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14章 大聪明荣绾
    从荣绾和荣庆分别收到来自庄亲王的密信,才不过十天的时间。

    十天时间,大昊大军竟然已经绕过新城,直逼周城。

    收到军报后,朝堂上的荣绾和荣庆均是一番暴跳如雷。

    周城是东晟除了国都荣城外,商业最为发达的城池,繁荣富庶,更重要的是,这里交通发达,距离国都荣城不过300多里。

    若是大昊打下周城,东晟的新城自然不保,这样临江以西的全部城池,悉数丢尽,局势便完全掌握在大昊军手中。

    荣庆道:“给本王10万大军,本王去驰援周城。定然将大昊军一举歼灭,保住我东晟城池的同时,救回三皇弟。”

    “庆王殿下,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太子荣绾一系的兵部尚书道,“臣以为速速派人前去商谈,太子殿下以为呢?”

    荣绾冷静了一会儿,说道:“眼下只能如此了。最好一边派人前去议和,一边整顿我朝军队。

    为了暂时稳住他们,大昊提出什么条件,我们都先答应他们。”

    兵部尚书点头拱手道:“太子殿下英明,此方法甚好。”

    荣绾并不想跟大昊打仗,他只想扳倒荣庆。

    但事已至此,他若是借机,将丰野吉推上战场,然后在增援和补给上动点手脚,也就相当于把丰野吉送给了大昊处置。

    如此一来,他便满足了庄亲王一个条件。

    他真是个大聪明,能够想出这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对于他来说,丰野吉一向看不起自己的出身,即便是当了太子,他也跟自己不对付,借此除掉他,倒是乐见其成。

    至于雍寒胤的另外两个要求嘛,其中送还康泰帝写给东晟皇上的密函,也好办,他亲自去办就成。

    唯有割让三座城池之事,比较难办。

    他希望通过谈判,让朝臣提出,他来个顺水推舟来达成,而不是他直接说出口,那样的话,显得自己这个太子十分的窝囊。

    所以他才提出一边议和一边整顿军力。

    而荣庆觉得,整顿军力,太子不可能亲自领兵上阵,他趁机掌兵的可能性更大。

    只要掌握了大军军权,不管边关战事如何,首先杀了荣绾,然后自立,登基为帝。

    因此,对于荣绾的这个决定,难得的,他没有反对,而他不反对,支持他的朝臣自然也不会反对。

    荣绾立刻抓住机会,继续说道:“兵部尚书安大人,即刻下去集结兵力,今日午时将集结情况禀告于本宫。”

    荣庆也跟着道:“好,今日午时前集结10万大军,本王请命领兵出征。”

    “领兵人选,容后再议。”荣绾打断他,对着兵部尚书道,“下去吧。”

    “是。”

    兵部尚书微微抬眸,看了一眼荣绾后,领命下去了。

    荣庆也是打定主意,这次的领兵权,非他莫属,除了他以外的任何人,他绝不同意。

    没有他的同意,没有人能直接上任。

    议事回府后,荣庆立即召集官员和幕僚,开始安排领兵后的相关事情。

    大约半个时辰后,熹华宫的太监来王府传话,说熹贵妃娘娘身子不适,请庆王速速前去。

    这一状况,令庆王始料未及。

    此时,他忙得抽不开身,他自然是不愿意去的。

    但是,熹贵妃是自己的母妃,母妃身子有恙,眼下,亲弟弟又被大昊拿住了,他再不去看看,自然也说不过去的,

    他没有办法,只能火急火燎的进宫了。

    哪知,熹贵妃此刻已经是病入膏肓,这样的情况下,亲生儿子怎么能离开?

    就在庆王在熹华宫里忙前忙后,熬汤送药的时候,荣绾给丰野吉的谕令已经送到了他的手上。

    不想,丰野吉立刻给荣绾回了一封折子。

    表明两点意思:第一,他年老体弱,早已远离沙场和朝堂,不宜再领兵出征。

    第二,大昊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速决,而我们的优势在于防守。

    如今,前线局势尚不明朗,只要咱们再等等,就可以不战而胜,何必着急出兵。

    最主要的是,征调的兵力还没有到位,如何出征?

    荣绾看了丰野吉的回复,妖媚的嘴角微微勾起。

    你很威风是吗?

    敢逼着本太子向你妥协,本太子就非要你出征,看你究竟如何与本宫对抗。

    荣绾又发了一道谕令:卿的军事素养,放眼朝堂,无人能及。国难当头,卿不必推诿,理应当仁不让。

    谕令后面,荣绾特意加了一句:令到即行,不可拖延,否则,按叛国罪论。

    丰野吉十分为难,斗争归斗争,桀骜不驯归桀骜不驯,眼下,他却无力造反。

    无奈之下,只好领了兵部尚书东拼西凑来的2万大军,出了荣城,直奔周城。

    与此同时,荣绾亲自跑去皇宫内皇史殿一趟。

    这里有重兵把守,若无皇上谕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但现在皇上驾崩,以太子为尊,所以荣绾还是进去了。

    皇史殿,是无梁殿建筑,不用一钉一木,皆以砖石建造,是名副其实的“石室”。

    收藏皇室绝密文献的“保险柜”,是一个个约长1.35米、宽0.75米、高1.3米,使用楠木或樟木制作,外部包裹鎏金铜皮的柜子,名曰“金匮”。

    荣绾说明要求,皇史殿总管太监便带着他来到一座上面写着“外交照会”的金匮前,打开厚重的柜门,里面按照年份整齐的摆放着各国给与东晟皇的密函、外交照会和国书等资料。

    翻找出当年大昊“泰王”送给东晟皇的密函,荣绾大致浏览了一遍,便收好放入怀中。

    匆匆出了皇史殿,荣绾写了一封密信说明自己的计划安排,然后叫来亲信,命他立刻快马加鞭,赶在丰野吉之前将此密函送往周城,亲自交到大昊军主帅的手中。

    那亲信不敢怠慢,即刻出发前往周城。

    此刻的周城,正是两军开战之际。

    根据金真颜的布防图,周城守军大约5万人。

    这座城池自古富庶,城墙固若金汤,城楼上军备整齐。

    但他们完全没有料到,大昊军会突然杀过来,立时方寸大乱。

    《穿成灾星女,日日忙着把名声坐实》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穿成灾星女,日日忙着把名声坐实请大家收藏:穿成灾星女,日日忙着把名声坐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穿成灾星女,日日忙着把名声坐实》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穿成灾星女,日日忙着把名声坐实请大家收藏:穿成灾星女,日日忙着把名声坐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