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96章 飞跃的生活
    安南的春天如同夏日,天气渐渐变热,海防的餐饮行业也迎来了春天。

    城中的酒家、食肆、乃至路边小摊,纷纷打出了“新鲜海货”、“即日到港”的招牌。

    清蒸海鱼、鱼生薄切、鱼头豆腐汤、油炸鱼块……各种以鲜鱼为主角的美食菜肴层出不穷。价格却比以往更加亲民。

    虽然过去海防也靠海,但海产的种类、数量等等,并没有这么巨大。

    如今,不仅富裕人家餐桌上鱼虾常见,就连普通百姓也能时不时买上一条鲜鱼,给家人打打牙祭,改善伙食。

    港城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新鲜、繁荣的气息。

    一些精明的商人看到了更大的商机。

    他们开始组建规模更大的船队,雇佣水手,配备大型冰柜,甚至开始尝试设计固定的船用冷藏舱,从而进行远洋捕捞。

    捕获的鲜鱼不仅供应本地,那些品质上乘的、不易得的珍贵海产,被仔细地用冰镇着,销往广州、福州等地。

    甚至有胆大的人,计划尝试一下进贡鲥鱼。

    海洋的鲜美,被送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渔业的大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

    海防造船厂接到了更多渔船的订单,一批私人造船厂也陡然兴起,修船、织网、制冰、制箱、运输……各行各业都因这一块冰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夕阳西下,阿海卖完了最后一筐今天刚捕回来的鲜鱼,数着手里沉甸甸的铜钱,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他留下了一只脸盆大的海龟,准备晚上回家让婆娘熬汤,给孩子们补补身子。

    码头上,灯火渐渐亮起,搬运冰块的工人们仍在忙碌,准备着明日渔民们出航所需的冰块。

    工业制冰带来的凉意,不仅体现在渔业相关产业,更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先感知到这股潮流的,自然是城中的食肆与摊贩。

    除了日益增多的鱼获,一种全新的行当——冷饮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摊主们用刨子将冰块刮成细密的雪屑,盛在碗里,淋上甜蜜的糖浆、酸梅汁,或是点缀上时令水果粒,制成一碗碗价格低廉却沁人心脾的刨冰。

    这种原本仅限于中原,甚至在岭南地区都罕见的小吃,在炎热的安南成功落地。

    只需几文钱,便能换来片刻的极致享受。

    小孩子们拉着大人的衣角,眼巴巴地望着那冒着寒气的摊子,成了街头常见的景象。

    一些更讲究的冰品铺子,则推出了更为精致的“冰酪”,将牛奶、糖与冰一同搅拌,口感细腻滑润。

    虽价格稍贵,却也引得城中富裕人家和小姐公子们争相品尝。

    甚至在茶楼里,往日的热茶旁,也多了用冰镇过的凉茶和酸梅汤,供客人选择。

    除了小吃摊与茶楼,一种当下的新业态——火锅,也借此契机,向更高端迈进。

    火锅还是朱祁镇亲自设计,海防城鼎鼎大名的几家火锅店甚至还是官营。

    不只有北方的铜锅,也有后世川渝的九宫格牛油火锅——眼下辣椒恰好从美洲引进来,还有潮汕那种牛肉火锅等等……

    如今,店家们不再担心食材因高温而迅速变质,用冰块很好地为切好的鲜肉片、脆嫩的毛肚、鱼片乃至蔬菜保鲜。

    当大片毛肚如鲜花般盛开在大碗冰块上,不论是卖相还是口感,都是一流!

    多说一句,在这个时代,许多下水并不为人们所喜爱,价格低廉,因为猪牛羊等动物的内脏处理起来很麻烦,而且需要大量调料。

    毕竟,直到数百年后,毛肚黄喉这些,还是码头工人的美食。

    可如今,随着火锅的兴起,原本不受重视的下水、猪蹄、凤爪等等,逐渐为平民所接受。

    甚至有些人钟爱不已。

    食客们从容地围炉而坐,用长竹筷,将毛肚、黄喉、千层肚、鸭肠等美食从冰块上夹起,放到滚烫的红汤牛油锅中。

    稍涮几个呼吸,便可以就着按自己口味调好的蘸料,大快朵颐。

    冰镇过的饮料更是与热辣的火锅成了绝配,加了冰块的酸梅汁、椰汁、芒果汁等与热气腾腾的火锅食材交织在一起,给人的味蕾以无穷刺激。

    一口热辣,一口冰爽,这种奇妙的体验很快便风靡全城,许多店铺甚至通宵达旦,生意火爆异常。

    ……

    工业制冰如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仅仅这么一个点,便激起一圈圈扩散的涟漪。

    其实,工业制冰只是工业革命影响的一个小小缩影。

    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有两个,一个是煤,一个是铁。

    而煤炭,作为能源,则是这一切变化的基石。

    焦炭厂区那不只是巨大的煤炭干馏窑,光是呈爆发式增长的蒸汽机,对煤炭的渴求,就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最初,海防及周边地区的煤矿开采仍是传统方式,效率低下,产量有限,且运输不便。

    虽然有安南劳工顶着较高折损率,夜以继日劳作。

    甚至各矿区还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劳工优势,让这些个子小的女人小孩去钻那些男人不方便进入的狭小矿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是,相较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这种开采速度,还是稍微有点点慢了。

    增加安南劳工是一个办法,但就算不用付工资,人终究还是会消耗粮食。

    而且煤矿不可能无限制堆人。

    在榨干时间与人力的基础上,提升效率,就成了增产的关键手段。

    有了蒸汽机后,效率提升,也就顺理成章起来。

    首先是各煤矿的技术改造。

    简单的蒸汽抽水机被安装起来,排除矿坑深处的积水,使得开采得以向更深处、更富的矿层延伸。

    这比起以往的人力或畜力排水机,效率提升了不是一点半点。

    技术改造不只是这一个方面,原本依靠人力、畜力拖拽的煤筐,逐渐被铺设在矿坑内的铁制轨道,和由小型蒸汽机驱动的卷扬机所替代,提升效率倍增。

    而且,精通算学、物理的技术骨干,在精确测量计算的基础上,开始对矿层进行系统规划。不仅采用更多的坑木支撑,增加了开采的安全性。

    还加大火药爆破的力度,以破碎坚硬的岩层,提高采掘效率。

    于是,大量的煤炭被开采出来。

    优质的块煤优先供应蒸汽机。

    可还有许多碎屑、边角料。

    每一个煤矿,大量的煤粉、碎煤则堆积如山,难以利用,既占地方,又是一种浪费。

    于是,又一个改变老百姓生活的奇妙发明,诞生了!

    喜欢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