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十章 李老师的伤疤
    周五的阳光斜斜照进 302病房,落在楚运欢摊开的物理习题册上。他手里的黑笔转了三圈,笔尖却始终没落在纸上——那道“力学综合题”的图里画着个锄头,像极了他帮张大爷挖玉米根时用的工具,可脑子里却总飘着村口的闲言碎语,“耗福气”“白搭”的字眼绕得他心烦。

    草稿纸上被他画满了歪歪扭扭的玉米苗,有的刚冒芽,有的被圈上红叉,像极了现在的自己。输液管里的药水滴答作响,他盯着液面,突然觉得有点泄气——离高考只剩 50天,自己却还在医院躺着,连道题都做不进去,张大山的话好像要应验了。

    “在跟题目较劲呢?”病房门被轻轻推开,李老师提着个保温桶走进来,身上还带着点外面的凉气。她把保温桶放在床头柜上,掀开盖子,小米粥的热气裹着红枣香飘出来:“张阿姨说你胃还没好,让我给你带点小米红枣粥,温胃。”

    楚运欢赶紧把草稿纸往旁边挪了挪,有点不好意思:“李老师,我……我总做不进去题,脑子里老想村里的闲话。”李老师盛了碗粥递给他,在病床边的椅子上坐下,目光落在习题册的锄头上:“我当年也有过这种时候,比你还糟呢。”

    “您也有过?”楚运欢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在他心里,李老师永远是从容的,好像从来没遇到过搞不定的事。李老师笑着点头,从帆布包里掏出本旧相册,封面是红色的塑料皮,边角都磨白了:“我高考前三个月,我爸骑三轮车去镇上卖玉米,被货车撞了,腿断了,住了半个月院。”

    她翻开相册,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李老师穿着蓝布衫,守在病床边,手里还攥着本英语单词本,病床上的老人腿上打着石膏,却笑着比了个“加油”的手势。“那半个月,我白天在医院守着我爸,帮他擦身、喂饭,晚上就蹲在走廊里背单词,”李老师的指尖划过照片上的单词本,“回去模考,我从全校前 20掉到 120名,物理卷上的红叉比你这草稿纸的玉米还多。”

    楚运欢捧着粥碗,忘了喝——他从没想过,看起来永远坚强的李老师,也有过这么难的时候。“那您……您当时没想着放弃吗?”他小声问,声音里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期待。

    “怎么没想着?”李老师合上相册,从包里掏出之前那本 1998年的复读笔记,翻到画满红叉的那页,“我模考成绩出来那天,躲在宿舍被子里哭了半夜,觉得天塌了——我爸还在医院等着用钱,我却连考试都考不好,不如早点去打工挣钱。”

    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按在笔记上的“失败不是终点”几个字上:“是我恩师找到我,给了我这张照片。”她从笔记里夹着的小塑料袋里,掏出张更小的照片——是她恩师和第一届学生的合影,背景是乡村小学的土操场,孩子们举着“老师好”的纸牌子,笑得露出豁牙。“恩师说,‘李敏,你看这些孩子,他们等着有人带他们走出大山,你要是放弃了,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这些盼着你的人’。”

    “后来呢?”楚运欢往前凑了凑,粥碗都快贴到胸口了。“后来我就把每天拆成三个小目标,”李老师翻开笔记的“计划页”,上面用红笔写着:“6:00-7:00背 50个英语单词;12:30-13:30弄懂 1道物理大题;21:00-21:30总结 1个错题知识点。”“我不贪多,每天就完成这三件事,慢慢的,模考名次又一点点往回爬,最后高考,超了博川师范录取线 15分。”

    楚运欢看着笔记上的小目标,突然觉得心里的堵得慌的石头松了点。他掏出自己的笔记本,在空白页上写下“楚运欢的小目标”,笔尖顿了顿,又补充道:“1每天背 30个高频英语词(优先背作文常用词);2每天弄懂 1道物理弱项题(先从力学开始);3每天听 15分钟吴文娇的课堂录音(重点听语文素材)。”

    写完,他抬头看向李老师,眼里有了光:“李老师,我今天就能开始!现在就背单词,等会儿把这道力学题弄懂!”李老师笑着点头,把粥碗往他面前推了推:“先把粥喝了,凉了就不好喝了。张阿姨特意放了红枣,说能补气血,让你有劲儿做题。”

    楚运欢端起粥碗,大口喝了起来——小米软糯,红枣香甜,暖得胃里舒服,连脑子都清醒了。他放下碗,掏出英语单词本,翻到“作文高频词”那页,开始小声念:“perseverance(坚持)、deteration(决心)、drea(梦想)……”

    李老师坐在旁边,没打扰他,只是掏出红笔,帮他在物理习题册上画了条辅助线:“这道题可以把锄头看成‘杠杆+受力分析’,你之前帮张大爷挖玉米根时,是不是觉得‘锄头柄越长越省力’?这就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先算动力臂和阻力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运欢顺着辅助线看下去,突然恍然大悟:“哦!我之前总把‘锄头尖的受力方向’搞反了,原来应该是垂直于锄头面!”他拿起笔,飞快地在草稿纸上写公式,笔尖划过纸页的“唰唰”声,比平时响亮多了。

    中午,吴文娇来送笔记时,看见楚运欢正在做题,惊讶得眼睛都圆了:“楚运欢,你居然在做题!我还以为你今天会没精神呢!”楚运欢抬起头,笑着举了举笔记本:“李老师教我拆小目标,我今天已经背完 30个单词,弄懂这道力学题了!”

    他把笔记本递给吴文娇,上面的“小目标”下面画了两个勾,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玉米苗,写着“今天扎根 1厘米”。吴文娇看着玉米苗,忍不住笑了:“你这玉米苗画得比之前好太多了,等你出院,咱们的‘时间胶囊’里,也得放个玉米苗模型!”

    下午三点,医生来查房,手里拿着楚运欢的复查报告。他翻着报告,又看了看楚运欢桌上的习题册,突然笑了:“楚同学,你这求生意志比谁都强啊!胃黏膜恢复得比预期快,炎症也消得差不多了,下周就能出院,在家继续休养复习,没问题!”

    楚父正在给楚运欢削苹果,听到这话,手都抖了,苹果皮掉在地上:“医生,您说的是真的?下周就能出院了?”医生点头,拍了拍楚运欢的肩膀:“当然是真的!这孩子心态好,还这么努力,恢复得能不快吗?不过出院后也得注意,别熬夜,别吃太硬的东西,按时吃药。”

    医生走后,病房里安静了几秒,楚运欢突然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能感觉到,心里的那股劲又回来了,比之前更足。他看着李老师的旧笔记,看着吴文娇送的英语单词本,看着墙上赵晓慧的漫画,突然想起张大山的闲言碎语,想起父母卖玉米的两亩地,想起自己的博川师范梦。

    “爸,”楚运欢抬起头,眼里闪着光,“等我出院了,每天早上我就跟您一起去玉米地,您干活,我背单词;上午在家做题,下午让吴文娇来给我补课;晚上我再跟王强视频,学英语——我肯定能把落下的进度补回来!”

    楚父把削好的苹果递给楚运欢,眼眶有点红:“好!爸都听你的!你想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爸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糖馒头,给你熬小米粥,保证让你有劲儿!”

    李老师看着父子俩,笑着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这是我给你整理的‘出院复习计划’,每天的知识点、作息时间都标好了,你要是有不懂的,随时给我打电话。还有,你出院那天,王强和赵晓慧肯定会来接你,他们昨天还跟我说,要给你办个‘出院欢迎会’呢!”

    楚运欢接过小本子,封面是赵晓慧画的 q版漫画——他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旁边跟着举篮球的王强、拿画笔的赵晓慧、抱笔记的吴文娇,背景是博川师范的校门,上面写着“我们等你”。他看着漫画,突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觉得迈不过去的坎,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傍晚,夕阳把病房染成了金色。楚运欢靠在床头,手里攥着李老师的旧笔记,听着收音机里同学们的加油声,输液管里的药水还在滴答作响,却不再像之前那样让人焦虑——他知道,下周出院后,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比如要补的知识点,比如村里可能还会有的闲言碎语,但他不再害怕了。

    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老师的往事像盏灯,照亮了他的路;父母的守护像片土壤,让他能安心扎根;吴文娇、王强、赵晓慧的陪伴像阳光,让他能勇敢生长。他对着窗外的夕阳,在心里默默说:“张大山,你等着,我楚运欢不仅要考上大学,还要考上博川师范,要让你看看,复读生不是耗福气,是敢拼、敢赢的好样的!”

    夜色渐深,楚运欢还在做题,笔记本上的“小目标”又多了个勾,玉米苗旁边又加了片新叶。李老师的旧笔记放在枕头边,像个温暖的护身符;吴文娇送的收音机里,还在循环播放着同学们的加油声;墙上的漫画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楚运欢知道,这场关于高考的战斗,他还没赢,但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会被闲言碎语打垮的少年了。他会带着李老师的鼓励,带着伙伴的祝福,带着父母的期待,一步步往前走,直到走进博川师范的校园,直到让那些曾经否定他的人,都看到他的光芒。而李老师的那些“伤疤”,也成了他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让他明白,所有打不倒你的困难,终将成为你前进的力量。

    喜欢落土的星星请大家收藏:()落土的星星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