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4章 金狼育九原(中)
    冬日的代郡,天寒地冻,万物沉寂。然而,李明衍的住所却灯火通明。

    室内陈设简朴,仅有案几、席垫和几幅地形图。中央铺着一张巨大的绘制精细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山脉、河流和各类地形标记。李明衍手持毛笔,在羊皮纸上勾勒着水利系统的设计图纸。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窗外北风呼啸,却阻挡不了李明衍的热情。他将禹工遗迹的理念与自己的现代知识相结合,构思着一套完整的边塞水利系统。

    "水之性,上善若水,随地势而行。"李明衍自语道,手中的笔在图纸上游走,绘制出纵横交错的水渠网络。

    门扉被轻轻推开,赢嘉与李牧一同走入。二人见李明衍专注工作,不忍打扰,静立一旁。

    片刻后,李明衍察觉有人,抬头见是二人,忙起身相迎:"太子、将军深夜来访,有何要事?"

    赢嘉微笑道:"闻先生废寝忘食,吾等特来慰问,并带了些热食。"他示意随从将食物放在一旁的案几上。

    李牧则直接走到图纸前,仔细端详:"先生可有新的构想?"

    李明衍点头,引二人到图前,详细解说自己的设计理念:"我以禹工遗迹为基础,结合代地独特地形,设计了这套水利系统。"

    他指向图上北部的山区:"此处建水库,利用高山积雪融化的季节性水流,形成蓄水之所。"

    "这里,"他指向山脚下蜿蜒的线条,"开凿主干渠,依地势自然走向,引水下山。"

    "在平原处,设计支渠网络,分流灌溉。特别是这几处关键节点,"他指向几个标记,"设置木石结构的水闸,可根据需要控制水流方向与流量。"

    李牧若有所思:"此设计可有军事用途?"

    李明衍露出一丝微笑:"将军慧眼。这套系统不仅能灌溉农田,还可在必要时成为军事防线的一部分。"

    李明衍又指向图纸北部:"这是延伸至草原边缘的水道系统,我特意设计了宽阔的饮马池与牧场灌溉区。水道出口处有石碑标记,上刻赵文匈文,示意水源共享,以结善缘。"

    赢嘉听得连连点头:"先生此策,可谓一举多得。既解民困,又固边防,更联外族,实为上策。"

    李明衍又拿出一张详细的闸门设计图:"这是水闸的具体构造,采用卯榫结构,既稳固又便于维修。材料以当地出产的青松木为主,辅以铁件加固。"

    赢嘉赞叹不已:"明衍所设,实乃鬼斧神工!若此计成功,代地军民受益无穷!"

    李牧环抱双臂,沉思片刻后问道:"此工程需时几何?"

    李明衍坦言:"若全力施工,至少需一年时间,但若只求主体完工,保证基本功能,春末夏初便可初见成效。"

    "好!"李牧拍案而起,"我即刻调拨五千老卒,再征集万名民夫,全力配合先生建设!"

    赢嘉也郑重承诺:"代地府库虽不丰裕,但为此大计,当全力支持。所需物资,我保证供应充足!"

    决策既定,李明衍全身心投入到水利规划工作中。这一整个冬天,李明衍都和他的伙伴们实地探查,每日披星戴月,踏遍代地山川,细察水文地理。

    代地寒冬酷烈,北风呼啸,雪花漫天。李明衍身裹狼皮大衣,足蹬牛皮靴,鼻尖冻得通红,依然坚持勘测。邓起手持特制的测量竹尺,记录着地形起伏;阿漓仿佛对水脉有特殊感应,总能找到隐藏的泉眼和水源;年轻的彭越则像条鱼一样灵活,能钻入最狭窄的山缝探察水道可能性;韩谈骑着一匹黑色骏马,往往走在队伍最前方,警觉地观察周围环境,确保众人安全。

    "李先生,再往北走怕是要遇上匈奴游骑了。"韩谈策马上前,细长的眉毛下一双锐利的眼睛透露着警惕,"我在山脊上发现了马蹄印,应该是昨晚匈奴斥候留下的。"

    李明衍抬头看了看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又低头看着邓起刚刚绘制完成的地形图,摇头道:"必须再往前三里,那里有座小山,山后有处天然的盆地,正适合作为蓄水区。"

    韩谈紧握弓箭,沉声道:"若非先生坚持,换作旁人,韩某早已劝返。容我先去探路。"说完,他轻拍马背,向前方疾驰而去。

    阿漓上前,她一身紧身皮衣,腰间挂着短刀,风霜雕琢的面容显示她远比外表坚韧:"若有匈奴人,我可以帮忙。我们都为异族,我懂他们的担忧"

    李明衍点头:"有你们在,我什么都不怕。"

    天气阴沉,积雪漫过马蹄。李明衍一行人终于来到那处盆地前。果然,这里三面环山,中间凹陷,自然形成一个巨大的容器。

    "好地方!"李明衍欣喜若狂,从马上跳下,踏着积雪冲向前方,"这里可蓄水百万石,足以灌溉方圆百里,而且山势正好可以阻挡北风,减少水分蒸发!"

    邓起摇头:"先生,此地虽好,但已近匈奴牧场,若在此建水库,匈奴岂肯干休?"

    韩谈也表示认同:"邓兄所言极是。此地几乎是无人区,赵匈双方都默认为缓冲地带。若我们贸然建设,恐怕会被视为挑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明衍眼睛闪闪发光:"正是要让匈奴知晓!此水库修成,不仅我赵国军民受益,匈奴牧民亦可饮马于此。水源共享,乃是联盟的基础。"

    彭越突然兴奋地喊道:"先生!先生!这里有泉眼!"所有人看去,只见少年正站在一处雪地上,脚下的积雪已经融化,露出一小片湿润的地面。

    阿漓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子触摸土地,然后闭上眼睛,似乎在倾听什么。片刻后,她睁开眼睛,神色惊喜:"地下水脉丰沛,且活水不断。冬日尚能涌出,夏日必更丰盈。此地确实适合建水库!"

    李明衍深感欣慰,看着自己的四位伙伴,每一个都有独特的才能。回营后,他们又将继续各司其职:邓起与阿漓绘制图纸、计算水量,联络工匠,筹措物资;彭越凭借敏锐的感知,寻找水源连接点;韩谈则负责安全与与匈奴的交涉。

    白天勘测,夜晚研究。李明衍常常彻夜不眠,在烛光下与邓起一同绘制图纸,计算水量,推演水流。阿漓会端来熬好的药茶,含有驱寒暖胃的草药;彭越则在一旁安静地学习水文知识,偶尔提出出人意料的见解;韩谈则站在帐外守卫,确保众人安全。赢嘉多次劝他们保重身体,李明衍却笑道:"时不我待,容不得半点懈怠。"

    立春之日,代郡城外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

    天刚破晓,数千人已集结完毕。工匠们着粗布短衣,腰间系着工具袋;民夫们排成整齐的队列,肩扛锄镐铁锹;士卒们全副武装,警戒四周。赢嘉身着深蓝色锦袍,鹿皮靴,头戴簪冠,腰佩玉带,端坐高台之上。李牧一身铁甲,英姿勃发,站立太子身侧。

    李明衍则身着简朴的灰色长衫,腰间挂着铜制水尺,站在模型沙盘前,向众人详细讲解工程规划。

    "此工浩大,利在千秋。"李明衍声音洪亮,回荡在场地上空,"我等今日所做,不仅为代地百姓,更为赵国子孙后代!"

    赢嘉起身,举起青铜爵,向四方洒酒祭天:"今日吉时,启建水利,愿天佑赵国!"

    随着一声号角响起,工程正式开始。数千人分成不同队伍,有条不紊地奔赴各自工区。

    千人成排,沿着预定的水渠路线挖掘;百人结队,砌筑水闸石墙;车马不绝,运送着木材、石料与各类物资。阿漓负责督导物资调配,她骑着一匹灰马,来回穿梭于各个工地之间,确保每处都有充足的供应;邓起则站在图纸旁,向工匠们详细解释每一处的设计要点;彭越凭借灵活的身手,常常爬到最高处或钻入最窄处检查工程质量;韩谈则组织了一支小队,负责工地周边的警戒,防止匈奴骑兵的突袭。

    李明衍身着厚重的皮衣,站在工地最前线。他的面容已被风霜侵蚀得黝黑粗糙,双手因长期在寒风中工作而龟裂出血,却依然精神矍铄,眼神如炬。

    "李先生!"邓起快步走来,气喘吁吁地报告,"东侧山坡开挖时遇到硬石,难以寸进!彭越已经去探查了,但情况不妙。"

    李明衍立刻翻身上马,与邓起赶往东侧山坡。到达现场后,他发现彭越正趴在岩石上,耳朵贴着石面,仿佛在聆听什么。工人们围在一旁,面面相觑。这块岩石如同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水渠必经之路上。

    "先生来了!"彭越一跃而起,兴奋地说,"这石头里有水!我能听到流动的声音!"

    "给我锤子!"李明衍从马上跳下,接过工匠递来的石锤,仔细敲击岩石各处,听声辨质。片刻后,他指着岩石左侧一处隐约可见的纹路。

    "彭越说得对,这里是岩石的薄弱处,有水脉通过,可以集中力量攻破。"他转向邓起,"准备十桶热水,再取精盐五斤,混合泼在这条纹路上,然后点燃火堆烘烤,待岩石受热膨胀后,用铁锤沿纹路敲击!"

    工匠们半信半疑,但在邓起的指挥下,迅速行动起来。阿漓闻讯赶来,立即组织人手准备热水和盐。果然,经过一番操作,岩石上的纹路逐渐扩大,最终在铁锤的撞击下裂为两半,清泉从裂缝中涌出,工人们齐声欢呼。

    "李先生真乃神人也!"为首的工匠跪地叩首。

    李明衍扶起他,笑道:"非我神也,此乃自然之理。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位伙伴,曾教我水之力可蚀石,热冷交替可裂岩,知其理,用其法,事半功倍矣。而彭越的耳力敏锐,才是真正立功之人。"

    彭越闻言,腼腆地低下头,但眼中的自豪之色却难以掩饰。李明衍眼中也闪着泪花,这一刻,他想到了楚铁。

    这一天,李明衍正在指导闸门安装,阿漓和邓起在一旁核对图纸,彭越则趴在水渠边,聆听着微弱的水流声。突然,韩谈策马疾驰而来,脸色凝重。

    "匈奴人来了!至少十余骑,朝这边直奔而来!"韩谈紧握弓箭,警惕地望向北方。果然,不多时便见十余名骑士从北方驰来,为首的骑士身着兽皮,头戴狼形盔,手持长矛,威风凛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