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9章 不必客气
    事件终于落下帷幕,林向安长舒了一口气。

    自赌坊案发以来,他一直奔走谋划,如今吴家倒台,涉案之人尽数缉拿,县中风波渐息,才真正有了片刻轻松的余裕。

    这桩大案能如此迅速地处理,赵泽的助力不可忽视。

    按照惯例,涉及抄家问罪的大案,即便县衙再尽力,也需层层上报,来回折腾少说半年。

    然而,赵家在朝中有人,关键时刻只需递一句话,案件便能优先处理,审讯、缉捕、定罪,一环紧扣一环,效率远超寻常。

    ————————时间线回到赵泽刚回来的时候————————

    此番回乡,赵泽本是为了探望旧友,未曾想竟牵扯进这场风波,干脆留在县城,直至刘知县将案情查清。

    赵泽并没有走科举仕途的路,他的祖父从边镇调回京城任京营提督,而他舅舅一直在京里任职。

    这样的背景下,直接被家里安排去国子监读书。

    国子监的生源多种多样,既有通过科举选拔的优秀学子,也有因家世、贡献或捐资入学的人。

    大致分为四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举监:指参加京师会试未中进士的举人,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国子监学习者。

    贡监:由地方官学选拔的优秀生员(如秀才)送入国子监学习者。

    荫监:官员子弟因父辈功勋或官职而被特许入国子监学习者。

    例监:通过捐纳银两等方式取得入国子监资格的学生。

    赵泽属于荫监,直接入读国子监,待学成后进入军中或锦衣卫。

    ……

    虽然三年未见,大家依旧毫无生疏感。

    那天,林向安一行人从县衙出来时,天色已晚,大家虽然满怀心事,却也未再细谈太多,纷纷告辞分开,约定改日再聚。

    赵泽决定留在县城几日,让家里的随从不必继续跟随,安排他们先行返回赵家。

    当晚,赵泽临时住进了林家的县城宅邸。

    现在这里住着的只有林向安、林桥和王和智三人。

    几人小时候常一起玩耍,关系亲近。

    赵泽住进来,倒也不觉得拘束,反而十分开心。

    夜晚,几人围坐在院中,回忆起往日的点点滴滴,气氛轻松愉快。

    赵泽和林向安并肩坐着,偶尔插话,王和智则时不时打趣几句,气氛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

    聊了一会后,王和智、林桥便离开,留两人单独在屋里说话。

    从自己的包裹里,赵泽拿出了一个包裹递给林向安。

    “你之前送的酒,我爹特喜欢,他知道你考中了小三元,便托人收集的这些资料,想来对你最有帮助。”

    林向安微微一愣,接过包裹打开,看到里面有好几本书。

    待随手翻开一本,细看之下,他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这是历年来各地过往乡试的考题,还有当年优秀考生的答题内容。

    这份礼物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林向安的预期。

    虽然浙江省历年的乡试考题相对容易收集,但其他地方的乡试考题却并非易事。

    尤其在这信息闭塞的年代,要获得这样的资料,需要不小的渠道与人脉。

    林向安心中暗自感慨,这份礼物不仅是贵重,更是极为实用。

    和省城教育资源相比,这边还是太有限了。

    这份乡试考题,是他最需要的参考资料,能大致摸清考题的方向,也能使复习更加有的放矢。

    他抬头,看向赵泽,眼中满是感激,“阿泽,多谢你送来,回头替我向你爹多道谢。”

    赵泽微微一笑,端起茶杯,随意说道,“这是我爹的心意,咱俩认识这么多年,不必客气。”

    顿了顿,又轻描淡写地补充道。

    “咱俩从小一起读书练武,我了解你,以你的才能必定能在科举路上走得更远,我爹也看好你。”

    林向安心中一动,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种期许和支持。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赵泽。

    “阿泽,你放心,我定不辜负你和你父亲的期望。”

    赵泽轻笑,似乎已经预见到他的回应,微微点了点头,仿佛对林向安的决心充满信心。

    “你打算何时参加乡试?”

    若是乡试过了,林向安便会去参加会试,那时候就能到京城再见了。

    乡试的难度,比之前的县府院试要高很多。

    尤其是浙江的乡试竞争,更是激烈,少则两三千考生,多则可能要五六千考生。

    而录取的人数,基本保持在70-90人左右,一般不超过百人。

    这录取的人数中,将近八成都出自绍兴府、杭州府、宁波府,这三府教学非常厉害。

    林向安坦然回答,并未隐瞒:“我打算参加后年的乡试,不过得先通过岁试和科试。”

    眼下距离乡试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而他急着解决吴家的事,正是为了尽早抽身,专心备考。

    赵泽点了点头,对此并不意外,唇角微微上扬,笑着调侃道。

    “若是一切顺利,咱俩两年后就能在京城见面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向安忍不住笑道:“你倒是对我有信心啊!”

    赵泽随意地晃了晃茶杯,语气带着几分轻松。

    “那当然,你和吴家的恩怨,从我爹口中知道了,今日听到你如何一步步对付吴家的,就更加不敢小看你了,想来科举定难不住你。”

    之前,赵康平便和赵泽说了这些恩怨,包括后来林向安遇到土匪的事。

    而且从林向安动手对付吴家,这消息没多久就传到赵康平耳朵里了。

    原计划要晚几天回来的,结果抓紧将手头事忙完后,就赶回来了,赵泽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

    这不碰巧,就碰上了。

    林向安闻言,不禁失笑,摇了摇头。

    “这可不一样,扳倒吴家主要靠老百姓的力量,但考科举却是实打实的文章功夫,得下苦功夫才行。”

    这事是他挑起了百姓的愤怒,用百姓的力量给县衙施压。

    前面的小打小闹,没有引起刘知县重视,但吴家的事,大概让刘知县看到了不可控因素,限制民报的内容。

    不过百姓愤怒能被县衙听进去,那是因为刘知县本身是个好官。

    若是遇到昏官,有可能直接暴力镇压,不管百姓死活。

    赵泽倚在椅背上,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调侃道。

    “可别说得这么谦虚,你考了个小三元,这非常难得。我听爹的意思,整个浙江省就你一人拿了这个头衔。”

    聊了大半宿,回忆少年时的点滴,也谈论彼此未来的路途,两人随意聊着,直到深夜才回房入睡。

    翌日天光微亮,林向安便醒了过来,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下拳脚。

    随后林桥、王和智也起来了,和林远不同,他俩不太擅长做饭,之前都是去林家酒肆那边吃。

    目前除了县里的林家酒肆,其他铺子都关门了。

    林向安见两人一起出来,微微一笑,“你们各自去忙吧,阿泽这边我来安排,就不用管了。”

    民报方面,被刘知县明确禁止不能写煽动大家的事后。林向安便让李文山和程浩两人,改为收集城里那些最热的话题和八卦。

    将这些内容整理后逐一报道,既能满足百姓对新闻的好奇心,又不会过度触碰官府的底线。

    亦或是写一些县衙审理关注度较高的案子,适当跟进报道。

    王和智也跟着这两人忙碌着,目前三人配合的不错。

    从林向安顺利回来后,林桥就松了一口气,年底酒肆本来就忙,但因为吴家这事耽误了,如今案子有了大进展,他也能安心些。

    大概是听到院子里的动静,赵泽迷迷糊糊地起身了,到院子里和大家打招呼。

    林桥、王和智见他醒了,简单问候,便各自忙碌去了。

    赵泽见林向安在院中活动拳脚,眼中不禁露出一丝兴奋的光芒,伸了伸手,笑道:“看你练得这么起劲,手痒痒的,不如和我过两手,如何?”

    林向安随即笑道:“练武方面,我肯定不如你。”

    之前读书时,赵泽每日练武时长就和林向安不同,两人的侧重点不同。

    赵泽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迅速站了起来,双腿微屈,摆出防守姿势。

    林向安也不客气,顿时气沉丹田,迎了上去。

    两人动作迅捷,林向安的拳法简洁有力,每一招都势如破竹,力道十足。

    赵泽则步伐灵巧,身形如风,巧妙地避开每一击,时不时还以巧妙的反击。

    院中气氛骤然紧张,拳风呼啸,脚步轻响,打得一触即发,难解难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向安渐渐落了下风。

    赵泽则凭借其灵活的身法和不断调整的战术,占据优势。

    终于,林向安一个错步,被赵泽抓住了破绽,轻轻一掌推了过去,整个人踉跄后退。

    赵泽见状,笑得满脸得意,挥舞着手臂,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哈哈,我赢了!”

    自己这些年被他爹拉着训练,总算没有白熬。

    读书不如林向安,若是练武也不行,那就太丢人了。

    林向安气喘吁吁地停下动作,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不错,这些年倒有进步。”

    若说正儿八经练武,林向安可能不如赵泽。

    但若是报名功夫,肯定赵泽不如他。

    毕竟两人练武的初衷不同。

    “你大部分精力都要在读书上,若练武方面我还不如你,那可就丢人了,这些年我可是很勤奋训练的。”

    林向安不禁摇头笑了笑。

    之后两人洗漱好,林向安就带着赵泽去外面小摊上吃了早饭。

    昨日夜里,两人商量着去看望李夫子,毕竟是多年的启蒙恩师。

    于是一同提着礼品,往镇上赶去。

    镇上仍旧一派寻常热闹,酒肆、布庄、书铺生意兴隆,街头巷尾的人们忙碌着自己的生计。

    “几年没回来,镇子变化不小。”赵泽望着四周,不禁感慨道。

    三年的时间,和记忆里相似,但又感觉有些不同。

    不过,还是特别熟悉,特别让人怀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