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8章 十二抬聘礼
    姜萍的手工很厉害,两三天就能做一双鞋。

    李文清得了好师傅指点,已经有模有样地做出了半只鞋,虽然行针走线还不太熟练,但起码勉强能成型。

    “对了,清清。成亲后谢媒人最少要送两双鞋的,你得抓紧练。”

    鞋与谢字同音,普通的谢媒礼中除了钱外,就必须要包含鞋。

    “没事,到时候买两双也行。”李文清抬起头,手中劲道一转,针又啪的一声断了。

    姜萍:……

    李文清不再管鞋,转而问姜萍普通人婚前都送些什么信物。

    “哎呀,哪有女子给人送礼的,你也忒大胆了!”姜萍脸色一变,娇嗔地骂道。

    “这有什么,不是已经换了庚帖吗?”

    博物志里有详细的嫁娶风俗,奈何与李文清脑袋里现代人的思维和记忆并存,本维度的规则日常不占主导地位。

    “后面还要纳征的,就是来下聘,到时候准备些铜钱、粮食、肉,什么都行。”

    李文清懵懵懂懂的样子,让姜萍那颗老姐姐的心立刻扭成一团。

    傻孩子都要嫁人了,什么也不知道,愁死了。

    金娘子带着一队人,在晌午太阳最盛的时候,喜气洋洋地上了门。

    有些东西不好买,这两天镇上成亲的人也很多,聘礼是今早才将将凑齐的。

    知道李文清没有别的去处,卫知白便吩咐金娘子将聘礼送去周家。

    只见金娘子今日装扮更为隆重,身后跟着十来个年轻男子作压礼人,每人腰上都缠着红色布腰带,推着简易小木车。

    车上同样缠着红布,挂着金色铃铛,每个车几乎都载着贴了喜字的木箱。

    “金氏小媒受卫家郎君所托,今日与文氏姑娘过大礼,送上婚书一封,礼单一份,聘礼十二抬。”

    金娘子见李文清等人已经出来,周围邻居也越围越多,清了清嗓子,将礼单打开。

    十二抬是个场面话,实际上可多可少,具体数目写在礼单上。因此,当地有唱礼单的习俗。

    “布帛十匹,鹿皮一双,清酒四坛,白米两石,活鱼、活鸡各六只,冬夏成衣各四套。

    还有鎏金首饰两套,铅粉、朱砂各两盒,春茶四斤,鲜果喜饼各十斤,活大雁一对。”

    随着金娘子洪亮的声音传开,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简直闻所未闻,东杨村从没见过哪户人下聘,给这么多东西的。

    今年夏收只有往年六成,官府又收走近四成,各家都只能白米换杂米,杂米又换碎米,才勉强吃饱。

    米虽然不是聘礼中最贵重的东西,但一下能拿出两石,仍是让其他人都腹中一酸。

    而李文清的震惊,则是源于礼单中的铅粉和朱砂。这两样东西,一个有毒,另一个好像也有毒……

    不过李文清向来很擅长压情绪,尤其是在这种大场面上。

    金娘子见震慑效果不错,言语中也带了些得意,“另外还有,铜钱十二贯,以求聘妻。”

    乡下人成亲多半糊弄,不讲究流程。长辈们谈妥,再找个村里的婆子做媒人就算了事。

    丰年时,礼金能有二贯钱已是大手笔。活大雁和鹿皮通常用木雕、羊皮代替,再加一些米面果品。

    周边几个村几乎是同时得到消息,动作快的人家昨日就草草定了婚事,甚至还有直接过门的。

    还有些将近十六七的姑娘,也急忙选了婆家,生怕过一段时间没的选了。

    此时得知卫家的聘礼居然这么多,无一不是悔恨嫉妒,心想爹娘怎么不给说这样一门亲事,白白叫那外乡人占了便宜。

    周围人的表情十分精彩,羡慕的、嫉妒的、只凑热闹瞎开心的,啥都有。

    李文清默默对照博物志后,才知自己这是发了一笔横财。

    本朝对婚丧嫁娶的聘金并无规定,但平头百姓劳作一年,即使家中安稳,无病无灾,也只能存下两三贯钱。

    东杨村位置极偏僻,村民们的收入更低。

    有五六个劳力的兴旺之家,省吃俭用之下,一年也只能存个一贯又二三百钱。

    这样丰硕的聘礼,怎能不叫人眼热牙酸呢。

    一个面色黝黑,衣服破烂的中年男人最先喊起来,“你收这么多钱财,要卫家倾家荡产,怕不怕遭报应?”

    人群静了几秒,接着越发杂乱起来。

    一个后脑盘着麻色发带的中年妇人相继说:“人家卫老二能拿得出,你眼红?你怕是恨不得自己变成女人,要个金山银山。”

    另一个身形干瘦的女人斜着眼睛,盯了李文清好一会,也找准机会开了腔。

    “也不见你镶金边子,狮子大开口敢要这么多,来历不明的祸害!”

    姜萍和纪老太听见这话,都气得不轻。再看王老太,已经回身去摸她的大扫帚了。

    此时一道清亮、柔和的声音响起,打乱了众人的节奏。

    “大家都别这样说了,文姑娘独自逃难过来,受了多少说不出口的委屈。

    这样的姑娘,能得到卫二哥的可怜和这些聘礼,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一道浅蓝色身影从人群最外面挤了进来,看着十五六岁的样子。

    她对着李文清微微一笑,眼底却是掩饰不住的厌恶与得意。

    “文姑娘看起来不是很高兴,是不是觉得这些东西不值钱,在你眼里都不算什么。可是我们乡下人都穷,这些就已经掏空整个家族了。”

    见她嘴叭叭的一直不说人话,金娘子头皮都麻了。

    不怕人多说几句酸话,就烦这种说话不过大脑,又要搅局又要出风头的臭丫头。

    这种小事自然不用主家出面平息,顶级官媒不是白当的。

    “小姑娘,你口齿倒是伶俐,我从媒这么多年也不多见你这样的人物,不知是哪家的女儿?”

    金娘子温和的笑容十分有欺骗性,那女子一听,立刻回道:“我是隔壁成杨村的,卫二哥的娘就是我姑妈。”

    她是男方的家里人,当然更有权力去控诉李文清要价高,但她不想跟其他人一样随便骂两句。那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还显得自己粗俗。

    于是她向村民们暗示李文清逃难时受过委屈,至于是什么委屈,那肯定是失了清白。

    不管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被人这样一说,肯定像个泼妇一样发飙,卫知白知道了以后肯定会退婚。

    就算不失态骂人也行,全憋在心里,最好气的去上吊,更让人高兴。

    这样她连闹都不用闹,那女人和卫知白的婚事就完蛋了。

    现在征税抓人的事这么急,卫知白只能转而去娶她,毕竟除了她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有这么多聘礼,爹娘也会高兴的。

    想到此处,杨思玉更加得意。她今早过来串门,本想趁机去见卫知白,但不知道为什么姑妈家一直关着门。

    在村子里闲晃时,听说卫知白已经向人提亲,还找的是官媒。

    本来她都要气死了,但听了几句李文清的来历,灵机一动就想出了这个主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