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 218 章 一切向好
    县委会的办公室里,李毅飞坐在沙发上,面前玻璃茶几上的水杯里,浓茶正冒着热气。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徐志国带着一身风尘走了进来,西装裤脚沾着些许泥点。

    他没顾上脱外套,就一屁股坐在对面,把磨旧了的黑色笔记本往茶几上一放,发出“啪”的轻响。

    “老徐,下面情况怎么样?”李毅飞开门见山,目光如炬。

    徐志国揉了揉太阳穴,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疲惫:“不太妙啊。

    乡镇干部还没从杨江栋那事儿缓过来,一个个缩手缩脚,不敢干事,就会议论。

    我去了几个村,看到农民种的玉米小麦,除了低价卖给粮贩子,根本没别的出路。

    最揪心的是,去年有户人家的土豆烂了一半在地里,老两口蹲在地头抹眼泪,看着真心疼。”

    李毅飞的手指在茶几上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杨江栋搞坏的不只是他自己,是把整个白水的风气都带歪了。

    要治白水,先治根――干部作风要正,农民腰包要鼓。”

    徐志国身体前倾,眼睛里闪过一抹光:“有具体想法?”

    “两步走。”李毅飞伸出两根手指,关节分明,“第一,狠抓党风廉政,有问题的一个不漏;第二,搞农业合作社,让农民抱团增收。”

    徐志国皱起眉头,手指在笔记本封面上摩挲:“合作社好是好,但农民不信啊。去年有人借合作社名头骗了一笔钱跑了,现在一提‘组织起来’,大家就觉得是个坑。”

    “正因为如此,更要先试点。”李毅飞语气坚决,“找个基础好的村,咱们亲自盯,做出样子来。

    至于干部作风...”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我下周就下去调研,不打招呼,直接看他们真面目。”

    徐志国拿起茶杯,与李毅飞的杯子轻轻一碰:“行,我跟你一起。你前头冲,我后头托底,就不信白水起不来!”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白水的变革,就从这杯茶开始了。

    此时的杨江栋觉得自己这辈子从没这么煎熬过。

    自从上次被纪委谈过话,杨江栋就知道再不交待就完了,回去后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主动交代问题,况且自己也没贪污多少。

    但当杨江栋来到县纪委办公室门外时,还是有点害怕,以至于手里的牛皮纸信封都被汗水浸湿。

    里面装着他这两年来所有“好处费”的详细清单和一张存有十五万八千元的银行卡。

    他在楼下转了整整二十分钟,脑海里不断闪现李毅飞和徐志国近日忙碌的身影。

    今天开作风整顿会,明天下乡调研,这两个人像是不知道疲倦似的。特别是昨天,他听说李毅飞在干部大会上直接点名“某些干部还在搞小动作”,当时他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他喃喃自语,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了门。

    “进来。”周天宇的声音平静无波。

    杨江栋推门进去,低着头不敢直视,将信封和银行卡放在办公桌上:“周书记,我...我来交代问题。”

    周天宇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平和:“坐吧,慢慢说。”

    杨江栋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断断续续地道出这些年的违纪行为:“有几个企业老板找我办事,我收了钱和购物卡......总共十五万八,都在这卡里。还有...在项目审批上给我亲戚行了方便......”

    他越说越慌,额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不敢看周天宇的眼睛。此刻他肠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周天宇一边记录一边说:“你能主动交代是好事,但党纪国法不是儿戏,该有的处分不会少。”

    三天后,县委常委会上气氛凝重。李毅飞将材料放在桌上,神情严肃:“杨江栋身为县委副书记,知法犯法,必须严肃处理。

    但鉴于其主动交代、退赃,根据规定,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大家有意见吗?”

    会议室里无人反对。徐志国补充道:“处理结果要上报市里,既遵守程序,也让市里放心,证明咱们白水能自己解决问题。”

    市里的批复很快下来,同意了县委的处理决定。杨江栋拿着处分决定书,心中五味杂陈。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毅飞在会议结束时还说了句:“杨江栋这事恐怕不是个案,他身边那几个经常在一起的,也得好好查查。”这话像一把无形的钩子,悬在每个干部心上。

    李毅飞的第一次暗访选在了离县城最远的大店镇。

    车子在破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才到达。镇政府大院墙上,“廉洁自律”的标语红底黄字,格外醒目。

    李毅飞冷笑一声,径直走向镇党委书记办公室。门虚掩着,里面传出悠闲的喝茶声。推开门,张建军正翘着二郎腿,手里端着紫砂杯,茶几上放着一盒包装精美的茶叶。

    “张书记,忙呢?”李毅飞的目光落在茶叶上。

    张建军吓了一跳,慌忙起身,紫砂杯里的茶水洒了出来:“李书记?您怎么来了?

    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接您啊!”他边说边挪向茶几,试图把茶叶藏起来。

    “别藏了,我都看见了。”李毅飞拿起茶叶仔细端详,“‘云雾尖’吧?市场价一斤一千二。张书记一个月工资多少,喝得起这个?”

    张建军脸红耳赤,结结巴巴地说:“这,这是朋友送的,没花钱,就是普通茶叶......”

    “朋友送的?”李毅飞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过去,“上周三下午四点,建材老板刘总是不是给你送了同款茶叶?你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张建军接过纸条一看,手开始发抖:“李书记,我错了,这茶我没喝,马上退回去!”

    “退是该退,但不是退了就完事。”李毅飞平静地坐下,“张书记,墙上标语写得再好,不如实际做得好。你把心思放在收礼上,大店镇能好得了吗?”

    张建军低头认错:“我知道错了,一定改!”

    李毅飞当即让把所有干部召集到会议室开警示教育会。会上他没有点名批评,而是讲了几个近期发生的贪腐案例,最后严肃道:“咱们手中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不是用来谋私利的。谁还想搞小动作,别以为能蒙混过关,我这里的举报电话天天有人打。”

    散会后,一个年轻干部偷偷对同事说:“李书记这次来真的了,以后可不敢瞎来。”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毅飞跑遍了全县所有乡镇,查处了三个“搞小动作”的干部,全都按规定严肃处理。消息传开,全县干部都绷紧了神经。

    李毅飞清楚这只是开始。他看着手中一封举报信,上面写着某科长借审批项目之机索要“好处费”,他将信折好放进抽屉,喃喃自语:“下一个就是你。”

    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王建国忐忑不安地走进来。他是外地来白水投资食品厂的,半年前办手续跑了一个月都没批下来。

    “王总,手续办得怎样了?”工作人员小张主动迎上来,笑容可掬。

    王建国有些惊讶,上次来可没这待遇。“我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变更。”他递过材料,已经做好了再跑几趟的准备。

    小张仔细看了看材料,笑着说:“王总,材料都齐了,现在不用跑各个部门,在我们这儿就能一站式办理。

    材料放这儿,明天我们就可以电话通知您来取证。”

    “这么快?”王建国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上次来说要等一个月啊!”

    小张不好意思地笑笑:“之前我们工作没到位,流程太繁琐。

    这阵子李书记和徐县长狠抓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要求‘最多跑一次’。”

    王建国将信将疑,第二天果然接到电话。拿着崭新的许可证,他在休息区遇到几个企业老板,大家都在夸赞新变化。

    “我之前办税务登记跑了两趟,现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太方便了。”“是啊,之前总有人来厂里‘检查’想捞好处,这阵子再没见来了。”“听说李书记成立了营商环境监督小组,谁刁难企业一举报一个准。”

    王建国心里踏实了,当即给总部打电话:“我觉得白水投资环境真的变好了,建议追加两百万投资!”

    消息传到县委会,徐志国笑着对李毅飞说:“看来营商环境好了,企业自然愿意来。这才一个月,就有三家外地企业来考察,两家已经签了投资协议。”

    李毅飞点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建企业服务群,有问题随时解决。不能让企业来了又走。”

    政务服务中心的角落里,一个以前总爱刁难企业的工作人员正低头认真整理材料。他听说之前有个同事因故意拖延企业手续,被李书记查到后直接调往偏远乡镇,再也不敢有半点马虎。

    解决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问题后,李毅飞将重心转到农民增收上。与徐志国深入研究后,决定在张庄村搞合作社试点。

    张庄村支书张老根是位近六十岁的老党员,为人实在但思想保守。李毅飞第一次开村民大会,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李毅飞等大家安静下来,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人群中间:“乡亲们,咱们先算笔账。种玉米一斤能卖多少钱?”

    “一块二!”有人喊道。

    “自己拉去镇上卖,扣除油钱路费,一斤也就赚一块钱。”李毅飞接着说,“要是成立合作社,统一卖给县食品厂,一斤一块五,还不用自己跑运输,你们说划算不?”

    人群安静了片刻,有人质疑:“真能给一块五?要是压价怎么办?”

    问话的是老农户王大爷,种了一辈子地,最怕卖不上价。

    李毅飞笑了:“王大爷放心,我跟县里几家食品厂都谈好了,跟合作社签长期合同,价格保证不低于一块五。谁敢压价,我亲自去找他们!”

    虽然还有犹豫,但看李毅飞和张老根说得实在,不少人动了心。最后二十多户报名加入合作社,王大爷也报了名:“我先试试,真能多赚钱,明年我让全村都加入!”

    合作社刚成立就遇到麻烦。张老根带人收完第一批玉米,联系好的加工厂突然变卦:“现在行情跌了,只能给一块三,不要就拉回去。”

    张老根急了,赶紧给李毅飞打电话:“李书记,这可咋办?都说好一块五,现在压价不是坑人吗?”

    李毅飞正在开会,当即散会直奔加工厂。刘总见李毅飞来了,赶紧笑脸相迎。

    “刘总,说好合作社玉米一块五,怎么变卦了?”李毅飞直接问道。

    刘总搓着手,一脸为难:“李书记,您不知道,现在外地玉米都降价,按一块五收我得亏本啊。”

    “亏本?”李毅飞拿出手机打开一个文档,“我刚查了市场数据,玉米价格确实跌了点,但没到一块三。而且你们厂和市里超市签的供货合同价格是固定的,怎么会亏本?”

    刘总没想到李毅飞连这都知道,脸一下子红了:“李书记,我...我就是想多赚点。”

    “刘总,你在白水办厂享受着优惠政策,合作社帮你解决原材料问题,你却压价坑农民,合适吗?”李毅飞语气加重,“今天不按说好的价格收,以后的优惠政策就别想了,我还会让其他企业都知道你是怎么对待农民的。”

    刘总赶紧点头:“李书记我错了,马上按一块五收,再也不压价了!”

    当天下午,加工厂按一块五的价格收了玉米,农户们拿到钱乐开了花。

    王大爷拿着厚厚一沓钞票,找到李毅飞:“李书记真为农民办实事!我回去就跟村里人说,都加入合作社!”

    解决收购价问题后,李毅飞给合作社派了技术员小林。小林是刚毕业的农大学生,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

    小林到张庄村第一天就去王大爷地里。王大爷正在浇玉米,瞥了眼小林:“你这小伙子细皮嫩肉的,会种地吗?”

    小林不气不恼,微笑着说:“王大爷,我是没种过地,但我学的是农作物种植。要不咱们比比,看谁种的玉米长得好?”

    王大爷来劲了:“行啊!我按老方法种,你在旁边开块地按新方法种,到时候看谁产量高!”

    接下来的日子,小林天天往地里跑,教农户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

    王大爷根本不听,仍然按自己的老方法种:“我种一辈子地还能不如你个毛头小子?”

    结果没多久,王大爷的玉米就出了问题――叶子长黄斑生虫子,又瘦又小。而小林的玉米绿油油的,比王大爷的高出一大截。

    王大爷急了,跑到小林地里拉着他的手:“小伙子快帮帮我,我的玉米咋变这样了?之前还好好的啊!”

    小林忍着笑拿出一个小瓶子:“王大爷,这是专治玉米螟的药,按比例稀释喷叶子上,三天就能好。您之前施肥太多,烧根了,以后要按这个量施。”

    王大爷连连点头:“好好好,都听你的,以后你说怎么种就怎么种!”

    旁边的农户笑了:“王大爷,之前不是说人家不会种地吗?现在服软了?”

    王大爷脸红道:“我老糊涂了!人家小林是大学生,懂科学,比我强!”

    从此,王大爷成了小林的“跟屁虫”,走到哪跟到哪,还帮着小林给其他农户讲课:“都听小林的准没错!我之前不听,玉米差点废了!”

    小林也没闲着,除了教种玉米,还引进了新品种西红柿和黄瓜。他跟合作社商量,让农户在玉米地里套种西红柿,这样一亩地能多赚两千多块。

    有农户担心:“西红柿不好卖啊,卖不出去不就亏了?”

    小林说:“大家放心,我跟县里超市和电商平台都联系好了,他们上门收购,价格比市场价还高。”

    秋天,张庄村的玉米丰收了,套种的西红柿也卖了好价钱。王大爷算了一下,一亩地比去年多赚了三千多块。他拿着钱跑到村委会,当着全村人的面说:“我现在信了,合作社就是好!李书记和小林都是咱们农民的贵人!”

    此时,李毅飞正在县里开会,听徐志国汇报全县合作社发展情况:“现在已经有十个村成立了合作社,还有五个村在筹备,预计明年能覆盖全县所有村。农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三成。”

    李毅飞笑了:“好,继续加油。下一步要引进更多新品种、新技术,让白水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白水的发展,就像这秋天的庄稼一样,充满了希望。

    而谁也不知道,李毅飞心里还有个更大的计划――在白水建一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在本地加工,卖出更高的价钱。

    这个计划会给白水带来怎样的变化?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而白水的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