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126章 天子賜名(小修)
虞九闕趕在臘月末的封印典禮前入宮, 請皇上為子賜名。
皇上聞聽他的請求,果然樂德應允,思索半晌, 題了一個“曦”字。
“東曦既駕、曦月同輝, 曦字有日光之意, 寓意上佳, 朕聽你說你那哥兒是個活泛的性子, 這個字想來也恰當。”
天子金口玉言,虞九闕無有不從,當即撩袍跪下謝了恩。
皇上又關照了幾句他的身體, 因封印典禮過後, 要等到正月十五上元後才啓印, 便順道囑咐他趁着過年這段時間, 在家安心休養。
畢竟虞九闕病中産子,說到底還是為政事操勞的緣故。
“出宮前,你可再往東宮去一趟,太子也常念着你。”
為了這一句話,虞九闕轉道東宮。
他去東宮沒有空着手的時候, 這一次也帶了幾樣新鮮的糖果子。
趁着過年前,品饴坊推出了果味軟糖做的棒棒糖,一套是六個花樣, 分別做成了花生、蓮蓬、柿子、壽桃、南瓜、福字餅的形狀。
匣子裏還配了精美的灑金紙箋, 寫明每一樣的寓意, 譬如花生即“好事花生”,蓮蓬即“好運蓮蓮”, 壽桃即“壽比南山”雲雲。
這樣的糖匣子,虞九闕給小太子送來不少, 他自己也可,拿來賞人也可。
“軟糖裏面還有夾心,殿下可以挨個品嘗。”
小太子被勾起了興致,但自從上次去微服私訪回來,他行事愈發端持,時時以自己是儲君為念,少了許多小孩兒心性。
如今面對一匣子愛吃的糖果子,也只是默默抿了抿唇,讓身邊的大宮女收下去放好。
大宮女想着這個時辰,也該用些點心加餐了,知他實在想吃得緊,遂有意勸道:“殿下今日用功辛苦,不妨嘗一個墊墊肚子。”
虞九闕也道:“是這個理兒。”
既然大伴兒也這麽說,小太子就沒有再推拒。
“那……孤就吃一個。”
他克制地看向匣子當中,選了花生模樣的那個。
一口咬開,裏面的內餡是花生碎,混了葷油和一點白芝麻,吃罷齒頰生香。
軟糖大小适中,即使小口吃,七八口也吃完了,但因為用料紮實的緣故,還真有種飽了的感覺。
陪小太子吃完糖,虞九闕就打算告退,小太子見狀,開了口留他半晌,賞給他兩樣東西。
一樣是一只金鑲玉的嬰孩項圈,另外一樣是象牙雕刻的長命安康寶相花同心球。
同心球又名“鬼工球”,乃是以镂雕形式,做出少則三四層,多則十數層的套球,每一層雕刻的圖案都不一樣,可以簪子輕撥賞玩。
“這同心球是孤特地命內造處趕制的,項圈是孤小時候戴過的,一并賜給曦哥兒。”
他已知曉父皇給虞九闕的孩子賜名“秦曦”,也覺這個名字甚好。
但說回賞賜,同心球尚還在常理之內,一聽項圈竟是太子戴過的,虞九闕哪裏敢要。
小太子卻道:“大伴兒不必擔憂,孤事先同母後商量過。”
虞九闕赧然道:“陛下和皇後娘娘,都已賞過東西了,曦哥兒就是個奶娃娃,哪裏擔得起這麽多福澤。”
小太子堅持道:“父皇和母後的賞賜是一碼事,孤的賞賜是另一碼事。”
尤其是這只同心球,可是他精挑細選的禮物。
他父皇子嗣不豐,後宮中只有他一個皇子,他沒有兄弟,稱得上玩伴的也只有幾個伴讀。
因此聽說虞九闕誕下了孩子,他便愛屋及烏起來,想到自己喜歡同心球,就命內造處再做一個送來。
虞九闕聽到這裏,也不好再做推辭,收下了這兩樣東西。
“臣替曦哥兒謝過殿下。”
且說虞九闕進了趟宮,滿載而歸,安安也得了正式的大名。
朝堂永遠不缺消息靈通的人,這消息一傳出去,不少還在觀望的“牆頭草”,都趁着滿月酒的由頭給督公府送禮。
需知平日裏虞九闕下了朝,深居簡出,府上不收拜帖,也不收禮,從不結交朝臣。
這回的小公子滿月,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凡是不想得罪虞九闕的,都或多或少備了東西送來。
登記禮單這差事,落在了邱瑤身上。
她跟在徐氏身邊大半年的時間,舉手投足愈發有閨秀風範,徐氏教的禮儀規矩,那都是按着宮裏的标準來的,斷然出不了錯,還給她尋了字帖,讓她對照習字。
現今邱瑤寫得一手頗為不錯的簪花小楷,對府中各類雜務,都能說出個一二章程。
就拿謄寫禮單這檔子事來說,她落筆的時候就已經單獨将那些個一看就過于貴重的,單獨列了一張。
這裏面有徐氏的教導,也有她自己的揣測。
後來呈給虞九闕過目時,眼看虞九闕快速略過幾眼,說的話還真在她意料之中。
“這些不收,一概原樣退回,其餘的都記好,等這些人府上有什麽由頭,再行回禮。”
送類似東西的人,要麽是在試探他的心思,要麽就是單純的不聰明。
無論是哪一種,虞九闕都無意和他們産生過多的牽扯。
邱瑤見自己猜對了,舒了口氣,很快福身退下。
臘月的尾巴上,新年将至。
南城的街頭稱一句摩肩接踵也不為過。
大家都趕在年前的最後這幾天,上街補齊還沒置辦的年貨,放眼望去,少有人是空着手的。
在這一番熙熙攘攘的喧嚣下,臘月廿七這日,和光樓的流水席正式開席。
賃來的長桌拼在一處,可容近百人同時用飯。
這消息早就傳遍盛京,不只是南城,外城也有人鼓起勇氣來湊熱鬧。
時辰一到,桌子兩旁很快就坐滿了。
樓裏今天原有的夥計壓根不夠用,特地從督公府點了二十幾號人過來,包括竈房的幫廚在內,算是勉強忙得開。
外面交給邱川和邱瑤兩兄妹操持,樓內,則是秦夏和虞九闕招待着各色來客。
其中有和秦夏相熟的商賈、和光樓的老主顧,也有虞九闕的同僚與下屬。
上菜之前,奶娘把曦哥兒抱了出來,算是在衆人面前亮了個相。
說句實話,在滿月酒上,無論孩子多麽平平無奇,來客必定也要溢美不斷。
而小曦哥兒卻是剛剛滿月,就能瞧得出是個美人坯子,随了兩個爹爹的優點,眉眼精致,一身軟軟的奶膘,白白胖胖,嬌憨可愛。
大家一見,誇贊的話不重樣地往外冒,可以說格外真誠。
再加上放眼整個盛京,就算是達官顯貴,又有幾家的孩兒能得天子賜名?
來者皆都在心底感慨:這孩子雖是個哥兒,托生這麽個人家,想必也能嫁入高門,得一生富貴。
滿月酒的高.潮,無疑起于渾羊殁忽,也就是“四海歸一”端上來的時候。
在這之前,其餘的九道菜已經上了桌,這道菜是壓軸的大菜,除了自己人,誰也不知最後一道菜長什麽樣。
一見碩大的烤全羊,聽清楚報出的菜名時,樓外的流水席上率先傳來陣陣叫好聲。
“沒想到咱們這輩子,還能吃到皇上吃過的菜!”
“原來街頭巷尾的傳言不假,這道菜當真是和光樓的掌櫃獻上的。”
“這麽多人,也不知夠不夠吃?今天我婆娘在家帶孩子來不了,我想給她帶點回去……”
就連坐在樓內的人,也說不出外面的人見識短淺、大驚小怪之類的話。
因為宮宴素來是皇親國戚和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去的場合,放眼全場,嘗過這道菜的人也沒幾個。
寫《羨魚食單》的顧高原顧老先生,今日也在宴請之列。
雖秦夏有意請他上座,但他不入廟堂,尤其不樂意和那些個有官身的人湊在一處,故而自己選了個清淨的角落。
這會兒遠遠見着這道菜,亦是十分驚喜,覺得此番不虛此行。
同時想到,回去之後,還能在《羨魚食單》的書稿裏添上這道菜。
幾個月下來,他這部書的書稿已經寫了不少,其中泰半都是和光樓的菜,連替他整理書稿,紅袖添香的夫郎,都說他是否多少有些偏心了。
只道再這麽下去,《羨魚食單》都可以改名叫《和光食單》了。
顧高原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妥。
他寫這本食單的初衷,本就是為了讓此生嘗過的美食可以通過筆墨,流傳後世,因而只要味道好就罷,和具體是誰做的,無甚關系。
和光樓占的篇幅大,那也是因為和光樓的庖廚有本事。
菜色上齊,最先烤制出來的兩套全羊被放在一樓大堂的正中間,由高陽帶着幾個幫廚,熟練地朝下片肉,配合着各色蘸料裝盤,送去各桌。
顧老先生坐的這一桌,都是和光樓的食客,大家經常在樓內打照面,彼此都算熟識。
全桌以顧老先生年齡最長,大家客客氣氣地請他先下筷。
“那老夫就不客氣了。”
他笑着捋了捋長須,提起筷子,先夾了一片羊肉,蘸了點孜然入口。
到他這個歲數,就是再會養生,牙口也不如年輕人好了,吃這些葷肉,尤其是炙肉,多少有些費牙。
但口中的這片羊肉,完全沒有咬不動的感覺,反而香嫩無渣,全然沒有半點腥膻。
他起了頭後,同席的其他人也紛紛舉箸。
有人先吃鵝肉,直贊肥美多汁。
有人先品雞肉,連連說那蒜蓉醬配得甚好,過去從沒想過烤雞還能這麽吃。
遺憾在于,相比于羊肉,鵝肉和雞肉量都太少,基本一人嘗兩口就沒有了。
越是如此,越是令人抓心撓肝,吃了還想吃。
很快就有人趁着上主桌敬酒的機會問秦夏,日後“四海歸一”這道菜會不會在和光樓售賣。
秦夏點了頭,但同時也說明,這道菜準備不易,好全羊可遇不可求。
“怕是一個月做不了太多,也要提前預訂,具體事宜,可年後來詢。”
不少人一聽,心裏就安定了,他們不怕等,只怕秦夏不肯賣!
只要是能買到,哪怕等得再久,花再多銀子也認。
這可是正宗的宮宴菜,将來無論是來此宴客,還是叫一份送到府上去,那都是倍有面子的事。
除了“四海歸一”,旁的幾道菜也沒令來吃席的人失望。
兩道涼菜中的山葵鴨掌,是在別處不常見的。
山葵有一種特殊的辣味,喜歡的人十分喜愛,不喜歡的人敬而遠之。
但和光樓料理的這道山葵菜,山葵的用量恰到好處,有些平日裏不碰山葵的人也都嘗了些,覺得口感意外很是清爽。
此外,幹燒鯉魚醬香濃郁,椒鹽大蝦外殼都炸到香脆,可以嚼一嚼咽下肚。
梅菜扣肉、脆皮肘子,這都是純肉的硬菜,都做到了味美不膩,一口下去很是滿足。
糯米雞翅頗見創意,外面的一層糯米如細粒珍珠,軟糯可口,又能鎖住內裏雞肉的汁水。
金玉豆腐,菜如其名,端上來是金燦燦的一整盤。
豆腐和雞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勺子舀着吃,格外相宜。
素炒什錦,別看只是一道素菜,來頭也不小。
那是因為這個季節裏,個中鮮蔬都是暖房裏種出來的,價格不低,全都使菜油大火快炒,出鍋裝盤時還是脆嫩碧綠的,在這冬日裏相當喜人。
吃到後來,外面流水席上的人都換了一茬,和光樓的菜仍源源不斷往上添,所有人見這是飯菜管夠的意思,遂都放了心,只管呼朋喚友地坐下敞開吃。
裏外喝的酒水,全都是和光樓獨有的果子酒,度數不高,不至于把人喝醉,鬧出什麽不雅的麻煩事。
一頓滿月酒,就這樣從午間吃到下午,正是嘉賓滿座,賓主盡歡。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