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彦被自家姐姐奇葩比喻,调侃得嘴角直抽抽:“姐,我是你弟,能换个好点的词么?”
江暖摇了摇头:“不能!”
江彦无奈:“姐......”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单独请媒人上门提亲,哪有赐婚来的体面?
待我去求求我父皇,给你们赐婚。”
江彦惊住:“这,能行吗?”
“怎么不行!你且待在家里等消息行了。”
于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江暖中午又溜溜哒哒的去章台宫她爹那儿蹭饭了。
吃完饭,小太监送了茶上来,父女两个坐下聊天。
“老爹,求你个事儿呗。”
明光帝闻言眸光闪了闪。他闺女极少会求他办什么事儿。
究竟是什么事儿值得她开这个口?
“什么事儿?说来听听。”
江暖嘿嘿一笑:“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这不是江彦也到了成婚的年纪了吗?
他最近跟一个姑娘看对了,眼郎有情妾有意的,央求我去给他提亲。
我这不想着找媒人去提亲,哪有您下次赐婚来的体面。所以这就来找您了。”
明光帝一听立即就来了兴趣:“哎哟,这可是好事。
究竟是哪家的姑娘,竟然被我们的状元郎给看上了?”
“是吕家吕喻的大侄女吕青青,您见过的。”
明光帝立刻想起来了:“就去年在户部帮忙的那个?”
“对,就是她。前些天刚考上了秀才,挺出色的一个小姑娘。”
“哎哟,女秀才呀,那可真是不得了。行,我准了。”
明光帝是真办事儿,江暖跟他说完的第二天,他就下旨给江彦和吕青青赐婚了。
还特地赐了女方两套头面和一柄玉如意作添妆。
在世人看来,这绝对是天大的恩赏。
吕家接到圣旨那叫一个欣喜若狂,尤其是吕喻,笑的大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相比吕家的欢乐,京城其他有适龄女儿的人家,那是个个捶胸顿足。
承恩伯这块大肥肉怎么就让吕家的姑娘给叼走了呢?
圣旨上是说让两家择吉日操办婚事。
江暖跑到风荷院请洞玄子帮弟弟算婚期。孩子他爹可是跟她说了的,洞玄子道长不仅是武艺厉害。
那兵法谋略天象奇门遁甲是无一不精,江湖上甚至有传言说,他的本事堪比当年的鬼谷子。
就连德宗皇帝(江暖的曾祖父)也曾派人请他出仕,结果被他给拒绝了。
洞玄子问江暖要了一对准新人的八字,两相一合,便说是天作之合。
再算了婚期,写下了三个最适合成婚的日期。
江暖拿着写了三个日期的黄纸条,让江彦和吕青青他们自己做选择。
一对准新人商量过后,选择了明年三月十二的大吉日。
这个日子江暖也觉得非常好。
一来吕青青今年才十六,虚岁十七,年纪略小了些。
明年满十七,虚岁十八,身体发育也会更加成熟一些。
即使婚后立刻怀孕,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负担。
二来,两家的门第都不算低。
这世家大族嫁女娶妇,这其中的门门道道多了去了,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婚礼事宜。
再三,小姑娘的父母还在南方的任上。
今年底才会任期满回京述职。到时候两家坐在一起商量婚事,也会更方便些。
一天暖过一天的风里,不知不觉就吹来了初夏。
镇国公府里荷花初绽的时候,江暖庄子里的土豆又迎来了大丰收。
收获的土豆,堆满了整个庄子的地窖。
经过这几年的大力推广,几乎家家都种上了土豆,而且收获期也都差不多。
这东西的产量又高,大量上市后,便卖不上价,一文钱一斤,甚至一文钱两斤,着实便宜的很。
卖不好卖,江暖索性将大部分全都收进了空间戒指里。
也幸亏她的戒指足够大,否则她这些年不停的往里头存粮食,怕是早就撑爆了。
剩下的,江暖打算把一部分土豆做成土豆粉条,换着花样儿吃。
土豆粉条的制作过程并不难。
新鲜的土豆去皮磨碎,用干净的纱布过滤取浆,沉淀晒干后就得到了土地淀粉。
赶在休沐日,吃过早饭,江暖就戴着围裙,钻进厨房忙活开了。
她先是把干土豆粉和水按照5:3的比例,混合成稀浆水。
之后再倒入适量的沸水,快速的搅打至透明拉丝的状态。
其次加入适量的干土豆粉、蛋清以及盐,揉成光滑的面团。
再用合适的漏勺挤压出粉条到沸水锅里煮熟。
把煮熟的粉条快速过冷水3-4次,直到完全冷却。
这么做可以让土豆粉变得更加的有弹性。
江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做土豆粉,上辈子的手艺早就生疏了。
因此做第一锅和第二锅的时候都失败了。
要不就是不成形,要不就是断的厉害。
众人也不气馁,总结经验后开始了第三锅。
好在这一锅没有让大家失望,成功的做出了完美的土豆粉。
正好也到了中午。
江暖指挥着厨子们做了炒土豆粉,砂锅土豆粉,酸辣土豆粉等好几道美食。
每一种做法都有其特独的风味,令人回味无穷,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都说:“头一回知道原来这土豆还能这么做的,殿下这想法真是太奇妙了。”
尤其是婆母颜氏格外的喜欢:“这个粉条好啊,等我们将来老到没牙了也还能吃。”
至于洞玄子,那就更不用说了。
他原本对食物是没有多大期待的,结果住到国公府后。
一日三餐,顿顿不重样的投喂,这段时间也算是把他的胃口给养刁了。
尤其是江暖三五不时的鼓捣出来的新鲜吃食,每次都会带给他别样的惊喜。
镇国公府的厨子们也乐,跟着殿下不仅吃到新鲜的吃食,还能经常学到新的菜式。
江暖鼓励大家勇敢创新:“不仅仅是土豆可以这么做。
红薯也可以拿来做成红薯粉,工序跟这个差不多。
或者等玉米熟了,你们也可以尝试着用玉米做其他的菜式。”
厨子们连连点头表示受教了。
吃完饭,江暖让厨子们把剩下的土豆淀粉做完,然后派人往各个府邸都送了些过去,并附上一份菜谱。
之后亲自下厨,做了豪华版本的炒土豆粉和砂锅粉装在食盒里,亲自提着往宫里去了。
明光帝看他闺女提溜个食盒过来,就知道又有好吃的了。
盘子和砂锅刚一摆出来,明光帝就被香味吸引住了:“今天做的什么好吃的,还挺香。”
江暖把筷子和碗递给她爹:“土豆粉,今天刚做出来的,您尝尝看喜不喜欢。”
“土豆粉,土豆做的粉条吗?”
“对。”
“那我一定得尝尝看。”
明光帝挑起一筷子辣椒瘦肉炒土豆粉送进嘴里,入口鲜香弹牙:“嗯,好吃,不错。”
吃了一小碗后,又揭开砂锅吃了三鲜土豆粉又是另种风味,同样美味。
江暖往他爹面前一趴:“咱们现在的粮食不是有富余的吗?
我打算在京郊开个食品作坊,专门做粉面之类的,您觉得如何?”
明光帝想起女儿在江家村搞的那几个作坊,那可是一个比一个赚钱。
瞬间来了兴致:“你这是打算做土豆粉卖?”
江暖点了点头,掰着指头数:“不仅仅是土豆粉,还有玉米面条,等红薯出来后还要搞红薯粉。
甚至还有挂面等,很多种类。”
明光帝停了手里筷子:“暖暖啊,你说的这些东西,爹听都没听过。肯定赚钱,也带我一个呗?”
“可以,再把两个哥哥也叫上,咱们商量商量,你们以资金入股,我以技术入股怎么样,再加上江彦?”
“行,你说了算!”
于是当天晚上江暖又伏在桌上开始写写画画了,这一写就到了半夜。
直到时长空忍无可忍,强行武力镇压,总算把她弄到了床上睡觉。
一连加了两个晚上的班,江暖总算把这个食品厂的策划书给写好了。
于是乎逮着中午的空档,同父亲哥哥们开了个小会,这事情就算是定下了。
江暖给取了个名叫做:“金阳食品厂”,名字阳光上进又大气。
至于为什么样是“厂”而非“工坊”,是因为江暖觉得后者太小气了,不够霸气。
名字太现代什么的,她都从现代重生到古代了,还在乎用一个超前点的名字吗?
况且一个名字而已,用久了大家就习惯了。
至于占股比例,江暖是发起人,而且是以绝对技术入股“金阳食品”,故占三成。
明光帝、太子、晋王各占两成,江彦占一成,这几个属于资金入股。
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做,自然是没空亲自管理食品厂的。
这就需要一个忠诚和能力缺一不可的人来管理工厂了。
这样的人才江暖没有,但她大哥太子李容恒手下可是人才济济。
找个这样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李容洛很快就把这人送到了江暖面前,姓姜,姜伯原。
江暖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她的要求,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建工厂。
要求交通方便,临近河流之类的水源,且地方要足够大。
因为江暖设计的图纸中,工厂是需要用到水磨坊来将麦子土豆之类原料,磨粉磨浆的。
没有水只靠人力磨浆的话,不仅慢而且人工成本也会大大的增加。
姜伯源得了任务后,很快就出去了,不过三天就回来汇报,说是选中了两个地方,让江暖做最后的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