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1章 权斗激波澜(上)
    三更将至,咸阳已入深眠。秦宫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宫墙内外一片漆黑,只有几处巡逻的灯火如萤火虫般忽明忽暗。

    禁宫深处,一角偏殿却有微光透出。李明衍被两名不着宫服的侍卫引领,穿过重重宫墙,拐过无数曲折回廊,来到这座他从未踏足的偏殿前。侍卫只做了个请的手势,便如同幽灵般消失在黑暗中。

    "嘎吱——"木门发出轻微的声响,李明衍踏入殿内,顿觉一股凝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殿内仅点了几盏油灯,光线昏暗,影影绰绰间已有几人侍立。秦王端坐上首,眉宇间一片阴云。他身着一袭玄色便服,腰间只系一条素白玉带,若非那双凌厉如刀的眼睛和天生的威仪,几乎认不出这是一国之君。在他身侧,李斯执简肃立,面无表情;右手两步外,王贲全副甲胄,腰悬长剑,剑柄上的手紧握;案几旁稍远处,蒙武虎目圆睁,全身散发着一种压抑的杀气。

    "李卿来了。"秦王嬴政的声音沉稳而低沉,不带任何起伏,"今夜唤你前来,为一要事。"

    "臣在。"李明衍拱手行礼,敏锐地感觉到室内气氛紧张如弦。

    秦王放下手中玉杯,目光如炬:"嫪毐行动在即,此事你已察觉。"这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李明衍悚然一惊——秦王竟已洞悉一切!他正欲详述自己在侯府的发现,秦王却轻轻抬手止住了他:

    "细节不必多言,蒙武已报。"秦王声音冷峻,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嫪毐养兵蓄谋,欲夺我大秦江山,此等逆贼,理当立斩。"

    他停顿片刻,声音陡然冷冽:"但,时机未到。"

    李明衍惊讶于秦王的冷静决断。面对如此危机,嬴政不急于发作,反而沉稳地等待。这种克制和智慧,才是真正王者风范。

    "嫪毐势大,根基深厚。太后偏爱,禁军被渗,灭之不易。若出手,必一击即中,不容有失。"秦王每一个字都如同寒冰,掷地有声,"宁可等待时机,不可打草惊蛇。"

    李斯上前一步,手中简册展开:"据密报,嫪毐已将触角伸入禁军,多有将领暗中投靠。更有甚者,太后已命工部在雍城东郊秘密修建高台,风声是为祭天,实则恐有他用。"

    王贲沉声补充:"臣查禁军各部,已有三分之一被嫪毐渗透,尤以宫中护卫最为可疑。宫中近日多有异动,巡逻密集,交接频繁,恐防有诈。"

    蒙武眉头紧锁,拱手建议:"大王,不若调外地精锐入咸阳,一举拿下嫪毐!以我虎贲军之威,足可平叛!"

    王贲却摇头道:"嫪毐耳目众多,外地兵马入城,动静太大,必引起警觉。若惊动太后,后果难料。"

    "吕不韦那边如何?"秦王忽然问道。

    李斯神色复杂:"相国与嫪毐两人貌合神离,互相提防。近日相国门客多有异动,恐其中有诈。"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朝堂之上,吕不韦占据上风;后宫之中,嫪毐把持太后;万一最坏情况两人联手,秦王腹背受敌,局势危矣。

    秦王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一直沉默的李明衍身上:"都水有何良策?"

    李明衍心知此刻的回答至关重要。他深吸一口气,从容答道:"臣以为。嫪毐虽势大,亦有破绽可寻。"

    李明衍走向殿中央,展开一卷咸阳地形图:"臣有一策,可借水利之名,行军事之实。"

    他手指轻点地图上的关键节点:"咸阳水系施工正酣,臣可借此机会,暗中设防。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渠与闸口,实则可作军事关卡,控制城区要道。"

    他详细解释着自己的设计:主渠底部可移动石板,一旦开启,暗渠便可容纳士兵快速移动;水阀设计成双重结构,外观是寻常水闸,内里却能控制各方水流;城中关键节点,如城门附近、兵营周围、要道交会处,都设有特殊水利装置。

    "最关键的是这处"李明衍指向地图上一个巧妙的交汇点,"我在此设计了'地泉喷涌'装置。平日里,此处看似普通井池,实则下连巨大水窖。关键时刻只需撤去机关木栓,地下蓄水可瞬间喷涌而出,形成一道水墙,将关键道路与外界隔绝。"

    他指着设计图上的细节继续解释:"这套系统借鉴山地泉眼原理,利用水位落差产生强大压力。井池底部暗设机簧石板,一旦触发,地面将出现数十处'井喷',形成一道无法逾越的水障。"

    殿内一片寂静,众人凝神细看那精巧的设计,无不钦佩。

    "妙哉!"秦王眼中精光闪动,"此计可行,且不易被察觉!"

    李斯捻须赞叹:"都水此计,既解民生之忧,又筑军事之防,一举两得!实乃上策。"

    蒙武与王贲也连连点头,军人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个计划既实用又隐蔽。

    秦王起身踱步,目光如炬:"既有良策,速速部署。"他看向李明衍,"都水负责水系建设,暗设防御机关,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转向王贲:"你梳理禁军,识别可靠将士,组建一支绝对忠诚的精锐,待机而动。"

    又对蒙武道:"蒙将军调集兵力驻扎城外,做好随时增援的准备。若城内有变,立刻入城平叛。"

    最后看向李斯:"相国势大,你需多加小心。暗中监控朝局,分化嫪毐势力,为我大军出手创造时机。"

    "领命!"四人同声应道,各自转身离去。

    离开偏殿前,秦王忽然单独叫住李明衍:"都水且留步。"

    偌大殿内,只剩君臣二人。秦王走近李明衍,声音低得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赢嘉虽与寡人情同手足,但毕竟是赵国王族。此事涉及国本,还需暂时保密。非寡人不信任子嘉,而是慎重为上。"

    李明衍肃然领命,心中却忍不住思索:君臣之间,终究隔着一层帘幕;更何况是异国质子,无论情谊如何深厚,终究难以完全共心。

    咸阳城内,水利工程如火如荼。百余名工匠日夜不停,依照李明衍的图纸挖渠、砌墙、铺管、筑坝。整个城区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随处可见工匠们忙碌的身影。

    深夜,都水署内灯火通明。李明衍与邓起俯身案前,正在修改图纸。邓起一脸疑惑地指着图纸上新增的设计:

    "明师,这些闸门设计与先前大不相同。尤其是这处水闸,底部增了三寸,宽度也多出两尺,比寻常设计要大出许多。"

    李明衍看了看四周,确认无人偷听,才低声解释:"这些改动,非为水利,而为军事所用。"

    "军事?"邓起瞪大了眼睛。

    李明衍点点头,逐一指出那些看似寻常的改动背后的真正用意:"这处加宽的水渠,是为了能容纳士兵快速通过;那些多出的石板,可在紧急时刻移动,形成阻隔;水闸底部加厚,是为了承受更大水压,必要时可瞬间改变水流方向。"

    邓起恍然大悟:"原来是为了!"他猛地打住。

    "不错。"李明衍郑重地说,"这些设计,看似普通水利工程,实则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布在城中要害之处。一旦有变,我们可借水力封锁城区,控制局势。"

    邓起双目放光:"妙哉!此计既隐蔽又有效。那些闸门和渠道看似寻常,谁能想到竟暗藏玄机?"

    两人连夜修改图纸,增设隐蔽机关,确保关键时刻可控水势。每一处改动都经过精心设计,表面看去是为了水流更畅通,实则为军事防御埋下伏笔。

    "先生,这样的设计,工匠们会不会起疑?"邓起担忧地问。

    李明衍微微一笑:"无妨。我已将整体设计分割成数十个小部分,分派给不同的工匠组。每组只负责一小段,看不出整体图景。再者,我会亲自监督关键部位的施工,确保万无一失。"

    邓起佩服地点点头:"先生心思缜密,真不愧是都水长!"

    李明衍摇摇头,看向窗外的夜空:"这不仅关乎一城安危,更关乎整个大秦的国运。我辈虽为水匠,却也当以社稷为重!"

    一月后,秦宫正殿。

    朝会刚开始,殿内气氛便已剑拔弩张。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却明显泾渭分明——右侧多为吕不韦一派,个个神色凝重;左侧则是嫪毐的支持者,脸上带着微妙的傲气。

    "启禀大王,"嫪毐抢先开口,声音洪亮,"臣有一事奏请。近日宫中巡查,发现护卫力量不足。尤其后宫,守备空虚,恐有隐患。臣请增加后宫禁军编制,以确保太后与王室安全。"

    他的提议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暗藏杀机。后宫禁军若由他控制,便等于在王宫心腹之地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吕不韦一派的大臣立刻察觉不妥,为首的监察御史当即站出:"长信侯此议不妥!宫中禁军编制早有定数,突增兵力,有违祖制。况且,国库空虚,哪来的钱粮装备这许多新兵?"

    嫪毐不甘示弱:"区区钱粮,岂能与王室安危相提并论?若太后与王上遭遇不测,国将何存?"

    吕派大臣冷笑:"长信侯操心太多。太后与大王尊荣至极,护卫森严,哪来什么'不测'之忧?还是说,侯爷知道些什么,我等不知道的事?"

    这番话明显带有挑衅意味,暗指嫪毐心怀不轨。殿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嫪毐面色一沉,手已按在腰间剑柄上:"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御史中丞毫不退让:"侯爷何必动怒?臣不过一问而已!"

    "放肆!"嫪毐怒喝一声,几欲拔剑。他身后的官员也齐声呵斥,朝堂之上,几乎一触即发。

    李明衍站在角落,冷眼旁观这一幕。他注意到秦王虽然面露不悦,却并未立刻制止,而是静静观察着双方的反应,仿佛在等待什么。

    "够了!"秦王终于开口,声音冷峻,"朝堂之上,岂容如此喧哗?都给寡人住口!"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嫪毐与监察御史都恭敬退回原位,但眼中的敌意丝毫未减。

    秦王面无表情地说:"后宫禁军之事,暂且搁置。待寡人与太后商议后再作定夺。退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