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十四章 袁氏败落
    袁绍虽败亡,但其根基并未顷刻崩塌。其子袁尚、袁谭在部分谋士将领的簇拥下,逃回邺城,意图凭借袁氏在冀州无与伦比的声望和势力,重振旗鼓。吴笛的新政檄文传来,对袁氏而言,这不仅是权力的剥夺,更是对整个士族阶层生存根基的毁灭性打击。

    “吴笛妖人!欲亡我华夏衣冠,毁我千年道统!”袁尚在邺城府邸中,对着聚集而来的冀、青二州各大豪门代表,声嘶力竭地怒吼。他的脸上再无贵公子的从容,只有穷途末路的疯狂与仇恨。“彼依仗妖术,蛊惑贱民,行此倒行逆施之举!我袁氏四世三公,世受国恩,岂能坐视?今日,便是吾等与彼决死之时!”

    袁氏的号召,如同黑暗中点燃的火炬。那些同样被新政逼入绝境的世家大族,如同找到了主心骨,纷纷汇聚而来。他们带来了藏匿的钱粮、未被并州军查缴的私兵部曲、以及盘根错节的地方影响力。短短时间内,一座座坞堡被武装成了堡垒,一片片庄园变成了抵抗的据点。他们利用对地方的控制,散布谣言,截杀落单的并州信使和宣导使,袭击运往乡间的救济粮队。

    河北大地,暗流汹涌,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反抗的毒火正在蔓延。

    并州军前线行辕内,吕布眉头紧锁,听着田丰汇报各地层出不穷的抵抗事件。 “袁氏余孽,煽风点火,甚为可恶!”吕布一拳砸在案上,“彼等据守坞堡,深得地方隐匿,我军虽勇,却如拳头打跳蚤,难以尽除。若不能速平此乱,恐误了吴公大事!”

    一直静坐旁听的吴笛,神色平静。他目投向东北方,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 “袁氏自以为声望可恃,豪门以为联合可抗。殊不知,天道滔滔,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淡淡开口,“既然他们最依仗的是那‘四世三公’的虚名,我便找一个最恨这名号,也最擅破灭虚名的人来。”

    数日后,一道灵讯直飞幽州。 幽州边塞,一支骑兵静立如林,人马皆白,肃杀之气冲霄,正是名震天下的白马义从。为首的老将,鬓角已斑白,但眼神中的锐利与仇恨,却比塞外的寒风更刺骨。他正是与袁绍争斗半生、最终败北依附吴笛的公孙瓒。

    吴笛的虚影在他面前显现:“伯圭兄,冀州有故人等你久矣。” 公孙瓒身躯猛地一颤,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袁本初虽死,袁氏犹在!?” “然也。彼正仗其名望,纠结党羽,负隅顽抗。我欲予你白马义从,再加一员虎将、一位谋士,返归冀州,清剿袁氏余党。你可愿往?” “愿!如何不愿!”公孙瓒几乎是低吼出来,积郁多年的仇恨瞬间点燃,“此仇此恨,瓒无日或忘!必提袁氏满门首级来见!” “好。赵云赵子龙,勇冠三军,心思缜密,为你副将,助你破阵斩将。谋士戏志才,算无遗策,洞察人心,为你参赞军机,瓦解敌魄。”

    话音刚落,一员白袍银枪的骁将和一位青衫文士策马而出,正是奉命从并州赶来的赵云与戏志才。赵云拱手:“云,谨遵吴公令,助公孙将军一臂之力。”戏志才则微微一笑,羽扇轻摇:“袁氏倚仗,不过人心虚妄。志才愿助将军,破其心防,灭其虚火。”

    公孙瓒看着眼前这一对堪称奢华的组合,心中震撼于吴笛的手笔与决心,更涌起无限豪情:“有劳二位!白马义从,随我——回家!复仇!”

    白马银枪,如同一道白色的闪电,再度劈入冀州大地。公孙瓒的归来,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他的打法,与吕布完全不同。吕布是霸道的碾压,而公孙瓒,则是精准而残酷的猎杀。他太了解冀州,太了解这些世家大族的运作方式和思维弱点。在戏志才堪称恐怖的谋略策划和情报支持下,白马义从在赵云的率领下,化身最锋利的尖刀。

    戏志才的“诛心策”: 他并不急于强攻坞堡,而是首先发动了一场舆论和心理战。

    揭露老底: 他将袁绍当年如何欺瞒韩馥、巧取豪夺冀州,如何苛待士卒、盘剥百姓的旧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故事,由宣导使和被释放的奴仆四处传播。

    分化瓦解: 他精准地列出依附袁氏的各大族名单,并详细公布其家族侵占田产、逼死民命的具体罪证。同时宣布:“只诛首恶,不问胁从。主动开堡纳降、检举袁氏核心者,不仅可免死,其家族直系可享三十亩田限之策。负隅顽抗者,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切断外援: 他利用灵讯网络,散布假消息,离间冀州豪族与可能南逃曹操或北联袁氏残部的关系,使其陷入孤立。

    公孙瓒与赵云的“铁血行”: 在谋略铺陈开后,军事打击便如雷霆般降临。

    拔点斩首: 赵云率白马义从,发挥其极致机动性,专挑抵抗最坚决的豪门坞堡进行闪电突击。银枪所向,无人能挡。往往戏志才策反的内应刚刚打开寨门,白马的洪流便已涌入,直接将还在幻想联袁抗吴的族长、家主当场格杀。攻心为上: 对于某些墙高堡厚的据点,公孙瓒并不强攻。他只是将堡垒团团围住,然后让士兵用投石机将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那些顽强抵抗者的人头——抛入堡中。或将戏志才罗列的罪状,写成帛书,射入其中。堡内人心惶惶,猜忌横生,往往不攻自破。宿命对决: 最终,兵锋直指邺城。袁尚企图凭借邺城高墙做最后挣扎。然而,在公孙瓒复仇的火焰面前,在赵云无坚不摧的勇武面前,在戏志才算无遗策的谋划面前(或策反守将,或掘地道,或用灵术破墙),邺城的抵抗显得苍白无力。城破之日,公孙瓒亲自率军杀入袁府。袁尚、袁谭欲逃,被赵云于乱军中擒获,押至公孙瓒面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着仇人之子,公孙瓒眼中闪过无数往事,最终化为一声冰冷的命令:“袁氏一族,四世三公,到此为止。斩!” 血光冲天,传承了数百年的汝南袁氏,在河北的核心血脉,被彻底连根拔起。

    袁氏的覆灭,产生了连锁反应和巨大的震慑效应。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摇摆、甚至暗中支援的豪门大族,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勇气和希望。他们终于明白,吴笛的改革绝非儿戏,其背后是绝对的武力、高超的谋略以及清算旧账的绝对决心。连“四世三公”的袁氏都被碾为齑粉,他们又算什么?

    负隅顽抗的道路被彻底堵死。剩下的选择变得简单:要么立刻无条件接受新政,释放奴仆,上交土地,换取家族核心成员的平安;要么,就等着白马义从和并州狼骑上门“抄家灭族”。

    在血与火的洗礼下,青、冀二州的旧有秩序被彻底砸得粉碎。数以十万计的奴仆被释放,无主的土地被重新丈量分配,袁氏及其党羽积累了数百年的财富被抄没,成为了新政建设和支援灾民的宝贵资源。

    公孙瓒大仇得报,看着袁氏府邸冲天的大火,他伫立良久,最终对着晋阳方向,深深一揖。他心中的块垒已消,从此以后,他和他白马义从,将只为吴笛的“仙汉”大业而战。

    赵云银枪染血,目光却清澈坚定。他见证了旧秩序的腐朽与残酷,也见证了新秩序诞生过程中的必要阵痛,更加坚定了追随吴笛,开创一个真正清明世界的信念。

    戏志才摇着羽扇,看着正在清理废墟、登记人口的官吏和士兵,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诛灭袁氏,不仅是复仇,更是为新政扫清了最大、最顽固的一块绊脚石。河北的天,真的要变了。

    经此一役,袁氏及其代表的冀青豪门势力被彻底铲除。吴笛的新政,终于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扎下了根。虽然未来的挑战依然众多,但最大的内部障碍已被清除,一个由并州主导的、迥异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的北方霸主,正昂然崛起。灵气,似乎也开始在这片被鲜血浸润后又得到公正抚慰的土地上,更加活泼地流转起来。

    喜欢诸天万界革命请大家收藏:()诸天万界革命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