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55章 计划办私塾
    其余五桌,则安排了常见的九大碗宴席,也就是八菜一汤。

    菜色主要以太湖水产、茭白、莲藕、猪、鸡等本地食材为主,

    常见的九大碗菜色是:烂糊鳝丝、清蒸白鱼、红烧扎肉、笋干千张包、雪菜豆瓣酥、油焖茭白、菱角煨鸡、臭豆腐煲、定胜糕甜汤。

    这些菜肴每一品都暗藏深意,紧扣宴席的主题。

    后院中还单独布置了三桌,提供的九大碗,单独准备给妇孺孩子们。

    至于流水席,考虑到人数众多,难以精细安排,菜肴就更为简单了,荤素搭配。

    宴席的礼数依次进行,林向安在主桌一一敬酒,确保每位宾客都感受到礼遇与热情。

    随后还要挨桌敬酒,以表周到。

    随着酒杯的推移,气氛逐渐升温,场内笑声不断,宾主尽欢。

    宴席的情况,从宾客们的品尝中可见一斑。

    林家自酿的清酒与果酒成为了宴席的一大亮点。

    尤其与菜肴的搭配,酒香柔和,与菜肴的搭配恰到好处。

    这一顿宴席,持续了将近一个多时辰。

    宾客们聊得愉快,吃得满足。

    饭后,林向安便安排人收拾掉饭桌,迅速布置场地,将餐桌换成茶桌,放些点心和瓜果。

    让大家坐在院中闲聊,或者观看傀儡戏和三跳表演。

    这两种表演通俗易懂,即使不是读书人,也能欣赏其中的乐趣。

    官员们坐在前排,边聊边听,大抵很少看这些民间玩意,倒也觉得有意思。

    “林孝廉倒是有心了!”

    刘知县看完表演后,忍不住对身旁的林向安感叹道。

    “能得县尊喜爱,儒生这心里也踏实不少。原本还怕仓促之中,怠慢了大家。”

    林向安笑着回应,心里松了口气。

    眼看宴席即将进入尾声,再过一个时辰,就能结束了。

    刘知县听得满意,段主簿、张县丞也随即附和,纷纷赞叹林向安办宴的周到。

    自从县里出了四个同科举人,刘知县的心情就大好。

    尽管儿子落榜,也没有影响心情。

    若是明年的会试,能出一个进士,那就再好不过了。

    升迁指日可待。

    这几个新科举人中,怕是林向安成为进士的可能性最大。

    虽然有赵康平背后相助,但此子自身有才华,也稳重。

    未来大有可为啊!

    “林孝廉,接下来有何打算?明年可参加会试?”

    刘知县询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心。

    林向安点了点头,并未隐瞒。

    “儒生安顿好家里的事之后,便启程去京师参加会试。”

    见林向安有此决心,刘知县愈加欣赏,心里也更满意了。

    “这路途遥远,可得安排好时间。南北天气差距甚大,记得要多加小心。”、

    刘知县叮嘱道,眼中带着浓浓的关怀。

    这南北的天气差异大,如今南方还算暖和,但北方就不同,怕是快冷下来了。

    太冷太热,对考试都会有影响。

    还是要提前适应。

    林向安微微一笑,回应道:“多谢县尊提醒,儒生定会留心。”

    旁边的段主簿听了两人的对话,便也插话道:

    “林孝廉此行去京师,不如和子宴结伴同行,有个照应。”

    段主簿也想让儿子段昊初去参加明年的会试。

    而且要想进一步,就得出去求学。

    要么去省城府学,要么去京师国子监,省城府学倒是好进,但国子监怕是有难度,但也得去试。

    不管怎么样,都得远行。

    段昊初还年轻,再进一步,成为进士,和他的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

    再说,林向安此子不凡,刘知县能够看出来,他也能看出来。

    让段昊初和他走的近,未来说不定有帮助。

    段昊初并没有坐在旁边,离三人有几个位置的距离。

    并没有注意三人的谈话,而是津津有味地看着木偶戏表演。

    段主簿并没有正面回答,反正就打算和林向安一路,配合他的时间就行。

    “若是林孝廉时间定了,提前知会一声,子宴随时都能出发。”

    林向安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好,能与子宴兄,结伴而行,再好不过。”

    路途遥远,有个好友相伴同行,也能安心不少。

    张县丞此时也听得一清二楚,想到了自己儿子张书淮

    明显看出来,林向安和段昊初更为交好。

    不妨也让自家儿子也跟着一起,多亲近些,拉些关系。

    “既然如此,怀远也可以一同结伴,三人同行,岂不更好?”

    没等林向安回答,刘知县倒是忍不住轻叹了一声。

    “你们两个都生了好儿子,只有我家小子不争气,唉!”

    林向安轻轻一笑,宽慰道:

    “县尊不必过虑,文昌兄这次因身体不适,这才落榜,日后精进,假以时日定能高中。”

    张县丞对于自家儿子考上了,刘知县儿子落榜,心里舒了一口气。

    他不比上刘知县,但他儿子争气,压过一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私下里偷偷乐,不过这话不能说出来,便假装宽慰刘知县:

    “县尊宽心些,文昌这孩子,他还小,这次有经验了,下次定能考好。”

    刘知县笑了笑,“也是,林孝廉你和文昌关系好,日后帮我督促一二。”

    聊着聊着,就将会试同行的话打断了,并没有再继续。

    于是将话题换成讨论表演。

    见话题过去了,林向安也没有主动去接话题。

    

    待申时,宴席终于告一段落,客人们纷纷起身离开。

    林向安亲自送别贵客,并将家里早已准备好的回礼一一赠送。

    与一般人家回礼准备的书籍或者文房四宝不同。

    林家这次送出的却是酒和食材,倒显得别出心裁。

    虽然食材如何就不多言,单说这酒,倒是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众人纷纷感谢,笑着离去,气氛倒是愉快。

    今日主要是招待官绅,林向安心里也清楚,其他人多少有些被疏忽了。

    尤其是薛老爷子和冯老爷子这两位长辈,薛文逸、冯辰一起来的,但都没什么机会多聊。

    送走这两位老者时,林向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薛伯、冯伯,今日有所怠慢,还望见谅。”

    冯老爷子笑着摆手,“林贤侄,老夫知道你今日忙,不必挂心。若是有空,便到冯家做客。”

    冯辰也在一旁插话道,“向安兄,回头有空来我家做客,到时候再一起玩啊!”

    旁边的冯老爷子瞪了冯辰一眼,打趣道:“你这小子,人家是大忙人,哪有时间陪你玩?好好读书,有空多请教林贤侄读书的事,少贪玩。”

    冯辰吐了吐舌头,装作听话的模样,不再说话。

    薛文逸则笑着站在一旁,心情愉快,不禁摇摇头。

    “我们就先回去了,过几日再来找你。”

    “行,我还得好好谢谢你的帮忙,今日才能顺利结束。”

    林向安拍了拍薛文逸的肩膀,一脸感激。

    薛文逸摆摆手,“小事一桩,你还有客人,我们不打扰了,回头再聊。”

    说完,便与薛老爷子、冯老爷子、冯辰一同离开。

    送走四人之后,林向安又陆续送走了其他的宾客。

    直到最后,只剩下家里的亲戚,林向安才得以空出时间,去陪陪王家亲戚。

    今日王家坞的人也来了不少,几位族老和自家的亲戚,安排了两桌。

    其他则安排在流水席那边。

    人多,位置有限。

    不过,流水席那边倒也宽敞,王家坞村子里的人,坐在那里吃饭反而更加自在,不拘束。

    有一部分亲戚要早走,林家这边给打包了一些吃的,让人带回去。

    剩下的食材太多,家里也吃不完,索性分给大家。

    王老爷子一大家子,以及几位族老和年轻一辈,则被林向安特意留下,准备一起吃顿晚食。

    若是家里住不下的,便安排到镇上的客栈安顿下来,免得走夜路。

    趁着开饭前,林向安陪着大家聊了会。

    毕竟这次乡试得中,他接下来必然要进京赶考,何时能回王家坞,怕是难说。

    趁着今日的机会,陪这些亲族聊聊,也算是尽一份孝心与情谊。

    先前对他客气的王家人,如今更是殷勤了许多。

    言语间不自觉,透着几分敬重和期待。

    席间,林向安见王鸿在场,心中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如今他已是举人,许多事情也比往日要方便许多。

    若想让林家、王家两族子弟,将来能多出些仕途之人。

    势必要建私塾,才是长远之计。

    王家族人这边的私塾终究落寞了,但长久的流传下来,定有宝贵的地方。

    他想让王和忠、林嘉月都能读书。

    十岁的年纪,正是读书上学的年纪。

    一同长大的王和智、王和信、林远、林桥几人,虽然多少识字,但并未能系统地学习,实属可惜。

    如今的私塾,大多是以科举仕途为目的。

    但他设想的私塾,却不想仅限于科举,而是希望受众能广一些。

    层层筛选,让那些真正适合读书的孩子进入县学,循着科举之路前行。

    而那些不适合科举的,也能掌握一定的学识,识字算账,日后能成为铺子里需要的账房先生、管事。

    或是有文化的商贾,而非局限于种田。

    本来江南一带,比较富庶,识字率就比一般地方要高,相对选择性更高。

    不过这事还需长远规划。

    想到这里,林向安心下有了决断,便请王鸿到正堂详谈。

    此事需先与族内有经验的长辈了解一番,看看该怎么操作更好。

    “二叔公,晚辈有些事,想向您请教。”

    王鸿见他如此郑重,微微一愣,随即笑着点头,起身随他入了正堂。

    其他人见状,也没有打扰,仍在院中闲聊。

    请王鸿坐下后,林向安亲自倒了一杯热茶,双手奉上。

    待王鸿接过后,看着林向安,心中感叹不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