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04章 高人气的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学习方法与技巧对于临近中考、高考的时候,可谓天天听。

    而眼前的学子说不定将来有一部分通过大学入仕,很有可能会成为他在朝中的政治资本。

    左右最终收益的人还是他。

    因此就是提一嘴的事,举手之劳而已。

    随着陈羽的不断传授与解惑学习方面的知识,众学子不断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

    期间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起来。

    但这一次,哪怕人聚集的再多,现场也非常安静。

    一个个的竖起耳朵,听着陈羽的讲解,生怕一个不注意,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走了一会,陈羽来到大学当中,属于官员办公的几间屋子前。

    众学子正听的兴起,谁知道陈羽突然停了,众人扫视一圈周遭,大概明白陈羽要工作去了。

    顿时一个个心中有些痒痒,更多的则是意犹未尽。

    还是最开始询问陈羽身份的那名学子反应最快,他弯腰拱手,对着陈羽说道:

    “陈主事,方才在大门外,听见您今后要在大学任职,莫非您今后是一人双职?”

    陈羽点了点头,语气温和,像是一位邻家大哥哥般的语气说道:

    “不错,因有关新建大学的联名奏疏,是我与礼部尚书李志刚一同联名上述,并且我在前不久的常会上,发表了对于大学等相关方面的建设性建议,因此陛下让我兼任双职。”

    “除了担任内阁主事之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还同时兼任大学监丞,负责管理接下来大学内部的纪律!”

    陈羽身兼数职的事情,早在不久之前,就已在民间传开了。

    只不过,对于这则任命,并没有出现在皇榜上,众人也只是猜测,并没有百分百的确认。

    如今见陈羽本人,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了兼任双职的事情,在场众学子顿时沸腾了。

    一众学子当中,时不时的有发出‘太好了’、‘陛下圣明’之类的欢呼声。

    众人的欢呼,是发自内心感到高兴。

    毕竟经过方才陈羽的学习知识与技巧传授,他们已经感受到了一股来自学神的压迫感。

    苦于时间短,他们还有许多问题想要问,也还有许多文章想要请教。

    现在好了,以后学神直接常驻大学,那他们再想要询问,可就太方便了。

    虽然大学因背靠朝廷的缘故,接下来所请的大学老师,必然都是一方大学问家。

    但陈羽仍旧是请教学问的第一人选。

    首先陈羽在众学子的心目中,渐渐朝着偶像的方向发展。

    其次就是陈羽非常的接地气。

    毕竟,对于大学当中的大儒老师,在士绅这个阶级,有可能非常的出名。

    他们也从读书人的圈子里,听过哪位大儒的牛逼。

    但太远了。

    再者,那些资深大儒们是高高在上的‘严师’。

    就像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写的那样,古代的老师往往端坐于上,寒门学子要俯身倾耳以请,即便遇其叱咄,也只能色愈恭,礼愈至,那份敬畏中,藏着难以逾越的阶级鸿沟。

    而陈羽与他们在身份上,虽然现在也是有着巨大的差距。

    但接触起来,不仅没有一点架子,而且感觉非常的舒服。

    最重要的是,人家陈羽的才能也是实打实的牛逼。

    恩科当中所写的文章,一些大儒看了都不得不拜服。

    种种加起来,陈羽可比那些所谓的学术大拿,实在、亲近多了。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场的学子们早已在心中默认:自己是陈羽一派的人。

    这种势力归属的默契,在古代但凡能触及官场的圈子里,本就是常见的规则。

    就像之前的恩科,只要有人能拿下贡士头衔,便会默认当年的阅卷老师是自己的恩师;

    日后入仕,按规矩也要登门拜访。

    这就是官场的本质,将朋友搞得多多的,早早找到值得追随的靠山,才算是踏入官场这个圈子的第一步。

    只不过,除非是格外优异、能让阅卷官记挂的学子,其余人往往只能吃闭门羹。

    如今的学子们虽还未正式入仕,却也懂其中的门道。

    陈羽不过入仕短短时日,便能拿下从七品的官阶,还兼任两个职位。

    这份晋升速度,背后藏着的潜力与资源,早已让他们心中有了判断。

    跟着这样的人,不仅能学到真才实学,更能为日后的仕途铺下一条近路。

    这般“既有才学可依,又有前途可盼”的选择,谁又会拒绝呢?

    因此从各个方面来说,让自己一派的老大,在今后的生活中,担任监丞管理他们,从而也让他们获得更多相互接触的空间与时间。

    简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陈羽看着众人狂呼的反应,心中有些动容。

    他扫视一圈众学子,将目光停留在了最开始询问他身份、并在一路上都几次表现突出的那名学子,温和的问道:

    “你这个学生倒是很有上进心,不知可否告知姓名与籍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名学生闻言,神色郑重,拱手道:

    “回禀陈监丞,学生陈循,字德遵,号芳洲,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祖籍浙江温州府平阳县。”

    陈羽:“???”

    陈羽听后上下打量了一番陈循,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好家伙,自己就随便问一个太想进步的人。

    结果问出来了一个大明的未来内阁首辅?

    陈循他可太知道了!

    寒门的杰出代表,前期求学之路十分苦楚,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入仕之后,凭借着过人的才识与能力,一步一步坐上了当时大明的权臣巅峰,内阁首辅。

    陈循五岁丧母,十岁丧父,仲兄早卒,独与比他大十岁的长兄德逊相依,兄弟二人团结相处,同舟共济,生活清苦。

    但他少年时候,就以聪慧闻名乡里。初入乡塾读书,不三数过辄背诵,老成咸异之。叔父陈一敬罢官归,从授业,大有造诣。

    入仕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后以翰林院学士的官职进入内阁,历任户部右侍郎。土木之变后,陈循赞成于谦的主张,遂升为户部尚书。

    景泰元年,朱祁钰看重了陈循的才干,将其视为心腹,并升其为内阁首辅,备受宠信。

    只不过后来明英宗复辟,奖励夺门功臣,诬杀于谦等相关‘叛臣’。陈循亦被廷杖一百,贬戍铁岭卫,削籍为民。

    这种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最开始的时候,陈羽当做人物故事看。

    没想到,现在对于他认识对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只不过看着陈循现在成为了大学的学生,看来第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跟于谦一样,没有发挥好。

    陈羽不清楚对方落榜几次后高中,但他清楚现在陈循有了大学的教育资源,估计入仕的时间线要提前了。

    陈羽拍了拍陈循的肩膀,称赞道:

    “好名字,我记住了!希望你今后能在大学好好学习,莫要辜负朝廷对你的期待!”

    好名字,简简单单的一句夸赞,让陈循神情激动,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他强行压下心中的狂喜,保证道:

    “陈监丞的劝诫之语,在下定当铭记!”

    陈循虽然在后面一路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可是前半生,却是一个妥妥的寒门。

    寒门除了家庭贫苦,几乎用整个家族来供养他读书之外,还有就是人脉枯竭。

    他之所以在今日表现的如此积极,首先就是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陈羽的文章、策略他都看过了,用一句惊为天人来形容,再合适不。

    再者,通过陈羽入仕两日内的大学联名奏疏,也可以看出来,陈羽绝对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而是一个兼具才识与才干的人。

    这样的人,将来在仕途上,注定能够走的很远。

    而陈循坚信自己将来也会入仕,那么陈羽就将会是他的引路人。

    经过方才二人的一问一答,陈循明白,他们之间的因果,算是搭上线了。

    看着陈循信誓旦旦的保证,陈羽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并不怀疑。

    毕竟是未来的内阁首辅。

    随后,陈羽转过身来,对着众学子说道:

    “诸位,这份劝诫不仅仅是针对陈循,你们也是如此。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莫要辜负朝廷对你们的期盼!”

    众学子:“我等定当铭记陈监丞劝诫!”

    ……

    陈羽摆了摆手说道:

    “行了诸位,散了吧。接下来我还需要与李祭酒等一众官员,商议接下来的开学大典相关事宜。”

    “各位也回去拾到拾到,争取以最好的姿态,出席接下来的开学大典。”

    “至于与各位探讨学问上的问题,以后有的是时间,不急于一时!”

    众学子闻言,不再多说什么。

    纷纷拱手行礼,转身离去。

    这个过程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只不过人群中,断断续续的传来窃窃私语的声音。

    大多都是非常羡慕陈循,能够被陈羽询问姓名并记住。甚至还用拍肩膀,表示勉励。

    唉!

    早知道当初我就表现的再积极一点了。

    ……

    陈羽见一众学生离开后,揉了揉自己的脸颊,这才转身敲门而入。

    此时办公室内,已经有了几个官员在此等候。

    虽然陈羽自认为在内阁点卯之后,一刻也没有停歇的来到此处,但现场的情况明显就是来晚了。

    见陈羽的身影出现,原本正在和一众官员交代事情的李志刚,当即一脸笑意的迎了过去:

    “陈老弟,你这家伙可算是来了,你知不知道我在这里等你都快要等的睡着了。”

    李志刚还是老样子,说起话来快言快语,对陈羽没那么多的讲究。

    甚至话语中,用陈老弟称呼,也是丝毫不掩饰他与陈羽的亲近。

    面对这样一幕,顿时让在场的一众官员,眼中诧异,心中狂颤。

    传言诚不欺我!

    正二品的礼部尚书李志刚跟从七品的内阁主事陈羽,私交甚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