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部的命令简洁而紧迫,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平安县刚刚获得的短暂宁静。
赵大勇和牛剑锋对视一眼,没有任何犹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更何况这命令直指来犯之敌,正合全团上下高昂的求战之心。
“通讯兵!立即通知各营连主官、直属队负责人,半小时后到团部开会!紧急作战任务!”
赵大勇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
通讯参谋记录下命令,飞奔而去。
半小时后,原日军中队部改建的团部临时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热烈而凝重。
营连长们刚刚经历恶战,身上还带着硝烟味和疲惫,但听到有新任务,个个眼睛发亮,尤其是李大牛,胳膊上的绷带换了新的,却坐得笔直,仿佛受伤的不是他。
赵大勇没有废话,直接传达了师部电令:
“情况很清楚,鬼子不甘心丢掉平安县,从铁路线抽调了一个大队,估计还配属了炮兵,正往这边扑过来,想找我们报仇,重新夺回这个据点。
师首长决心已定,不在县城跟他硬拼,而是运动到他来的路上,在松山峪一带布下口袋,打他一个伏击!我团任务:
今日黄昏前移交防务,立即出发,以急行军速度向东穿插,务必于明日拂晓前抵达松山峪西侧预定区域隐蔽待机,负责伏击圈的左翼突击和扎口袋底任务!新二团和其他兄弟部队负责右翼和正面阻击。”
他走到那张刚刚缴获的、更为精细的地图前,手指点向松山峪的位置:
“这里地形险要,两侧是山,中间一条公路,是鬼子增援的必经之路。我们的位置在这里,”他的手指重重地敲在地图上一个等高线密集的区域,“一旦敌人主力进入伏击圈,正面部队率先开火,我们要像一把铁锤,从侧后方狠狠砸下去,截断他们的退路,把他们彻底摁死在口袋里!明白了吗?”
“明白!”
众人齐声低吼,声音中充满了战意。
牛剑锋接着进行政治动员:“同志们,平安县这一仗,我们打出了威风,但鬼子不服气,还想来找茬!那我们怎么办?”
“打!打得他服气为止!”
李大牛第一个吼出来。
“对!打!”众人附和。
“没错!”牛剑锋目光炯炯,“我们要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刚刚经历攻坚战的考验,我们现在是一支真正的钢铁劲旅!要用这场伏击战,告诉小鬼子,我们独立一团不仅能攻坚,还能野战,能打硬仗,更能打巧仗!把他们打疼、打怕,让他们不敢再轻易窥视我们的根据地!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怒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好!”赵大勇满意地点点头,“各部队立刻回去准备!轻装简从,带足弹药和三天干粮!重伤员和重要缴获移交地方部队和后方医院。一小时后集合出发!解散!”
命令如山倒。独立一团的休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高效快速的临战准备。
战士们默默检查武器弹药,将刚刚发到手的缴获罐头和饼干塞进干粮袋,与前来接防的地方部队同志匆匆办理交接。那些轻伤员们纷纷要求归队,卫生队的医生们拦都拦不住。
黄昏时分,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血红。独立一团的队伍悄然开拔出平安县城东门,没有热烈的欢送,只有无声的疾行。
百姓们默默站在街道两旁,目光中充满了感激与期盼。他们知道,这些刚刚为他们夺回县城的子弟兵,又要去奔赴新的战场,为他们挡住更多的腥风血雨。
队伍如同一条灰色的长龙,迅速隐入暮色苍茫的山峦之中。急行军是残酷的考验,尤其是对刚刚经历血战、体力尚未完全恢复的战士们。
但全团上下憋着一股气,一股胜利之师的气势,一股要为牺牲战友报仇、再立新功的劲头。军官们以身作则,抢着帮战士们扛枪、背行李。
宣传队的骨干跑前跑后,用快板、小声的鼓励提振着士气。
“同志们,加把劲!松山峪,揍鬼子!”
“脚板底下出胜利,跑得快才能打得赢!”
赵大勇和牛剑锋走在队伍中间,不时查看地图和指北针,确保行军方向无误。
他们的表情严肃,深知兵贵神速,必须在鬼子到达之前进入阵地,隐蔽好,否则一切计划都将落空。
一夜无话,只有沙沙的脚步声、轻微的喘息声和武器偶尔碰撞的金属声。
队伍翻山越岭,穿过密林,绕过村庄,以惊人的毅力向着目标地域挺进。
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刻,先头侦察排传来消息:
“报告团长,已抵达松山峪西侧三号地区,未发现敌情!”
“好!”赵大勇心中一凛,“命令部队,按预定方案,立即进入阵地,隐蔽伪装,保持静默,没有命令,谁也不准暴露!”
“是!”
各营连迅速分散开来,像水滴融入大海一样,悄无声息地进入各自的伏击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士们利用树林、灌木、岩石和自然沟壑,巧妙地隐蔽起来,枪口指向山下蜿蜒的公路。
所有的火炮、机枪都进行了精心伪装。团部指挥所设在一个视野较好的半山腰密林中。
天色渐渐放亮,山间的晨雾弥漫,能见度不高。这反而为部队的隐蔽提供了更好的掩护。战士们趴在冰冷的土地上,啃着干粮,默默等待着,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死寂和紧张。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升高,晨雾渐渐散去。远处公路的尽头,依旧毫无动静。
一些新兵开始有些焦躁,忍不住微微抬头张望,立刻被身边的老兵按了下去。
“沉住气!鬼子会来的!”老兵低声呵斥。
赵大勇和牛剑锋在指挥所里,同样心焦,但表面不动声色。他们不断看着怀表,派出侦察员向前方更远的地方侦查。
上午九时左右,一名侦察员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压低声音报告:
“团长!来了!鬼子来了!距离大约五里地,步兵大队,有大约四辆卡车拖着炮,队伍拉得有点长,看样子没发现我们!”
终于来了!指挥所里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命令各部,最后检查隐蔽,绝对不准暴露!以枪声为号!”
赵大勇的命令通过电话线和通讯员,迅速传达到每一个伏击点。
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点。战士们轻轻拉动了枪栓,将手榴弹摆在顺手的位置,炮兵们的手指放在了击发绳上,目光死死盯住公路拐角。
过了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远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汽车马达声和杂乱脚步声。
渐渐地,声音越来越清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膏药旗,然后是排头的日军尖兵小队,端着枪,警惕地观察着两侧山坡,但显然,他们并未发现什么异常。
接着是长长的步兵队伍,扛着枪,戴着钢盔,队伍中间是驮着物资的骡马和拉着步兵炮的卡车。
日军队列虽然还算整齐,但经过长途行军,显得有些疲惫,警惕性也比刚出发时降低了不少。
赵大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紧紧盯着鬼子队伍的长度,计算着他们进入伏击圈的程度。当看到拉着火炮的卡车也完全进入口袋时,他猛地对着电话机吼道:
“打信号弹!开火!”
“咻——啪!啪!啪!”
三颗红色信号弹骤然升空!
“打!”
几乎在同一瞬间,正面阻击阵地的新二团率先开火,密集的子弹如同暴雨般泼向公路上的鬼子队伍!
“哒哒哒哒!”
“轰!轰!”
机枪的咆哮、步枪的齐射、迫击炮弹的爆炸声,瞬间将黑山峪的宁静撕得粉碎!
鬼子队伍顿时人仰马翻,一片大乱!尖叫声、咒骂声、受伤的惨嚎声此起彼伏。
日军指挥官反应迅速,立刻嘶吼着试图组织抵抗,指挥士兵寻找掩体,机枪手匆忙架设武器,炮兵则慌乱地想将步兵炮从卡车上卸下来。
就在这时,独立一团的阵地上,赵大勇猛地站起身,举起驳壳枪:
“同志们!冲啊!堵住鬼子,别让他们跑了!”
“杀啊!” “冲啊!”
埋伏已久的独立一团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从左侧的山坡树林中怒吼着冲杀下来!子弹像瓢泼一样射向混乱的敌群,手榴弹像冰雹一李大牛的特务连冲在最前面,他们装备精良,自动火器多,像一把尖刀直插鬼子试图建立的临时防线。
一营、二营的战士们紧随其后,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就冲上了公路,与惊慌失措的鬼子展开了白刃战!
这突如其来的侧后猛击彻底打垮了日军的抵抗意志。他们原本就遭受正面猛烈打击,侧后方再被如此凶猛地冲击,队伍瞬间被截成数段,首尾不能相顾。
“八嘎!顶住!顶住!”
一个日军中佐挥舞着军刀,声嘶力竭地叫喊,试图收拢部队。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赵大勇身边的狙击手果断开火,日军中佐应声倒地。
失去指挥的日军更加混乱。独立一团的战士们三人一组,背靠背,熟练地用刺刀、手榴弹清理着负隅顽抗的敌人。
新兵们此刻也忘记了恐惧,跟着老兵怒吼着冲锋、刺杀。
战斗变成了单方面的碾压。试图向后逃跑的鬼子撞上了独立一团牢牢扎死的“口袋底”,被密集的火力打了回来。
试图向两侧山坡突围的鬼子,则被居高临下的兄弟部队狠狠压制。
火炮和卡车被遗弃在公路上,成了燃烧的废铁。战士们重点消灭着鬼子的机枪手和炮兵。
牛剑锋在指挥所组织火力支援和伤员后送,同时密切关注着战场态势,防止出现意外。
战斗持续了约两个小时。当最后一股成建制的日军,抵抗被李大牛带着特务连用手榴炸垮后,松山峪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零星的枪声和战士们搜剿残敌的呐喊声。
公路上,硝烟弥漫,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丢弃的武器装备和燃烧的车辆。膏药旗被踩在泥土里。俘虏的伪军和少数日军伤兵垂头丧气地蹲在一旁。
胜利了!又一场干净利落的伏击歼灭战!
赵大勇站在公路上,看着战士们兴奋地打扫战场,清点着远超平安县之战的丰厚缴获,尤其是那几门步兵炮,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疲惫而畅快的笑容。
牛剑锋走过来,递给他水壶:“老赵,打得好啊!这下,鬼子这个大队,算是报销了!”
“嗯,”赵大勇接过水壶,目光望向远方,“打掉了他的机动兵力,至少短期内,这边界地区,我们能安稳一段时间了。‘钢铁一团’,这名字,越来越实至名归了!”
很快,师部的嘉奖电也到了,高度赞扬了独立一团和新二团连续作战、英勇顽强的精神,以及松山峪伏击战的重大胜利。
夕阳再次西下,映照着战士们胜利的笑脸和堆积如山的战利品。
独立一团的旗帜,在松山峪的上空骄傲地飘扬。经过连续两场硬仗的淬炼,赵大勇带领的这支抗日队伍,已经成为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喜欢抗战风云之组团打鬼子请大家收藏:()抗战风云之组团打鬼子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