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58章 南孔殉国,北孔降清
    洪武皇帝朱元璋:“哎哎哎,咱这延寿丹除了给天德他们分了一些后,手里还有四十多颗啊,用不完,根本用不完。”

    永乐皇帝朱棣:“嘿,谁说不是啊,爹,国战的奖励真的,儿子只想说,啥时候再开国战啊,这奖励拿的,跟喝水吃饭一样。”

    洪熙皇帝朱高炽:“永乐皇帝朱棣,爹,儿子这吃了延寿丹后,感觉前所未有的好啊。”

    永乐皇帝朱棣:“洪熙皇帝朱高炽,老大啊,你那身子得减减肥了,延寿丹只是增加你的寿命,你这么个吃法,当心哪天胖死,朕可丢不起那个人。”

    洪熙皇帝朱高炽:“囧”

    宣德皇帝朱瞻基:“永乐皇帝朱棣,皇爷爷,孙儿的身子也比之前好多了。”

    永乐皇帝朱棣:“宣德皇帝朱瞻基,瞻基啊,延寿丹只是辅助,最重要的还是国运,只要国运提升,不说寿命无忧,得道成仙也不是不能。”

    早在大明十六朝的顽疾被诸位皇帝拔除后,朱厚熜便传给了大明诸帝国运修仙的法门。

    国运越强,自身则越强。

    眼下大明诸帝不说能够移山倒海,摘星拿月,但是百病不生,延年益寿是不在话下的。

    正统皇帝朱祁镇:“永乐皇帝朱棣,太宗陛下所言极是,朕这精力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后宫也充实了不少。”

    永乐皇帝朱棣:“正统皇帝朱祁镇,闭嘴。”

    他娘的,朕说的是正事儿,这个狗东西怎么一句话就把话题带偏了。

    国运修仙的法门就是让你用在后宫上的???

    真是欠收拾。

    正统皇帝朱祁镇:“orz”

    已老实,求放过。

    其他大明的皇帝也为这次的国战奖励高兴不已。

    风调雨顺三十年啊,这是每个皇帝做梦都想要的啊。

    如果说风调雨顺受益最大的是各朝的百姓,那么这延寿丹,受益的便是皇帝本人了。

    谁会嫌自己的命长呢。

    就是不知道各朝会不会有五十年的太子了。

    洪武皇帝朱元璋倒是想到了这一点。

    他在群里正色道。

    洪武皇帝朱元璋:“大明诸帝,你们的寿数增加虽然是个好事,但我大明岂有五十年的太子?”

    “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若是修为难有寸进后,将皇位传下去,你们就在后面给后继之君搭把手,听见没有。”

    大明诸帝见到自家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都这么说了,自然应声称是。

    在尝到了修炼的甜头后,这些大明皇帝恨不得一心扑在修炼上去,皇位?

    太子不是已经成长了么,传位不就行了。

    只是他们的修炼速度跟国运挂钩,国运越强,他们就越强。

    只是顷尽一朝之力,他们最多只能修到金丹,得寿五百载。

    随着各朝征伐海外的进度越来越快,他们的修为也在不断的提升,冥冥中能够感受到修炼的极限。

    因此,像洪武皇帝朱元璋这般已经快修到金丹的,已经准备退居幕后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这个国运修炼,侧重的是延寿、强身健体。

    无法如那些修仙者一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想要依靠国运,然后士兵们人人如龙,战场冲这阵方面所向披靡。

    咳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只能潜移默化的增强一些忠于大明的士兵的体质。

    至于朱厚熜为何没有在天下传播修炼的法门。

    目前一朝时空的修炼资源只有这么多,想要人人修仙,基本不可能实现。

    习武也只是强身健体罢了。

    并不会出现那些话本中一人破千军的存在。

    朱厚熜也只是创出了一种类似金刚不坏的功法传给了各朝皇帝。

    增加军队的战斗力。

    穷文富武不是说说而已的。

    习武之人,需要从肉食中获取能量。

    大明虽强,也不过是正常的历史王朝,并不是那些低武位面中的王朝,那些王朝,天地之间是有灵气之类的存在。

    天材地宝数不胜数。

    或许等什么时候开通了低武或者玄幻副本的时候,可以走一波全民习武的路线。

    得到了朱厚熜传下来的武功秘籍,这些大明皇帝们也开始挑选了心腹开始组建新军,进行实验性的训练,其中多是立下功勋的勋贵后人。

    各种药材、肉食供应不断。

    就等着练成之后,征伐其他时空了。

    而在大明重新占据了天下后,乾隆时空中,也有人趁着改朝换代引发了一些骚乱。

    尤其是那些满清遗留,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受到优待,大明不能收回他们的特权。

    这些满清遗留多是祖辈依靠着建奴苟活,身上流的虽然是汉家血脉,可是骨子里,他们认为自己是高贵的满人,大清皇室后人。

    在抗议无果后,这些满清遗留裹挟着百姓弄出了一些骚乱。

    他们以为大明不会对汉人百姓出手,可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对于这种情况,大明直接铁血镇压了骚乱。

    这些满清遗留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锦衣卫抓了出来,带到了京城南街的菜市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着一众百姓的面,宣读了他们的罪行后,就地正法。

    这下子,原本心中还有些想法的不轨之人,一下子清醒了。

    大明,不受威胁,敢搞事的,统统弄死。

    而有意思的是,在乾隆皇帝弘历被大明处死的消息传出去后,山东孔圣第七十二代孙,当代衍圣公孔宪培亲手写下降表,恭请大明回归。

    一众朱家皇帝们看到降表后,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永乐皇帝朱棣更是嗤笑道:“世修降表衍圣公?”

    “孔圣的学问,这些孔圣后人继承了多少朕是没出来,不过这些孔家人,修降表的本事,着实让朕看花了眼啊。”

    贞观皇帝李世民:“永乐皇帝朱棣,此话怎讲?朕这一朝,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名满天下,孔家也是积善行德传家啊。”

    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永乐皇帝朱棣,朕这一朝,孔家家主孔宜也是当代大儒,品性高远之人,这世修降表是否有些过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永乐皇帝朱棣,太宗陛下,便由朕来为二位皇帝解惑吧。”

    永乐皇帝朱棣正欲开口,群内崇祯皇帝朱由检先说话了。

    永乐皇帝朱棣:“崇祯皇帝朱由检,嗯。”

    崇祯皇帝朱由检:“贞观皇帝李世民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世修降表可不是朕污蔑孔圣后人。”

    贞观皇帝李世民和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愿闻其详。”

    崇祯皇帝朱由检:“说起来,在大宋靖康之耻发生以前,孔家还是很有风骨的,可是自从靖康之耻发生后,金国灭亡北宋后,孔圣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操主动投降金国,并被册封为新的衍圣公。”

    “蒙古灭金后,孔圣第五十一代嫡孙孔元用,修降表,降元后屠戮同族。”

    “蒙古灭亡南宋后,南宋衍圣公孔洙主动向蒙古忽必烈投降,并献上降表。”

    “建奴灭亡我大明,也是朕这一时空,孔圣地七十五代嫡孙孔胤植归顺了建奴,并上《初进表文》,在建奴颁布剃发令后,孔胤植还上奏《上剃头折》,率领族人率先剃发。”

    贞观皇帝李世民:“…”

    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

    两人听完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话后,陷入了沉默。

    洪武皇帝朱元璋:“这些混账东西,都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个德行。”

    也不怪老朱他生气啊,当初他将蒙元赶出中原使其退守草原后,于应天府创立大明。

    对山东孔家,也是准许其世袭衍圣公一爵。

    虽说孔家从北宋后干的都是一些丢人现眼的事儿,可是大明初立,朝中需要文官维持。

    对于儒学圣地的孔家,纵然是老朱这等杀才,也不得不捏着鼻子给予人家足够的地位和尊重。

    可是那些王八蛋眼见王朝更迭,自家地位依然不变后。

    在最初的几年确实安分了一些后,又旧态复燃,开始鱼肉乡里。

    孔家在山东历经千年不衰,除了孔圣后人这一金字招牌,王朝需要儒家治国以外,与孔家人世修降表也有一定的关系。

    千年世家的分量可不是空口白话的,千年底蕴,孔家虽然扎根曲阜,可是儒家子弟遍布天下,整个山东的良田尽皆归于孔家之手。

    山东的百姓所耕种的土地,几乎全为孔家所有。

    可笑的是,老朱在位期间,百官的眼睛尽皆盯着那些就藩的王爷们。

    哪个王爷若是在封地做了什么欺男霸女的事儿,地方上的御史直接大笔一挥,一封书信直达应天府老朱的御案上。

    朝中御史也上奏弹劾,迫使老朱对那些藩王施行惩戒。

    可是孔家在山东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的事,那些御史们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到。

    他们敢触怒皇帝,以谏言获罪还能在青史留名。

    可是他们若是得罪了孔家,怕是要自绝于天下读书人了。

    民不举官不究,更别提官官相护了。

    孔家的事儿就这样被掩盖在了山东。

    只是后来百姓被压迫的厉害,御史们也拦不住,这才让老朱知道了山东境内孔家犯得事儿。

    老朱当时气的想直接拿孔家开刀,只是被百官劝阻。

    而孔家第五十六代孙,当代衍圣公孔希学拿了一众触犯了国法的孔家人负荆请罪,并对一众百姓进行了补偿,百官也为其求情后。

    老朱无奈之下,只能接过这个台阶,放过了孔家。

    永乐皇帝朱棣:“洪武皇帝朱元璋,爹,这孔家跟牛皮膏药一样,扯不下,丢不得,您有什么法子没有。”

    听到太宗爷的话后,群内一众朱家老少们全都眼巴巴的等着太祖爷给个解决的法子。

    孔家,太恶心了。

    但是他们又不得不留着孔家,获取天下士人的心。

    洪武皇帝朱元璋闻言一滞,他娘的,他要是有什么好的办法,还能让孔家蹦跶到建奴的时代投敌么?

    这老四,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就在群里陷入一片沉默的时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