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0章 麦积山从血腥满地,成为佛门圣地
    北魏宫殿之内,压抑的氛围仿若实质的阴霾,沉沉地压在众人的心间。拓跋珪面色墨沉如夜,双眸瞪得浑圆,熊熊怒火似要将眼前的一切焚烧成灰烬,额头上青筋暴起,犹如扭曲蠕动的蚯蚓,在皮肤之下不安地躁动。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将手中的竹简如投掷致命暗器一般,狠狠掷于地上。竹简瞬间如惊弓之鸟,向四处迸散开来。紧接着,他猛地一脚踢翻面前的案几,“哐当” 一声巨响,在寂静的宫殿内轰然回荡。

    拓跋珪面向群臣,声嘶力竭地怒吼:“那慕容轩与林婉清,简直罪无可赦!竟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插手朕与后秦之间的大事,把朕一统北方的千秋大计搅得七零八落!”

    拓跋珪胸膛剧烈起伏,犹如狂风中的波涛,怒目如炬,扫视着群臣,仿佛要从他们的脸上找出同谋的蛛丝马迹:“此次柴壁之战,本可一帆风顺地推进,成就朕的不世伟业,然而却因这二人从中捣乱,致使朕未能全歼姚兴的军队。为了这场战事,我北魏耗费了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他们自恃能够翻云覆雨、掌控局势,实则愚蠢至极,白白让我众多英勇无畏的将士命丧黄泉,实在是罪不容诛!”

    与此同时,后秦宫中,姚兴亦是满脸怒容。他牙关紧咬,牙齿磨得 “咯咯” 作响,仿佛要将手中的战报啮碎,方能消解心头之恨。

    姚兴猛地将战报狠狠摔在地上,而后在殿中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要将地面踏出个窟窿。他咬牙切齿地说道:“慕容轩与林婉清,肆意妄为,全然不顾大局,把朕精心布局的战略搅得支离破碎。此次战败,大秦精锐损失惨重,统一北方的大业严重受挫,他们难辞其咎!”

    慕容轩与林婉清听闻两位君主的严厉指责,心中满是无奈与懊悔,仿佛瞬间坠入了黑暗无底的深渊,四周冰冷的石壁隔绝了所有的希望,看不到一丝光亮。他们本是怀着一片赤诚之心,想要阻止战争,拯救天下苍生,恰似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奋力想要撑起一片安宁的港湾,却未曾料到事与愿违,反而成为众矢之的,遭受千夫所指。

    林婉清秀眉紧紧蹙起,眼中满是迷茫与痛苦,宛如一朵被暴风雨无情击打的柔弱花朵,无助地颤抖着。她缓缓看向慕容轩,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颤抖,犹如寒风中那摇曳欲灭的烛火:“我们一心为了天下百姓,想平息战火,给世间带来安宁,为何最终却落得这般田地?如今被两国君主怪罪,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她的心中五味杂陈,委屈与困惑如汹涌的潮水般在心底翻涌,却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只能默默承受这份痛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随时可能夺眶而出。

    慕容轩轻轻握住林婉清的手,试图将自己的力量与安慰传递给她,犹如在黑暗中递给她一支温暖的火把。他温柔地看着林婉清,轻声说道:“婉清,事已至此,我们先别慌乱。或许,我们该再次前去请教鸠摩罗什大师。他智慧高深,洞悉世事,或许能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

    林婉清微微点头,眼中燃起一丝微弱却坚定的希望火花,如同黑暗中闪烁的点点星光:“对,大师之前多次告诫我们,只是我们当初太过冲动,行事莽撞,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这次,我们一定要认真聆听大师的教诲,不再重蹈覆辙。”

    于是,二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踏上前往逍遥园的道路。

    当他们踏入逍遥园的禅房,檀香袅袅升腾,丝丝缕缕的香气仿佛一层轻柔的纱幕,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柔和的光影在窗棂间斑驳摇曳,如同一幅梦幻而迷离的画卷,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鸠摩罗什大师早已在蒲团上安然端坐,他面容清癯,神色祥和,给人以安心之感。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一泓能洞察人心的幽潭,又似深邃无垠的夜空,包容着世间万物的奥秘。看到慕容轩和林婉清进来,大师微微颔首,那动作轻柔而庄重,示意他们在一旁坐下。

    林婉清眼眶泛红,神色憔悴,难掩急切地开口:“大师,我们一心想要阻止战乱,可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还望大师能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找到前行的方向。”

    她眉头紧锁,眼中满是迷茫与痛苦,那神情仿佛一只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无助羔羊,四处探寻却始终找不到归途。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随时准备夺眶而出,声音也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慕容轩也在一旁附和,语气沉重而恳切:“是啊,大师。我们竭尽全力,一心为善,却似乎将事情推向了更糟糕的境地,就像在迷雾中越走越偏,还请大师明示,我们究竟错在何处。”

    鸠摩罗什大师轻轻叹息一声,那叹息声仿佛带着对世间苦难的悲悯,悠长而深沉。他目光慈悲地看着他们,缓缓说道:

    “许久之前,我便曾暗示过你们,世间万物皆遵循因果循环之理,万事万物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们看待问题,太过局限于眼前表象,未能深入洞察事物的本质,如此行事,自然容易误入歧途,仿佛盲人在错综复杂的迷宫中摸索,却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婉清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忍不住问道:“大师,我们一心只为天下苍生,拼尽全力想要平息战火,难道这样的初衷也是错的吗?为何最终的结果却如此不堪,仿佛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她的眼神中满是不解与委屈,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即将决堤的湖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内心的痛苦与困惑如潮水般翻涌。

    大师微微一笑,抬手拿起桌上的佛经,神情庄重而肃穆,仿佛在开启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他缓缓说道:“你们虽心怀善念,但其行却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世间诸事,皆有其背后隐藏的规律与本质。你们需尝试知那不可知之事,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唯有如此,方能不被表象所迷惑,恰似拨开重重云雾,方能得见青天。”

    大师翻开佛经,指着其中一段经文,缓缓讲解道:“就如这经文中所讲,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们只看到战争的表象,却未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缘际会。后秦与北魏之间的纷争,并非单纯由你们的介入与否所决定,而是两国的国运、君主的野心、各方势力的博弈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而成,犹如无数条丝线编织成的精美却复杂的锦缎。

    你们急于改变眼前所见,却未充分考虑到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这就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仅凭一己之力试图阻挡汹涌的洪水,不仅难以成功,反而可能被洪流无情吞噬,陷入更深的困境。”

    慕容轩若有所思,微微点头:“大师的意思是,我们应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强行干预,对吗?”

    大师目光深邃,语重心长地说道:“并非是让你们无所作为,而是要以智慧去洞察事物的本质,以恰当的方式去引导。真正的解脱之道,并非仅仅消除表面的冲突,而是要从根源上化解矛盾。这需要你们超越眼前的局限,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事物的全貌,如同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世间万物的运行轨迹。”

    大师停顿片刻,见二人若有所思,继续说道:“世间轮回,因果相续。众生在轮回中流转,因无明而造业,因业力而受报。你们所经历的一切,皆因往昔的因缘和合而生。想要获得解脱,需从心开始,放下执念,洞察事物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只有如此,才能跳出轮回的束缚,达到真正的安宁。”

    “轮回,就像一个无尽的圆圈,众生在其中不断循环,承受着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的折磨。每一次的生命,都是前世业力的延续,而每一个当下的行为,又会成为未来轮回的因。例如,嗔恨会引发争斗,争斗又会带来痛苦,这种痛苦的延续就是轮回的体现。”

    “而解脱,就是要打破这个轮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无常和空性。无常意味着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空性则表明事物的本质并非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其存在依赖于各种条件,没有独立的自性。当你们领悟到这一点,就能放下对事物的执着,不再被表象所迷惑,从而超越轮回的痛苦。”

    林婉清和慕容轩静静聆听,心中似有所悟,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那曙光虽然微弱,却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解脱的渴望。

    随后,鸠摩罗什大师将话题引向麦积山:“如今的麦积山,已从曾经的江湖肃杀之地,脱胎换骨成为佛门圣地。你们不妨前去看一看,感受其中的变化。”

    林婉清心中一动,那些被尘封已久的痛苦记忆如汹涌的潮水般瞬间涌上心头。尽管岁月流转,但麦积山的惨状在她记忆中非但没有淡去,反而愈发清晰,每一个细节都如尖锐的刺,深深刺痛她的心。

    当年,麦积山被战火无情笼罩,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死神的阴影所吞噬。姚苌和慕容冲的联军如恶魔般凶猛袭来,那喊杀声、哭喊声,如同一群疯狂的恶兽在咆哮,又似无数冤魂在黑暗深渊中悲号,交织成一曲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乐章。那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犹如恶魔的咆哮,震得人耳鼓生疼,让人不寒而栗。

    林家几万人在此惨遭屠戮,鲜血如注,肆意流淌,将麦积山的土地染成了触目惊心的殷红。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那味道浓重得仿佛能实质化,让人几近窒息。亲人们那凄惨的叫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声音中充满了恐惧、绝望与痛苦,如同一把把利刃穿透林婉清的灵魂,让她无数次在梦中惊醒,冷汗淋漓。

    那时,烧焦的树木犹如狰狞扭曲的恶魔,躯体焦黑干裂,仿佛遭受了世间最残酷的刑罚。残枝在狂风中绝望地摇曳,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似在痛苦地呻吟,又似在向苍天控诉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每一阵风过,还裹挟着刺鼻的烧焦味,那青烟仿佛是冤魂的哭诉,如泣如诉,在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哀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