”

    皇上睁开眼,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这是晏行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皇后心里一紧,面上却依旧带着笑,“臣妾心里想着,还没有跟晏行说。”

    “这事不急。”皇上坐起身,“天色不早了,你也早些歇息。”

    喜欢恰春归请大家收藏:恰春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