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物品是可以永久的保存下去的,况且还是纸张这种脆弱的东西,要想让它能够永久的传承下去,那就只能将它们完整的复印下来。
中国古代就有活字印刷术,这是充满智慧的四大发明之一。
活字印刷术就是将字体雕刻在一个个小四方形的泥坯上,烧制成陶,形成字坯,将字坯整齐排列入印版中,刷上墨,再用白纸覆于印版之上,用手轻轻按压,字体就会印在白纸之上。
字坯形成后,不易损坏,可以反复使用,即便其中某个字坯损坏了,也可以重新雕刻替换,这就是所谓的“活字”。
活字印刷术充满了智慧的结晶,但现在刘田想要将整本工具图谱都复制下来,用活字印刷术就不太可行了。
活字印刷术只针对文字,对于图画就无能为力了,刘田只好利用其他方法来复印图谱,但无论如何,与活字印刷术的基本操作方式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是用木板替代字坯,这种在木板上雕刻出图画,再刷墨印刷的方法被称为“雕版印刷术”。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去山上寻找大树,树干越粗越好,反正原始丛林里不缺乏成百上千年的古树,砍掉一两棵也不会心疼。
大树运回来后,由木工们加工成一块块表面光滑平整的四方形木板,木板不需要太厚,厚度在10-20厘米就可以了。
木板加工好之后,刘田参照图谱,用毛笔在木板上画出各项工具的结构图,以及解析和组装的方法,木工们再沿着线条雕刻出来,一块木板就是一个印版,使用的时候,在木板上涂上墨,覆盖白纸,轻轻按压,就可以印制出一张图谱了。
最后再将纸张裁剪后,用麻线装订成册,可以一次性多印制一些图谱,这样就不怕原件丢失或是毁损了。
文字也是可以用雕版印刷术来印刷的,在木条上刻上字,放入印版中刷上墨来复印。
比起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在操作上更加简便,但缺点是,木条时间长了之后,容易虫蛀或是受潮腐败,而且,只要一根木条上有一个字不清晰了,整根木条就没用了,需要重新制作刻字。
活字印刷术虽然操作复杂一点,要制作泥坯,还要烧制成型,但一旦做好了,就不容易损坏,可以一劳永逸的使用,而且,即便是其中的一个字坯坏掉了,只需要替换这一个就可以了,不用整个字坯都替换掉。
这就是为什么活字印刷术操作上更加复杂,但能成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原因,全是智慧。
在木板上画出每一件工具的结构和详细的解析,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能慢慢来,索性刘田也不着急,反正时间有的是,他还打算在空闲的时候,利用活字印刷术,印制出大写的中文数字,以及一些简单的文字,装订成册,当成课本,交给学堂里的学生来学习。
进入学堂学习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时间,快要毕业了,这三年时间,他们主要学习的是大写的中文数字,以及一些简单的汉字,临近毕业,年龄超过15岁,较大的学生,就可以进入工作岗位了。
各个工坊里,都会优先录用从学堂里毕业的学生,在这些工坊里面工作,就相当于获得了一个铁饭碗。
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会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这一阶段的学习,时间会更长,他们除了学习更多的汉字外,还要学习九九乘法表以及加减乘除法。
当第二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刘田预备从这些孩子中选出一部分成绩优异的来当先生,让他们担任教导学生的任务,将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第二阶段的学习,只能由刘田亲自来教,春耕已经结束了,正好迎来了一段比较空闲的时光。
进入到第二阶段学习的学生一共有四十二人,正好可以组成一个班级,刘田的教学方法很简单,每天教两个小时,一个小时用来学习汉字,一个小时用来学习数学。
教学结束后,刘田会布置作业,让请来的先生督促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因为部落里事务繁忙,刘田每天只能有两个小时的教学时间,但孩子们留在课堂的时间远不止两个小时,他们需要将刘田布置的作业做完后,才可以放学回家。
刘田会在晚上,抽出时间批改作业,第二天将批改的作业带到课堂上发放下去,根据错误率来讲解错误的题目,纠正错误,大部分学生都会了,才会进入到下一课程的学习。
这些孩子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数字也基本全部都认识了,所以,教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刘田不奢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优异,只要其中能有一半的学生学会百分之七八十的知识,他就满意了。
这些学生中,未来将会有大部分人成为先生,来传承华部落的文化。
春耕虽然已经结束了,大部分族人家里都进入了农闲阶段,但刘田还是忙的不可开交,他一方面要教课,另一方面还要画图谱,部落里每天还有很多事要找他,从早到晚,他几乎就没有空闲的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来已经很忙了,渔民部落那边却又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因为生活在海边,渔民部落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台风,大风吹走了渔民部落无数的物资,食物,陶器,晒好的盐,就连华部落帮助他们盖的瓦房,屋顶的瓦片都被大风给卷到天上去了。
经营了好几年的盐田,也被飓风带来的海浪给冲毁了。
渔民部落的族人也死伤了十多人,如果不是华部落帮助他们建的瓦房足够坚固,在台风来临时,所有的族人都躲进了瓦房里,恐怕,渔民部落的死伤将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台风过去之后,渔民部落的首领叉就派人来到华城求援,请求华部落派瓦工来帮助他们修葺房屋,他还向华城佘了一些粮食,以后利用盐来抵偿。
刘田没有过多耽搁,他立刻安排了十名瓦工,以及一万斤粮食,用马车送往了渔民部落。
这些对于华部落来说,都不算是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渔民部落的盐田毁损后,需要慢慢修复,暂时不能向华部落输送白盐了。
这让刘田很难受,一直以来,华部落主要的食盐来源都是由渔民部落提供的,要是渔民部落突然不提供白盐了,部落里的白盐肯定会出现短缺。
刘田只好一方面加大盐矿的开采,另一方面派人乘船去海城运输白盐,暂时缓解一下白盐紧缺的问题。
除此之外,刘田还计划派人去巨盐部落,在巨盐部落的遗址上建一个专门采盐的据点,派一些盐工长期驻扎在那边,在盐湖旁开辟盐田来晒盐。
这个计划很快就实施了下去,先派出一批瓦工和木工前往建造瓦房和围墙,据点的规模很小,足够容纳一两百人居住就可以了。
围墙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野兽袭击,华部落其他四座城池周边的野兽基本都被清理干净了,但盐湖旁边还是有很多野兽出没的,特别是在巨盐部落覆没之后,没有人类活动,周边的野兽变的更多了。
不但如此,盐湖旁边也容易吸引野兽,毕竟,野兽与人类一样,也是需要补充盐分的。
喜欢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请大家收藏:()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