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1章 转机
    一个趔趄的老人差点摔倒,荞麦箭一般冲过去,想扶住了老人的胳膊......还是差了一步。

    荞麦扶起老人时,发现他额头流血了。她赶紧从包里掏出干净手帕,轻轻按住伤口。

    "大爷,您这可得去医院。"荞麦关切地说。

    "不用不用,"老人摆手,"就是头晕摔了一下。"

    "这可不行,"荞麦坚持道,"伤口还在流血呢。您是去哪儿啊?我陪您去。"

    "我在前面食品厂看大门,"老人被她的热心打动,"本来是去后门取点东西......"

    "食品厂?"荞麦眼睛一亮,但还是先顾着眼前事,"大爷,咱们先去医院。"

    她拦了辆三轮车,小心扶着老人上车,另一只手里还不忘拎着兔笼子。一路上,她生怕颠簸碰到老人的伤口,不停地叮嘱车夫慢点开。

    到了医院,医生给老人清理伤口、消毒包扎。荞麦在旁边忙前忙后,递棉球、拿药水。

    "丫头真热心,"李大爷感动地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荞麦。"她一边帮忙一边说,"李大爷,您说您在食品厂,他们收不收兔子啊?我们村现在养了不少......"

    话没说完,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急匆匆跑来:"爸,您这是怎么了?"

    "没事没事,"李大爷说,"多亏了这个小同志。对了,她正跟我说养兔子的事。你是厂长,你听听。"

    荞麦眼睛一亮,赶紧从门外拎进来两只肥壮的兔子:"李厂长,您看,这是我们村养的,肉质特别好。您要不要先尝尝看?"

    "这......"李厂长犹豫。

    "这不是送礼,"荞麦赶紧说,"是让您先试试品质。您得给厂里负责不是?"

    李厂长被她的机灵劲逗笑了:"好,我明天亲自去你们村看看。只要品质过关,价钱好说。"

    荞麦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又怕失礼,赶紧收住脚步:"那您先送大爷回去休息。这两只兔子您拿着,给大爷炖汤补补。"

    看着父子俩离开,荞麦心里充满希望。这一跤摔得,说不定能成就一桩大生意呢。

    眼看天要黑了,荞麦赶快坐车往回赶,从镇上一路小跑回村,天都黑了。张大妮和郑大年正在村口等她。

    "闺女,吃饭了没?"张大妮心疼地说,"饿坏了吧?"

    "娘,"荞麦兴奋地说,"明天县食品厂的厂长要来看兔子!"

    "真的?"赵根生从旁边冒出来,"这是咋认识的?"

    荞麦把遇到李厂长的事说了,村里人都说她运气好。

    "不是运气好,"郑大年说,"是我闺女心善。你们说是不是?"

    清晨的阳光洒进院子,村里人早早就忙活起来。每家每户都在打扫兔舍,为迎接食品厂的检查做准备。虽然每家的兔笼都是天天打扫,但是每家都想扫得更干净点。

    "婶子,把这边的草料换成新鲜的。"荞麦指挥着,"兔笼也要冲洗干净。"

    王婶一边铲粪一边担心:"荞麦,你说厂长真会来吗?万一......"

    "一定会来的,"荞麦坚定地说,"昨天李大爷受伤,他儿子那么关心,肯定说话算话。"

    张大妮从厨房里出来:"我蒸了点点心,待会儿给厂长尝尝。你说他们几点能到?"

    "应该快了,"荞麦看看天色,"娘,您把昨天新配的草料也准备点,让技术员看看咱们的饲料。"

    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汽车声。一辆崭新的吉普车驶来,扬起一路尘土。

    "来了!"赵根生第一个发现,激动得搓着手。荞麦赶紧跑去迎接。

    李厂长带着三个技术员下了车。他们穿着白大褂,手里提着检测设备,一看就是专业人士。

    "李厂长,这边路不好走,您慢点。"荞麦热情地招呼。她看见李厂长身边还跟着两个穿中山装的人,猜是厂里的干部。

    赵根生带着他们往荞麦家兔舍走:"我们这兔子都是按技术要求养的。这是饲料配方,这是繁殖记录......"

    "赵叔,"荞麦轻轻扯他袖子,"让技术员同志自己检查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李厂长笑了:"这姑娘懂事。来,我们先坐会儿。"

    张大妮早就准备好了茶水点心:"厂长,您尝尝,都是自家做的。这糕点是用红糖做的,甜而不腻。"

    技术员们分头行动,有的查看兔子体重,有的检查饲养环境,还有的在记录数据。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我们这兔子啊,都是分户养的,"荞麦带着技术员们挨家走访,"每家都特别用心。"

    "大娘,您家养了多少只?"技术员问正在打扫兔舍的王婶。

    "38只小的的,大的15只,有一半怀崽了"王婶擦擦手说,"都是按荞麦教的方法养的。你看这草料,都是专门配的,兔笼每天都冲洗。"

    技术员仔细查看,不住点头:"确实干净。记录也做得很详细。"

    "那是,"王婶骄傲地说,"荞麦给做了个本子,每天都记着投料时间、产仔数。"

    走到李大壮家,只见他正蹲在兔笼前给兔子喂水。

    "李叔,您这兔子长得真壮实。"荞麦夸道。

    "可不是,"李大壮笑着说,"按你说的法子养,就是好。以前咱们都是随便养,现在讲究多了。"

    技术员掂了掂一只大白兔:"营养很好,骨架结实。"

    "这就是科学养殖的好处,"荞麦对技术员说,"虽然是分散养殖,但大家都按统一标准。我们还喂养中药草预防疾病。"

    一路走下来,技术员们连连称赞。每家的兔舍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草料新鲜,记录完整。

    "村里现在有多少户养兔子?"李厂长问。

    "七十多户,"赵根生答道,"都是自愿的。要是厂里能收,以后肯定更多人养。少的家里养了几十只,多的家里养了一两百只。"

    "关键是品质要保证。"李厂长说。

    "这您放心,"荞麦拍胸脯,"我们每周都开养殖技术课,隔一段时间会集中检查兔子的养殖情况,严把质量关,要是哪家做得不好,大家都帮着指导,尽快调整。"

    李厂长点头:"这就对了。乡亲们这么用心,我们厂肯定不会亏待大家。"

    趁这功夫,荞麦跟李厂长聊起了她的想法:"李厂长,我们这兔子不光能供应食堂,还能做罐头。现在市面上肉少,工人们要是能买到兔肉罐头,多方便啊。"

    "罐头?"李厂长来了兴趣。

    "对,市面上的罐头不少,但是很少有兔肉罐头,"荞麦继续说,"可以做红烧味的、葱烧味的。还能做风干兔肉,保质期长。要是销路好,我们村还能扩大养殖规模。"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赞同道:"这主意不错。我们厂确实需要研究配方,开发新产品。"

    "价格怎么算?"赵根生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李厂长沉思片刻:"这样,活兔子按市场价高两毛。风干的另算,要看加工程度。明天你们派人去厂里详谈。"

    技术员们的检查结果也出来了:"这批兔子品质很好,营养均衡,肉质鲜美。饲养环境也合格,很适合做罐头。"

    送走李厂长一行,村民们都沸腾了。这可是个大生意,比卖给供销社划算多了。

    晚上,荞麦给郑向党写信:"向党,今天真高兴。食品厂要收我们的兔子,还说要做罐头。对了,昨天遇到件趣事......"她把遇到李大爷的经过写给郑向党。

    张大妮看她写了一大张纸,笑道:"你呀,就知道想着你男人。"

    "娘,"荞麦脸红了,"我这不是想让他放心嘛。再说,这么大的事,我就想和他分享一下?"

    "行行行,"张大妮宠溺地说,"你写吧,我去看看兔子。"

    夜深了,荞麦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从早到晚,村里人都忙着准备,现在终于有了好结果。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喜欢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请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