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衫十三听后心中大感震撼。
八百起兵,到现在坐上皇帝手下坐拥五十万中央禁军!
怪不得这位永乐帝的弟弟,宁王这么猛。
真是一脉相传!
联想起倭兵这段时间以来与明作战的损失,他心中升起了一股深深的复杂。
上衫十三顿了顿,盯着细川大内的眼睛,问道:
“那你对不久前,在大明国宴上那一场关于倭人对永乐帝的刺杀,如何看待?”
“或者说你有没有挽回的办法?”
细川大内:“???”
什么叫做我怎么看待。
这不是你们幕府的主意?
不得不说,这一招不仅屁用没有,还惹的一身骚。
大明有一种叫做锦衣卫的机构,直接负责皇帝的安全。
也不知道你们幕府方面如何绕过了锦衣卫,成功让刺客接近永乐帝。但人家永乐帝是一个武将,身边还有两个异常能打的儿子。
饶是幕府派遣的刺客,克服了重重困难,真将永乐帝刺死了……
然后呢?
幕府方面除了能够招致大明上下的全部怒火,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吗?
现在好了,人家派人过来要说法。
幕府方面的中央禁军,更是打没了一半。
又搞了一个十八路诸侯,一样有去无回。
现在问我怎么看?
说到底,不都是因你幕府搞出的这件事情引起的吗?!
但这种直接指着幕府鼻子质问的话,他还是不敢直说。
而且现在说这些责怪的话,没有任何意义,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接下来应该考虑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细川大内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
“其实这件事,据我猜测应该是一位名道衍的高僧所为。”
“此人是永乐帝身边的重要谋士,虽身份是和尚,却心肠毒辣,大明内部的战乱靖难之役,就有此人一半的推动。”
“以往倭岛外部有神风相助,哪怕强如元朝,陆续派兵两次,十多万人也全部成为枯骨。而永乐一朝,却可以突破神风,直接来到倭岛内地……”
“我猜测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是这位道衍高僧,破除了神风!”
上衫十三眼睛微微眯起,嘴中楠楠的念道:
“道衍……和尚……”
“妖僧!”
“如今国内的战局你也已经看见了,根据你对大明的了解,若是想要平息,幕府方面该如何做?”
上衫十三简单了解一番大明内部的国力之后,又知道了永乐帝身边有这样一位妖僧,当即有些失去了继续作战下去的欲望。
毕竟此次前来的宁王,还只是一个燕王的低配版。
之前护佑倭岛的神风已经被破除,继续打下去的话:输了,很有可能幕府都不复存在;赢了,很有可能引来一个宁王的高配版燕王的御驾亲征,外加一个才智超绝的谋士。
所以最好的选择不是打,而是停战!
提到这个话题,细川大内面容肃穆道:
“据我所知,华夏这个国家出兵,讲究的是一个名正言顺,也就说师出有名。而此次倭兵对于永乐帝的刺杀事件,相当于倭岛给对方在这件事上落下了一个口实,给大明攻伐我们有了一个理由。”
“若是想要让大明止战,只需要将这个理由堵回去就行,也就是给大明在国宴上刺杀皇帝的事情一个交代。”
上衫十三微微颔首,思索片刻之后说道:
“这样啊……”
“以你对大明的作战情况来看,若是我们在这件事上没有给大明一个交代,而是选择继续打下去,那么我们会因此亡国吗?”
细川大内轻轻的摇了摇头,
“大明疆域辽阔、物产丰饶,若将我们与大明相较,不过是偏安于东海一隅的弹丸小国,实力悬殊显而易见。”
“可要说大明灭亡我们,这种念头根本不切实际。
其一,大明与前朝元朝截然不同,它是由汉人建立的正统王朝,始终以儒法为治国根基,将‘仁爱’奉为核心准则。在儒家的伦理体系里,无故攻伐、覆灭他国,本就是违背天道人伦的不义之举,大明绝不会轻易为之。
其二,我们倭岛虽整体实力不及大明,却也绝非任人宰割之辈:全国人口已逾千万,常备兵力亦有数十万之众;加之境内筑有坚固城郭以御外敌,武器装备也颇具规模、战力不俗。”
“有这样的国力与防御配置作为支撑,大明想要彻底灭亡我们,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上衫十三点了点头,降与不降的两种方案与可能的结果,他都已经问过了。
若是降,那么只需要他们幕府给大明刺杀永乐帝一事一个交代即可;若是不降,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他们被拖入战争泥潭,国亡不了。
上衫十三还是有些犹豫,他沉吟半晌之后,对着细川大内问道:
“目前国内倭兵对于大明士卒的战斗情况,你已经看见了,不是很乐观。”
“你认为是幕府给大明一个交代,从而平息这一场战争;还是继续打下去,直到将大明的军队从倭岛上赶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细川大内闻言,只是略做思考便言辞恳切的说道:
“战!”
“这次若我们求和,那么历年以来,倭岛对南洋诸国形成的威慑将荡然无存!对今后的发展很不利,而且明军已经破除了神风的庇佑,谁又能保证有第一次攻打,不会有第二次攻打?”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神风破除带来的不利影响,我认为一定要将大明打疼才行!怎么说也是远离本土作战,我相信现在的失败只是对他们作战的方法有待调整,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细川大内当然希望上衫十三能够战胜明军。
毕竟自大明的永乐帝公然违背祖制,命令郑和舰队下西洋之后,他们这些倭岛的浪人,对于南洋的统治力大大减弱。
好在他们依靠着抢一顿换一个地方的策略,依旧能够与明军斡旋。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若是此次大明在倭岛内部的战争取得胜利,不用想也知道,他们浪人在南洋的生存空间定然会遭到挤压。
上衫十三看着细川大内如此决绝的作战态度,双眸一凝,随后突然嘴角咧开一抹微笑,和善的说道:
“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我已经有了决断。”
“行了,你进来到现在连一口茶都没喝,润润嗓子!”
细川大内见上衫十三的这副反应,以为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心情大好。
讨论了这么长时间,他也有口渴了。
于是欣然喝了一大口茶水。
上衫十三面前的这杯茶水却没有动,而是静静的看着细川大内。
细川大内面露疑惑,心中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上衫十三之前的和善的笑容,渐渐变得阴冷。
上衫十三前后这么大的变化,细川大内不可能发现不了,他瞳孔猛然一缩,心中一股强烈的不安,涌上心头。
下一刻,他像是感觉到了什么,下意识抬手按住腹部。
一股剧烈的绞痛已如潮水般漫过五脏六腑,疼得他胸腔剧烈起伏,呼吸瞬间变得粗重急促。
“咳……咳咳……”
细碎的咳嗽声不受控制地从喉间溢出,他低下头,只见咳在和服前襟上的唾液里,竟泛着点点暗红的血珠。
这一刻方才心中的不安彻底化作冰冷的恐惧,顺着脊椎疯狂往上窜。
那杯茶!
有毒?
为什么?
他想开口质问,舌头却麻木得失去了知觉,连发出完整的音节都成了奢望。
视线开始不受控制地模糊,双手死死攥住衣襟,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可这点疼痛在毒发的折磨面前,竟渺小得不值一提。
喉头一阵腥甜涌上,他再也抑制不住,一口鲜血猛地喷溅而出,整个人的身子,也倒了下去。
他视线彻底陷入黑暗前,看到上衫十三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他的跟前,居高临下地看着。
上衫十三冷冷的说道:“幕府养着你们,倒是养出来了一个祸患。刺杀大明皇帝,谁给你的胆子!”
“倭岛这段时间的一切损失,外加大明皇帝的怒火,就用你们浪人的命来偿还!”
“这样的一份交代,估计宁王殿下该满意撤军了吧!”
倭岛损失兵力达到几十万,这样的损失,哪怕放到地广物博的大明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不要说一个孤岛倭寇了。
而且根据前线斥候传来的最新消息,宁王的数万大军,在水淹十八路诸侯之后,只进行了简单的休整,便继续朝着幕府所在的方位行军而来。
十八路诸侯都打不过明军,而幕府现在能调动的倭兵,满打满算也才五万人左右。
拿着五万兵马去抵御明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在没有开始这个话题之前,上衫十三已经想着该怎么样投降了。
可是上衫十三将幕府方面的使臣间中闺密,都特么用大记忆恢复术,活生生的恢复死了。
也没有得到刺杀皇帝的命令,到底是幕府中的哪一方势力干的。
而今日对于细川大内的一番考察,看着细川大内对于大明作战的浓浓战意,他算是知道如今倭岛内部的巨大损失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了。
细川大内!
除了他,倭岛真的不可能会有人去干那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细川大内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获利的家伙。
不是他还能是谁?
一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养出的狗造成的,上衫十三就恨不得拿出刀,对着细川大内的尸体再砍上几刀泄愤。
毕竟自洪武时期以来,幕府方面,虽然靠着细川大内的家族获利不少。
但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可谓是全部连本带利的还了回去。
……
上衫十三看着细川大内的尸体,长长叹息一声。
自此倭岛不出意外的话,将会与南洋那些小国一样,成为大明的一个藩属国!
毕竟从这一次与明军作战上,就可以看出来双方的国力巨大差距。
而在这种巨大的差距下,倭岛再也没有了神风庇佑。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今后他们不小心惹恼了大明,会随时遭到来自大明的军队打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