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9章 老鼠与燕雀
    三人围坐在油灯旁,邓起也加入了研读古籍的行列。随着夜色渐深,他们发现了越来越多关于"九州水脉"的蛛丝马迹。

    "看这段!"邓起指着《吕览》底稿中的一段话,"这里提到'水有九道,分布天下,其秘藏于山林之中,唯心明眼亮者可寻'。这与禹贡九州中的描述几乎吻合!"

    李明衍的目光在各种古籍之间游走,将零散的信息逐渐串联起来。他豁然开朗:"禹工九州水脉这不是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把水利系统的关键部分隐藏在各国,等待有缘人重新发现!"

    阿漓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就像我们在泾水之渠发现的禹工墓一样!那或许只是九处之一!"

    "九州应该是指天下九大区域,"邓起思索道,"泾水算一处,蜀地算一处,百越有一处,那其余六处分别在哪里呢?"

    李明衍摊开一张粗糙的地图,开始在上面标注:"根据古籍记载,若按九州之分……怕正好是在齐、楚、燕、韩、赵、魏这六地,六国建国各有依托!"

    "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水脉"阿漓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向往。

    "就能解开禹王治水的终极奥秘,"李明衍接过她的话,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更重要的是,或许能集齐这九处水脉的知识,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水利系统,造福天下苍生!"

    三人彻夜长谈,从迷茫到兴奋,从怀疑到坚信。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李明衍站起身,走到门外,望着初升的朝阳,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我已经决定了,"他回头对阿漓和邓起说,声音坚定而平静,"我要去寻找这九州水脉,集河图洛书,明禹王心志。这将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但或许这正是我命中注定要走的路。"

    邓起犹豫片刻,最终坚定地说:"先生若允许,我愿随行左右。都水署已非真才实学之地,随大人周游列国,学习水利真谛,才是正道!"

    阿漓微微一笑:"我本就是为此而来。"

    "见天下,见众生,见自我。"李明衍深深吸了一口清晨的空气,心中已是斗志昂扬。

    一场春雨刚过,咸阳郊外空气清新,泥土散发着润湿的香气。李明衍的茅屋前,几株野菜正抽出嫩绿的新芽,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水珠。

    阿漓和邓起正在院中收拾行装,李明衍则在屋内清点古籍简册。三人计划明日启程,踏上寻找禹工九州水脉的旅程。院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那声音不疾不徐,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

    "是官府的马!"邓起警觉地站起身,从窗缝中向外张望。

    李明衍眉头微皱,放下手中竹简,起身走到门前。院外,一位身着官袍的中年男子正从骏马上翻身而下,身后跟着四名着甲侍卫,却未入院门,只是站在外面,似乎在等候主人出迎。

    "李斯?"李明衍不禁一怔——来者正是朝堂上炙手可热、被秦王视为心腹中心腹的李斯。

    李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温和的光芒:"闻李兄移居郊外,特来拜访。不必多礼,今日非公事,只是臣子之间谈谈心。"

    "上官言重了,我现在可不敢自称臣子,只是一介白身黔首罢了。"李明衍心中虽有疑虑,面上却不显:"上官肯屈尊来访,实乃我的荣幸。请进舍内一叙。"

    李斯示意随从在外候着,独自跟随李明衍步入茅舍。推门而入,屋内陈设简朴得近乎寒酸:几案粗糙,壁上挂着几幅草图,角落里堆放着些许竹简和卷轴。然而屋中却很整洁,甚至透着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

    阿漓见来人是李斯,向李明衍微微颔首,随即起身告退。邓起跟着离开,门帘轻摇,茅屋内只剩下李明衍与李斯二人。

    "李兄不必拘礼,"李斯并未落座,而是环顾四周,目光在那些简朴的陈设上流连,"此处虽简陋,却有一番清雅之趣,倒也自在。"

    李明衍取出陶壶和两个粗瓷杯,倒了两杯温茶:"上官说笑了。要说自在,还是咸阳城内更胜一筹。只是不知相国今日来访,所为何事?"

    李斯接过茶杯,品了一口,赞道:"好茶,清冽甘爽。"他轻轻放下杯子,意味深长地说,"斯与李兄虽半路相识,却也共经风雨。从泾水之渠,到嫪毐之乱,再到都水兄的封爵削职,斯皆亲历其中。可以说,斯对李兄颇有了解。"

    李明衍不动声色:"上官过誉了。我一介水工,偶有小功,实乃侥幸。"

    "李兄此言差矣,"李斯的眼睛突然锐利起来,"你的水利才华,举世罕见。若能加之以通达的政治眼光,必成大器。只可惜"

    他故意停顿,望向李明衍,似乎在等他主动询问。

    李明衍配合着问道:"只可惜什么?请上官明示。"

    李斯意味深长地笑了:"只可惜李兄对朝堂之事,考虑太少。"

    李明衍坦然承认:"上官所言极是。我本就是技术匠人出身,于朝堂之道确实经验不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实也不难,"李斯缓缓道,"无非是以一统天下为志向,以秦王的视角为唯一视角,抛弃一些幼稚的个人情感,真正成为大秦的钢铁之臣。"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我可以告诉李兄,大王内心其实一直很认可李兄的才华,现在不过是一时的起落。待风波过去,大王还会再次起用李兄。"

    李明衍表面恭敬地垂首:"多谢上官美言。若有机会再度效力朝廷,明衍必当竭尽全力。"

    话虽如此,他心中却明白,秦王对待臣子的冷酷与无情,已经昭然若揭。那位年轻君主礼贤下士时风度翩翩,弃人如敝履时又决绝无情。从嫪毐到吕不韦,从赢嘉到自己,有谁真正获得了长久的恩宠?

    李斯似乎看出了李明衍的敷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不动声色地换了话题:"李兄莫要觉得大秦朝堂过于复杂。相比之下,其他六国的朝堂更是乱象丛生。大秦虽有波折,但朝野上下,皆是昂扬向上,君臣一心,都为一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而其他六国"他摇摇头,面露嘲讽,"国力日衰,朝堂之上更是咄咄怪事,不堪入目。"

    他忽然话锋一转:"李兄可知,我本是何处人士?"

    李明衍一怔:"这个我不知。"

    李斯轻笑一声:"我本楚国上蔡人,曾随荀子学习,在赵、魏两国都有游历。说来惭愧,我年轻时不过是楚国一小吏,主管文书仓库。那时最痛恨的,便是仓库里的老鼠。"

    说到这里,李斯的声音变得生动起来,眼中闪烁着奇特的光芒:"那些老鼠,都水兄可曾见过?个个膘肥体壮,毛色油亮,胆子还大得很!有时我拿着火把去巡视,它们竟不屑逃跑,只是懒洋洋地看我一眼,然后继续啃食粮食。"

    他双手比划着,声音里满是生动的回忆:"有一只尤其令我印象深刻。那老鼠足有小猫大小,肚皮圆滚滚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简直像个小酒囊。我拿棍子去打它,它逃跑时甚至被自己绊了一跤,险些被我打着。可就是这样,它却仍然吃得比我这个看守仓库的人还要好!"

    李明衍不禁被这生动的描述吸引,听得入神。

    "后来有一日,我去茅厕方便,看到几只老鼠从粪坑边窜出。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李斯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那些老鼠瘦骨如柴,毛发稀疏,眼神黯淡无光,跑起来轻飘飘的,好像风一吹就能倒。它们竟然在争抢人类的排泄物!"

    他突然抬起头,直视李明衍的眼睛:"就在那一刻,我顿悟了。同样是老鼠,一个在粮仓,一个在厕所,命运却天差地别。老鼠尚且如此,人更是如此。我想,我这一生,一定要选对地方,要知道自己是在粮仓还是在厕所。"

    李斯慢慢站起身,走到茅屋简陋的窗前,望向远处的咸阳城:"如今,秦国就是那座壮丽的粮仓,而六国"他摇摇头,没有说完,但意思不言自明。

    他转过身,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我知道李兄心怀壮志,想要周游列国。但我必须提醒李兄,一旦离开秦国,恐怕会惹来无妄之灾。"

    李斯的目光变得意味深长:"即使是赵国太子,惹怒了秦国,不也是瞬间失去了身份地位?这世上,再无人敢称他一声'太子'了。"

    听到这里,李明衍终于彻底明白了李斯此行的真正目的——他是奉秦王之命,特意来敲打自己,警告自己不要离开秦国投靠六国。而提到赵太子赢嘉的事情,更是让李明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愤怒与悲凉。

    片刻沉默后,李明衍缓缓起身,走向窗边。阳光斜斜地照入屋内,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李明衍语气平和:"大人的故事,让我想起曾在古籍中读到的一则寓言。"

    李明衍转过身,目光坦然:"天上有鸿鹄,志在千里;也有燕雀,安于一隅。"

    李斯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转头直视李斯的眼睛:"我可能不是那志在千里的鸿鹄,而是一只守在自己一亩三分地,努力把巢穴搭好的燕雀。我只希望能够游历天下,真正把水利之道钻研透彻,把天下人情看个明白。"

    李明衍声音渐渐坚定:"天下终将统一,无论在谁手中。我愿在那一天到来时,能为天下苍生带来最好的水利,让百姓不再受水患之苦。这便是我一生所求。"

    李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欣赏,但随即又被一种审慎的冷静所取代。他盯着李明衍看了很久,似乎在权衡什么。

    "希望李兄说的都是真的,"李斯最终缓缓点头,"只要认同天下一统的大势,无论身在何处,都还有回转的余地。"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包裹和一卷文书,放在桌上:"兄既然要游历天下,这些盘缠和通关文书或许能派上用场。虽然你现在是庶民身份,但毕竟曾是大秦的功臣,在六国行走,也定会受到应有的礼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