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二年的长安,大明宫的琉璃瓦在残阳下泛着黯淡的光,殿宇间弥漫着叛军盘踞多日的压抑气息。史朝义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指尖轻捻着腰间玉佩:“好,本帅答应你。”
史朝清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错愕。他望着兄长那张藏着阴鸷的脸,喉结动了动,终究没敢多言。一旁的安守忠刚松了口气,抚着胡须笑道:“既然大帅决意撤军,那我等便……”
话音未落,史朝义身形陡然化作一道残影!众人只觉劲风扫过,他已骑至安守忠身前,右掌裹挟着浑厚内力,狠狠印在对方小腹。“噗——”安守忠如断线风筝般倒飞出去,后背重重撞在鎏金盘龙柱上,梁柱震颤间,尘埃簌簌落下。他顺着柱子滑瘫在地,口中涌出的鲜血染红了铠甲,瞳孔里还凝固着难以置信的惊愕,气息转瞬断绝。
史朝义收回手掌,慢条斯理地掸了掸衣袖,冷笑一声:“撤,自然要撤。只是你安守忠久随安庆绪,心中未必服我,留着终是隐患——解决了你,本帅才能安心退兵。”他扫向周围噤若寒蝉的将领,“尔等愿随我走,本帅便不计前嫌。”
李守仁等将面面相觑,终究垂首抱拳,以沉默表示臣服。史朝义满意颔首:“传令下去,即刻撤离长安!”
城外,唐军大营连绵十里。郭子仪身披明光铠,手按腰间佩剑,望着城门缓缓开启的长安城,眉头微蹙:“叛军此举反常,恐有诈。”他侧身对副将道,“派一支轻骑入城探查,务必谨慎。”
半个时辰后,探马疾驰而回,翻身落马高声禀报:“大帅!城内叛军已尽数撤离,百姓正沿街相候!”
郭子仪眼中精光一闪,转身看向身侧的广平王李俶。李俶身着亲王甲胄,手按马鞍的指节微微发白,望着那熟悉的城楼,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既然如此,进城!”
唐军浩荡入城,甲胄铿锵声与马蹄声交织。沿街百姓纷纷跪拜,老人们抚着城墙泣不成声:“是唐军!真的是唐军回来了!”孩子们扒着门缝张望,手里攥着褪色的唐旗碎布。李俶骑在白马上,看着街道两旁欢呼的百姓,眼眶微红,低声呢喃:“长安,我们终于回来了。”
三日后,郭府书房。郭子仪伏案疾书,狼毫笔在麻纸上划过,留下遒劲的字迹。他写完最后一笔,将笔搁在砚台上,拿起军报细看:
“臣郭子仪奏:至德二年三月,于香积寺大破安史叛军。赖李嗣业、仆固怀恩等将奋勇,鏖战八时,斩敌六万余级,生擒二万余人。次日,长安光复。经此一役,关中京畿之叛军主力尽灭,东都可期复矣。
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
至德二年三月初三”
墨迹未干,郭子仪已唤来亲卫:“这封军报,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成都行在,不得有误!”
亲卫双手接过军报,郑重抱拳:“末将领命!”转身大步离去,靴底踏在青石板上的声响,在寂静的庭院里格外清晰。窗外,长安城的炊烟袅袅升起,一如往昔。
一个月后,关中大地春风渐起,残雪消融的田野里已见新绿。随着最后一处叛军据点被拔除,整个关中尽数光复的捷报传入成都行在,朝野欢腾。
数日后,肃宗李亨携百官自蜀地还都,当銮驾驶入长安城门时,沿街百姓山呼万岁,哭声与欢呼声交织,绵延数里。
回到大明宫的次日,李亨便在宣政殿颁布诏书:令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即刻率部东进,于洛阳城外与郭子仪、广平王李俶汇合,三路大军协力,务必光复东都。
洛阳城外,唐军大营连绵数十里,旌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中军大帐内,哥舒翰身着紫袍金带,虽鬓角染霜,脸上刻着岁月与征战的痕迹,但那双眼睛依旧如鹰隼般锐利,透着未减的雄心。见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掀帘而入,他拱手行礼:“殿下,郭元帅。”
李俶快步上前扶起他,朗声笑道:“哥将军不必多礼。此次将军以河西孤军拖住叛军主力,为我军收复关中争取了关键时机,这份功劳,朝廷与百姓都记在心里。”
哥舒翰哈哈一笑,摆手道:“殿下过誉了。老夫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倒是殿下与郭元帅连下长安、平定关中,才是真正的壮举。”他话锋一转,指向帐中悬挂的洛阳城防图,“客套话不多说,咱们还是合计合计,怎么把这洛阳城给拿下来。”
李俶与郭子仪对视一眼,齐齐点头。三人围向地图,烛火摇曳中,指尖在城池、河流、要道间游走,帐外传来巡营士兵的甲胄碰撞声,与帐内的低声商议交织在一起。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蜀州上官府,却是另一番景象。
庭院深处,梨花正开得烂漫,白瓣如雪般簌簌飘落。张起灵盘膝坐在青石板上,闭目打坐,周身气息沉稳。忽然一阵清甜的香风裹着细碎脚步声袭来,他眼皮未抬,已感知到来人。
下一瞬,一双温热的手轻轻蒙上他的眼睛,一个清脆的女声带着笑意响起:“猜猜我是谁?”
张起灵唇角微不可察地动了动,声音平静无波:“娜仁,别闹了。”
蒙眼的手猛地撤开,一头黑发上插着一支玉簪,额间垂着缀珠额饰,眉眼妆容浓艳,眼尾下一颗泪痣添了几分妖冶。娜仁嘟着嘴叉腰站在他面前,衬得肌肤胜雪:“没意思,每次都被你猜中。”
张起灵缓缓睁眼,目光扫过她微乱的鬓发:“就你这脚步轻重不一的功夫,再练一百年或许能瞒过我。”
娜仁一听,正要扑上去挠他痒,忽听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杨桃儿带着哭腔的呼喊:“不好了!张公子,娜仁姑娘!小姐……小姐她忽然昏迷过去了!”
喜欢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请大家收藏:()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