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83章 宣读奏疏,心思各异
    对于三、四品的官员,他们最开始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在听。

    毕竟,他们不相信一个困扰了华夏百年的难题,能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得到了解决。

    可听到一半,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个个都开始聚精会神,认认真真的听着奏疏中的内容。

    奏疏前一半内容,偏向理性分析,说的很中肯、剖析的全面,却并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然而到了后半部分,针对这个问题便的解决办法,渐渐浮出了水面。

    如何通过新建设学院——大学,一个堪比国子监的学府,以此来解决这个难题。

    众人跟朱棣最开始看奏疏时候的反应大差不差。

    都是先思索着其中的可能性,然后随着丝丝入扣的深入,突然一些想不到的地方开始明悟。

    紧接着,就被这份奏疏的内容深深震撼到。

    主要通过建设大学,从而将那些偏科但却在某一领域有着真才实学的落榜生,提供一个地方,以朝廷的名义,对他们继续着重培养。

    这样一来,有才之人有了去处,而大明也有了人才储备!

    双赢!

    这样的构想,第一次听,确实有一种被惊艳到的感觉。

    看似建设大学无非是多建设了一个学府,可若没有想到这一点,饶是再给你几百年,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在场的官员,全部都想到了,这个举措一出,估计能够瞬间笼络天下读书人的人。

    只不过,这样一来,却是朝廷用钱买人心啊!

    负担太重!

    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下一刻,当他们听到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大学建设完之后,关于大学内的学子,竟采用全免费制度。

    下到衣食住行,上到学费,全部免费。

    但这一部分钱,也并不是由朝廷户部出钱,而是商贾!

    此时,他们有了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更多的是傻眼!

    懵逼在了当场!

    他们确实没想过,可以让商贾出资,承接这里的费用。

    只不过,商贾不仅地位低下,还极其奸诈,不可能平白无故拿钱出来。

    因此,朝廷针对这种做法,给出了一定的政策。

    允许商贾子弟入大学读书!

    特么的!

    落榜学子进入大学,这点无可厚非。

    毕竟,说到底也是读书人。

    读书人进入学府,理所应当。

    只不过,商贾那种投机倒把之辈,士农工商最底层,有什么资格进入其中?

    瞬间,奉天殿内开始有人窃窃私语。

    由于常会期间,本来就为商议而开,所以对着这些私语探讨的声音,永乐帝并没有制止。

    渐渐的,窃窃私语的人多了起来,奉天殿内瞬间陷入了嘈杂当中。

    只不过讨论的人群,只有三四品官员。

    对于那些二品的官员,早在昨日,就已在家中骂过娘了。

    但也仅此而已!

    反对?那就直接找永乐帝单聊。

    而朱棣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这些书生,没那个胆子。

    毕竟,永乐帝可是连被誉为天下读书人种子的方孝儒,永乐帝杀起来也是毫不手软,更不要说他们了。

    而那个胆子的夏原吉,对此持沉默态度。

    唯一一个能冲锋的,趴窝了。

    他们也只能在常会期间,随机应变。

    当然这个随机应变,是看其他二品官员的态度。

    有人冲锋必跟。

    但这个出头鸟,不能自己做!

    渐渐的,三四品官员发现前列的二品大员,其中包括自己的老大,无一人私语、探讨。

    众人慢慢心怀疑惑的安静下来。

    王忠对于这种突然嘈杂的环境,像是已经见怪不怪了。

    见众人安静下来,他继续读着最后一部分。

    奏疏上,最后一小部分,讲述了引用商贾进入的好处,朝廷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最终这个决议能够达成朝廷、学子、商贾同时获利的三赢局面。

    简称赢麻了。

    对于李志刚这种官场老油条,在书写奏疏的时候,极具展现自身的语言艺术。

    不会直接说引入商贾,是因这笔费用巨大,朝廷不想负担,然后找到商贾阶层承接。

    而是美化了一遍。

    说对那些在大学建设当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应该给予一定的名额。

    这个说法,很委婉。

    做贡献得名额,听起来朝廷注重赏罚分明,不会过于刺耳。

    整篇通读之后,整个大殿内没有嘈杂,反而寂静无声。

    若此时掉在地上一根针,都能听到声音。

    所有人全被这种引起商贾、建设大学等策略,震撼到了。

    这份奏疏抛开其他不谈,光是所出现的几个势力,全部都获利一点来看,堪称完美。

    不可否认,这一份奏疏若是实施,获利最大的定是朝廷。

    毕竟无论是落榜生还是商贾,最终都是为了朝廷的人才储备服务。

    这项制度若实施,估计会成为科举这样,一直被延续下去,百年、乃至千年的制度。

    但学府那么神圣的地方,怎么能被金钱玷污!

    那可是圣贤书啊!

    想到这,在场三四品官员,心中焦急,想着二品官员咋没人冲锋。

    出言反驳,我们好跟团啊!

    其中,最焦急的一批人,当属坚定不移奉行程朱理学的官员。这份奏疏上面的内容,在挑衅程朱理学下的皇权框架,这是他们所不能够容忍的。

    二品官员因已被敲打过,所以将希望都寄托在了‘莽夫’夏原吉身上。

    夏原吉此人虽然榆木脑袋一些,可也是读过圣贤书的,而且对商贾很是厌恶,定然会站在他们这边。

    ……

    朱棣将大殿内各个官员的反应尽收眼底,并没有急着宣陈羽出来,探讨这个奏疏议题,而是给了夏原吉一个眼神。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当中,夏原吉得到授意,缓缓站出队列,朗声道:

    “陛下,臣听后,认为此计策构思之精妙、格局之宏大,实乃古所未有、今所未见,乃是划时代的绝佳国策!”

    “此策推行之初,或许在短时间内难见显着成效,然臣愿以己之见断言,只需假以三五年光阴,待其根基稳固、成效渐显,届时此策蕴藏的磅礴力量,必能令朝野上下叹服其远见卓识!”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